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东京偶像

    东京偶像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英国2017

    主演:柊木梨绪,小田柚叶,坂井正义 

    导演:三宅响子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剧照

    东京偶像 剧照 NO.1东京偶像 剧照 NO.2东京偶像 剧照 NO.3东京偶像 剧照 NO.4东京偶像 剧照 NO.5东京偶像 剧照 NO.6东京偶像 剧照 NO.16东京偶像 剧照 NO.17

    剧情介绍

      以女子团体及流行音乐为主要载体的“偶像文化”现下正渗透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东京偶像》以纪录片的形式,深入这一文化现象的核心,探讨偶像文化潮流对于社会的冲击。 影片通过一位真正的“东京偶像”来展现她的成名之路。她的“哥哥们”是一群在网络上与现实生活中以追随少女偶像为毕生事业的中年男性。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曾被认为是社会的边缘人物,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偶像文化,伴随着偶像文化的膨胀发展,如今已成为网络世界的主流。本片导演三宅响子透过少女偶像带有挑逗意味的装扮,来揭示性别力量在日本流行音乐工业制度中的角色。

     长篇影评

     1 ) 女团偶像和她们的爸爸粉们

    AKB48总选举
    AKB48候补成员

    在日本,从国民天团48系列到大大小小的地下女团,金主爸爸很多都是四五十岁的男性们。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钱花在偶像身上,是为了在平庸的生活里找回活力、青春和自由。

    偶像也好,粉丝也好,一个用笑容抚慰身心,享受众星捧月的成就感,一个拼全力给予支持,沉浸在并肩作战的快感和养成偶像的乐趣,双方都明白自身的职责,心照不宣,彼此成全。

    如今日本的“百团大战”,已经不再是团与团的PK,偶像与偶像的竞赛,更是粉丝与粉丝的较量。 一些铁粉,把偶像活动作为生活的重心,甚至不惜放弃工作和家庭,他们在其中被认同,被感谢,获得了现实生活里体会不到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但在圈外人看来,却常常为人诟病,尤其是片中那些年仅10岁偶像团体的爸爸粉们,不禁让人怀疑“哇,这些人是不是恋童”……

    这种看似娱乐至上的态度,我想大多只是疏解寂寞罢了。尽管没去过日本,但在日剧中却分明感受到日本的生存压力非常大,譬如垃圾没有分类好都会被邻居们集体孤立什么的…… 偶像和她们的粉丝尤其是这些爸爸粉,高度依赖着彼此。片中Rio的粉丝团长说,如果没有她,我可能会一直孤独下去……Rio也曾表示,如果没有这些粉丝,自己什么都不是。

    但这种关系能够持续多久呢? 想到即便是“国民偶像”AKB48成员毕业后,也并非都能发展的很好,就能清醒认识到——偶像是吃青春饭。到了某个阶段,就该考虑转型,一味沉溺于偶像的光环恐怕最终只会失望。片中Rio也看到了这一点,坦言当偶像是为了练习,最终想当歌手。 历经几次波折,她也成功签约公司转型为歌手。粉丝团长声嘶力竭的喊到——从今以后,Rio不再是偶像,而是艺术家!

    讲真,莫名有点感动。 说到底,与其波澜不惊地混吃等死,不如按自己想法无拘无束生活。人生没点追求,跟咸鱼有啥区别?!

    Rio~

     2 ) 即使是逃避的亚文化也还是会面对生活不是么

    上海电影节展播周,当时选择这部纪录片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自己的追星狗属性吧。 过程中有挺多思考的,我总感觉日本偶像这个圈子是两群清醒的人在装糊涂给自己建了一个城堡。80%以上的偶像都清楚了解自己除了年龄和努力之外没有任何卖点,所以她们格外感谢粉丝的存在,她们清楚知道如果没有这群宅男自然不会有她们的今天,所以牵紧他们很重要,其次她们也都认识到自己作为偶像的职业周期其实很短,如果没办法被大众接受,时间久了,假装睡着的饭终会醒了,离开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没有能力吸引到更多的人,自己将无法再成为梦想中“闪亮”的人;80%的饭其实也都清楚偶像仅仅是偶像,他们理解这样的规矩,不会做出格的事情,仅仅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支持,而这样倾尽全力的支持,我觉得更多程度上是一群自卑孤僻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渠道找到了唯一的一点自信,那样“闪闪发光”的人问了我的名字,夸奖了我,鼓励了我,真是很棒的人啊,我一定要支持她,从这样虚无缥缈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和归属感,这样的人终有一天会离开的,即使不完全离开,也会淡出吧。他们互相欺骗,但也互相鼓励,互相扶持。 对于追星,我从不否认的有四点:1.超过能力地盲目砸钱就是蠢和脑残。2.有很多性格孤僻的人通过追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3.有少部分人因为追星增长了新技能。4.那个“闪亮”的人给了他们很多力量,估计很多人做了很多原来从未尝试过的事。 我觉得有好有坏,对于没有方向和目标的人,给他一个临时的信仰,或许能帮助他走得更远,或许能帮助他变得更加勇敢。但是也很容易让人沉溺在这光环里,不去正视现实,或许这从另一方面看也成为了一种逃避,但不是说逃避可耻但却有用么。 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作为偶像,所谓的积极向上和阳光开朗是否只是职业标签下的一副面具?离开舞台和摄影机的偶像肯定也会有心情低落和萎靡不振的时候这个时候又由谁来鼓舞他们呢?感觉很恐怖的现实会是一份以鼓舞他人为目的的人背后其实是非常疲惫不堪的,脱下人设和包装的他们还是他们么?这些并没有被陈述到。 看完之后觉得纪录片其实挺棒的,因为他主要是在讲述一个社会现象,给出多方观点,但不做方向引导。不过即使这部纪录片给了我这样好的观影体验,但其实其中仍旧感受到了一丝丝刻意(在粉丝群体的选择上,大都选择的是男饭,虽然不能否认男饭的数量,但我仍旧相信偶像团体的粉丝里不乏女饭,感觉这里有点刻意把粉丝形象化为年纪大的男性死宅。)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父母对于孩子发展的包容性,觉得真的是太棒了!“如果她愿意,我就会支持她的!”。 我相信存在即合理,这种偶像亚文化存在并且扩大化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我也还是相信在这种亚文化里有能从偶像晋升到明星的人少,会一直沉溺在偶像梦里的粉丝也少,终究大部分人还是会带着这份经历回归生活,去面对必须面对的生活。

     3 ) 研究社会学 一定要去日本

    太好看了
    一个日本导演的视角,没有拥护本民族,很客观。
    和英国记者的那部young sex for sale 相比,更是多了对日本文化的带入解读和温度。
    偶像是可以支配的女性,日本现在的文化现象是又大量低收入者造成的,就如70年代的伦敦。而人们对于偶像消费的狂热,正巩固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这不就是日本吗
    菊与刀的社会
    有乍一看难以理解的地方
    却也没伤害到谁
    跟英国记者声声痛诉萝莉情结是恋童癖的那部相比,这部真的好太多了

     4 ) 为啥有人愿意给一个只能摸摸手的妹子花钱?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放着自己的生活不好好过,反而花钱给一个不认识的妹子,还是只能摸摸手的那种?

    东京偶像就是在探寻这个原因。

    你要相信人类能进化到现在,绝不是靠做亏本买卖的,市场越来越大,就说明总是满足了合理需求。

    比如有时活着活着突然就没劲儿了,光是看些元气的妹子就能满血复活了,看她们笑就被治愈了。

    有些是情感联系需要,偶像这样的距离刚刚好,而且她也不会态度很差地否定自己,毕竟女朋友什么的太烦了。另外应援团本身也是一个组织,加起来就能消除部分孤独感。

    有些是因为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每天无所事事更别提目标了,但心中那团快熄灭的小火苗被偶像们点了起来,「我当初没做到的,也许她们能做到吧」,希望她能走得更远。

    总之这种混杂着对纯洁和热血青春的怀念,对尚有未来去拼搏成长,还有变化可能的向往,加上双方约定俗成的买卖规矩,既能满足情感需求,其带来的距离感也反而减少了人与人相处的麻烦,促成了偶像产业的发展。

    其实作为半个现役偶像宅,我想说的真相只有一个,因为生活他妈的太苦了啊!逃避,受挫,总会有,这是我获得力量的一种方式。

     5 ) 人生光有可爱可不行,关于偶像的碎碎念。

    对于日本的偶像文化还满感兴趣的,毕竟自己也有喜欢的偶像,虽然说不是狂热的那种。感觉无论是男偶像(以J家为首)还是女偶像(48G为首)最大的特点是:恋爱禁止!都什么年代了,导致现在J家一堆大龄未婚中年男。还有就是“养成系”,J家有Jr,而AKB48就有总选举。这部纪录片主线是一位名叫Rio的地下偶像的日常,还有采访她的一位狂热大叔粉,她的家人,最后以Rio21岁的生日音乐会结束。当中还穿插了其他的一些偶像团体及其粉丝的采访。Rio除了要在台上尽力表演,在台下除了排练外,还要每天在网上直播发微博跟粉丝互动。每次握手会要努力记住粉丝的样子和名字,要对粉丝友好热情,以此来留住粉丝。粉丝只看到她元气满满努力的那一面,她的孤独无助不安恐惧,无人愿意去了解。

    其实纪录片很短,资料收集不充分,很多地方都是点到即止,看似多视角实际不算太客观。各位专家大佬似乎对于偶像文化都是持否定态度,受访的粉丝也几乎都知道偶像不过是自己的投射,是用来逃避世俗的一个出口。如此清醒,何以称狂热?也没有全面地展示Rio的日常,应该说只截取了一部分吧,其他偶像团体更是一笔带过。只感受到了追星就是烧钱,就是逃避现实世界,就是人际交往失败,难道偶像对于粉丝真的没有一点现实的意义吗?大概这部纪录片的主创对于偶像文化也是持保留的态度。

    对于路人来说,AKB48是偶像的鼻祖啊!每周定时的剧场公演,成员握手会,每年的总选举,成员数越来越庞大的团体,正在一点一点地影响着这个社会。是呀,以前只听过签售会见面会歌友会,但慢慢地,我们对握手会也不陌生了。AKB48每年的总选举更是日本乃至亚洲世界的一大盛事,君不见中国每年贴吧粉丝群里的各位粉丝集资为海那边的“推”投票。不得不说,48G真的是运营得很成功的一个偶像团体。于是世界各地纷纷相仿出现了各种XXX48。各种名词更是层出不穷,“AKB商法”、“打call”、“应援”、“本命”等。

    我上周也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看了一场GNZ48的剧场公演,也不全是好奇,对于青春美少女唱唱跳跳的表演我还是愿意看的。结果从购票开始我就发现这个团体不仅培养偶像,还培养粉丝。因为最开始粉丝只能买低价的普通坐票或者站票,需要在官方商城消费一定的金额才能升级,就可以买vip坐票,而超级vip坐票只有三个,居然是要每周竞价投标的。这年头,当个粉丝容易吗?不,粉丝也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比如说,团体内每位成员有自己的应援色,她的应援灯棒应援毛巾应援团扇之类的都是该颜色。最明显的是你看在场那种颜色的灯棒最多,表示该位成员最有人气。还有,每首歌都有它的“官方call”,粉丝会在适当的时间统一整齐地用力喊call。每位成员也有自己的官方call,粉丝也会在粉丝群里为自己的推写call,每次喊call之前,会有人用日语先喊“预备——”。我坐的位置是在站区前边,听到背后一位大概是第一次跟朋友过来的妹子问:“所以你们是觉得这边的位置比较好吗?”一位男生就回答:“其实这里每一个位置都挺好,只是我们喜欢站着。”妹子又问:“你们每一场都会来吗?不会很贵吗?”“嗯,其实也就是一天的饭钱。”确实,80元一张的普通坐票也就一天的饭钱,能在两个小时看一群可爱的萌妹子唱唱跳跳让你忘记烦恼,还有一群同好让你有归属感,谁不愿意去呢?虽说算不上健康,但总归是个爱好,而且又是谁规定什么爱好算健康?

    听说每当到了总选举时,饭们都是以一张投票券的价格为单位来算日常开支,尽量节省钱来给偶像投票。比如说,这件衣服要300元,300元可以投6张票呢,我还是不买了吧。(以上例子价格是我乱说,实际我不知道多少钱。)但是看似忠心耿耿的饭可是说翻脸就翻脸的,一言不合就脱粉的人。比如说,偶像必须是恋爱禁止的(这明明是灭人欲)。岚的队长大野智被爆出有女友,立马就有女粉丝烧光周边,宣布脱粉。大野智不得不发声明宣布与女方不会再见面。AKB48的须藤凛凛花宣布要结婚,掀起轩然大波,粉丝感觉受到了欺骗,团员爆粗口diss说也想谈恋爱,路人批评她破坏偶像规矩,最后须藤凛凛花退团。所以说,恋爱是偶像的绝对禁忌,偶像必须永远保持纯洁?谈恋爱就不纯洁了?这骨子里真的不是男性的处女情结作祟?还有,以青春活力为卖点的偶像(女偶像为主),年纪大了以后怎么办?毕竟,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永远无限量上架(刘嘉玲语)。年轻是万能的借口,唱歌不好听?还年轻,多努力一下就好;跳舞不好看?还年轻,多训练几次就好;外貌不够美?还年轻,以后长开就好;不会待人接物?还年轻,长大就会成熟了。仿佛年轻时不够好的一切,随着年纪的增长自然就会变好。年轻真好!每一位偶像都知道自己是吃青春饭,偶像的生涯极为短暂,到了一定的年纪,个个偶像都在拼命地转型,拼命地撕掉贴在自己身上的偶像标签。好讽刺对不对?

    “人生光有可爱可不行。”偶像大概是对这句话理解得最透彻的人了。

     6 ) 卑贱人生中的“完美”之光

    “爱豆是庸常到卑贱的人生中,一缕来自天际的完美之光。”

    在被剔除了污染的纯净飞地上虚掷余生,在被构建的幻梦中逃避孤独和无望。局外人的狂欢集会,闪烁的也是零余者的熠熠星光。这个社会太惧怕狂欢了,透不过气的规章制度、复杂且作呕的人际,休憩和乐趣都也被成罪过。因为“宅”所带来的狂欢化仿佛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命赞颂,是赤裸的发泄和最不用顾虑的坦诚相待。狂欢下的是虚弱的纯粹,尽管不堪一击、甚至充斥着低劣的性意味,但似乎依旧是纯粹的、纯粹的产物。

    偶像宅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经济衰退、消费停滞、当下和未来都变的毫无期许。没有精神基底的人被透不过的空虚压碎了斗志,于是小众亚文化圈起各异的人,创造出了发泄口、甜蜜和欲望——“努力和汗水包裹下的女孩子们是希望的颜色”。作为企图做到御宅学术双重友好的女性,整个影像所给予我的情绪太过负载。精准的包装下统一起笑容的女孩子们真的很漂亮,但漂亮的背后也是处女情结的外化、是被观看的、承载压迫的他者、以握手代替性爱的软色情。我会为rio和崇拜者们的努力、坚持所感染,也会因程式化的笑容和小学生的握手会感到悲情。主流抛弃的孤独者们用狂热掩饰虚弱,但这种狂欢却也是力量,小偶像和粉丝们相互依赖彼此,为了“你我共同的梦”进行着并不正确甚至负面的消费行为。但是这世上又有什么是绝对的正确,赔钱赔命换取的信仰人生、贩卖青春牺牲自我赢来的血泪追捧,存在即是奇迹,影像没有给予更为深刻的评判,但浮于表面的关注却也足以击中同样是极为困顿的心。

    苏珊娜和长者的故事一直是画家们汲取灵感的圣经故事之一,男画家们笔下的苏珊娜一如被包装后的偶像、闪烁的是常人认知下的“纯洁”——懵懂无知、抑或是包含情欲的迎合。但是再看卡拉瓦乔派的女画家Gentileschi笔下的苏珊娜却是杂糅着复杂:无法拒绝的痛苦、被窥探后的不情愿……“这个社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男性的幻想,并给予他们支持”,现代社会的女性学会了言说、并彰显出强大,于是逃避的造梦开始不断孕育,偶像不过是被许可的、绝对的纯净理想罢了。这个时代或好或坏,我们还无从知晓,接纳复杂并进行积极的思考,大概是唯一可以做到的、并因此为自己争取些许慰藉的行为了吧。

     7 ) 偶像文化时代,是被消费的我们!

    偶像文化时代,是被消费的我们!

    这几天,又一部日本的纪录片,让红颜秀影容易就联想到一则社会新闻,

    2018年,日本一位35岁的男性公务员AKIHIKO,耗资17500美元与16岁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举行了婚礼,

    此事一出,瞬间刷爆了国内外社交平台。

    初音未来是2007年日本一家公司开发的音源库,

    在衍生文化现象后,初音未来又被设计成一个葱色头发的少女形象。

    软萌的外表,厉害的歌喉和卡哇伊的舞台表演,

    立刻让初音未来的形象活跃在互联网,时装,汽车,生活用品各个领域,

    更是被深宅作为女神,进行膜拜。

    而日本这位男子因曾经被公司女前辈百般冷暴力,对现实世界的女性失去了信心,

    在而立之年,即便男子的父母拒绝出席,

    他依然通过网上虚拟婚姻登记机构和他一直憧憬的虚拟爱人举行了盛大的白色婚礼。

    此新闻前后,被广大男性称呼为“老婆“的日本人气女演员新垣结衣也被“玩笑”!

    新垣结衣被网友做了一个虚拟表情包图册,

    画面里一脸阳光笑容的GAKKI酱手拿写着“死宅真恶心,我才不是你老婆“的白色纸板。

    这样的虚拟和现实互相呼应,

    也使得这部日本纪录片《东京偶像》的观看,变得颇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风采。

    影片一开始,璀璨的星空,闪耀的荧光棒,

    一群身穿统一应援T恤的男子站在台上一群精心打扮少女脚下,呐喊助威,眼神里充溢着满足和幸福。

    这群被量产的少女偶像,是普通男性触手可及的梦。

    随着网络空间的无限扩张,巨量图像化信息的侵蚀,人的私人空间被挤压成扁平,

    现实生活中的缺失,都依托虚幻世界进行完善,

    而越往后甚至出现宁愿沉迷在虚拟,也不愿投入到现实世界的身份置换。

    粉丝群里边,受访的多是恋爱、失意的中老年男性,工作稳定,独身,人情冷淡,

    在他们中,有的明白没有办法和偶像恋爱的,有的还有抱有这种泡沫般期望。

    有人用情至深的读着由佳给他的信,说这是她写给我的,有人默念着:

    平凡中少了刺激,结束枯燥的日常工作就奔赴少女偶像的舞台。

    他们曾在许多事情失败,和女友分手,被父母瞧不起,在工作岗位上被同事排挤。

    在偶像的舞台边,他们不会遇到现实世界的挑战和伤害,只有治愈

    从现实成本来看,支持偶像的成本与养儿育女的成本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而偶像只会带来快乐,家庭未必全是快乐,

    需要持续金钱投入的短期快乐无异于饮鸩止渴,

    但人情关系越来越淡薄的世代,并没有过多的选择,与其选择在真实情感世界鼻青脸肿,不如在偶像的笑容中度过。

    把私人隐秘的情绪摊在阳光下,尽情释放,

    这是一首属于现代人的凄婉悲歌:你喜欢我吗?不,我不喜欢你,你让我恶心!

    没关系,只要你假装喜欢我就好了。

    而对偶像来说,作为元老级宅男偶像的里绪,自认又胖又矮,不爱学习,毫无特长,

    在进入少女偶像世界后,画着甜美的装,穿着繁复可爱的演出服装,

    她一下子变成了无数人喜爱的甜美少女里绪。

    里绪远在老家千叶的父亲开朗地说:

    女儿从事的偶像工作和自己的按摩师工作相似,都是靠取悦人为生的!

    通常来说,最适合从事演艺事业的人,需要不可多得的灵性,

    “灵性“是对从事演艺事业人的最高评价,

    “灵性“指的什么了,指的天然被喜欢的高贵,感悟力,同理心,纯真,美丽的集合,灵性是要天赋的。

    但大多艺人都并不具备这种天赋,

    那么她们又靠什么获得别人喜欢来维持这份事业了呢?

    靠扮演,通过服装,姿态,语言,样貌,扮演虚拟的人物形象获得喜爱,得到报酬。

    扮演是需要情绪的,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和精进,

    要演到你自己都信,你就是虚拟对象本人,19岁的少女偶像桐木里绪说出:

    粉丝就是我的孩子,少了他们,我一无所有!

    这样成熟的话,并不让人诧异,这是网络时代每个人被迫快速长大的无奈事实。

    原本没什么自信的里绪在演出事业中获得极大自信心,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优势:

    有让人喜爱,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卸了妆,脱下演出服装,里绪脸上的婴儿肥还有一些,她眯着眼说:

    最开始见识到这些成年男性粉丝的热情和疯狂的时候,我是有点被吓到了。

    在里绪和宅男粉丝之间,有一座精心打造数十载,坚不可摧的商业桥梁。

    虚拟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现实才行,于是粉丝握手会,偶像生日会应运而生,

    只要花一点钱就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见面,也不会被讨厌,还会被元气满满地笑容所鼓励。

    而这现实似《盗梦空间》里边更下一层的梦境,

    偶像和粉丝都扮演着彼此认可的角色,虔诚的朝拜者和神圣的造梦者。

    “他们说御宅是猪,这伤害了我。“

    里绪在歌里唱到,中规中矩的批评已经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肆无忌惮的谩骂和疯狂追随的迷恋,

    人们已分不清嘲讽和批评的区别,谁都明悉自己想要什么,擅长什么,有什么缺点,

    对自己真实状态的无视和忽略,转而变成对别人的诋毁和伤害。

    恶心,这是不去了解“御宅“的人们对他们的总结,

    《东京偶像》的拍摄展现的少女偶像产业并不客观,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直面所谓的恶心,有的一边骂着别人真恶心,一边做着伤害人的勾当。

    有的人一边被骂着恶心,一边陶冶在自己的精神领域,

    和偶像谈恋爱是最安全的,没有人会抢走她,也没有人会伤害我,只要用钱就能维系的关系无疑是最简单的了。

    影片末尾,十几岁的小女孩儿被培养成新一代的里绪,

    涂上厚厚的睫毛膏,戴上五颜六色的珠链,又让人忍不住心沉了一下,

    女孩的母亲说:我支持她的梦想!

    END -

    往期文章回顾

    关于娱乐圈潜规则,这部英剧说得很透!

    好莱坞新作,演员炫目、叙事崩溃、类型混乱!

    《行尸走肉》的Maggie,换了“新CP”!

    《宠儿》有趣未必有意,天生的恶,比世间的恶更甚!

    谁有权力,决定他人的生死繁衍!

     短评

    没看到什么东西,最后成员10岁的那个团的握手场面和粉丝的话吓到我了。

    5分钟前
    • 初犬
    • 还行

    梦想成为爱豆的女孩子们没有错,她们在舞台上挥洒汗水与青春的姿态也很迷人;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在爱豆身上的宅们也没有错,毕竟他们投递了真情实感,也很少给爱豆造成困扰。霓虹的偶像产业不说两全其美,至少也是两厢情愿了,并不该以奇怪的眼光来看待。

    7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大段反映了偶像产业各环节的人是多么善良纯粹无奈,把那几个从社会文化、宏观经济和性别权利视角批判偶像的专家反衬得特别猥琐。令我真正心动的是偶像的父母辈们,他们懂什么是自由和独立,什么是繁荣和萧条,愿意信赖持有微小梦想的子女坚持奋斗。我想这是发达且高度固化的社会对抗下流化的自救本能。

    8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推荐

    说得挺对的,其实更像是软色情行业。所以看着偶像们认真地“追梦”,很讽刺。

    10分钟前
    • mOco
    • 还行

    #siff#不愧是大上影节,有随片英文字幕也不用,完全根据日语原音翻译,点赞。3.5,有些琐碎。日本这个社会既严酷到把疑似痴汉逼下地铁被车撞死,又开放到允许欧桑对着一群十来岁的少女意淫。偶像文化是宅最外向的表现形式,运营把它包装得再励志再美好,也终归只是男性处女情结外化的产物。

    11分钟前
    • m89
    • 还行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以四個(組)年齡從21歲到10歲(!)的,還未大紅大紫的日本女子偶像為拍攝對象(當紅的也不會讓你拍)。再採訪她們的父母、宅男粉絲,和社會評論家。讓人一窺柊木RIO為代表的地下偶像和宅男的生活,了解并思考日本偶像文化的興起。但拍攝時間和深度都遠遠不夠。很膚淺。三星半

    15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有时候看着觉得太可怕了,洗脑无处不在。有时候又深深感同无知为乐,何必时刻保持清醒?

    18分钟前
    • Lotte Mars
    • 推荐

    其实跟古代达官显贵、富家子弟浪掷千金追捧青楼名妓的模式一脉相承,偶有穷屌丝逆袭成功,就成了卖油郎独占花魁这样的佳话。片中有句话说:日本男人十分崇拜少女的纯洁性,他们害怕少女失去纯洁性之后变得强势。这倒跟宝玉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在日本御宅族看来,少女失去纯洁性就会变得强势;在宝玉看来,少女失去纯洁性,染了男人的气味,就比男人还混账。

    2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全力以赴的爱豆闪闪惹人爱,就像义体成为平凡御宅族触及梦想的延伸。对纪录片里女权主义的担忧无法认同,将女性的优势发挥极致有何不可,男人们正是一直这么做才取得统治。此外,不可否认偶像是比大叔,主妇们更独立优秀的社会人,总选举活动更像泛政治的社会实验,在未来一定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26分钟前
    • 垫底赛亚人
    • 推荐

    不饭爱豆的人大概也只能把这景象当奇观,女爱豆的生态虽然极端,但也更接近偶像文化的本质。拜金社会自然会发展出满足幻想的产业,赔钱赔命换幻想是个人选择,而我反感的是镜头前后纯真无邪的柔光和自我陶醉。性手枪是要砸碎社会又砸碎自己,不明白和精神虚弱醉生梦死的商业文化如何能相提并论。

    30分钟前
    • Rhodesia
    • 推荐

    老老实实结婚生子就是人生吗?和偶像谈不可能的恋爱就不是人生?未必。

    32分钟前
    • 小明
    • 还行

    和想象中不太一样,感觉这东京的偶像还挺「low」的,和其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抱团取暖般的温存与悲哀。

    35分钟前
    • 不懈不戒
    • 较差

    片后交流会有人觉得社会学家的部分很好 但我却觉得很差 他们说的话完全是可以通过爱豆粉丝等等当事人的故事来体现的 一部纪录片不应该是为了shock观众而存在的 而是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发觉一般人看不到的事实 说实话那个女权主义专家的话真的太刻意也太不舒服了

    40分钟前
    • 虎齿剑
    • 较差

    实在满足对日本宅文化的猎奇心。跟踪拍摄对象选择的不错,主角是一个并不具备多少姿色也距主流大团远得很的普通女孩,却认真通过握手会、直播甚至骑行,来经营和维系自己和粉丝的关系。单身老男人们也清楚花钱花心思的“养成”工作,才是让自己摆脱不堪现实的唯一出路。女性的彻底被物化,有了一套自洽的逻辑。17岁后,女孩们就该不再具偶像光环了,10岁的那批等着成为老男人们的新宠。

    45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握手会的时间用秒表精准掐好,43岁大叔粉接下来的人生也将被时间无情计算。在偶像21岁的生日会上,他忽然哭得像个孩子。见证平凡女孩走向星光熠熠,彷佛在圆满自己孤独无望的人生。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诞生朋克或偶像,都是时代的产物。迷惘中的你选择何种逃避方式都不可耻,在宅男的梦里把余生虚掷。

    4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经济衰退、少子化和偶像潮蓬勃之相关性,仪式化的商业造神活动合法植入并推广男性幻想中扭曲的童女崇拜,以宅男之名对抗现实或逃避现实的信仰机制;在学术圈几乎一面倒的批判采访中,偶像和粉丝的个体成长经历却又如此辛酸励志:转行脊椎按摩的前乐队鼓手老爹握住不放的手,环岛骑行中掉了十五次链子的崇拜者,错失无数机会却不愿放弃努力的哭泣,九流情歌中一群被主流社会抛弃的局外人老泪纵横不再孤独……这也许就是善恶不明的当代东京众神吧

    49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7分。还是在鹿特丹听纳瓦彭的[女孩不哭]映后才知道有这么个纪录片。结构上也是挺下功夫的,找了柊木りお这个不那么红,水平有限却很努力的偶像做主线,也处理到了AKB48这样的顶级女团,以及刚刚十岁出头的后备幼女团。导演更关系的是idol产业中的粉丝与偶像的关系,以及基本就大声说出来的软色情和恋童癖的快感机制。还是可以做得更深入一些,起码采访一下阿酱嘛对不对。

    5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总体来说比预计的要好虽然拍的还是流于表面.也许是因为日英合拍的缘故更多的还是基于对偶像和ドルヲタ不熟悉的人来介绍偶像这种东西.评论家观点也基本都是老生常谈,女性评论家的批判也是蜻蜓点水明显没放全.除主角外其他线放的有些莫名.当然入场前基于封面本来以为是48系主角结果是riorio还挺惊喜的...

    56分钟前
    • 死得瑟吉恩
    • 还行

    SIFF 这场观众基本都是偶像宅和被拖进来的路人,还碰上了片后主创交流会,加拿大制片人被一观众问为什么都是男粉视角AKB粉也是有女粉的hhhh,被另一观众问008要结婚有什么感想,一脸懵逼说就好像好莱坞男星不能出柜?哎...老外你还是不懂偶像文化

    1小时前
    • momo
    • 推荐

    又名《东京宅男》,名为偶像的东西事实上是少女本人,失意的阿宅,这个喧嚣又寂寥的都市组成的。感受到更多的还是个体与群体的情感流动。带到了AKB的总选和地下偶像的生活状态,忍不住希望那个叫Rio的少女能实现她的梦想。日本的阿宅追星初衷还是比较单纯的。泪目场景也不少。

    1小时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