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爱在午夜降临前

    爱在午夜降临前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美国2013

    主演:伊桑·霍克,朱莉·德尔佩,肖姆斯·戴维-菲茨帕特里克,詹妮弗·普里尔,夏洛特·普里尔,仙尼娅·卡洛格罗普卢,沃尔特·拉萨利,亚里安妮·拉贝德,雅尼斯·帕帕多普洛斯,阿赛娜·拉海尔·灿加里,帕诺斯·科罗尼斯,约塔·阿吉罗普卢,约翰·斯洛斯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情书1998

    • 情人别为我哭泣

    • HD

      以爱之茗

    • 更新HD

      新画皮

    • 更新HD

      夏威夷之恋

    • 更新HD

      你好现任

    • 更新HD

      天命玄女

    • 更新HD

      某日某月

     剧照

    爱在午夜降临前 剧照 NO.1爱在午夜降临前 剧照 NO.2爱在午夜降临前 剧照 NO.3爱在午夜降临前 剧照 NO.4爱在午夜降临前 剧照 NO.5爱在午夜降临前 剧照 NO.6爱在午夜降临前 剧照 NO.16爱在午夜降临前 剧照 NO.17爱在午夜降临前 剧照 NO.18爱在午夜降临前 剧照 NO.19爱在午夜降临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被影迷奉为爱情圭臬的《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终于迎来了第三部《爱在午夜降临前》。第一部中美国青年杰西(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坐火车邂逅法国女孩赛琳(朱莉·德尔佩 Julie Delpy 饰),两人在维也纳度过难忘一晚;9年后的第二部,杰西已成 为作家,他的小说让他和赛琳在巴黎重逢,两人于日落前再续前缘。如今又一个9年过去了,杰西与赛琳已经一起生活并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对人生和爱情也有了更多感悟。《爱在午夜降临前》就是撷取他们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南部小岛度假的最后一天。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和两位主演就像与影迷在赴一个每9年的约会,尽管三部曲的制作跨度长达18年,但故事情节几乎可以写在一张纸的背面。电影惯于只用人与人的对话讲述故事,两位主人公或行走在静谧的村落,或悠然坐在露台和餐桌前,不断的讨论着文学、爱情、生活、两性等话题。然而与前两部不同的是,随着他们终于走到一起,爱情的浪漫也开始被生活的日常琐碎和彼此相处的实用性取代,吵架拌嘴也随之而来。如何在“婚姻”的面纱下维持爱情?电影将18年的感情铺开,再徐徐化解那些小小的怨念,呈现爱情最真实动人一面。

     长篇影评

     1 ) 胸部下垂时期...的爱情

    爱情的发生有一百万种可能。一见钟情爱上她的眼睛,甚至不需要靠视觉只是单单爱上他的气味,都不稀奇。而爱情的逝去却只有一种方式:在时间里消耗殆尽。鸡仔电影大多铺陈前者,先因误会讨厌你,再凭理解恋上你,总之当你温柔目光满含爱意投向我之时刻,任务便已完成,观众心满意足散场,胸中浪漫心绪弥而不散。

    然而此时,一段亲密关系真正困难的部分才刚刚开始。一直热烈的亲密关系真的存在吗?再狂恋的爱情也注定消逝吗?当激情逝去,亲密关系又依靠什么继续维系?好莱坞浪漫爱情片当然不拍这些,观众要看少女心泛滥的酥酥甜甜小粉红啦,谁要看爱情的消耗,生活里听到看到经历到的还不够多吗。爱在三部曲前两部在题材上也没有超出浪漫爱情片,分别是20岁维也纳相遇漫聊一天激情一夜爱上你却别离和30岁巴黎重逢漫聊一天发现还是爱你。两者虽然跨越九年,却不过是两天的相处。第三部要面对的话题显然沉重的多:40岁雅典度假漫谈(大吵)一天之相处九年还能继续相爱吗?

    男女主角看起来衰老了一些,还是熟悉的话痨模式。他们谈论时间,讨论生命和死亡。祖父和祖母的婚姻长达74年。“天哪,五十多年后你还会受得了和我在一起吗?”(在教堂里的对话显示他们并没有结婚,只是一起生活。)Celine讲了一个俗气的故事,查出绝症只剩九个月生命的朋友感到解脱,因为当死亡是成为不远处一个确定的终点时,他才真正开始毫无顾虑的享用人生。两人看着海上的夕阳一点一点落下,“还在那儿,还在那儿,还在那儿…啊消失了。”日落之所以成为动人的景致,正因为它短暂易逝,终将落下。不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恰恰是因为“近黄昏”,夕阳才会“无限好”。这样说来,爱情是否也同将死的生命和将落下的夕阳一样,唯有消逝才能成就其深刻?

    有趣的是,电影后半段并没有陷入这种消极,在琐碎、冲突、困境中竟也充满生机和力量。如果说走在废墟里那段还是延续第一部和第二部的风格,充满奇思妙想的有趣对话,这显然不是生活的常态,(两人都感慨:我们已经多久没有这样两个人一起只是瞎扯淡了啊。)宾馆里那一段很长的对话/争吵才是真正不完美却真实的生活。诶,一个德州男作家和一个巴黎女法左,不吵架才奇怪咧。Celine露着不够坚挺的胸部和Jesse吵架,一段悲伤的裸戏。他们吵了很多东西,跟前妻还有大儿子的关系,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家务的不合理分配,陈年的出轨臆测。虽然Jesse时不时号召理性的看问题,但所谓理性的吵架是根本不存在的。主题像滚雪球一样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越积越多,伤人的话语向对方掷过去。吵到最后,Celine出走又重回宾馆和Jesse说:“事情很简单,我已经不爱你了”。此时观众和Jesse一样疲惫不堪,感到无解。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故事情节该如何发展,他们的关系要怎么回头啊。

    之后的那一段剧情设计的很有意思,越沉重无解的矛盾越需要轻巧的解。Jesse找到Celine,假装收到了来自未来的80岁Celine的信念给她听:“你正迈入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从我这儿回头看,这段中间的时光只不过比你12岁时稍微艰难一点。”

    那些争吵的内容没有解决也无法解决,但唯一确定的是,两个人将共同面对,一起走过这些波折。他们曾在维也纳的公园里真切感受过爱情的魔力,在18年后的爱琴海,他们召唤来自过去的绵延爱意,也被共同的未来图景温柔抚慰。是啊,轻盈的心动很快会在琐碎的生活里败下阵来,能真正留下的是更伟大的东西。充满激情与新鲜感的爱情是小小的种子,这颗种子唯有在充满磨损与消耗的共同生活里才能长成大树。月光缱绻下,他们的关系比在18年前的维也纳公园里更牢靠也更厚重。

    前几天在朋友家重看这部电影。朋友说,以前最喜欢第二部,很向往那样的情感。遇到更多人以后发现,其实那种体验并不困难,充满心动、气味相投又饱含张力的交往。所以现在更喜欢第三部,更沉重更真实,要丰富的多。真有趣,系列电影里人物的成长与观影者人生经历的交叠,令每一次重看都是一次崭新的对话。

     2 ) 当你不是命运的宠儿

    看完爱在三部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浪漫激情落入现实后的一地鸡毛,而是那个从未出现过的Jessie的前妻。

    起初她模模糊糊地出现在两人的交谈中,是一个遥远而温柔的背景色:

    《爱在日落黄昏时》

    而后Jessie和Celine生活在一起后,她变成了两人无数矛盾中的一个:

    《爱在午夜降临前》

    我莫名地心疼那个从未露过面的女人,在这个浪漫得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中不小心沦为过客和配角的女人。

    她原本是个聪明独立又优雅的女性,原本幸福而稳定地经营着三口之家,而在某一天,她认为足以信任依靠的丈夫告诉她,他从未爱过她,他与她相处的日子里一直在想念着另一个女人,而现在他找到了她,他们要在一起,他要结束这段有了孩子却没有爱的婚姻。

    拼命用伤害儿子和自己的方式来介入他的幸福生活,是她唯一能想到的报复。你总不能要求那个被伤害的人去理解男女主的爱情多么浪漫珍贵然后理应让路吧,对一个以为自己拥有过爱情而实际上不过是现实的凑合的要强的人来说,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难承受的痛苦了吧。

    而我们大多数人,在这个故事里的角色,难道不是这样以安稳为爱情去接受生活并努力经营,一辈子也难以遇到无法割舍的爱人的配角么。

    当你不是命运的宠儿,而这往往是最可能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安放自己的渴望、尊严和骄傲呢。

     3 ) There's no fairy tale.

    I'm just trying to make things better here. I tell you I love you unconditionally, I tell you that you're beautiful, I tell you that your ass looks great when you are 80. I'm trying to make you laugh. I've put up with plenty of your shit. If you think I'm just some dog that's gonna keep coming back, then you're wrong. But if you want true love, then this is it. This is real life, it's not perfect but it's real, and if you can't see it then you're blind.

     4 ) 他们所谈论的,正是我们所困惑的。

    这种话痨片的看点到底在哪里呢?我想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就是把我们生活中所期待的浪漫以及现在,将来要面对的所有困惑几乎都在电影的谈话中一一呈现,他们所谈论的,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他们所谈论的,也正是我们所困惑的。

    当然电影终究不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就像本片结尾那样,你只有自己自己完完整整活过,爱过,期待过,争吵过,困惑过,痛苦过,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后,你才会明白自己到底想拥有怎样的生活,才能最终与自己的人生和解。

    全片由不同的谈话构成,他们究竟在谈论些什么?
    我们一段一段来分析。


    ——机场的谈话

    影片开头从杰西和儿子的谈话开始,几句话就清楚交代了杰西和前妻的关系处理的非常不好,儿子根本不想让他去看的独奏会表演,“为什么不让我来”“因为妈妈特别的恨你”包括后面杰西问儿子的“为什么她如此恨我?”儿子却意外表现的很轻松,只是无奈吐槽了一句,我觉得“她对daniel更加咬牙切齿”这句话很清楚的展现出儿子和她母亲的关系并不怎么样,而且这样一来,她母亲似乎是一个歇斯底里不断和男人关系处理的很糟糕的形象简直呼之欲出,变得立体起来。

    当然最关键的是那句儿子拍了拍父亲的肩膀,很淡然的说了句:“你别想了,我自己会想办法的。”儿子虽小,却似乎已经长大成人,一个人能够很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以及处理和母亲的关系。但是杰西看到儿子一个人过安检一个人登机的时候心里不免有些心酸,他感觉到自己似乎对儿子关心的太少了,亏欠太多了。他在思考着的今后和儿子多相处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本片最大的戏剧冲突)



    ——车里的谈话

    之后杰西回到了车上,旁边坐着席琳,后面两个可爱的小女儿正在酣然睡大觉,从谈话中我们知道杰西和席琳已经在一起了,并生了两年女儿,不过他们到底有没有结婚,我们并不清楚,(其实两个人没有结婚,只是在巴黎同居,后面影片才揭晓),席琳在观察着两个可爱的女儿,并用手机拍下她们睡觉时可爱的样子。

    这些镜头交代了他们现在似乎“幸福”的生活,这时杰西从“孩子手上夺取食物”,他要了一个苹果,(注意这是一个伏笔)。

    “ella,这就是你爸爸从你那儿抢食物的证据”,席琳把这个画面用照片拍了下来,这些举止都表现出他们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温馨的气氛,影片的基调一扫刚才机场送行的苦闷,变得浪漫明快起来。之后两人分别谈论了自己的父母,包括那只叫“埃及艳后”小猫的故事,这些对话让我们觉得他们两人似乎已经是老夫老妻,聊一些自己最亲密的家常里短。

    接着,杰西很高兴的和席琳分享儿子那句“这是他度过的最棒的一个夏天”,他以为这是父子共度的美好时光才会使儿子觉得是如此完美的夏天,但从席琳口中了解到是因为他儿子遇上了一个女孩,并且接了吻。

    这段对话直接表现了席琳和杰西前妻的儿子的关系处理的比较融洽,也引出了刚才杰西在机场思考的一个问题,他觉得应该花多点时间陪陪儿子,他希望席琳一起去芝加哥,但是席琳显然不愿放弃自己现在的生活,和那个非常不错的工作机会,这点燃了他们关系裂痕的导火索,气氛变得尴尬,两个人争执的语调也开始上升,此时刚才的那个苹果起了作用,女儿醒了,问遗址到了没,席琳回答“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再去看”,此时她用了“我们”,女儿似乎是他们两个关系的润滑剂,女儿接着问“我的苹果呢?”那只被父亲偷吃的苹果一下子把紧张的气氛变的缓和和温馨起来,但关于去芝加哥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个裂痕已经在两个人心中慢慢变大。



    ——餐厅里的谈话

    这是我除结尾外最喜欢的一段。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惬意而随性的谈论着生活,这才是此类影片的基调啊。导演在这里安排的不同年龄段的情侣,有40(杰西和席琳)有50岁(对性热衷的男人,豁达的女人),70岁(邀请他们来做客的作家,和他好朋友的妻子,这里两个人的关系没有直接点名,可能是soulmate),20岁(通过年轻人用skype联系,然后讨论到虚拟性爱,再到人类和机器的关系,到有趣的小白鼠实验(讽刺享乐主义,娱乐至死的世界)

    接着谈话又转到自我独立意识的确立,以及怎么留住男人?(让自己显得比他们愚蠢),这个地方席琳扮演的很多男人喜欢的那种胸大无脑的女人真是活灵活现,笑死了,台词也非常幽默和讽刺,最后引到隐性大男子主义,也就是前面在车里两个人谈论的不愉快的那部分,关于席琳要放弃一个不错的工作计划,放弃一切,去芝加哥帮他一起带那个孩子。

    这是第二次把这个问题点出来,看的出来作为一个非常独立的女性,席琳显然对这个非常耿耿于怀,决裂的种子进一步发芽。此时话题被那个豁达的女人打断进而谈到那个关于男子气和女性特质的护士讯问醒来后病人的故事,讽刺男人的第一意识永远是性和自己,而女人则更多的是关注家庭。

    接着那个20岁女生所说的关于她奶奶的故事是我喜欢和认同的:“不要在浪漫的爱情上消耗太多,友谊和工作太能带来更多的快乐。”当然这个故事与前面谈到的自我独立相呼应,强调一个人永远不能失去自我,双方都要学会照顾自己,并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这是一种最合适的两性关系。但为什么这样说呢?这直接引到了这个餐厅谈话最重要的一个观点,那个老太太的总结性发言:我们出现,我们又消失,我们对一些人是如此的重要,但最终我们都只是经过。所以人生终究是自己的,要了解别人,要从了解自己开始,要爱别人,也要先从爱自己开始。




    ——去酒店路上的谈话

    席琳忽然意识到他们已经好久没这样好好聊天了,他们一直被家庭琐事缠绕着,困扰着,她进一步强调着女性独立意识的重要,强调女人绝不能被一辈子困在家里,(为最后的爆发做铺垫)杰西通过她祖母的去世,通过他们74年的婚姻,谈到他们两人98岁的未来,这几乎是无法想象,无法忍受的漫长过程,当然也是为最后那封穿越回来的信做铺垫。之后,他们来到了一个1000年的老教堂,这里主要是交代他们两人同居但没有结婚的事实,对他们来说,结婚就像一个童话故事,结婚有什么意义,结婚后就能一定像童话故事里的那样幸福吗?

    这段谈话的最后他们来到了海边,在黄昏里坐在一起看太阳一点点慢慢消失,这是全片最美的地方,这里最后他们和解的场景是同一个地方,太阳如同他们的爱那样,不停的遭遇琐碎生活的摧残,“还在,还在,还在···最后··消失了?。”不过就像在餐厅里那位老太太说到那样,日落日升,明天太阳又会重新出现,爱不也是那样吗?




    ——酒店房间里的谈话

    这一段超级真是漫长啊,由于那个电话,所有问题全都摊开来说了,席琳变的前所未有的歇斯底里和偏执,正如她说的那句“女人对永恒的探索,存在于自我牺牲的广袤花园中。”她不愿放弃那些希望,她现在原本属于一个人的生活正完完全全的被家庭吞噬,被家庭腐蚀,她不愿做那个被妥协的人。

    而杰西也变得非理性了,那么多年了,到现在才明白自己对孩子的缺失吗?现在提出去芝加哥陪孩子的建议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孩子已经大了,而且是个不错的孩子,他有自己的生活,以及处理人生中问题的方法,这样冒然去,不仅丢掉了自己幸苦建立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搞不好也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两个人开始不停的翻老账,纠缠那些已经毫无意义的外遇,揭开不曾和对方说过的被家庭生活折磨的困苦。但最后杰西的那段话还是让我感动的,“我把整个人生都交给了你,我接受了你的全部,疯子的一面和光芒四射的一面,我会对你,对女儿,对我们共同创造的生活,负责到底。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爱你。”



    ——午夜降临前的那段谈话

    这一段真是神来之笔,有趣,浪漫而又温暖。直接把本片或者是整个三部曲拔高了一个层次。一切回到了原点,回到了最初他们相遇的那个1994年夏天,席琳遇见了那个会一路保护她,去亲近,陪伴她,努力逗她笑,忍受她那些脾气的人。那封信最让我感动的部分是当40岁的席琳失落,无奈的坐在那里,认为现在的自己糟糕透了的时候,却有个人对她说“席琳,我现在,再回头看,你正迈入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中间这些年,只不过比你12岁时略艰难些。”这一段是多么温暖和善意的鼓励啊。

    兜兜转转,当他们经历过那么多后,才发现午夜之前陪伴着自己,坐在身边的依旧是那个人,
    或许到这个时候,他们才会明白——生活就是这样,虽然有那么多不完美,但它真实。正因为这些争吵,这些自己曾以为的迈不过去的坎,这些最后的和解,才构成了他们真真切切要面对的有血有肉的生活。

    或许此刻他们才懂得,


    年轻时的浪漫最终还是会落到那些需要一起陪伴与相守的柴米油盐中。





    ”你觉得,那个直到80岁还念叨的那晚,会是今夜吗?“

    ”这个么,我们要迎接的必然是美妙的一夜。“

    这个夜晚,也会属于看完电影,散落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你。

     5 ) 18年,给你看爱情的未来

    引文:作为前两部浪漫小品的延续,堕入婚姻的第三部显然再浪漫不起来,但一地鸡毛之下,也有相濡以沫的绵密悠长。

    18年,给你看爱情的未来
    文/米粒
    暑假结束,儿子汉克从度假地希腊返回美国,杰西送机。14岁少年和老爸无话,所有的发问,回答都只是几个字。但从谈话中依然可知,杰西已和前妻离婚,儿子跟妈妈生活在芝加哥,他则长居欧洲。

    杰西走出机场大厅。妻子席琳在车上等他,后排,双胞胎女儿已睡熟。原来,2004年《爱在日落黄昏时》杰西和席琳巴黎偶遇,之后已发生这么多变动。

    《爱在午夜降临前》是一个爱情文艺三部曲的第三部,前两部分别为《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黄昏日落时》,每两部之间相隔9年。导演都是理查德·林克莱特;主演都是朱莉·戴比和伊桑·霍克,第一部上映时,两人分别为26和25岁,第二部35、34岁,今年44、43岁。

    18年前,美国青年杰西乘火车游历欧洲,在返美前一天,偶遇法国美女席琳,两人相谈甚欢,于是一起在维也纳下车,随意在城里游走,天文地理、哲学宗教、爱情家庭,无所不聊。席琳得知,杰西此次欧洲之行是因被前女友抛弃,而席琳也刚刚结束一段感情。浪漫的一夜过后,两人决定不去理那个“不再见”的约定,约好6个月后在火车站见面。

    时间一晃,到了2004年,杰西已成知名作家,并把自己和席琳的故事写成小说,来欧洲签售。在最后一站巴黎,席琳出现在书店的人群中。原来9年前她因祖母去世没能赴约。此时杰西已结婚生子,席琳也有稳定的男友。变得成熟的两人在很多话题上更加放得开,都表示9年前那一夜之后对对方无法释怀。席琳答应在杰西去机场前给他唱一首歌,一曲《华尔兹》之后,杰西似乎明白了什么。

    又一个9年。杰西送走儿子,和席琳驱车前往友人处继续假期。十多分钟的长镜头里,两人随意聊着:席琳得到一个工作机会,正纠结是否接受,因为之前两人讨论要不要搬回美国和汉克住得更近,而这份工作在巴黎。

    晚饭后,两人准备亲热,却接到汉克报平安的电话,于是不可避免地继续谈起影片开始的话题:要不要搬回美国。气氛开始变得严肃而紧张:席琳抱怨杰西心里想搬回芝加哥嘴上却不承认,从女儿出生到现在做家务的都是自己;杰西反驳说自己多年来一直在迁就老婆反而被责备。两人一句接着一句吵,席琳说自己“当年还有弹吉他的爱好,都是因为你才没能继续”,杰西则说“要不是你那首歌,我的生活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子”。席琳摔门而去,抛下一句“我想我已经不爱你了”。

    结尾处,午夜,席琳独坐发呆。杰西走过去,用“来自未来的陌生人”的口吻给她念了一封“信”,告诉她八十多岁时他们仍在一起,而这个希腊的夜晚是浪漫而难忘的。镜头慢慢拉远,席琳终于开口,“那么今晚真的是信里说的这样吗?”两人的对话变得模糊难以辨认,只有晴朗的夜色和平静的海。

    作为前两部浪漫小品的延续,堕入婚姻的第三部显然再浪漫不起来,但一地鸡毛之下,也有相濡以沫的绵密悠长。

    和前两部相同的是,《爱在午夜降临前》同样保持了结局上的开放性。5月初翠贝卡电影节的纽约首映礼上,观众对于两人是否和好便是见仁见智。

    历时18年的这三部电影,被封为“话唠”文艺片,内容就是一天一夜之间两位主角的不断移动和喋喋不休。话题虽十分发散,但最终都会回到两性关系这一主题。两个小时看下来,不觉得闷,全靠两位主角的表演和台词的字字珠玑。表演太过真实,让人忍不住产生“这是不是即兴演出”的疑问,以为搞不好就是把摄影机打开然后两个人随意发挥,但导演回答说每一句台词都是剧本里事先写好,每一场戏都要一次又一次地排练直至精确为止。上一部《日落》曾给3人带来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这一次应该有同样的竞争力。

    这种对同一组人在不同年龄进行呈现的拍摄方式,除三部曲外大概只有英国的成长系列纪录片和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安托万系列,而它以对话为主的模式则让人想到同样也是啰啰嗦嗦探讨两性关系的埃里克·侯麦,但三部曲的独到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从二十出头对未来无限向往,到再度邂逅的美好,再到探讨中年危机,就如旁观一对爱人的私人生活史,让人忍不住反观自己的生活并进行某种思考。

    作为这一代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的代表,林克莱特有很多作品聚焦于叛逆少年(《年少轻狂》、《摇滚校园》、《都市浪人》),角度独特,台词多,并挖掘了很多德州当地的故事(《伯尼》)。伊桑·霍克说他是这一代人中“真正的成熟的艺术家”。和他同时期的独立片导演中,索德伯格已宣布息影,昆汀沉迷血浆,大卫·林奇什么都干就是不拍片。

    伊桑·霍克一直投身于舞台剧,也创作电影剧本。朱莉·戴比近年来自导自演的几部电影《纽约两日情》、《巴黎两日情》等,也是让人刮目相看。《爱在午夜降临前》的剧本,便是3位挚友精诚合作的结果。

    虽然每部都是独立的故事,但把3部电影连在一起看,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相映成趣。第一部中,杰西和席琳互扮对方好友,“接电话”听对方吐露心声,包括对对方的感觉这样无法直接出口的话题;《午夜》结尾处,杰西借“从未来回来的他”之口告诉席琳八十多岁时他们仍然在一起。第一部中,席琳告诉杰西,她会因为了解到更多的细节而更爱对方,看《午夜》时会忍不住想,看到彼此这么多细节的两人,真的更爱对方了吗?

    (刊于《人物》2013年6月)

     6 ) 并不是每一份爱都会随着时光和现实的复杂而消磨殆尽

          《爱在日落黄昏时》的最后一幕,杰西盯着动情地弹吉他唱歌的塞丽娜时的那种眼神,我就知道他们只能在一起。They belong to each other.

           虽然我很爱看电影,但我不爱重复看电影,特别是当我还记得情节时。这次为了看《爱在午夜降临前》,我翻出很早以前看的《爱在黎明破晓前》和《爱在日落黄昏时》来看。一直知道周围很多朋友特别喜欢,但记忆中之前我对这两部电影没有特殊的印象,事实证明有些电影真的是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者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会更容易获得共鸣。这三部《爱在》系列就是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人生的不同阶段能看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收获。
          《爱在午夜降临前》承袭了前两部的风格,长镜头、多对白、朴实而生动无比的表演、大特写的喜怒哀乐,像罗杰伊伯特评论的那样非常贴近真实生活,仿佛用无形的镜头记录下每时每刻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个系列电影之所以受那么多人的喜欢,是不是因为在你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都说过和片中相同的对白,或者主角走过欧洲大街小巷时偶然谈论起了那些你花大把时间思考过,但还未来得及与任何人交流过的命题?除了这些,我最喜欢听杰西讲他构想的小说中的人物,无论如何天马行空,都有其现实意义,是某些世间凡夫的夸张版——持续经历déjà vu的女人,有人脸识别障碍的男人,有过目不忘人脸能力的人…他们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电影。
           男女主角的表演依旧那么自然,像极了相处了十几年的夫妻。他们并肩走着的时候,塞琳娜随手一指路边的山羊那一幕让我突然就想起《爱在黎明破晓前》里她也是随手一指草地里的小兔,如此生活化,但一举一动又个性化标签明显。朱丽·德尔比太惹人喜爱了,几次戏中戏实在精彩,还奉献了大尺度表演,很诧异为什么她一直没有得到一些有分量的表演奖提名呢。杰西的儿子也打了一手好酱油,我依稀还能看见他可爱的表情。
           从台词到情节,可回味的太多,可反复琢磨的也太多,每个人都能在影片中找到最喜欢、最能引发感慨的台词。看《爱在午夜降临前》时,虽然很多人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大笑,但在我眼中,这个故事就是人间悲剧。不是伤感、悲观的那一种,而是相对于偶然的人间喜剧来说的一种永恒的挣扎和我们都必须生活其中的现实。影片所谓的高潮部分的争吵,是我在大银幕上看到过的最真实琐碎又趣意盎然的争吵了。但要说起争吵结局,有人可能会说导致俩人争吵的问题根本没有解决,但这个问题解决了还会有别的问题出现。两个人在一起,就算再浪漫,再两情相悦、再如何默契都还是会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出现分歧,所谓男权主义、女权主义,你的误解,我的责任……永远不会出现一个圆满的大结局。到这里,或许并不需要一个解决方案——留在巴黎还是搬回芝加哥,只要爱情还在。在希腊的爱琴海边,看着塞丽娜再次顽皮地向杰西询问时光机是如何运作地,我开始相信或许并不是每一份爱都会随着时光和现实的复杂而消磨殆尽;我也相信就像她在第一部电影里说的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真性情其实不会改变。
           从故事结构上看,《爱在午夜降临前》其实是和前两部非常不一样的电影。如果你连着看这三部的话,会很有意思的发现杰西和塞琳娜谈论的很多东西都成为了现实,害怕发生的事无法避免,暧昧不在,浪漫减淡,你会忍不住去想现在还只是在一起了十八年,再往后呢?那就看演员还愿不愿意拍了,故事肯定是有得讲的,而我们观众是肯定会买帐的。无论如何,十年二十年后,我还要一遍遍地看《爱在午夜降临前》,相信到时候会更加有共鸣,更能欣赏台词中的美。影片风格如此真实又戏剧化,这种结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短评

    他们的爱情一直让我想到哈利对莎莉最后的表白,“如果你知道自己想和谁一起度过余生,你会希望余生开始得越早越好。”十八年,从相遇相爱到这一部中被生活历练过的爱,柴米油盐和时间没有磨平爱情,反而让爱变成了一种习惯,太了解彼此,于是越来越难戒掉。期待九年后的续集了!★★★★★

    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所以说想要长久地在一起,必须是有一方一直不厌烦地陪着做戏。

    4分钟前
    • 奶奶的熊
    • 推荐

    虽然之前的争吵真实得让人糟心,但结尾逐渐拉远的镜头仍让人感动。前两部的浪漫与激情都变成了书里的故事,这一部则完全生活下来。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只是一个假设,关于如何让爱延续一生。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人也会变老(比如半裸的朱莉·德尔佩却很难让你觉得性感)问题是我们如何挨过去。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结婚快10年互相之间还有这么多话可讲,还有性生活,这他妈不是真爱是什么?

    11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第三部反而代入感特别强了,感觉在女主身上看到几十年后那个依然很作的自己,人愿意来哄你就已经很好了,女文青这脾气啊,真是不适合生活的典型,做不到三从四德逆来顺受,给一点爱就受宠若惊,完全以男方为中心就不是贤良淑德了么,反正我也做不到。再过56年我也还是现在这个挑剔,别扭的脾气。

    13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力荐

    黎明和黄昏后最自然最真实的承接。年轻时对爱情,社会以及人生的观点和展望被中年后那些围绕着家庭,婚姻以及职业展开的争吵和不满所替代。即便如此,依旧是妙语连珠,吐不完的激情和浪漫。若不是当初的深情,怎会有今夜的碰撞?片尾那封来自未来的信设计得太美妙了。让我们9年后再相见吧。

    18分钟前
    • icebloom
    • 力荐

    为了看第三部,特意重温了前两部。还把《恋人絮语》找出来读了下。期待第四部Before Death(爱在棺材盒盖时)……

    20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浪漫是浪漫,生活是生活。爱 是爱。这是三件事。它们相互不矛盾,不对立,它们只是,很难统筹兼得。(看到有恋人在我这条微薄里留言给另一半:“想在你拥有我的日子里,给你一个三者并包的人生。”默默地说,祝福你们!)

    25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真实的不像话。换在9年前,我会看不下去两人婚后的絮絮叨叨、不断地吵架及和好,放到现在,却“心有戚戚焉”。互相折磨、互相伤害、互相妥协、并肩前行。爱人只不过是“经过”了你生命的那个人,而这份“经过”也请好好珍惜。

    2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能让所有投入的心血精力时间感情不白费功夫,除了宽容忍让,就是彼此的幽默和释怀,纯粹的完全真实的百分之百的爱情无法存活,请接受对方的缺点和过错,忽略皱纹和唠叨;幻想和另一个谁会有更好结局,至多让你有勇气谈论“爱”,这是奢侈的虚伪的笨拙的;请接受眼前现状吧。

    3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第一部时还愿意有更多的转换场景,更多的配乐,更多的更像电影的呈现方式。到此时,电影本身就是生活本身。这是导演的野心,也是自信。交谈、争吵与和好,争论与妥协。其实,他们还是18年前那一对年轻的男女。抓住人心的不是电影,永远都是生活本身。

    33分钟前
    • frozenmoon
    • 力荐

    “我虽努力,却难于去亲近自己心爱的人”经历了平淡、争吵、否定、相濡以沫所有最真实的感情状态,18年过后,最难的是仍对彼此保有激情。上一次看到这么纯粹的爱情电影,还是九年前。伊桑朱莉理查请你们9年后准时回来,哪怕拍不动了、聊不起了、原地静坐90分钟,也好啊。期待2022年的第四部。

    3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真好,你还能让我一次又一次的爱上。

    40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他们竟然____了”模式开启。从爱情的偶然到爱情的实然,浪漫也终于被相处的实用性取代。“就像日出日落,我们出现,我们消失,可最终只是经过。”那些琐碎的争吵怨念放在时间的河里似乎也就不算什么了。他最后向她朗读了一封40年后的来信——原来前18年还只是序曲,我流泪了...

    4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十八年后他们变成了相遇那天火车上喋喋不休争吵摔门的德国夫妇

    44分钟前
    • 小捌
    • 力荐

    只有我关注引发吵架的生活问题其实一个都没解决吗?

    46分钟前
    • 漫步的Alice
    • 还行

    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小孩为什么要毁掉自己的生活

    47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We appear and we disappear, and we're important to some, but we're just passing through. "

    51分钟前
    • deb
    • 力荐

    作为Before的系列路,我终于在中年危机这里转了粉。Sunrise太甜,Sunset偏酸,只有Midnight酸甜苦辣都入了味。数度被台词戳中,我不得不一再提醒自己:那些只是台词,它们不是真的。

    52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飞一般的超越,硬生生的被朱莉的嘴炮给弄哭了。。那些随口就能背诵莎士比亚台词的人们是多么的可恶啊!那些吃个下午茶都在谈哲学谈人生的人们是多么可憎啊!那些连夫妻吵架都引经据典的男女是多么可怕啊!对彼此来说我们多么重要,可最终还是过客,我失去你,不是以死亡为界,而是再一次。。再一次。。

    54分钟前
    • 张熊熊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