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楼上楼下

    楼上楼下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美国2014

    主演:SophiaTakal,劳伦斯·莱文,阿莉雅·肖卡特,安妮·帕里西,杰森·雷特 

    导演:劳伦斯·莱文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情书1998

    • 情人别为我哭泣

    • HD

      以爱之茗

    • 更新HD

      新画皮

    • 更新HD

      夏威夷之恋

    • 更新HD

      你好现任

    • 更新HD

      天命玄女

    • 更新HD

      某日某月

     剧照

    楼上楼下 剧照 NO.1楼上楼下 剧照 NO.2楼上楼下 剧照 NO.3楼上楼下 剧照 NO.4楼上楼下 剧照 NO.5楼上楼下 剧照 NO.6楼上楼下 剧照 NO.16楼上楼下 剧照 NO.17楼上楼下 剧照 NO.18楼上楼下 剧照 NO.19楼上楼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对布鲁克林区夫妇将他们的房子租给了别人居住,有一天他们租住的邻居突然死了。

     长篇影评

     1 ) 楼下比楼上好看

    超级喜欢女管家,印度兄弟,司机,小侍男,穿丝袍的女仆和卖弄风情的女仆,哈哈,基本就是整个楼下了。反观楼上是一团糟,各自生闷气,互不信任,看着像暴发户,嗯,实际也是,反而没有平民实在。(没有贬义,只是闹心)

    女主和女主妹妹都是熟脸,不喜欢的那种,好窘。公爵好奶油,和唐顿大表哥演过好基友,难免让人不生疑啊

     2 ) 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上流家庭生活的一个缩影

    以前看《唐顿庄园》,见豆瓣影评中有提及这部。昨晚偶然发现,自然不能错过。白天完成第一季观看。

    首先,场景不能与《唐顿》比。毕竟《楼上楼下》是伦敦某街道上一所楼房,《唐顿》则是乡间豪华别墅。也因此,后者需要仆人更多,甚至有专门服侍男女主人、小姐更衣这类小事的仆人。当然,也因地位有别,毕竟《唐顿》人家是伯爵,而这部男主人只是一个外交官。

    其次,仆人流动频繁。两集下来,一男仆犯罪被逮捕,一犹太女仆病亡。前者第三集回归,后者留下一女儿为主家所养。
    我所感兴趣的恰是这对犹太母女。按剧集,故事发生时间为1936年,纳粹迫害犹太人还没正式地大规模开始。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是犹太人从被歧视、凌辱到被非人看待,直至从肉体上消灭的转折点。剧中还提及英国的纳粹支持者游行,真实历史中是否发生过纳粹思潮,影响几何,值得探究。
    母亲原为大学教师,现在却为人仆,被命运捉弄。好在男主人太过好心,第三集结尾,目睹母亲之死有了心理障碍的女儿又恢复了健康并回来和主家过圣诞。

    剧集涉及的英国大事件。无疑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不知其退位演说是否原声,但愿是。

     3 ) 楼上,楼下——好戏不断的国际大家庭(2)

    继续说楼下的人物。
    首先是阿曼吉先生,其实他的身份介于仆人和主人之间,是老夫人的秘书,不但可以在她的起居室用餐,似乎也不跟仆人们一块儿住,所以无形中,他的身份似乎就比楼下的人们高了一等。阿曼吉先生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人温和有礼,楼下的仆人们非常尊敬他,但是由于他从来不到楼下参与仆人们的交谈和聚会,所以他开头总是给人一种距离感。幸而,从德国来的女仆瑞切尔跟他很投缘,她建议他不要把自己圈死在楼上,可以经常下楼坐坐,加入仆人们的谈话,这样也可以让他多一些朋友。他听从了她的建议,很快就博得了楼下众人的欢迎。作为单身汉的他,似乎对瑞切尔产生了感情,所以瑞切尔的猝然离世会让他悲痛不已。他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在男主人要求他打开老夫人的抽屉时,他非常平静地说了一句,“请威胁我”。这个细节相当可爱。扮演这个角色的是一位巴基斯坦裔演员,名叫阿特.马里克。他的表演有种很厚重的感觉,期待他在下一季中的表现。
    接下来,是女管家露丝.巴克小姐。虽然我对一个七十七高龄的女管家会不会有人聘用表示怀疑,但对她的演技我只能敬佩和折服。作为一个老戏骨,吉恩.马许女士非常称职,将这个人物的善良、细心,骨子里的骄傲和自尊,以及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温情和幽默,都表现得入木三分,堪称英国影视中最佳女管家之一。窃以为,她在剧中的表演,甚至胜过了《唐顿庄园》中那个同样由老戏骨扮演的女管家。剧中这个人物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两个细节。第一是男仆约翰尼过失伤人,被警察从宅子里带走的时候,她安慰他,并且在他随警察离开的时候,还不忘提醒他怎么迈步,“左右左,左右左”,这个细节很有趣也很感人。第二个细节就是,她始终保留着从前主人送给她的银质茶壶,并说,这是她四十年忠诚服务的纪念,说明她是个重情义且念旧的人。我看了旧版《楼上,楼下》的一些片段,露丝的性格在当年就是如此,甚至连发型都跟旧版的最后一季里一模一样。佩服演员的细心,也佩服造型师的认真细致。
    男管家普利查德先生,从前在豪华邮轮上工作,他能在非常小的地方摆好一套餐具,知道所有最时髦的菜单和酒类。后来由于他得了一种类似眩晕症的病,不适合在船上工作了,才下船应聘管家。扮演普利查德先生的阿德里安.斯卡布罗也是英剧中的老面孔了,他这次在剧中的角色简直就是个“万能管家”,不仅对家务事十分来得,居然还会给产妇接生,原来他在一战时做过战地救护工作,对血根本不害怕~要不是他,女主人阿格妮丝可就有危险了。管家先生,强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客厅女仆瑞切尔,是所有仆人中命运最悲苦的一个。这个人物一出场,从她的衣着我就知道她来历不凡,而且她在卧室里穿着丝质睡衣,作为一个女仆,丝质睡衣是很奢侈的东西了,这说明她从前是过过一段好日子的。她原本是德国法兰克福的大学老师,拥有自己的房子和女仆,但是纳粹上台让身为犹太人的她受尽歧视和欺凌,女仆离开,丈夫被捕,她带着女儿流落英国沦为仆人。尽管对女仆的活计所知甚少,还患有严重的哮喘病,但是她坚强的性格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是赢得了所有仆人的尊重。阿曼吉先生跟她成为了知心朋友,甚至互相之间也产生了一丝感情,但是瑞切尔的哮喘病终于夺去了她的生命,只留下她可怜的小女儿洛特。还记得她看见司机斯巴格穿着英国纳粹党训练制服时候,满脸的惊恐;还记得当她看见珀西小姐也参与了纳粹游行时,眼中的愤怒和悲伤。她的死唤醒了司机斯巴格,他不再支持纳粹,同样,她的死亡也让宅子里所有的人对纳粹的暴行有了切身的认识。幸运的是,她死后,她的小女儿得到了所有人的关怀照顾,在天堂的她,应该可以安心了。扮演这个角色的是英国女演员海伦.布莱伯利,她气质很好,容貌跟《黑皮书》的女主角有几分相似。

     4 ) 一战之后,二战之前

    之前看itv的《唐顿庄园》的时候听说BBC要出新的《楼上楼下》,以为是打对台的,但是看了第一集之后感觉两者还是很不同的,无愧于BBC的令名。目前网上只有第一集,鄙人听英音也不咋地,因此各种感想只能是很初步的,在此抛砖引玉。
    虽然都是讲英式的主仆关系,但是楼上楼下发生在1936年,一战结束,希特勒上台,欧洲陷入微妙而危险的境地中,唐顿庄园发生在一战之前,总体上还是属于古典时代,直到最后一集老爷宣布一战开战。地点上唐顿庄园发生在乡下的庄园里,而楼上楼下则发生在伦敦,主角是外交官夫妇,因此剧情上就会比较多地涉及政治局势,政局反过来也会影响几个主角之间的关系,如第一集里面婆媳关系就因为辛普森夫人(爱德华八世的那个)及其朋友做客事件发生了变化。人物上唐顿庄园开场就是个井然有序的古老家族在运转,而楼上楼下则展现的是刚刚组建的新家庭、新组建的仆人班子——甚至到最后几分钟才确定了这一家的house keeper。

    在剧情发展方面目前比较有看点的有:1,婆媳关系,婆媳都是为了新家的正常运转,但一家只能有一个女主人,更何况两代人不可避免的有观念和做事方法上差异;2,新的仆人团队如何走上正轨,如男管家的病症究竟是什么,女管家遇事镇静,应该也有不错的过去和将来,小男仆和女仆之间的关系倒不是很吸引我;3,根据历史,不久之后新国王要退位,德国会开始对外扩张,这些应该都会影响男主人乃至于整个家庭的发展。

    目前看来最吸引我的是老太太Maud(Lady Holland) 这个角色。她嫁给一个外交官,常年呆在印度,30年没有回过英国,因此比起一般的英国老太太,她倒有点像阿加莎小说里周游列国的那种女主角,经验丰富,见识过人,比如她说辛普森夫人是爱德华八世的“最爱”,比起儿媳妇认为辛普森夫人会因为国王结婚而失宠就更有预见,但她在“神秘客人”事件中也犯了错误,呵呵。她很明白自己住在儿子家的地位,因此刚到儿子家不久就把一套包括了冠冕、项链、耳环等等的全钻首饰送给儿媳,令出身不太富有的儿媳当场激动得两眼放光。她很会抓问题的关键,三言两语就解决了儿媳头痛的妹妹问题;她思想上也比较开放,在鸡尾酒会上,她穿了一件印度风格的礼服,在第一季结束的时候,她和女管家坐在同一张长椅上探讨家庭的未来,请她为这个家庭服务,这也算一种平等意识吧。
    她丰富的外交官夫人经验必定将在未来的剧集里为外交官夫妇儿子儿媳提供更多的帮助,更多地推动剧情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官夫人,她不是一个只知道抢儿媳地位的傻婆婆,这种高质量的婆媳过招戏更令人欣赏。

    演年轻女主人的Keeley Hawes在《锦绣佳人》里演过Cynthia,在《莎士比亚重现之麦克白》里演过Ella,有时候英剧就像tvb,演员不是在这个戏里串门就是在另一个戏里打酱油。

     5 ) 精彩的伦敦画卷

    说到这部电视剧相信大家都要把她和同期的另一部英伦大剧来比较先,同样在2010年推出,itv的唐顿庄园犹如一支长剑经历十年无数续集,而bbc精心打造的这部楼上楼下却历经两季就夭折,甚是可惜!作为英剧迷的我,最近重看这部剧集也就顺便整理下我的想法:

    楼上楼下

    唐顿庄园

    诚然唐顿是我很喜欢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说楼上楼下的第一季绝对是上乘之作,完全旗鼓相当:

    卡斯

    Maggie Smith

    唐顿的亮点我认为必须说是在玛吉史密斯上,她的演出精彩至极而且很好的塑造了一位典型上流老妇人的形象,看似严厉守旧甚至犀利,但是内心还是充满爱的,甚至可以说在强硬的外表下从不是食古不化而是积极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去平衡传统。

    Eileen Atkins & jean Marsh

    回看楼上楼下,同样拥有Eileen Atkins这样超级戏骨,这个婆婆演的也是出神入化,加上Jean Marsh的合作把伦敦30年代社会各阶层人演的很到位。Claire Foy也在影片中出演一个非常不讨好的角色,我觉得这也是她转型中的很多尝试中的一个。

    布景服装

    从布景来看唐顿无疑是一个大手笔,租下整个海克利尔城堡害的每年也就开放两三个月给外界,的确在气势上来势汹汹,所有人的服饰也是精美的反映了上世纪初英国乡村上流社会的方方面面。

    但其实反观楼上楼下缺一点不逊色,虽然布景小了很多但是可以看出来伊顿广场165号内部精美细致的装饰完全反映了30年代伦敦上流社交圈的精髓,虽然不是气势磅礴但是处处精致这就是伦敦的魅力,有没有看到连个喝水的水晶杯都是完美的雕花!女主角们的华服反映这个时代的特征,丝绸皮草和精美的首饰,而且特别应景的是在一战之后英国殖民地扩大,上流社会都会把自己在不同地方获取的精美方物带回家,而第一季里印度秘书和美猴王都是最棒的配角。

    剧本

    从剧本来看唐顿的核心就是一家人的情情爱爱,这个也是抓住很多人的部分,而且比较聪明的是可以把人写死也可以加新人但是不会挑战大家的智商,比如大小姐不会和三妹夫搭上吧。。。虽然中间有两季也是不怎么样但还是总体能有主线,大家愿意跟着时间流淌去了解,十年下来此剧真正的坏人也就是强奸安娜的随从,每次站着道德和利益的十字路口终会良心发现,如冷面的贴身女仆等等...在处理同志的部分上,托马斯作为主线每一次的笔墨不算多但却不令人讨厌,尤其第二段对于小男仆的那种无私也让人感动。整个唐顿十年是让你看到一个有爱的家庭。

    楼上楼下在第一季中的人设其实不错的,可以说很多地方是精彩的,婆婆是面冷心热,处事冷静而且能很好的对自己做好定位,可以说在家里是不卑不亢的寄人篱下。儿媳妇有些肤浅,一心想要独霸却没有能力,这个份争但是又争不到的无奈也是蛮精彩的。男主的内心是柔软的,和萌萌的肯特公爵也是基情连连,让人遐想,可是...第二季是什么神操作?!婆婆死了连面不见了这也是让众多观众失望的原因,来了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完全没有老妇人来的出彩,只会和🇮🇳叔叔在斗气,而最令人惊奇也就是她是蕾丝,爱慕的对象是男主的好基友的老婆,最最最狗屎的来了,讨厌的法西斯小姨子居然搞上姐夫,这是作死的节奏么?一定要这么没有节操么?这条故事线这样写接下去的路你让观众情何以堪?!乱伦还要叛国,大家在第二季里看到的是男主和肯特公爵有说不清的暧昧,又和自己间谍小姨子搞不清楚,女主也有精神出轨的对象,姨妈蕾丝侄子好基友老婆...bbc火力全开毕竟人家就是想说我是嫡出的官媒我才代表uk嘛。

    制作

    其实说了那么多我觉得最大的不一样是BBC把楼上楼下每一集都当成了一个单独的电视电影,每集都会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也解释为什么每集都突出某个人物一定要把事情写的清楚,这不是不好相反对于制作水平来看更富有电影拍摄的味道,而BBC这个实力也是有目共睹。唐顿庄园却偏偏走了连续剧的路线就是把一件事要写满一季,让你跟着走完但信息量并不是那么大,这也是itv在处理这些事上的一个特色,楼上楼下作为当年itv的经典之作必然更加倾向于后者的制作方式。第一季三集比较紧凑但是斗嘴挣权是主线,小小试水成功必然,但当唐顿爆红之际要想超越本来就是难事,走不一样的路线也是一种选择但是成功与否也相对扑朔迷离,但不论怎么说砍掉第三季这也是可惜的,要不然按之前拖个两三年乘唐顿中间剧本有点青黄不接时还是有很大机会打个翻身仗的。

     6 ) 楼上,楼下——好戏不断的国际大家庭(1)

    这是一部很有趣的片子。如果查阅过相关背景资料你会发现,这部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部经典剧集的续集,那部戏同样叫做《楼上,楼下》,只是它是ITV拍摄的。据说是由于ITV去年拍摄的《唐顿庄园》大获成功,BBC为了和自己的老对手别苗头,所以把对方曾经的经典拿出来续拍,多少有点儿打擂台的意思。
    BBC不但拿到了续拍的版权,还把原剧的两位策划请来,在新剧中扮演两位重要角色——这两位女士,就是吉恩.马许和艾琳.阿特金斯。其中,吉恩.马许在老版《楼上,楼下》里扮演客厅女仆露丝,在新版中她继续扮演这个角色,只是身份由老主人家的第一女仆变成了新主人家的女管家。因为这个人物的存在,新剧在历史背景上顿时厚重了起来——因为老版在时间上的跨度是1903年到1930年,而新版的故事发生在1936年。加上中间这略去的六年,如果新版能够一季接着一季地拍下去,那么新老两个版本加在一起,很有可能成为一部以小见大的,二十世纪前半叶英国伦敦上流社会史诗。
    因为对七十年代的版本感到好奇——毕竟是口口相传的经典之作,连《唐顿庄园》的编剧朱利安.费勒斯都深受其影响,如果没有这部开创性的作品,就不会有后来的《高斯福德庄园》和《唐顿庄园》——我下载了老版的一部分视频。但恕我直言,真的很难耐着性子看下去。演员的演技固然无懈可击,毕竟是英国舞台剧熏陶出来的过硬功底,但是服饰、场景用现在的标准看,简直可以用“寒酸”二字来形容了。尤其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场景,堂堂上流社会的贵族,住的房间如此拥挤狭窄,那一楼的起居室还没有我家客厅大,这叫剧中的拜勒米老爷一家人情何以堪哪?至于家具陈设,更是简陋,壁炉上摆着的中国瓷花瓶一看就是不怎么值钱的货色,皮沙发上铺着一条豹皮毯子,那豹皮还是人造的!某一集里,女主人的情人送来一束玫瑰,是那种上世纪七十年代随处可见的塑料花,真是难为女主和仆人还对着假花笑逐颜开,闻了又闻。服装的做工和质感之糟糕就不去提它了,这家的女儿可怜见的,平时没几套好衣服,好不容易结了婚,婚纱还是机织蕾丝做的。想到《高斯福德庄园》里,那个中产阶级出身的太太穿了一身机织花边的人造丝晚装都被人背地里笑个半死,更何况贵族小姐出阁穿着机织婚纱呢?以上吐槽完毕,说实话都觉得自己有点儿不厚道,毕竟年代条件所限,当时的电视剧很少奢华的大制作,诸位可以对照BBC在1980年拍的两部戏,《简爱》和《傲慢与偏见》,后者是我看过的所有奥斯丁作品改编剧里,场景最为坑爹的,可见当年的平均制作水准如此,吐槽归吐槽,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了。至于《故园风雨后》和《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两部大制作,是格林纳达公司的作品,时间也都在1981年以后,水准自不可同日而语。
    跟七十年代的版本相比,新版在场景、服装、道具、灯光、摄影,乃至特效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伊顿广场165号的宅子,布局照旧,只是空间明显宽敞了,因为如今的摄影棚变大了!于是我们看到,原来朴素的一楼起居室变了样——墙壁被铁青底子植物图案中国风壁纸覆盖,沙发上包裹着华丽的中国绸缎,黑底金莲,一望而知是传代的“老货”;壁炉变成了油黑色,炉台上摆满了老夫人从印度带回来的精美摆设和装着家族老照片的相框,壁炉的围栏是黑色大理石的,上面布满了精致的浮雕;而描金漆画和粉彩花瓶这样体现主人身份、品位和财富的华贵陈设,更是一样不少。楼下的起居室按老夫人的口味,布置得古典奢华,充满了异国情调;而楼上的起居室则是简约的风格,粉绿单色墙板,简约的灯具,壁炉也是简约的现代风。幽暗与绚丽,古典与时尚,就这样看似矛盾又和谐统一地融合在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豪宅里——这也为新剧中新的时代、新的人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房子翻新了,有些东西则是不会变的。看过老版的观众不少,总要给他们一点温馨的怀旧气息。这怀旧气息就体现在各种细节上。楼梯口扶手上的两个灯柱还在,只是煤气灯换成了电灯;大门也依然是双层的大门,只是颜色和装饰跟从前有些不同;仆人们生活的楼下,墙上依然有着许多铃,只是摇铃换成了电铃;门牌号依然写在大门口的立柱上,只是从前只写在左边的柱子上,而现在则是左右两边都有。当露丝.巴克小姐走进楼下,看见那一排钥匙,我们还能在其中一把最大的钥匙拴着的发黄纸条上,看见一个名字——“哈德森先生”,也就是伊顿广场165号宅子从前的男管家;厨房还是厨房,只是有了从哈罗德百货公司买回来的最新式冰箱。时光在细节中凝固成记忆,生活在细节中谱写成历史。这小小一座房子承载的,是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这个世界,数十年的风雨变迁。
    作为新版的编剧,这部戏的创作者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叙述一个家族的历史,所以,他们把故事的背景设在了1936年,所以,他们把宅子的新主人设定成了一对年轻的外交官夫妇。正是因为这个设定,这小小一座伦敦上流社会的豪宅,便成了各路历史人物登场的舞台,甚至世界风云的变幻也开始直接影响到这座房子里楼上和楼下本应平静的生活。肯特公爵出场了,辛普森夫人(温莎公爵夫人)出场了,纳粹德国后来的外交部长出场了,这位德国人甚至还跟女主人的妹妹珀西小姐产生了情感纠葛!这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平静的“美好年代”了,在不远的德国,犹太人已经开始遭受逮捕和驱逐,纳粹党权倾朝野,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扩张阴谋渐渐开始酝酿;而此时,在遥远的东方,日本对隔海相望的中国虎视眈眈,侵华野心昭然若揭,离七七事变爆发只剩下一年时间;这一年也是英国的多事之秋,年头乔治五世驾崩,年底爱德华八世退位,英国王室在短短一年之内经历了三次权力更迭,民众们的心情可想而知。在这个大时代里,这座华丽宅子里形形色色的上下人等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人选择为国家尽忠,有人选择加入纳粹党,有人干脆因所谓的政治理想,奔向柏林,跟家族中人分道扬镳。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这个宅子里发生的悲欢离合甚至抵得上一个人的一生,有人找到了自己的家,有人寻回了失落的亲情,有人在这宅子里出生,也有人在这宅子里死去。当故事结尾,当圣诞的钟声敲响,五彩的灯光点亮,我们看见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在经历了痛苦和曲折之后终于诞生——在这个大家庭里,有德国人,印度人,英国人;有印度教徒,犹太教徒,基督徒;有出身贫寒的孤儿,也有血统高贵的绅士——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相聚在同一个屋檐下,在欢笑和泪水中理解了对方,接纳了彼此,在同一个节日里彼此祝福,无论出身,无论信仰,无论国籍。这尾声或许是太家庭太温情了一点,但未尝不是寄托着编剧们“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望。尊重彼此的信仰,沟通彼此的文化,不在乎对方是什么种族,用理解融化坚冰,用宽容化解仇恨——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也是所有人共同的理想和心愿吧?
    在这里插一句闲话——很多人看到剧中出现的“肯特公爵”,就以为他是《国王的演讲》里科林.费斯扮演的乔治六世,还一直疑惑,他为什么说话一点都不口吃呢?童鞋们,你们错了!如果你们百度一下“乔治六世”这个词条,会发现他在即位前的封号是约克公爵,而不是“肯特公爵”。另外还应该注意,剧中的肯特公爵不过三十来岁,而乔治六世即位的时候已经年过不惑了,无论从年龄还是说话是否口吃上看,这个角色都不可能是乔治六世。肯特公爵是爱德华八世最小的一个弟弟,所以才可能跟三十出头的男主角是同窗好友。
    接下来说说剧中的各位角色吧,从楼上的几位说起。
    首先说的是故事的男主角,外交官哈勒姆.霍兰德。他是个标准的英国绅士,一张面孔俊朗里透着坚毅,可见是一个非常讲原则的人。这个剧里他除了设计了一份惨不忍睹的“棕色菜单”,以及反对母亲把德国女仆留下的孤女洛特送去精神科医生那里治疗之外,几乎没有犯什么错误。不过从他总是一脸严肃的表情看,做一个完美的英国绅士可并不容易啊,搞不好就身心俱疲。
    然后是他的夫人,阿格妮丝.霍兰德。这位女士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家境并不好,所以在见识和做派上难免有小家子气的地方,不过总体上看,她还算是个合格的女主人。有人说这个角色不讨喜,应该也跟角色设定有关。出身高贵的婆婆处处压她一头,甚至嘲讽她的品味和见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让她做到始终和颜悦色,估计很难吧?做完美绅士难,做完美的女主人也不容易,看着她身怀六甲还在为晚宴的菜单劳神,看着她临盆的时候一个人留在房里孤立无援的样子,让人心里不免有些疼惜。当然,这个看上去有点装腔作势的女主人也不乏可爱之处,露丝小姐偷偷塞给她一包炸鱼和薯条,她迫不及待地用手抓着吃,那开心的神情好像得了玩具的孩子一般,那一刻,相信屏幕前的你也一定会为她莞尔一笑的。演员琪丽.霍丝曾经演过BBC的多部剧集,她在把握角色的内心上下足了功夫,尤其是她和妹妹珀西之间的戏份,火候拿捏相当到位。她也曾经在《莎士比亚重现之麦克白》中扮演女主角,麦克白的夫人埃拉,窃以为,那才是她演技最淋漓尽致的展现。
    接着是他的母亲,莫德.霍兰德男爵夫人,外交官的妻子,在印度生活了三十余年。同样是出身高贵的老夫人,她不像《唐顿庄园》里的老格兰森姆伯爵夫人那样因循守旧。相反,在优雅高贵的外表下,她的思想十分睿智和开通。她具有极佳的政治眼光,这个家里只有她认为辛普森夫人会一直是爱德华八世的最爱,结果不出她所料;她有着冷静的科学头脑,跟老格兰森姆夫人不同,她是全家第一个认为小洛特这个女孩有心理创伤,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的,这说明她对先进的医学绝不排斥;她具有独特的时尚品味,在宴请外交界名流的派对上,她穿着一身印度风服饰出场,色彩搭配极为跳跃大胆,头上还插着三枚日式珠簪;她也非常善待自己的仆人和下属,她的秘书阿曼吉先生可以在她的起居室用餐,她可以和女管家推心置腹地交谈。而扮演这位魅力十足的老夫人的,就是英国著名的老演员,跟玛吉.史密斯同龄的艾琳.阿特金斯,也是七十年代版《楼上,楼下》的策划人之一。这位老太太编剧和演戏俱佳,是BBC和ITV剧集中重量级的老戏骨,她曾经扮演过《新东方快车谋杀案》(ITV)中的德米特洛夫公爵夫人,《克兰弗德》(BBC)中外表冷漠而内心善良的老小姐黛博拉.詹金斯,以及电影《高斯福德庄园》中那位性情古怪的厨师克劳夫太太。希望老人家健康长寿,以后能为我们奉献更多更好看的作品。
    最后是珀西小姐,这个贵族家庭里唯一的异类。这个二十芳华的女孩是个危险的叛逆者,她憎恨贵族阶层,讨厌有钱人,所以她被纳粹党的“平等”宣传迷惑,成了纳粹的忠实信徒。她和司机偷情,又勾搭上德国外交官,最后跟着对方远赴柏林,前途未卜。扮演她的是《小杜丽》一剧的女主演克莱尔.弗伊,相对于《小杜丽》里苍白、瘦弱而朴素的扮相,这位弗伊小姐在《楼上楼下》中显然变得更加性感美艳了。但是很可惜,这个角色美则美矣,定位我实在不喜欢,虽然她内心不乏善良,但是她为人太过自我,完全不为家族和亲人考虑,做事恣意妄为,早晚有一天,人生和历史都会给她一个惨痛的教训的。从小杜丽这样苦情善良的贫家女,到珀西这样叛逆乖张的富家女,克莱尔小姐在角色间转换自如,演技之纯熟可见一斑。只是,希望下次能看到她演一个更舒服点儿的角色,别苦情,也别疯狂,就演她自己,挺好。

     7 ) 第二集结尾男主人好诡异。。。

          那个洒在楼梯上的弹珠 还有诡异的向楼上瞄了一眼 妈呀是想对孕妇怎么怎么样咩?!
        怎么木有讨论组 这片子真的不火么。。。

     短评

    很多人会拿它与唐顿相比,但我觉得这部剧不仅又一次证明了英剧的小而精致的特点,而且它少了唐顿的勾心斗角,更多的是让人看见那个时代下生活的希望。

    10分钟前
    • 力荐

    翻拍的很不错,期待下一季。不过,真的很讨厌女猪的妹妹,还有男猪那个old chap(完全无视他的名字),感觉真的太软弱了,有时候有一点没主见,lotta好萝莉~

    12分钟前
    • 花椰小C
    • 推荐

    衣服跟布景都很精致,人物也都各有个性,但就是没有之前预料中的好,可能是因为集数太短了还没展开就结束了

    16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精彩稍钝,戏剧张力大,但在细节上雕琢过度,每个人都是主人公的安排很有趣也很有力量,英国纳粹组织也让人脑海灵光。

    20分钟前
    • 齐卡
    • 推荐

    NAZI小情侶,猶太,印度,個人覺得比Downtown好。

    21分钟前
    • dowhatugottado
    • 还行

    我就说一句:老太太的印度LOOK实在是太灵了,言语间透着那股机灵劲儿,比她那蠢儿子儿媳好十倍。What a funky lady!!!

    22分钟前
    • Prank Ocean
    • 力荐

    据说是BBC从iTV买了续拍版权,跟iTV的Downton Abbey别苗头的。我更喜欢“楼上楼下”,Downton Abbey的机巧多但格局小。Lady Holland是本剧头牌,睿智贵气果敢,不愧为外交官夫人!她的仆人和猴子也很抢戏!Blake Ritson演了以俊秀著称的爱国王子肯特公爵,和男主人的战友情呀!Ivy很立体二小姐扫把星!

    26分钟前
    • jagpumpkin
    • 推荐

    有点看头,也有点平庸

    31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推荐

    我觉得比唐顿深刻点,可能偶比较喜欢看政治剧。。。里宾果不其然刻画成诱拐无知少女的德国奸人,但是用酒泼一位德国外长也太。。。至少30年代的纳粹在英国还不至于是过街老鼠。另外咆哮一句伯蒂正中我的萌点!!

    35分钟前
    • R.capa
    • 力荐

    不省心的妹妹和别苗头的婆婆一样让人抓狂。过于短小精悍,有些意犹未尽,剧情完全可以进一步展开。拜男主人外交官身份所赐,故事对时局背景倒是着墨颇多。不列颠法西斯联盟的闹腾和里宾特洛甫的登场让我们看到了飘荡在英国上空的那片不寒而栗的纳粹阴云。当然还有国王的退位带给英国各界的巨大冲击。

    37分钟前
    • 咖喱娜
    • 推荐

    最喜欢Maud,Lady Holland老太太,睿智开明又有品味。她每次出场的服装都好棒~比女主人Agnes抢眼多了!第一集有点闷…后面好些了,而且越来越温情。男主角不好看,只能看司机和Kent公爵…话说,为啥后者说话不口吃?他的形象和科林弗斯相差好大==

    39分钟前
    • 🔥🫧🥯
    • 推荐

    keeley还是美美的~很多熟悉的面孔:有安妮的日记里面的小安妮;神秘博士里第三季第一集里用吸管吸人血的外星女人…好想要一个这样的Butler!!有一点像the remains of the day的感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像壁炉上的挂画。我喜欢。

    43分钟前
    • 花岛仙藏
    • 推荐

    连续几天,看完了两季共9集楼上楼下Upstairs Downstairs,当然这不是七十年代ITV的经典剧,而是BBC拍的续篇,悲伤的得知此剧已被砍,不会有第三季了,真是可惜,这么好的剧,几乎涵盖了二战前夕三十年代的英国发生的所有重要历史事件,就这么无疾而终,太遗憾了。

    46分钟前
    • 月亮背面
    • 推荐

    这个好像是和《国王的演讲》是同一个年代的故事吧?

    51分钟前
    • dududuck
    • 力荐

    较唐家屯弱气了。

    56分钟前
    • 安迪·张不正经
    • 还行

    可是我就觉得比唐顿庄园好看啊。。。。。

    1小时前
    • 狸猫
    • 力荐

    又一出温馨、和谐的时代大剧,比《Downton Abbey》更加温情,剧本写的也更加简练。

    1小时前
    • 凌奥幸
    • 推荐

    传说中BBC从ITV买下来和唐家屯PK的剧。通过大家族来展示英国社会生活风貌的剧我都会觉得很枯燥但却会当学习来认真看。断断续续看了半年,觉得还算是用比较野史的方式再现了30年代英国外交的缩影以及皇室生活的侧影。Keeley Hawes是我最喜欢的英国女演员,但却不喜欢她在这剧中的角色,有些失望。

    1小时前
    • 英恩
    • 推荐

    真是我看过最好的剧~好的连续剧就应该是这样的,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理解人性,让我们看到人的脆弱,血管里喷涌出的邪恶和一时的疯狂沉溺,但是始终,God is in the details,善良和怜惜会还给我们希望的温度和力量。

    1小时前
    • 桃花小路
    • 力荐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希特勒出兵莱茵非武装区,墨索里尼攻占阿比西尼亚,西班牙内战爆发。同年10月,伦敦东区电缆街,民众聚集以抗议英国法西斯联盟的张扬起势,“They shall not pass,fasces out” ,孩子们往马路上投掷玻璃弹珠,试图绊倒黑衫军游行队伍的马蹄,See?God is in the small things.

    1小时前
    • Cheeky Monkey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