•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土拨鼠之日

    土拨鼠之日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1993

    主演:比尔·默瑞,安迪·麦克道威尔,克里斯·艾略特,斯蒂芬·托布罗斯基,布赖恩·道尔,瑞克·欧弗顿,威利·加森,安吉拉·佩顿,里克·杜科蒙,罗宾·杜克,肯·哈德森·坎贝尔,莱斯·波德威尔 

    导演:哈罗德·雷米斯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游戏掌控

    • 正片

      科南

    • HC中字

      特技狂人

    • HD国语

      血悬棺

    • HD国语

      异域狼孩

    • HD国语

      半糖初恋

    • HD国语

      嫁到宫里的男人

    • HD国语

      圣·保罗医院之谜

     剧照

    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2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3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4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5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6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6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7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8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19土拨鼠之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菲尔(Bill Murray饰)是个气象播报员,每天除了在摄像机前给观众做风趣幽默的天气预报外,每年的2月2日他还要前往一个名为普苏塔尼的边境小镇,报导当地的土拨鼠日庆典。   事实上,菲尔对这一节日相当嗤之以鼻并开始对工作感到厌倦,当他例行公事完成今年的报导后,便急不可待地想重返家园,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耽搁了。   第2天醒来后,菲尔意外地发现时间仍然停留在前一天土拨鼠日,昨日的一切重新上演。惊讶、不信、刺激、狂喜、烦闷、焦虑、不安、绝望、倦怠等各种情绪轮流侵占菲尔的感官领域,可无论他如何选择度过这一天,他都始终无法再前进一步,开始了他重复的人生。

     长篇影评

     1 ) 由存在主义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土拨鼠日》

    一陌电影沙龙小站:http://site.douban.com/151074/

    每天早晨都被同一首歌吵醒,出门都会碰到同一个胖子,在街道上都会有同一个老人向他乞讨,同一个狗皮膏药向他推销保险,随后又踩掉进同一个水坑里......这就是菲尔“漫长”的一天,即离奇又充满挑战的一天,这一天永远是土拨鼠日。这是一部摄于1993年的老片了,又名《偷天情缘》,是一部由“冷面笑将”比尔·默瑞(《加菲猫》配音,《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獾律师配音。2003年,比尔·默瑞主演了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 )小成本电影《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并凭此片入围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主演的经典浪漫喜剧,它的情节设计与多年之后的《初恋50次》有些类似,菲尔(比尔·默瑞)是一个自煽为明星的天气预报员,狂妄自大,怨天尤人、生活单调而且千篇一律,一个好莱坞经典的“白领综合症”似的人物。

    与《源代码》不同,比尔·默瑞一次又一次回到二月二日,为的不是拯救世界而是重新面对人生。罗杰•艾尔伯特在十来年后重新修正了自己的评价,承认当初看低了这部电影,他说有些影片“会渗入你的记忆,成为一个闪亮的点。当你发现当你需要表达一些你的感受时,你不得不借用它来阐释你的观点时,你就会回味出它的妙不可言了。”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在他的书里面提到这部电影,说自己"哪怕我已经看过五遍了,但它对我们积极个人蜕变的号召力,还是让我惊叹”。

    由存在主义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土拨鼠日》

    存在主义心理学(Existential Psychology)因存在主义影响而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存在主义是 19 世纪起源于丹麦,20 世纪流行法国,后扩及全世界的一种哲学思想。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价值,主张人有自行选择其生活目标及生活意义的自由,重视现实世界中个人的主观经验,强调人须负责其自由行动所产生的后果。

    罗洛·梅是把欧洲大陆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存在心理疗法引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人物。他提出的自由选择论和马斯洛、罗杰斯的自我实现论,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

    其要点是:(1)认为自然界是无目的的,但人在困难处境中能通过有意识的选择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这种选择是主动的、自由的,因此人人都要对自己选择的道德价值负责。(2)提倡存在主义心理疗法,其特点是现实与主观,即一方面重视患者的现实处境,协助其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重视患者的主观经验,协助其重振自由意志以解决问题。此外,自由选择论与自我实现论者都强调人的成长趋向和目标追求,但两者存在着分歧。自由选择论者认为人有善恶两种潜能,因而强调意志在面对未来困境时敢于进行选择的重要作用;不同意自我发现论者认为人格趋向成熟的发展是一种潜在善性的自我实现过程。自我实现论者认为人有潜在善性,因而强调发现自我,不同意自由选择论者把自我视为一项自己的设计,仿佛自我是由个体不断选择创造出来的。

    这种心理学强调个性和经验,致力与研究解决人类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人类自身面对的一些困境。例如: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最有影响力的是弗兰克尔(Frankl)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在压力之下,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相反,如果找到生命的意义,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心理问题。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几乎是被所有研究所证明的,而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也几乎是被所有研究证明与心理问题有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人们的情绪健康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和认识能够减缓消极生活时间所引起的药物滥用等问题,药物滥用和不使用药物者相比较,后者对生命意义有着更加明确的理解。

    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近几十年中开始影响到心理学研究的主流,特别是生命意义的概念影响到压力和应对的心理健康模型:个人生活的意义影响到整个一生的压力应对的过程。同时,个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到这个人对于压力的认知以及应对的方式。另外,如果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具有一定的威胁性,会使人们对压力的应对更加脆弱。当然这种脆弱性也有积极作用,它会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去减低威胁。

    生命意义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不是单向影响,而是交互作用的: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们怎样看待生命;反之,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认识也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

    《土拨鼠日》这部电影就是对存在主义心理学“对生活意义的探索”的一个非常形象直观的解读。而片中的菲尔最终收获了美满的爱情。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是在讲个人选择。主角一开始选择享乐,后来选择游戏,最后选择塑造自己,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

    细品起来,这部电影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影片中的菲尔的四个阶段便是我们对待生活的四种态度。影片用这个夸张的手法向我们预示了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我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几乎如复印机复印出的一般,天天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这不就是“永远的土拨鼠日”吗?

    另外,菲尔(比尔默瑞)这个好莱坞经典的“白领综合症”似的人物的故事,或许可以对我们的职场处境做个很好的注脚,启发我们对自身的反思。

    想想看,你是否对于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习以为常,感觉日子平淡无奇,早已没有初入职场时的新鲜感和豪情万丈,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早已没有跳动的勇气和能力?你是否对于自己的工作感到厌倦,每天在按部就班的工作,而每当想到未来的出路的时候却一筹莫展,所以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哀声叹气?

    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工作多年以后,应该到了一个有所成就的年纪。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虽然工作很久,但是职场技能及对于自己的认识还停留在毕业之初。最为关键的是,很多职场人士虽然接近而立之年,却一点都不了解自己。比如,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和想要什么类型的工作。

    毕业后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人有考虑是否适合及职业发展的问题,遵循“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以后找到喜欢的工作再换,然后就稀里糊涂的混到了现在。虽然有时候也曾想过换工作和学习一些知识作为储备,但是由于不知道该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该具体学些什么知识,加上每天上班时间比较长,下班后就只想着休息,对其它事情根本打不起精神,所以这几年基本上什么也没学习。对于自己的岗位虽然已经很熟练,但是早已厌倦。即使坚持做下去,也只是用劳累的身体和长时间的工作来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

    为什么很多工作多年的人,明知自己不喜欢本行业或岗位,却还可以在一个岗位上浑浑噩噩了很多年?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毫无斗志可言。哪怕每天过的闷闷不乐,也不会为自己的出路多做一些准备。因为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之初,由于缺乏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认识,没有过多的考虑职业规划及发展,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进入了一个职业领域,虽然也感觉到了很多不适应,时间久了,对于工作内容及状态则在惯性中延续。

    也许他们在没有明确职业目标的时候,为了生计不得不先骑驴找马。但是,更多的人在寻找态度、方法及执行力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寻找的过程只是心血来潮或患得患失,坚持寻找不了多久就不了了之。相反,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衣食住行相关的内容,比如美食、衣服、旅游或养生等等却可以成为常态化的关注。

    时间久了,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宏伟目标,开始接受现实的平淡与平庸,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进入一种习以为常的惯性之中。殊不知,正是这种习以为常的状态,让很多在学校时很优秀的人,通过几天的“磨练”,逐渐走向了平庸或默默无闻。最终,直到某一天突然醒悟,发觉自己已经浪费了太多的宝贵时间,不仅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马”,还虐待了自己本应该照顾好的“驴”。

    一个人之所以在面对未来出路的时候会感到困惑,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对自己不了解,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想干什么和该干什么,另一个是对于职场不了解,冥思苦想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即使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执行难度大而被迫放弃。然而,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不是一蹴而就和临时抱佛脚可以造就的。不仅需要个人对于自己努力了解和培养自己的认知及思考能力,还要对于外界信息进行关注及搜集整理,保持高度的敏锐性,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实际上这关乎着我们的选择,甚至是每天生活中无数个细小的选择。即使工作到今天,我们也都可以选择。我们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土拨鼠日》这部电影对这样的选择有这精彩的诠释。

    我可以选择,这是我的选择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可以不去写这篇文章,去别人的帖子拍拍砖头,也可以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们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让别人易于阅读,也可以写成一堆,我们可以就这样发上来,也可以在发以前再看几遍,我们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阿,如果你认为“去微软还是去IBM”“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长”这种才叫选择的话,的确你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但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给你机会,他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他还是在给你机会。职业规划师丹宁老师在她的文章“你为什么没有好工作”说:“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社会关系,我的父亲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边疆,那个小县城只有一条马路,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更有理由抱怨,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年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书都没得读,支援边疆插队落户,等到老了,却要给年轻人机会了。他有足够的理由象成千上万那样的青年一样坐在那里抱怨生不逢时,怨气冲天。然而在分配到边疆的十年之后,国家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来的学校。研究生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单位里,又是3年以后,国家第一届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代博士,那时的他比现在的我年纪还大。生活并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有放弃,他没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 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我可以选择,这是我的选择。这是这部电影给我自己最大的收获。

    本次电影沙龙总结

    1、课程设计:课上用两个小西红柿来引出和诠释活在当下的问题。就像导演的工作一样,也如《粘住》《培训师的真功夫》提到的故事、盒子、梯子等。

    2、授课能力:讲课声音要大些;锻炼语言节奏。

    3、上帝视角:叙事作品基本上都是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讲故事。第一人称以“我”为叙述者,只讲“我”参与或者目睹的事情。“我”不在场的事件只好用转述来讲。第三人称叙述又分两类,一类跟随剧中人展开故事,只讲他参与或者目睹的事情。不过通常只跟随一个人。他或者就是主人公,或者是事件的重要目击者。

    另一类叫“上帝视角”,意思是作者可以象上帝一样洞察故事里所有细节并写出来。一个人的梦,他的心理活动,某人独自在家、无人目击的行为,两个人在密谈等,都可以写出来,或者迅速从一个人写到另一个距离很远的人,象上帝一样切换自己的观察角度。

    每部作品里的人物、背景和事件都是作者虚构的,他就是这个虚构世界的上帝。所以“上帝视角”才被广泛运用,甚至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与现实生活多么不同。在现实中,凡人恰恰只能看到的事件的局部,或者片断。我们习惯于讲这样的话:“张三和李四恋爱了”、“某甲被公司辞退了”、“A和他的老婆发生矛盾了”。但我们真目睹这些事件的全过程吗?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可能。

    影视小说总显得比生活精彩,一个很大原因就是采用了“上帝视角”。把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完整说出来。而在生活中,我们却只能从自己的角度上看到凌乱、片面的事情,并且通过道听途说,或者自己的猜测补足剩下的部分。而我们讲课的时候,也借鉴电影这种方式,一是避免给听众“讲师个人中心”,即讲师所讲的实例都是自己的个人经历,变成了一种私人经验、情绪宣泄。二是对于初期经验不足,可以把别人的故事、经历加进讲座,以上帝视角解读。

    非常感谢陈老师提到的边检警察中日复一日工作,可以借助《土拨鼠》日这部电影带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从意义寻求的角度去帮他们应对从业困惑。陈老师还提到对化工厂等组织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层次较低的受众,电影时解释心理学原理的好工具。

    谢谢来参加沙龙的李大哥和小袁。大家的分享让我收获很大。

    p.s,片中菲尔计算着时间,直接从拿出一带钱,然后走人,神不知鬼不觉,堪称电影史上最简单的打劫。



    2012.4.16
    文/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一陌 转载请注明出处!
    职业咨询qq:31548754
    邮箱:1moreee@gmail.com
    微博:http://weibo.com/1moree
    博客:http://blog.sina.com.cn/1moree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51074/ [一陌电影沙龙]

     2 ) 拒绝一日复一日的生活

    这部披着喜剧外衣的电影,其实蕴含着一个让人沉思的寓意。如果你生命中每天都是重复着昨天,明天对于你来说将会是遥遥无期的,你会怎么做呢?大多数人每天过着大致相同的平庸乏味的生活,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偶尔与朋友聚会,但做的也是几乎相同的事。某个时候你会突然觉得今天跟昨天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生活仿佛只是简单地重复。你或许会有短暂的危机感,但很快又被沉闷的生活淹没。如何改变?这里,给了我一点启发。
           在整部电影中,你可以感受到爱情。而爱情的确也是一条隐秘的主线贯穿全剧。但是我认为更让我惊叹的是,片子没有在爱情上一味转,在后半段左右,你可以明显感到剧情主题的变换和提升。如果我们只能享有一天,我们又该怎么面对呢?绝对值得所有对生活感到枯燥的人思考。我们不也是经常抱怨自己的工作毫无乐趣吗?说话做事有时尖酸刻薄,对待他人缺乏热情、不宽容,不热爱生活,得过且过„„我觉得有时候像极了自己。故事中的主人公菲尔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因此上帝对他的惩罚就是让他的日子不断地重复下去,让他厌倦,让他绝望,直到他改变自己。上帝不会给我们这样的惩罚,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也不会常常思考怎样做才能让别人受惠让自己也欣慰,于是日子就那么一天天的过,可是仔细想想,日期虽然是不同的,但实质上有哪一天不是这样度过的呢?
           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总是最容易忽视的,尽管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重复昨天,上帝没有和我们开玩笑,可是我们却开了上帝的玩笑。我们有太多的人每天每天都是那么重复的生活,也许该换种生活了。试试吧,也许我们也能发现生活的真谛。

     3 ) 欲望对欲望,互相食用对方

    这故事讲一个厌世刻薄的男人 Phil ,被困在了重复的 2 月 2 日,无论他在这一天做些什么,他都会在床上醒来。时间再不向前。他总是说他要离开原来的工作,仿佛有某种好的生活在前面,今天只是到达明天的一个过渡,今天不值得一过。那么永远停留在“今天”的生活,这样的重复肯定就像噩梦一样。因为那个“更好的明天”再也不会来了。

    他度过了一段为所欲为的日子,因为他知道每件事将如何发生,所以钱、女人应有尽有,讨厌的人随便殴打,因为后果不可累积,于是一切都随心所欲。他说“也许上帝也不是无所不能,只是因为他和我们一起太久了所以就什么都知道了”。他在无尽的时间里,像神一样看遍和掌握了每个人的生活。

    所以,一个人可以既了解他人,同时对他人漠不关心。尽管他掌握了小镇上每个人的所思所想,但他依然没有着落,因为,他不关心他们。他做这一切只是为了取用别人。那些被猎获的女人,其实也不关心他。他只是作为一个殷勤体贴的工具人被这些女人使用。他没有向任何人流露出,自己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是如何存在着的。他关照的是自己的欲望,对方也在用他满足欲望。欲望对欲望,互相食用对方。所以,两个人上床到真正发生关系,中间还有千万里。互相食用之后,依然只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人。用满足别人欲望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从而体验到值得一活的生命——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满足了所有所有食用他人的欲望后,Phil陷入了彻底的虚无,他尝试了所有的方法自杀,但仍然无法摆脱这永生的拘禁。

    为什么 Phil 对任何欢乐幸福的人或场景毫无兴趣呢?我想那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的存在有意义,他没有体验过哪怕一瞬间的幸福。他所感受过和能想象的,只有食用和被食用:那个人喜欢我,是因为我满足了他。那个人开心,是因为我能做他要我做的事。我们只是在用一些东西相互刺激。

    这种刺激太脆弱了,它是机械的,没有生命,没有弹性。

    所以即使欲望被满足,可中间仍然有个巨大的填不满的空洞——我和他人之间只有利益的交换,这个交换结束,我们就又只是孤身一人。所以我不必关心他,我也不会相信有任何人关心我。这里还有个巨大的疑问:如果我对他没有用,那我是什么?与其说这是一个疑问,不如说这是一个结论:如果他人对我没有用,他就不必存在。与之相对的是:如果我没有用,我就不必存在;即使我有用,我的人生也只是一场艰辛的恐怖的劳作。

    这种境遇也许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Rita 是一个认真活着的人,她的善意自然流淌,仿佛从未受损,所以,她也以这样的目光去欣赏别人。所以她看到土拨鼠镇的人欢乐地舞蹈歌唱时,为他们开心赞叹。她对自己想要共度一生的人有着明确真挚的想象。因为她本身就是完整的,她的生命没有空洞,所以不必取用他人填满自己。她要的是“两个人在一起”的关系:一个独立的人,爱另一个独立的人,爱珍重自己的人,爱和我一样,也拥有自己全部生活的人。所以这样的爱,不是因为你可以为我所用,而是因为你是你自己。这样的相爱不必刻意逢迎。我是一个完整的人,你也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自己拥有眼睛和心,还用彼此的眼睛去看,用彼此的心去体会,把一个世界,变成两个世界那么大。

    Phil 一天天地弄清楚她所有的喜好、志向、和所有隐情,然后在第二天投其所好。但是Rita 像验钞机一样,不真的东西在她那里通不过,她一次又一次地发觉,他们的约会是个陷阱,Phil 是在猎取自己。因为她尊重自己,也尊重 Phil 。她默认的关系,就是对方和自己一样,真实地共度时光。

    那么,如果到处都是这样的人,是不是就会到处去爱呢?那我们在爱情里寻求的专一性成立吗?是合理的吗?那对方对我,或者我对对方来说,还有可能是独特的吗?如果没有那种独特,那么,爱情这个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吗?

    我觉得 Rita 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在现实中我没有见到谁像那样自然真挚地活着,也没有见过谁像那样永不寂寞,永不气馁。所以她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遇上的人,她是这个故事里真正的神。每个人都在等待着这样一个神来救自己,而她却无法遇见一个能与之相配的人。在神们相爱的故事里,相爱只需遇见就可以了。

    所以,既然是神,就不存在到处都有的问题。普通人的爱情要换一换。在普通人的关系里,我们暴露出自己世界的时时刻刻,都是危险的。危险在于“我这个世界很可能不值得你光顾”。

    但是普通人也可能拥有爱的,普通人的爱是:在每一个我们彼此审视是否要再走一程的路口,我们都选择了“还要在一起”。一段又一段的旅程我们都做了这样的选择,身后的路越来越长,这旅程也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共同的旅程因为迫近死亡,而使我们越来越接近成为彼此的唯一。所以,理论上说,如果时间是无限的,爱情的对象就应该是无限的。因为没有终点的旅程,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并且任何人都可以与自己发生无限可能。幸好普通人只会拥有有限的时间,这是我们仅剩的慰藉,是我们能够成为独特存在的唯一机会。

    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地方在于:如果真挚自然地活着,那么我和任何人的相遇的时刻都是相爱,可以爱任何人,也被任何人爱,一对一的所谓“爱情”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说到这里,“爱情”和“亲密关系”这样的词语就变得很可疑了,它们是不是在很多时候扮演了饮鸩止渴中的鸩酒?又有没有可能,它们本来就是被建构出来,以便阻止人们获得自由的东西——它暗示了有种更好的东西存在于未来,今天是不值一活的。我们满心这样的空洞,过的就是土拨鼠之日——因为在追寻的是捕风的空虚,所以永远追寻。

    破解之道在于:没有明天了,今天就是我拥有的全部,每天刷新,天天如此。我猜,理解这个事实的时刻,枷锁会应声粉碎。

     4 ) 而爱是个温暖的豁口

    幻想某一天,可以重新开始,并且会不断往复,长久的停留在此。你生命的最后一天突然间被无限延长,来回来去。你发现,生活变成了一个程序,从清早6点钟准时启动,你听见同样的问候,遇见昨天遇见的人,踩到永远逃不掉的水沟。细小的事情由于被不断repeat而被放大,成为一桩灾难,一个劫。

    科幻片的优势在于可以提出一个脱离现实语境的命题,去讨论许多现实存在的问题。其实《偷天情缘》不是幻想,是日常生活的变形记。真实的生活中,每一个日子都庸常不堪。一觉醒来,睁眼看到的是一滩无可逃遁的淤泥。你会遇上相同的倒霉事儿,做同样无趣的工作。无聊是一种常态,每一次无聊都十分相似,无论你是坐在家里面对电脑发呆,还是在大兴安岭的丛林里无所事事,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状态。在每一刻的进程中,无聊被重复,它是你如影随形的瘟神。

    如果,给你一种魔力,让你把日子展开,你看到一天之内,周遭世界的全景图。也就是说,你可以未卜先知,你知道做事情的捷径,知道秘籍。你可以说出别人还未出口的话,你可以知道下一秒将要发生什么事,你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回答电视机里的抢答问题,当然你还可以知道每个人的经历、偏好和需要,瞄准一个妞,带上你的魔力,和她上床,易如反掌。

    说,你会怎样?影片中比尔莫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从起初幸灾乐祸的极度纵欲,到随后翻来覆去的寻死觅活,比尔莫里像一只受困的野兽,游走在两极。你发现即便你知道一天之内的所有,你也不能得到你真正想要的。没有意外,没有惊喜,人被打垮了,再也找不到支点。你不过是在没完没了的失败。

    直到某一天你遇见你的救命恩人,他是你的jesus,他是爱。在梦里,他点醒你,将你内心的壁垒打薄,让你学会用心去施展爱的才能。痛苦是每日必修的课程,而爱是一个温暖的豁口。于是,比尔莫里开始第一次被自己的主持感动,开始马不停蹄的赶去救一个正在从树上跌下来的男孩,开始告诉身边的人怎样去爱别人,开始身体力行的去实践爱。他忘了虚荣,忘了肉欲。在大雪突至的寒冬,他过上了暖融融的日子。在人群中,他真的成了明星,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好似连岳说的,他身上有了天使才有的光芒。

    大彻大悟之后,他的怀里抱着他爱的人。比尔莫里躺在那张梦魇般的床上热泪盈眶。爱使得生活显现出无数个拯救自己的契机,这就是神的旨意。所以,爱是人类最重要的技能。

    在2005年的夏天,我曾经感到一股绝望的情绪背在我身上。那一年,我高考失利,文化课成绩不达标,错过了就读中戏的机会,小说出版也宣告流产,追了三年的女生在高考前一个星期不知去向。我惧怕明天的来临,我害怕迎接苛责的眼睛,我茫然无措,那时候,牵一发,动全身,对我来讲,都很痛。我尝到了彻底的失利,我觉得生活在故意扳倒我。好朋友写来寄语,说要阳春白雪,要下里巴人,要热爱生活。

    那时候我不懂爱,认为甜腻的才是爱,我不知爱的美好与强大,爱是尚方宝剑。我几乎是被动的选择复读,可是在那里我认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我度过了记忆里最快乐的一年时光。我开始企盼明天。那是一种难以诉说的力量,突然变得美好。从未有过的坚定,夹杂着理想、关怀、浪漫。这些都是不期而遇的,

    后来我知道,似乎每个人,都会有一段阴郁的日子。什么也不相信,看不到出路。这是救赎之前,顿悟的过程。是草长莺飞前的冰雪消融。神站在你身边,关注着你,给你成长的机会,笑着看你进步。我们只管埋头生活,如梦初醒的那一刻比春宵更令人销魂,但是你不知道上帝的时间表,要去努力爱,去接近神。改变的时刻,闹钟会响,而你浑然无知觉。


    草威
    脉搏:http://www.mtime.com/my/caowei/

     5 ) 认真活在当下,幸福就会来临

    “你是我一生中见过最善良体贴最漂亮的人,我没见过,比你待人更好的人。第一次见到你,我就有种奇妙物感觉,我没告诉过你,但,我知道我要紧紧地拥抱你。我配不上你,但如果可以,我发誓我要爱你,一生一世。”

    置之死地而后生,爱是我们唯一的救赎。

    前段时间邦妮在博客里介绍了一部喜欢的电影《Groundhog Day》(土拔鼠之日),在网上找了几天,终于让我在56优酷网里找到了别人上传共享的压缩失真片,虽然失真,但还是无损其作为一部内容丰富,剧情吸引的温情片吸引着我在第一个大周的凌晨两点多盘着脚在床上边看边上演真实版的“夜半笑声”。

    《土拔鼠之日》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时间与爱情的故事。
    故事所运用的“时间”手段是足以令人绝望的“重复”:编剧和导演把男主角菲尔留在普苏塔尼小镇---始于1887年的2月2日“土拔鼠之日”,令他醒来的每一天都是“昨天”已经度过的“今天”,他在这一天不断的重复所遇的人,发生的事。在日复一日的“度过今天”后,他对小镇上的每个人,每个时间发生的事情都了若指掌,他可以影响改变小镇上每个人在“今天”的命运,但无论他在凌晨“六点”以前停留在哪里跟谁在一起做过什么事,6点整,闹钟响起时,他还是衣衫整齐,安然躺在同一家酒店同一张床上,而小镇上的人和事依旧重复着第一个“2月2日”,没有死亡,没有明天,没有新的开始,周而复始。每一个因他的介入而在“今天”结束前产生不同的结果在第二天来临后依旧没有改变,他永远无法度过“今天”。这种遭遇,只是想想就足以令人绝望。但显然,导演的目的并不是要我们随着男主角一同陷入时间的黑洞去思考“If tomorrow never comes,what will you do”的宏大假设命题,温情片中对人生、哲学或宗教的思考仅仅是为了衬托人类永恒的真爱而存在:老掉牙的一见钟情---自负自大而又说话刻薄的天气预报名人菲尔对热情、漂亮而又充满活力的女制片人丽塔一见钟情,但在短短的出差旅途相处中却不改以往的自负和刻薄,习惯性的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天气预报明星”的位置上,习惯性的用嘲讽的语气评论一切人与事,令漂亮的女制片人对其产生糟糕的印象。仁慈万年的上帝怜悯愚笨的世人,于是把菲尔扔到时间黑洞中去历炼,菲尔在同女制片丽塔一同出差的第二天,毫无预警的陷入“没有明天”的魔咒中。在重复无法度过的同一天里,菲尔尝试过勾引镇上漂亮的女人,发展一夜情;他尝试追求丽塔,但即使他一次又一次把自己修正成丽塔人心中理想男友的模样:喝她喜欢喝的酒,看她喜欢看的书,说她喜欢听的话,无论他怎么刻意,怎么讨好丽塔,他都没有办法在今天结束前得到丽塔的芳心和身体,因为彼时的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自私的想“得到”的欲望而非“爱”。最后,菲尔放弃了这种无望的尝试,转尔尝试自杀:车祸、自焚、跳楼……而第二天他还是会毫无损的准时的被闹钟吵醒。随着故事情节发展,从经历困惑、挣扎、堕落到绝望,故事的主题渐渐明晰,上帝借丽塔的口告诉菲尔:这不是咒语,看你如何看待它。于是菲尔大彻大悟,开始积极的面对每一天。他开始学习钢琴、学习冰雕,学习善意的对待身边的人们,学习体谅、关怀、感恩。渐渐的,菲尔通过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内在,而显得魅力非凡,同时,也因为他的善良,体贴而让他成为小镇上最受欢迎的人。丽塔被吸引了,她爱上了菲尔。是的,故事到这里,结局浮出水面:菲尔终于迎来了崭新的2月3日。

    上帝借菲尔告诉我们:"True love is not how you look like the one she wants,it's just you are the one." 爱情不是你看起来像她想要的人,而是,你就是那个人。爱不是单纯的得到别人,而是奉献自己。所以,菲尔刻意的雕凿成丽塔描述的Mr.Right不是解开魔咒的钥匙,只有当他真正成为那个人,成为为爱奉献自己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
    导演没有告诉我们,为了迎来完美的这一天,菲尔在片中到底“重复”的生活了多久,六个月?一年?两年?还是无数年?我们只能通过菲尔的话得知:他对镇上每个人的过去现在了如指掌,他可以倒数出每一个时间段即将发生的事情,他花了六个月时间成为把纸牌飞弹入帽子的专家,他从不会弹钢琴到可以上台表演赢得阵阵掌声,他学会冰雕技艺,甚至连闭着眼睛都能雕出丽塔的模样……而所有这些花费的时间只为了等待一个“完美的今天”来打救我们。或许这就是所谓正确的爱情:在没有遇上想要的“完美”那人之前,我们需要不断努力打造一个同样“完美”的自己,如果没有之前的努力,即使遇上,也会像片中的菲尔一样失去。现实中可没有仁慈的上帝给我们不断重复的“今天”去修正成“完美的一天”。

    what if tomorrow is today?
    如果像菲尔一样,突然某一天时间停滞不前,没有明天,没有死亡,你可以在这一天内为所欲为,无论你做了对的,错的,好的,坏的事情,第二天醒来,人们都会忘记,一切重新回到原点,爱恨生死都无法改变,你会怎么办?
    如果像菲尔一样,只能活在某一天,你会选择回到哪一天,是回到最糟糕的一天还是回到最幸福最快乐的一天?
    It's not a curse, why don't u just look at it in a different way?丽塔的一句话,让菲尔醍醐灌顶大彻大悟,Not a curse,just a blessing。就像大话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如果时间可以重来……”So,恭喜你!时间真的重来了。So,加油吧!为你爱的那人努力,燃烧你爱的小宇宙吧!同一杯装有一半水的杯子,悲观的人会说:只有一半,乐观的人会说:还有一半。积极的换个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出现。
    一如某人说的,暂且假设我们没有明天吧,认认真真的活在当下,关爱自己和别人,Today is tomorrow,也许某一天,幸福就会突然来临。

     

     6 ) 破土而出,获得新生

    人人都在追寻生命和活着的意义。
    就像是男主一样,我们开始的时候纵情玩乐,乐呵够了想找个人爱我,当遇到逆境的时候才想到寻找生活的意义,找不到之后颓废,甚至想去死,死而不得才真正脱胎换骨。
    我们不是拍电影,我们没有男主的那些重复机会,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好好活着,或者慢慢老去。

    失去心中的任性和对自己的妥协和保护,当我们无所持的时候,也许我们才能得到最干净的机会去学习和重新来过。当男主经历如此多之后,他忘记了很多自己身上想要的骄纵,他没有什么野心了,也不想再好高骛远的生活了。

    于是,他开始慢慢的积累,今天学些这个,明天学些别的。今天帮助一个人,明天试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空空的背包里填满了很多东西,也许是学识,也许是爱。学识让他充实,爱让他富有。

    然后,他没想到的是,当他背上的行囊填满的时候,他得以从土地的迷宫中钻出来了,这个时刻,你可以说他的破土是因为行囊的重量,但我想说,也许是因为他自身变轻了。

    放弃对某些生活的执迷不悟,也许才能真正领会生活的意义。

    学会放弃,才能学会收获
    有失才有得

     7 ) 《土拨鼠日(偷天情缘)》:超越是一种妄想

    (同样是七八年前的旧文,我写的第二篇影评。)

    近期对电影的热情的减退,是一件很容易就感觉到的事。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除了撞上了一部《弹簧刀》以外,我只看烂片,只看大俗的电影,这放到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我知道问题的所在:电影开始――不能让我满足。

    疑问的端倪,在我上一篇文章《不动声色:弹簧刀》里,其实就已经初现。只是当时还不想真的去直面,蜻蜓点水,一掠而过。――但那一点所留下的圆晕,却始终不见消散,直至今日,成了在我眼前挥之不去的一个冷笑的圆。

    电影究竟能帮到我们什么?

    真的写下来这句话的时候,我才又感觉到,这个怀疑很可能悄悄地在我心里,已经藏了很长很长时间。为什么我在周版呆了这么长的时间,却始终都没有心去认认真真地写关于电影的文字;这么长时间以来,面对着周版上那么多精彩好文,我却完全只以一个欣赏者的眼光去看待,而几乎从没有起心自己也写上两段。――请宽恕我的狂妄,我相信如果我在一年以前进入周版的话,现在所写的有关电影的文字,绝不会比任何一位写手来得少。――但以我这样一个以文字为荣、以文字为生的人,却完全只满足于在周版上说笑厮混来打发时光。是不是在我的内心,一早就已经觉得,电影,可能并不值得我们的信任?

    从论坛上很多高手的文章里,我都感觉到了同一种东西,大家通过电影起兴,来解读人生与爱情,来试图使自己能够阅读岁月留在自己身上的痕迹。然而我却对这一点感到怀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电影有点象迷幻药。尽管大家都知道迷幻药乃至毒品的危害,但还是有众多的年轻人对之趋之若鹜,因为化学品的有一点作用是确凿无疑的:它能够在一个短时期内,摆脱头脑对理性的依赖,用荒诞来实现超越。只是这个超越的代价,最终走向了它的反面:施用者成了化学品的奴隶。而大家在许许多多的电影中,在美好的音乐与画面的催化下,同样能够达到短暂的高潮与升华,在一个相当短暂的时间里,获得了一种超越了自己的假象。

    这是我们很多人热爱电影的原因。――就象很多人,摆脱不开迷幻药的原因。

    我们想用感动,想用短暂的高潮与升华,来为自己的世界找一个出口。我们很多人都在试图从迷乱的世界中把自己拯救出来,想超越这平凡的俗世。我们身处于黑暗且道路繁杂的地下洞穴里,焦虑,奔跑,奔跑,焦虑……我们被绝望追逐着。于是在某一个刹那,我们以为看到亮光,我们以为有亮光,以为有谁给了我们亮光,我们的激情被亮光点燃了,我们向着亮光飞奔,可刹那间,那亮光又变成了一个新的入口。我们奔跑,焦虑,焦虑,奔跑……我们一心寻找出口,但找到的总是入口,每个出口背后都是入口,通过这入口,我们又返回到以前的自己。

    电影就是那一点亮光?

    或许它从不是真的亮光,或许它从没有真的存在过?或许它只是为了我们能够在黑暗洞穴里用一生的时间作无用的奔跑,而给了我们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理由?

    太悲观了是吧?有谁会知道,我这样一个每天都很乐天的人,每天都会制造出相当多的妙语来活跃空气的人,一个在生活中似乎并没有真正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情甚至连工作都是娱乐他人的人,他的真实的心境,居然会是这么悲凉。

    只有我自己明白,我为什么要说笑话给大家听。我是用大家的笑声来娱乐我自己。如果上天没有赋予我在这方面的智慧的话,现在的我,真不知道已经变成怎样一个样子。

    前天晚上,为了让自己笑一笑,我看了喜剧片《土拨鼠日》。

    同样也是在前天晚上,我一边在我很欣赏的一位网友的文章下面说着不着边际的话,同样地,我是为了让自己笑一笑。

    可我忘记了一些事:有时候,即便是这样的说笑,也会伤害到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

    我从网上下来,专心地去看《土拨鼠日》。很逗的喜剧。我大笑。

    但笑得发寒。――我居然会在这样的时候,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

    关上电视已经是一点半钟以后了。不再有亮光。

    一点半钟,意味着彻底的黑暗,连亮光都没有,即使是虚假的,即使它从没有真的存在过。

    黑暗里仿佛到处都写着“绝望”两个字。

    我以为我会哭一场,真的好久都没有哭过了。但我只是坐着,一直坐到天亮。

    我想了很多事。

    6点钟,我就又回来了。象电影里的比尔·默里,在每一天的6点钟,都会回到同样的世界里,遇上同样的人,发生同样的事件,周而复始。

    ――正如我已经说过的那样,电影不会让我们超越。在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漫长黑夜之后,我又重新回到了入口,回到了我所在的这个世界,遇上昨天的朋友,做回昨天的自己。

    超越是一种妄想。

    所以超越才会成为宗教。

    因为宗教就是妄想。

    很多人,把超越的希望寄托在宗教上。

    人们为什么要相信宗教呢?信仰者说:“我相信上帝,因为上帝是无法证明的;我相信上帝,因为这是不可能相信的。”“这是不可能的,那就是我为什么相信。”如果宗教是可能的,那么就不需要去相信,它会成为一个概念,一个普通的概念。

    因为荒诞,因为妄想,所以才是宗教。只有在宗教的条件里,人们才能获得对自己的超越。

    《土拨鼠日》实际上就是宗教的对“超越”的演绎。

    它抓住了“超越”的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时间”,还有“死亡”。

    “时间”是什么东西?时间就是欲求,欲求存在在时间当中。欲求总是时间中的欲求,你越是欲求,你就越需要时间。欲求的对象总是存在在未来,它不可能在现在,你怎么可能在现在欲求呢?
    有很多电影作这样的一个假设:假如时间停止了,假如生命只剩下最后的24小时,你会怎么样?

    ――我们会突然变得轻松而伟大了。轻松,我们突然可以卸下很多很多欲求,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时间的终点,就在前路触手可及的地方,没有了时间的空间,欲求变得毫无意义。伟大,我们开始思索生命的真正意义,于是,我们超越了。

    在《土拨鼠日》里,时间永远停在了2月2日。

    比尔·默里很快就失去了欲求的所有动力。

    在西方,人们把欲求作为人生的目标。没有了欲求的比尔·默里,从钟楼上跳了下去。

    “超越”的第二个条件是:死亡。

    其实不可能是死亡,死亡了,一切都终止了,也就谈不上超越了。是濒临死亡。是寻找与过去割裂的一个点。

    在所有宗教有关成圣成佛的叙述里,你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一个点。

    乔达摩·悉达多是怎么成为佛陀的?他为了成佛,放弃了一切的尘世的欲求,已经苦苦修行了6年。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生。有一天,他在河里洗澡,由于长期的节食,他变得非常虚弱,以至于他无法走出这条河,他只能停留在河边的一棵树旁边。他想到:如果他变得那么虚弱以至于无法走出这条河,那么他又怎么能走出那更大的存在的海洋呢?在现在这个特别的时刻里,突然间,连成佛这个欲求也变得毫无意义了,他非但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乔达摩,甚至连6年的苦修也跟自己没有关系了。他从水里走了出来,坐在了一棵菩提树下。生平第一次,他的眼睛象天上的星星一样,不带有一点的迷雾。从那一个时刻起,乔达摩·悉达多就已经死了,他成了佛陀。

    比尔·默里从钟楼上跳了下去。但是他不会死。因为时间永远都停在2月2日。即便他死了,一样会活过来。

    所以比尔·默里获得了超越。他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这就是《土拨鼠日》。一部喜剧经典。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又是一部很虚假的电影。因为电影为主人公所创造的超越的条件,在现实里,我们一个也得不到。不可能得到。

    超越是一种妄想。

    在印度有一个哈达瑜伽派,他们有一套严苛的然而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使自己获得超越,只是这套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如果你活不到200岁,那这一世修到的东西在死亡时就全部丢失了,又要从下一世从头来过。

    即便是宗教,在现实中,也实现不了超越。

    电影不是亮光。

    宗教也不是。

    生活在俗世里的人,无论怎么样去挣扎,去对抗,都只能是一个俗人。

    今天,我又来到昨天到过的地方,遇见昨天的朋友。我又开始说笑话,逗我自己开心。

    我说的一个笑话是这样的:说的是我的大学时候,有一次我到别的学校去开会,到得早了,会议室里只有并排坐的三个女生。我的座位在她们的边上。这个时候,出于礼貌的交谈是必要的,恰好离我最近的那一个女生我似乎曾经见过,于是我搭讪道:“嗨,你我好象在什么地方见过?”没等那个女生说什么,她边上的一个抢先回答了我:“你干什么啊?这是我们老师。”

    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只是一个笑话而已。而且我说笑话的水准在下降,没有以前那些那么好笑了。

    没有以前那么好笑了,可又能怎么办呢?

     8 )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去Punxatawney报道土拨鼠节的气象播音员Phil发现自己陷入了怪圈。2月2日清晨6点,闹钟响起,他醒来,电台播出天气预报,出门有人向他问候,酒吧的老女人问他吃什么早餐,街上遇到难缠的“老朋友”推销保险,美丽的女同事依然和他若即若离,万众瞩目的土拨鼠看到了它自己的影子。

    此后的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居然只是这一切的复制。清晨6点,闹钟响起,依然是2月2号,土拨鼠还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按照传统,这说明以后6个星期天气会很糟糕,冬天还将延续。

    于是,他明白,原来自己的人生被改编为一场RPG,在2月2号的凌晨6点自动存盘,然后在2月2号的午夜时分自动读盘。

    开始的几天,他也曾懊恼。然后,他明白了游戏的玩法。因为永远有S/L大法(虽然存盘点他不能自己选),他永远不用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犯罪,free。杀人,free。自杀,第二天早上又是一条好汉。可是,游戏再好玩,他终究是肉体的人,不是RPG主角。他想按ESC键退出,或者ALT+F4强制结束,可是老天无厘头地降下给他的这场宏大游戏,规定他只能用自己的技术老实通关。

    他慢慢发现,在这十几个小时里赢取她的芳心,就是他的最终任务。只要达到,就能通关。

    他爱,故他在。

    于是,游戏的主题更改为,她的芳心该如何赢取?

    Phil尝试了各种方法。然而爱是如此精妙和复杂,人是如此笨拙和不幸,在无数次耳光和骂声之后,他一次次在离她芳唇只有三厘米的地方失败。

    你可以说Phil百折不挠,也可以说他别无选择。可是他最终还是走上了第三条路:学雷锋。因为对2月2号的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将要发生的一切,他都像天神一样了如指掌,他总是在孩子将要从树上掉下的时候“碰巧”赶到,他总是在老婆婆需要过马路时“刚好”在场。在助人之余,他热情地钻研各种文化知识,比如钢琴、萨克斯风、诗歌、舞蹈、接吻技巧、情人旅馆订房电话之类。时针没有走,他却在一天天积累,终于把自己打造成一颗牛逼灿灿的文艺中年,一位在各行各业里都又红又专的三八红旗手。

    他成功了。他的女同事Rita终于芳心明许,罗衫半解。一个“道德完满”的人物,你可以说Rita就喜欢这种类型,你也可以说是导演赞赏这种类型,总之,导演用某种个人价值的实现结束了Phil的时间困境,消解了对幻境的任何解释。男人赢得了一切,女人赢得了爱情,电影也随之步入大团圆的结局。

    其实,在时间困境之内,Phil面对的主要是一个道德困境。按说,当一个人能够根据内心的伦理,自由地选择善的道路或恶的道路,而不是被强迫选择其中之一时,他的为善或为恶才是真实合理的。但是不要忘了,故事预设了一个“时限”,即使他抢来家财万贯,也最多只能享受十来个小时。故事还隐藏着一个“任务”,那就是获得Rita的爱情,而Rita并非普通女子,钱不能打动她的芳心。甚至,哪怕他像天使一样,对她的任何兴趣嗜好和小心眼都明察秋毫也不能。然而他又不可不能,如若不能,第二天早晨他依然会被上帝扔在冰冷的床上,"with no loving in his soul, and no money in his coat"。

    在这里,作恶者不会跌入火狱,行善者也无法触摸天堂,然而,行善终会让他达遂所愿,超脱这永久的轮回。总之,他依然无法背负自己的伦理选择。

    他依然是滋润着上帝干燥的嘴唇的,一枚发条橙。

    如果说完满的道德是人生的真谛,我不能相信。其一,现代人面对更多的道德困境,实践善的行为成了为难的事,因为一种善的实现常常会以另一种善的打水漂为后果,道德无法完满。其二,现代人受制于更加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伦理关系,永远在道德规训的普世化里遭遇道德意外,在面对善恶的选择时越来越有心无力,于是以感觉的自适来取代社会强制设定的道德律令反而更加合乎道德。Phil的行善总是春暖人间,滴水不漏,只是因为他就是这个小镇的先知,对于前因后果,他都一清二楚。

    如果说完满的道德是爱情的真谛,就更加荒唐。爱情是两个人的,雷锋是所有人的。爱情封闭的道德与为所有人着想的博爱道德在一起很难调和。何况世界上的人越来越多,山外有山,雷锋之外有新的雷锋。刘小枫说:“一个女人要找这世界上最好或自己最喜欢的男人做丈夫,她唯有相信自己碰到并选择了的这个男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好或自己最喜欢的男人……而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有比这个男人更好或更让她喜欢的男人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现代人在电视电影上随时可以看到极端理想化的伴侣形象,这并不影响他们深爱一个与这些形象相差甚远的人。我们得承认,纯粹的情爱与包含道德品质在内的人身资本不相干,它的触发只是因为你们有只属于两个人的记忆和无法复制的心动时刻,这些私人化的极乐体验,是任何明星和圣人都无法取代的。

    所以,较之个人品质,我宁愿相信缘分更加重要。现代人不信命定的姻缘,把缘分丢给两个人的人格气质去慢慢找,慢慢磨,慢慢挫,使得爱情变得更加难。道德可以修来,缘分无法修来,现实总是凌驾人的思虑和计算,这也让缘分更加珍贵。可是Phil拥有几乎百分之百的缘分——上帝没有让他重复幼年在摇篮中嗷嗷待哺的一天,也没有让他重复老年在摇椅中神思昏沉的一天,而是让他重复阳光明媚,土拨鼠能看见自己影子的这天,只要他出门,走上几百米,就能见到心爱之人的一天。他不用考虑明天,后天,未来,他不再为采访任务和节目效果操心,不再为午饭吃什么和推销保险的人烦恼,他只用计划好“今天”一天。

    他只用把握住近在咫尺的缘分。

    所以,我更喜欢开始的那个他。他能背出所有那些她喜欢的诗。他能和她谈谈她的专业,她的兴趣。当她想喝点什么,不用她说,他自然就吩咐好。很明显,导演并不喜欢Phil这样做,还让他因此挨了耳光。也许导演想说这是一种作弊。那么根据制定好的计划来行善就更是作弊。这不是作弊,因为这本来就是天神的意旨,因为世界上60亿人只有他做到。

    因为他宛如天使,因为他独一无二。

    他真的就是她的另一半。

    我宁愿她爱上这样的他,我宁愿他们为了这些奇迹而活着,哪怕因为不用顾忌明天而作恶,哪怕“以赤裸之身作为人界所可接受最败伦德行的底线”,哪怕在他们之下,“除了深渊,还是深渊”。既然从来没有相信过天堂,自然也不存在有地狱。


    P.S. 我还想起另一部影片《初恋50次》,其实和这差不多是一个故事,只是一个用上了奇迹,另一个不用奇迹也可说圆。其实大家都喜欢玩失忆,那样才会永远有一个成绩清零的女孩供你挑战。挑战总是辛苦的,可是在现代,人去往哪里都是枷锁,都是新的困境,因为人刚从外界解脱,又从心里被困住。不管是爱,还是性,都被烙上了保质期,都成了问题。于是,永劫轮回的永远只是那些无聊的经过,而不是怦然心动的刹那。

     短评

    生活似乎总是一成不变,我们早已习惯如同机械般熬过程序化的每一天。可久而久之难免心生厌倦,日子也仿佛停滞不前。此时不妨以另一种心态和方式去面对人生种种,也许会从以往日复一日的乏味与灰暗中发现一片久违的晴空。

    8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规矩的鸡汤片。过去的生活就是今后的生活。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绝无新意。每种痛苦、欢乐、思想、叹息都将以同样的顺序反复降临。你既可以在这不前进的人生里浑浑噩噩,也可以主动一点上升到下一级凝固的空间。所以,我已经练成了钢琴十级、冰雕能手、善良体贴,你他妈怎么还不嫁给我?

    9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爱是你的通关密语。

    11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如果人不改变自己,人生不过是对一个日子的不断重复,无数个2月2号的量变才能引起2号到3号的质变。获得爱情的办法并非投其所好,而是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并真诚以待。

    13分钟前
    • lookatme
    • 力荐

    男主起码在这镇上待了二十年。

    16分钟前
    • 希夷子
    • 推荐

    经典之作。男主的行为及性格变化严格遵循心理学规律,但真正点题或者说使他顿悟的,是他发现无论他在这一天的这个小镇无论多么无所不能,都救不回流浪老大爷必然去世的命运。看起来俗,但正是这一点让他对生死有所感悟,真正珍惜与女主的爱情。

    21分钟前
    • 祥瑞御兔
    • 力荐

    时间永远定格在某一天我多么羡慕你,我多么同情你。

    23分钟前
    • 糯米女巫话痨蘇
    • 还行

    一日囚

    25分钟前
    • 无梦快乐酣睡者
    • 推荐

    “拆房子的乐趣终究比不过造房子”

    29分钟前
    • 账号弃用
    • 力荐

    看到最后才发现是个励志片

    30分钟前
    • D5
    • 力荐

    在不断为想要得到的东西而改变自己的路上我变成一个陌生人

    32分钟前
    • 狮子青铜
    • 力荐

    人生多是单曲循环,有爱才不算浪费,生活则更大。每天让自己更好一点吧,去爱去生活,Today is tomorrow。

    36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受众群星座:适合相对一尘不变的金牛座,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善变的双子座慎入!

    4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要是自己喜欢的一日能不断重演就好了。这片子很温情,很喜欢。

    43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坏消息是今天还是昨天,好消息是今天变成了明天

    48分钟前
    • 清秋雨薇MOMO
    • 推荐

    怎么把重复的人生过出意义,这太酷了……

    51分钟前
    • 趙小漁
    • 力荐

    这是最早的无限回档片吗?我整个过程中都在想作为女人应该怎样才能躲过这种人的招数……太尼玛creepy了……

    54分钟前
    • 小油飞
    • 推荐

    跟《人生遥控器》一样的题材。他在死都死不掉的情况下才开始读书,看来读书真是让人生不如死。

    59分钟前
    • 飞天PP猪
    • 推荐

    看到后半段才开始有感觉,享受每一个今天,不管明天会不会来。

    1小时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推荐

    总的来说循环人生就是太棒了,谁要去未来啊!

    1小时前
    • 王大根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