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海外剧 孟买日记

    孟买日记

    评分:
    0.0很差

    分类:海外剧印度2011

    主演:阿米尔·汗,普拉提克·巴巴尔,莫妮卡.朵格拉,克莉特·玛尔霍特拉 

    导演:基兰·饶 

    猜你喜欢

    • 一天(剧版)

    • 已完结

      月之暗面第二季

    • 已完结

      月之暗面第一季

    • 全8集

      我女儿的妈妈第二季

    • 月印 月之命运

    • 更新至16集

      丛林猎爱

    • 已完结

      心理追凶第一季

    • 已完结

      心理追凶第二季

     剧照

    孟买日记 剧照 NO.1孟买日记 剧照 NO.2孟买日记 剧照 NO.3孟买日记 剧照 NO.4孟买日记 剧照 NO.5孟买日记 剧照 NO.6孟买日记 剧照 NO.16孟买日记 剧照 NO.17孟买日记 剧照 NO.18孟买日记 剧照 NO.19孟买日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次偶然中,洗衣工穆拉(Prateik Babbar 饰)结识了名叫夏(Monica Dogra 饰)的女子,在得知了夏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之后,一心想成为一名电影演员的穆拉请求夏为自己拍摄写真,作为交换,他将带领夏领略孟买的景致与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穆拉对善良的夏产生了别样的感情。  在夏的心中,已经分道扬镳的画家艾伦(阿米尔·汗 Aamir Khan 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一间租来的公寓中,艾伦偶然发现了奇怪的录像带,录像带中出现了名为尤思敏(Kriti Malhotra 饰)的美丽女子。偌大的城市之中,三个心怀寂寞之情的人,即将通过这些录像带,逐渐解开心中纠葛,而录像带中的女子,如今又身在何方?

     长篇影评

     1 ) 爱情在游走

    不善言谈以及敏感,才会让一个画家对一个影像里的女人恋恋情深。
    如果不是爱好摄影以及其母就喜欢搜藏画作,恐怕一个搞经济的早已习惯理性思维的banker是不会爱上一个活在感性世界里的画家。
    虽然种姓制度早已废除,但是一个靠洗衣为生的小伙子,对一个富家女银行家的爱情,甚至会让他本人感到局促与不堪——最不能忍受的,莫过于自己爱的人和自己接触就是想要了解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卑微。
    影片结尾:影像中的女人因为自己的男人跑了,无法承受而自尽——》画家得知自己夜思梦想的画中人自尽在自己租住的房间,痛且不欲生,遂决定搬走——》女银行家因为画家的离去而怅然若失——》洗衣工在怀揣羡慕嫉妒恨翻越了几个街区汽车与行人的拥堵,还是把画家的新地址交到了女银行家(自己的恋人)的手里。他还能做什么呢?或者这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结局。难道还有别种更好的可能吗?

     2 ) 有一种爱叫放手

    <洗衣坊>又名<孟买日记>,86分,继上次的<巴菲的奇妙人生>,又是印度电影的一个惊喜,随着片尾的吉他声声,眼泪滑落〜〜阿米尔汗出品,又完全脱离宝莱坞的巢穴(一看到印度人随时随地在电影载歌载舞,爷真要疯了。基本上,只要没有舞蹈,那这片子可以看看。)
      
    电影真好,让我们足不出户,瞬间到世界各地了解到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生活,而人性和感情总是奇妙地殊途同归。本片中四个人生活的交集,互相好奇,吸引最后是那放手的爱!喜欢萨伊悠然自得的气质,出身优渥自然不太懂得人间疾苦,镜头之下捕捉的生活对于她是新鲜,忆旧,研究,猎奇和一种悲悯。她有抓取自然之美的天赋,孟买集市上她拍的一张张黑白照片,各色人物极其动人,无论安静,快乐,愁苦,眼神中透露生活的重压;英俊的洗衣工穆那则是完全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在孟买街头用手虚搂着萨伊保护她陪伴她,在电影院里小心翼翼放下的手臂,在萨伊熟睡想要亲她终究未亲的距离,那么近,那么远〜〜被萨伊撞见的仓皇逃离,如果在洗衣坊他可以怡然展露自己的笑容,那在黑夜里打死老鼠的工作是绝对羞于让自己的女神看见的。都说工作无贵贱,可现实不会这么天真,就如那两杯茶,一个玻璃杯,一个精致一些的茶杯,阶层差别泾渭分明,萨伊叹口气取了玻璃杯,真是善良的姑娘;阿米尔汗饰演的画家阿润和萨伊一夜肌肤相亲,第二天却慌乱撇清。而他看着录像带里的女孩,分明有笑意有同情有爱最后是巨大的悲伤,他的世界从来没向萨伊真诚敞开过,而录像带中一个鲜活的小村来的女孩,不无诗意,热爱生活,却慢慢走向一个绝望的主妇,她赋予阿润灵感,让他感同身受。

    四个人的生活交错而有分离,让我想起初中同学曾借着酒意坦白:"那时候觉得你很遥远,我们是不同世界的人,所以不敢。"大概现在仍是这样吧,哪怕大家就活在苏州这样小小一座城市隔三岔五的碰头。高中大学同学的生活轨迹类似,而初中就大不一样,互相的交集也只是好奇探下头,叙个旧,始于酒桌终于酒桌。我相信从来大隐隐于市,三教九流中有的是藏龙卧虎,痞子英雄。其实人与人真正的平等从来不是神马阶层,学历,工作和收入,而在于彼此的精神层面。纵有交集,没有精神层面的对话,那么也只是做一个萨伊和穆那般的朋友。而简爱不一样,她敢于大声地向罗切斯特说到"穿过坟墓,我们在上帝面前,我们是一样的!" 所以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知不觉又离题千里,谢谢,我很喜欢这本电影,导演是阿米尔汗的妻子,应该是佳偶一对。

     3 ) 这里空空如也

    被标记的《孟买日记》在我拥挤的豆瓣“想看”里躺了有段时间了,我早已忘记当时标记它的原因了。今日我却意外地选了这部电影,看起来像是有些年头了,看罢有些怅然若失,像是快要抓住某种东西,最后展开手掌,却空空如也——它溜走了。

    人们心中怀着梦想来到这座城市——安润认为他的画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完成;莎伊决定从美国回来;穆纳向往能吃得饱饭的地方;雅思敏和丈夫从村庄来到孟买。

    ——安润在这座城市里和妻子离婚;莎伊以为她会在这座城市里找到爱情;穆纳尽管很努力同时做着几份工作,仍然只能勉强保障温饱;雅思敏怀着憧憬到这座城市,却在婚姻中拼命挣扎后放弃了生的希望。

    ——人们来过这里,以为这里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人们离开这里,因为他们的内心空出了一大块。

    ——这里空空如也。

    ——这里是孟买。人们来了又走了。

    ——曾经人们在这里生活,记录生活,珍惜在孟买生活的每一天。

    ——后来他们陆续失望地离开了。他们不带走这里的任何一篇日记。

     4 ) 寂寞的他乡与故乡——欢闹世俗,可曾把忧愁扫光

    好看的电影很多很多,说不上来为什么对闷闷的《孟买日记》念念不忘。前两天又看了一遍,还是没忍住眼泪。

    在看过的印度电影里,这部影片倒是有些与众不同,少了载歌载舞,少了各种浓烈的烘托渲染,悲天悯人的情怀,个人奋斗的历程,可歌可泣的爱情,大快人心的揭露。镜头的质感朦胧,情绪缓慢低回,人的絮语和音乐的呢喃使我也陷入沉郁。

    孟买,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繁华的城市,还被称作“皇后的项链”。和所有表面光鲜的大城市一样,都有着脏乱差的一面,然而孟买的这种差距却更为悬殊。

    除去各种繁华的摩登区和风景名胜,《孟买日记》更多呈现的是孟买破旧拥挤的角落。城市底层的人又有什么样的生活呢?可想而知的当然是混乱、不安、嘈杂、窘迫的生活,被生存的重担和阶级的宗教的偏见所压迫。有一部有名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它倒是将孟买贫民窟的生活浓墨重彩地呈现。而《孟买日记》,倒不是要去呈现这些民生问题。它关注的是孟买这样一个城市里,不同阶级年轻人的生活体验。是不是在一个热闹的城市里,快乐就会增多呢?显然,自始至终,四个主角都没有摆脱孤独的境遇。

    城市与人

    这是一部非常细腻的电影,无论是对人物性格、情感、关系的处理,还是人物对于城市生活的反应,还有对城市风貌地呈现,各种各样的细节交织错落,淡淡的沉默与忧伤像孟买的雨轻轻湿润着观众的心。

    仅仅是片头就值得玩味

    繁华的城市景观与辛劳的建筑工人对比。独自抽着烟,既没有对这座城市美好的向往,也没有被生活压迫产生的痛苦,他只是淡然平静地抽着烟。人对城市生活地疏离感顿生。

    之后便接一段摇晃的手持DV机镜头,孩童惊喜捣蛋的笑脸,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并不是舞台布景式的呈现。

    即使整部影片以疏离与孤独的语言构筑,但我还是从中看到了人们对孟买的不同视角——

    底层住民的视角,游客的视角,艺术家的视角。

    底层居民的视角,影片流露出的是淡淡的无奈。

    老鼠遍地的肮脏巷子和没有安全感可言的马路。

    雨总是下个不停,房子不是进水就是漏雨。

    穆那的家在轰隆的铁路旁的平民窟里,大雨滂沱的时候他在屋顶铺纸。

    孟买底层的任命,并没有在意是否有一个街区公园或者中心绿地,影片中甚至很少有绿化出现,休憩空间也难觅踪迹。

    穆那和夏在屋顶休息

    他们本身的“无序感”使得这座城市的秩序更显得杂乱,缺乏了许多发达国家所有的秩序感。

    但同时,他们也没有过多地发泄不满,只是默默承受城市问题带来的不便,甚至带着点阶级地自我放弃,时刻告诉自己与上层阶级不可逾越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孟买的电影业也极为发达,印度的宝莱坞就在孟买,这或许就是穆那想要成为电影演员的重要开端(即使他是河边的洗衣工也确实能找到一点门路。)

    游客的视角:

    夏作为一个美国回来的富家女,对于这座城市落后的一隅,比起厌恶与同情,更多的是好奇。不同于普通游客,这个家世良好的女孩对于名胜与摩登并不感兴趣,她想要观察的是真正的是与她不同阶层的人们,是如何在孟买生活的。

    夏的镜头下,孟买的街头,香水铺子、修鞋摊子、菜市场倒不仅仅是拥挤脏乱,专属于孟买的印度劳苦大众市井的生活气息。穆那问她为什么要拍这些,夏说,我想去体会去观察。穆那说,观察什么?观察这些肮脏的地方吗?

    一小段对话便把两种视角拉开了。

    对于生活,一个在自家的花园喝茶听雨的女孩,又怎么能与屋子漏雨的洗衣除鼠男孩有同样的感慨呢?

    艺术家的视角:

    To Mumbai, my Muse,my whore,my beloved

    这是阿伦在自己的画展上说的话。

    阿伦的画

    即使抽象,也能看见他画的正是孟买底层的人。那些在穷街陋巷里艰难生活的人就是他灵感的来源。

    阿伦本有足够的能力,搬到海边的或者花园里开阔的房子中去,但他一直选择住在古旧狭窄的街道里。听窗外车马喧嚣,独自思索怀吊,然后坚定地画出他心里的孟买。

    而录像带里的女子雅斯米,从她的诗意的言语也能感觉到艺术家的气息:

    她说,孟买的雨真是与众不同,冰冷刺骨,又总不停息,就像夜晚的催眠曲,这雨声能吞没渺小的你,也能淹没邻居家的电视机的嘈杂声。

    面对着大海,她吟着不知名的诗句

    与阿伦不同的是,她对孟买有更多的不解,天气,节日习俗,人情世故,她始终带着用它孤独的镜头记录着孟买的生活。

    雨季快要结束时,印度教徒都要到象头神(智慧之神)的诞生地孟买海湾欢度象神节。

    朝圣者在街头游行,纵情狂欢。

    我从电影中看到的孟买:

    错综复杂,丰富有致

    孟买角落的室外空间

    小尺度的街道与房屋。六层左右的楼房,常常带有大开窗。

    从对面的屋子开摄像机就能看到。

    人车混行的道路,道路两边布满临时摊棚。

    少见的人烟稀少的街道,带着殖民的痕迹

    不同于欧洲国家同样尺度的居民建筑与街道,孟买的这些地方更显拥挤。

    无论这些古旧的挨挨挤挤的建筑看起来多么破落,但却是孟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简 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里说:

    所谓的老建筑,指的不是那些博物馆或是昂贵的修复的气宇轩昂的老建筑——尽管他们也是重要的部分——而是许多普通的,破旧的、貌不惊人和价值不高的老建筑。

    因为实际上,能够在新建筑生存下去的企业肯定是能够支付得起高额费用的银行,连锁饭店等等。而街区的酒吧,特色老饭店、典当铺、书店和古董行则会入住老建筑。还有众多的乐器店画廊,成百上千的普通企业。他们都是街头公共生活的必需品。

    在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里,孟买即使是印度最发达的城市,他的底层群体还是占了惊人的大多数。这些人有许多靠出卖低廉的劳动力和个体经营为生,这些老旧的街巷倒成为他们生活最适合的地方(显然还比贫民窟好很多)。

    作为印度西部的沿海城市,它也有开阔的一面。

    与拥挤的街道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孟买的海。

    拥挤喧闹的生活区域和开阔的海滩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这座城市的错落有致。

    同时,孟买发达的的工业也出现在了电影中。

    想起几年前去北京考试。

    在北京六环外的昌平区前后加起来住了一个多月。没有阳台的出租房。本身通风极差,但是因为冬天更注重御寒,所以没太大关系。昌平的冬天,有种死气沉沉的感觉,说不出来是因为树木全都光秃颓败的光景,还是因为灰蒙蒙的天和尘土飞扬的路。煤渣子总是出现在路的角落,融化后的冰雪黏糊糊地粘在完全没有绿色的绿化带旁。晚上卖煎饼果子和糖葫芦的小贩倚在巷子口,稀稀拉拉的过路人偶尔买个烧饼。空气里是香味夹杂着煤味儿。北方的冬天太阳高度角很小,太阳出来的时候和南方的感觉完全不同。所有的东西都裹上了金灿灿的外衣,明亮却不刺眼、不炎热,使人忍不住对着太阳闭着眼笑。

    北京南锣鼓巷古色古香,王府井大街的热闹摩登还有天安门的宽广气派,让我更像是出去玩了一趟而已。而脚底带着煤渣,戴着眼镜,一进餐厅,满眼雾气,在一家东北菜馆里,吃着一份两个人都吃不完的面条,这就是我感觉到人在他乡的北方生活。

    今天我在孟买日记里隐隐约约有着同样的感受

    这就是这座错落有致的城市更贴近人们心里的样子吧。

    人与人

    孤独的不是城市,是人。魔术师,her,天使爱美丽,孟买日记。都具有设计师普遍认为的有亲切感的空间尺度,但是, 在电影里,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还是存在一种相处融洽的“隔阂”呢?

    影片个人化的叙事,围绕着穆那,雅思米 ,阿伦和夏展开。说不清是日常意义上的三角恋还是四角恋,只是,似乎所有爱都缺乏互动。他们可以和身边想要亲近他们的人保持良好关系,却没有办法做到投入去爱,而是转过头追寻着飘渺的另一个ta。

    表达人物某时刻的亲密关系时常常用特写镜头。但这些镜头却显得扑朔迷离有失坚定,我忽然看到了每个人都有一颗别人难以抓住的心。

    由于《孟买日记》贯穿始终的孤独主题,影片并没有呈现邻里交往,所以这些挨挨挤挤的地方似乎只成了某种表象。

    一个热热闹闹的画面却传达不出夜晚的喧嚣,只剩下寂寞的吉他声低回婉转地诉说寂寞,你以为的,欢闹世俗,忧愁扫光。其实并没有填补他们的寂寞。

    热闹的城市真的就能够消除人们的寂寞么?亲切的尺度,除了促进人们表面的交往,还有更深一步的可能吗?世界上有多少人同床异梦啊!

    电影里,人群中阿伦同穆那和夏擦肩而过。在广州,就上下课或者出门挤地铁,我们每天可以擦肩而过的人无数,但我们可以触碰任何一个人的心么?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本难懂的书。阿伦,雅斯米,夏还是穆那,谁都无法理解彼此

    夏和穆那的不同阶级,不同文化背景

    阿伦与夏人生经历的造成的不同处事态度

    雅斯米与冷漠丈夫名存实亡的婚姻,和与阿伦时空的差异。

    随着生活意外的到来,这种人物关系很快受到冲击

    穆那的哥哥意外死亡

    雅斯米上吊自杀

    每个人匆匆逃离过去,又回到了寂寞的原点。

    世界上的孤独总是衍生许多出美丽的遗憾,就像阿伦或者穆那,

    所有的深情最后只成为了一种自我表达和自我感动。

    阿伦的画和穆那给的地址

    最后,我还想提提,影片里反复出现的住在阿伦隔壁的老人。

    静默的老人,目睹了雅斯米的到阿伦的离开。

    宛如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漠然。

    她用老人的目光看着年轻人流水浮云般去去来来。

    仿佛所有的喜怒哀乐,不曾来过。

     5 ) 孟买日记

           印度的 阿米尔汗是个好演员,我所知道的演员中,没有人比他更好了,他可以从容应对任何体裁的印度电影---喜剧,动作,正剧,爱情…形色各异的角色都能进退自如,拿捏得当。《三个白痴》,《地球上的星星》《魔盗激情》再到最近新上映的《外星醉汉PK地球神》。每一部都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搜索他主演的十几部电影,竟没有一部是低于7.0分的,甚至,最高的可达9点多分。真是一个超级好演员。
         
          看了他主演的《孟买日记》。看完后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回不过神来。刚开始觉得很压抑,继而又开朗了起来。因为,我觉得自己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一些东西,对电影的欣赏,有了一点提高。

          从前,我总以为一部好的电影,它的故事一定是要完整的。
          《初恋那件小事》是我从前认为的好电影,你看它的故事多完整,即使岁月流逝,两人分别没有任何联系,然而9年后,男猪脚依旧回来找寻到了女猪脚,告诉她,其实自己当年也偷偷的喜欢她,多么完整的故事,人物的每一段经历都有始有终。你看完后是不留遗憾的
           你看《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看到哆啦A梦不得不回去未来的时候,你的眼泪鼻涕大把大把往下掉,可最终又看到哆啦A梦回来了,与大雄紧紧相拥在一起,你破涕为笑。你 是心满意足地离开电影院的。

          然而,我逐渐发现,倘若你的思维一直被从前老师教的“叙述事情要完整,有始有终”所禁锢,那么,有许多电影,许多故事,你是接受不了的,欣赏不来的。很多电影,它的故事很平淡,不完整,但却无法阻挡它成为一部好电影。


           在《孟买日记》里,没有你要的完整结局,孤僻的画家沉溺在陌生人的录像故事之中,情到深处流下眼泪。帅气的洗衣工的生活依旧是那么令人绝望,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在哪里,而女猪脚莎伊拿到了画家的地址却又揉成一团掩起面来,她会依循着地址找到画家吗?还是回来找洗衣工?·····哦!还有那个录像中的漂亮女人,在说完“这是最后的一封信”后,她又去了哪里?难道是真的上吊了吗?······一切都还没有答案,没有任何一个人物的故事完整地被曾现在你的 面前。

          如果你带着“故事完整”这个标准去看《孟买日记》,你一定会失望透顶的。
          你只有换个角度,才会发现那是一部好电影!一部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打动你的好电影。

          是的,很多时候,只有故事不完整,你才会把一点点注意力分给除了故事情节以外的东西,而那或许,就是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我想,在《孟买日记》里,它的故事背景带给我们的收获绝对是远远地大于故事情节所带给我们的收获的。


           孟买,这个在阿拉伯海边上的城市,这个被称为“印度的上海”的城市,它在日记里是什么样子?

           你看这部电影的场景切换得多好,它的故事似乎是平淡的,然而,它的场景却是有很多的,绝不仅仅限于一个地方。它不像《爱情公寓》那样,故事永远只发生在一座房子里。《孟买日记》里的场景是多变的。黑暗的地下道,拥挤的夜市,混乱的交通公路;洗衣工的工作场所,白布飘飘;洗衣工的房子,雨水滴滴答答地掉落下来;夜里打老鼠时,手电筒照出来的破旧的房子;富人常去的喧嚣的酒吧······

          还有,趴在出租车车窗外乞求两块钱买吃的小孩;对摄像机欣喜若狂央求陌生人帮忙照一张相片的小孩 ;
          还有,猖狂的帮派斗争,恐怖分子, 永远有人一不小心就成了“替死鬼”
          还有, 我们永远不懂的传统风俗规矩,哥哥死了弟弟只能与嫂子成家,放弃自己的爱情。
          还有,你看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你看他们的阶级观念,洗衣工永远无法理解 千金小姐莎伊为什么那么喜欢拍又脏又乱的穷人生活的角落。而就连富人的仆人也看不起贫穷的洗衣工,说:“小姐,他不是一个好人!”
          你看走在一片废墟楼里的那个黑色衣服的女子,她看起来是多么自由,走在一片阳光中 ,仿佛走进了神的怀抱。然而,事实上,即使她来到孟买,嫁给有钱人,依旧无法找到心灵的寄托。你看她每天给远方的弟弟录像记录自己的生活,这个唯一适合听她倾诉的人却永远无法听到她的诉说。她还是没法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自由快乐。


          这才是最应该透过《孟买日记》所要感受到的东西吧!这也许也是聪明的导演最想呈现给我们看的吧!
           倘若看一部电影,仅仅从故事情节去看,很多时候是看不出所以然来的,换个角度,会有更多的认识与收获。

          《孟买日记》是2010年上映的,时隔5年,印度,孟买,一定有了更大的变化。我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能否有机会到孟买走一遭,看看真正的孟买,而不仅仅是透过印度电影,一点一点地拼凑不完整的孟买印象。

     6 ) 那么近,那么遥远

    如果说这个片是台湾拍的、日本拍的我信。但是作为一部amir出品的印度电影,如此文艺如此小清新的题材,让我觉得自己满心期待地吃了一口咖喱却满嘴的茉莉花味... 是的,就是这样平淡压抑却又把我的心挤出了眼泪。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自己国家的人们怨声载道,觉得富人太富但又有太多的人不富,经济赶超英美了那么多却感觉不到传说中的民主和人权...什么的。但若问起这些人什么是贫穷,什么是阶级——我真的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否知道。

    不知道的话看看印度吧。

    受过初中教育的人都知道,孟买是印度一个大城市。
    大城市不代表北京上海哈尔滨。

    在电影里你可以感慨孟买它的脏它的乱它的差,恐怕甚至不如当下中国的一个县城,你却不能否认它的大。一种硬生生用人口密度撑起来的大,却撑不起贫穷中摇摇欲坠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秩序,幸好有宗教去安放它的灵魂。

    那么,一个拥挤的大城市意味着什么呢?
    讽刺的是,它意味着距离感。

    去年9月搬去了纽约,丁点的曼哈顿岛挤的和中国大陆差不多。每天擦肩而过无数的人,但很奇怪的,我擦不到任何人的心。于是我惊讶孟买也是这样的拥挤——拥挤到把两个不同国家的男女从一个艺术展挤到了一张床上,拥挤到把两个不同阶级的人从公寓挤到洗衣场再到游历过整个孟买,拥挤到把已经阴阳两隔的住户通过dv参观了同一段人生...但是他们真的曾有一刻是在一起的吗?

    身体的亲密可以一点也不亲密。
    我不知道是否曾有一刻画家的心是对那个富家千金打开的。我只看到了酒醒后男人脸上的逃避与尴尬,再见时他的后悔与客气。

    单纯的富家女对画家的心充满了好奇,大城市再度给了她许许多多带着错觉的线索,让她觉得自己和他生活在一个世界里:共有一个洗衣工,他住在她父亲的房产中,他们呼吸在一个城市里。

    不知道有多少暗恋中的女子曾经经历过类似的往事: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告诉你自己和心目中的他并不遥远,因为你的世界中关于他的蛛丝马迹满地。但唯一忽视的那个残酷的现实是:他的心门一点都没有未你敞开。你们生活在一个世界里,但是他的世界,很可惜,没有你。

    但这样现实的剧情不是印度电影的风格吧,啊喂!于是最后,善良的洗衣工给了千金画家的新地址,让结局又重新印度了一把——爱情是永远不灭的希望。虽然不知道他们最后是否可以继续印度式的圆满大结局?但那只是传说中的印度吧。

    回到阶级的主题吧,电影中对于印度阶级细节的刻画恐怕比起现实还是各种不及的:千金有着完全没有地位的女仆,女仆给洗衣工上茶的时候故意用了不精致的玻璃杯,上流社会和底层社会居住环境的对比,旁人对洗衣工有意无意的提醒...但美国归来的小姐仍旧愿意对洗衣工说:“我们是朋友”。虽然洗衣工梦想的,和朋友,有着一层纸或一个光年的距离。他永远无法真的搂着她逛街,真的牵她的手看电影,真的在她熟睡的时候吻她... 虽然他曾经离这一切那么近,那么遥远...

    难道距离只存在于已婚失落男子vs未婚造梦女子,千金小姐vs洗衣工,去世的租客vs现在的租客之间么?比起这些现实的距离,千金小姐和她同阶级朋友之间心灵的距离恐怕又是另外一种完全不现实的距离。但那一样是不可超越的——不然为什么她会那么依赖一个单纯的洗衣工呢?

    或许我还是比较适合小城市的生态吧——你和所有人都不远,但和一些人特别特别的近。生存在大城市里,你和所有人擦肩而过,但短暂的相遇只是跨过几个光年的亲密错觉。

     7 ) 米叔强力要求出演男二号的片子


           首先声明一点,作为一个很浅薄的外貌控,我完全是奔着米叔来了,要不就冲那个名字——河边的洗衣工,我是绝对不会看滴,再说一句题外话,米叔的脸孔还真是年轻啊,几十岁的人了,典型的娃娃脸,除了特写中偶尔暴露出的白发。
        我必须带有强烈主观色彩说一句:谁敢说米叔在装,人家就这风格,有几个四十几岁的男演员能装大学生的(不好意思,整穿越了,那是三个白痴中的情节),还有人说米叔像刘德华以前演戏,这玩笑开大了,华仔近年来演戏不是不好,可总有用力过猛的感觉,扯远了,我的中心思想就是力挺米叔。
        回归正题,这片子是米叔的现妻导演兼编剧的作品,她也许并不想让米叔来演这个明显比较小众的片子,但是在米叔难得一次地试镜了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戏——米叔虽是男二号,但他在我们心中就是不折不扣的男一号,所有的故事点最终都能够归结在他身上,从开头那个磁带女孩的磁带——他是唯一的观众,到影片的结尾是男一号给女一号的地址——他的新家地址,我不想过多去介绍剧情,你看过便知这开头与结尾,当我看到最后导演把视角放在孟买的白天与黑夜,我的心隐约被触动了,洗衣工无疾而终的爱情,因为那难以逾越的世界观价值观,狗屁的阶层理论却无比现实地打击着我们,我们忘了曾经过往的一切,就像海水拂过沙滩一样无痕,而那个磁带女孩也许死了,她却活着,活在画家的心中,还记得那画吗?女孩的脸一半明黄一半笼罩在阴影里面,那一半黑色盖着泼墨的红,仿佛血液般,她也许还活着,心却死。
        白天,这城市拥挤、繁忙、人流不息,抬头——天是蓝色的,夜晚,这城市此岸无声,彼岸在愈来愈黑的夜中渐渐淹没,这就是孟买,我喜欢孟买日记这个名字。
        谨以此影评献给无数在城市中迷失自我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

     8 ) 四种人,三种交流,两个世界,一个孟买

    【有剧透,慎点】

    “殷穆朗你看,这就是海滨大道,前面是焦伯蒂海滩。每天好多人都来这里玩,来吃炒面、包子、小吃,不过我觉得大家来是为了呼吸新鲜空气,因为城里很缺乏。海风闻起来很特别,闻得到人们的欲望。”——《河边的男洗衣工》

    阿米尔汗作为制片人,在印度影坛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与印度电影普遍的热闹、明朗,以及情节的狂飙突进、构思的天马行空不同,他制作的大多数电影呈现出一种情节上的细腻以及细节处的精致,以致有一种欲言又止的意味。而这部文艺片《河边的男洗衣工》正体现了这些特点。

    一开始注意这部影片,除了阿米尔汗是一个标签之外,令我好奇的还有这几个标签“文艺片”“篇幅较短”“无歌舞”。我想象不出来一部印度电影如果不载歌载舞地抻上两个多小时是什么样子。抱着这种心情,我看了这部电影。平常并不习惯看文艺片的我,第一遍并没有看懂,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才细细地品出一点滋味来。

    《河边的男洗衣工》,也叫《孟买日记》。我个人觉得其实第二个名字才能更好地概括影片。它讲述了四个人——洗衣工,富家千金,画家,录像带女孩——在偶然的际遇下,演绎的错综复杂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发生在孟买这个城市里。

    一、 四种人

    影片着重塑造了四个角色:洗衣工穆纳住在简陋的棚户房中,却怀揣着电影演员的梦想。富家千金莎伊从美国来印度休假,热爱摄影的她打算拍摄孟买人的生活百态。画家安润通过不断搬家而获得新的灵感,事业正在起步却拙于与人交流。还有一个录像带中的女孩,结婚后随丈夫从家乡搬到孟买,对新的生活从开始的兴奋到最终的绝望。

    穆纳:印度的贫富分化非常大,大到在莎伊这样的富二代每天喝喝咖啡看看街景身边还有女佣的同时,穆纳这样的家庭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于是他八岁的时候来到孟买,开始时和叔叔住在一起,以做各种零活为生。他曾经在餐馆打工,因为偷吃被老板打个半死。后来做了洗衣工,同时在晚上做打老鼠的兼职。或者说,打老鼠才是他的正式工作,而洗衣工则是兼职(孟买鼠患非常严重,以至于政府专门雇人打老鼠,每个月有一定指标),所以莎伊在提出要拍摄他工作的时候,他愣住了,莎伊说“洗衣工啊”,他才欣然同意。他不愿意别人看到自己做那又脏又臭的工作的一面,更不愿意他单恋的莎伊看到。他也不愿意面对他单恋的莎伊其实只是利用自己,他是那么一个单纯的人。同时他还是那么一个怀揣梦想的人,他希望成为一名电影演员,也向往着那种光鲜亮丽的生活,因此莎伊拍摄孟买的街景,他也并不理解。或许,他是孟买千千万万草根阶层代表之一,住在雨天漏水的贫民窟中,可能随时卷入街头势力的纷争,为了一个梦想,或者仅仅为了活下去。

    莎伊:莎伊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同时也热爱艺术。而她身边的朋友却俗不可耐,以至于自己跟他们谈论有关安润的什么他们都能想到性的方面。他们也无法理解自己对孟买的街拍,对于他们来说那只是一项休闲娱乐活动,与喝酒泡吧甚至嗑药没什么区别。然而从另一个方面讲,莎伊也是一个相当欧美化的人,从她那比本地印度人标准得多的英语到对于安润一夜风流的并不在乎以及和朋友培希略显暧昧的关系都能看出来(印度民间还是相当传统的,这从穆纳的哥们看见莎伊给他照的裸上身写真就打趣他们结婚这件事就能看出来)。莎伊对孟买十分好奇,却并没有打算融入这个社会,她来到印度只是休假和做研究而已,这可能更多地体现了印度海归的态度。

    安润:安润是一个独居的画家,与穆纳和莎伊不同,他可能代表所有人,也可能代表他自己。他有那么强大丰富的内心世界,但是心灵的那扇门却紧紧关闭,只有在拿起画笔时或者酒精催化下才能打开。他也有少许清高,不太愿意理会金钱有关的事情,他的经纪人在跟他谈论画作市场是,他也只是在用餐巾纸折小船,只有在经纪人提到在悉尼办画展的时候,他的眼睛才量了一下,因为悉尼有他的前妻和他的儿子。也许这种清高并非是一种恃才傲物,而更多地是一种不谙世事——不懂,也就不愿理会。他的前妻也许就是因为这跟他离婚,当然,还有别的可能性。他在苦苦找寻的,简单到只是一种感觉,却复杂到这种感觉是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之能在画笔下找到,而促使他找到的,是一个家庭主妇,她如今只存活在三盘录像带中。

    录像带女孩:女孩名叫亚斯敏·努尔,满心欢喜地随丈夫搬到这座城市,到处拍摄好能寄给家乡的弟弟看。然而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也只能把丈夫当成自己生活的中心。然而这三盘录像带中却几乎看不到他丈夫的踪影,有的只是家里的女佣和女佣的胖女儿。同时,她也并不十分适应孟买的生活,好奇对面家庭快节奏地煮咖喱以及快速生活,在公交车上摄像被奚落,美好生活像沙滩上的字一样被时间的海浪冲去,剩下的只有回忆,回忆家乡的芒果,回忆童年的趣事,最终连这种回忆都不能支持她的生活,她无力面对未来。剧中暗示亚斯敏最终上吊自杀,然而这却被处理成为安润的想象。女孩最终是不是死去呢?或者是去了别的地方?谁都不能确定,只留下了三卷录像带记述了她的欲笺心事独倚斜栏,放在盒子里,被下一任房客安润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还塑造了一个老太太,住在亚斯敏和安润的隔壁,每天不言不笑地坐在门口或者屋里,眼神悲伤,她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符号,或者是亚斯敏的外化,给人以无尽回味。

    二、 三种交流

    莎伊与安润:在剧中,莎伊与安润正面交流的场景并不多,只有开始由画展引起的一夜以及后面莎伊“偶然”遇见安润而被邀请回家喝一杯咖啡。莎伊对安润有一种艺术上的共鸣,而更多的却是一种迷恋。她平时无法与她的朋友们谈论构图、光线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却在安润那里找到了慰藉。但是对于安润来说,那却是在酒精催化作用下偶尔的一次放浪形骸,而自己平时生活中根本不是那个样子。安润对生活的要求何其之高,高到不会让任何一个女子轻易走进自己的世界,为的只是追求那一种感觉,可能曾经拥有过的,却因离婚而彻底失去的,精神与灵魂的高度协调以及内心的快乐(不能不说的是安润的身上多少有点扮演者阿米尔汗经历的影子,或者说这个角色是编剧基兰拉奥至少在潜意识里给阿米尔量身定做的)。于是在第二天清晨,安润只能笨拙地向莎伊道歉,甚至在他们第二次见面时还在道歉。莎伊对这件事并没放在心上,然而不知道她自己有没有注意到,她在日常生活中与安润的交流并不那么顺畅,只是像两个相识的人(都不能算是熟人)客气地交谈。他们当然不能喝点酒再来一次,那种感觉最终只能存在于莎伊的记忆中,像一个梦一样。

    莎伊与穆纳:莎伊是来休假的银行投资顾问,穆纳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洗衣工,因为一次洗坏衣服的偶然的际遇,两个人相识,他们似乎都有点好奇对方的世界——莎伊喜欢拍摄孟买的街景,而穆纳则希望进入上流社会。然而他们却多少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点不屑一顾,这个冲突体现在影片中,就是两个人关于写真拍摄地点的争执——莎伊则希望在街边道旁拍一些自然的照片,而穆纳希望去摄影工作室拍一些明星一般的照片;莎伊认为去影棚照相显得做作,她希望自己的照片“呈现出清新的风格”,而穆纳觉得街边的“清新的”风景没什么好拍的,因为他天天面对的都是这些。后来穆纳似乎有点爱上了莎伊,这种单恋也许是因为莎伊对他的亲切引发起了他一厢情愿的感情。因为贫困,似乎没有女孩子看上过穆纳,尽管他长得还不错。莎伊还傻傻地问:“你这么帅,怎么没有(女朋友)呢?”穆纳为了面子,只能有点尴尬地说:“我……没有看上的”莎伊怎么能明白穆纳这样贫穷的人的生活呢?她只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问八岁就离开家乡来到孟买的穆纳“为什么不回家看看?”“不想念家里吗?”“在家里是不是不快乐?”问的穆纳无法回答。阶级的鸿沟使他们无法逾越的,就连交流上也是。后来穆纳似乎有点明白,莎伊的友好其实多少有点利用的成分,她只是想找一个向导,带他走遍孟买的每一个角落。而他也在哥们的打趣与奚落中,意识到他根本无法超越阶级追求她。当他意识到这些时,他选择了逃避。莎伊拍到了他夜晚打老鼠的照片,他飞快地跑了,并且在第二次遇见莎伊时又选择了迅速逃离,只不过这一次他被莎伊追上了。莎伊找他聊天,问他怎么了“我们不是朋友么?”他冷笑了一下。也许莎伊真的把他当成了朋友,只不过他们对朋友的理解不一样罢了。他也嫉妒安润,莎伊问安润的下落的时候,他说可能去悉尼和前妻复合了。最终他还是追上莎伊的车,把安润的地址告诉了她,无言地走开。而莎伊也终于明白了穆纳对她的深沉到无以言表爱,然而车开走了,她只能握着穆纳给她的地址,默默流泪。

    安润与录像带女孩:安润搬进了新家,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陈旧的铁盒,里面有一个小镜子,一条项链上面穿着戒指,一个小鱼的饰品(我也不知道那是做什么用的)以及三卷录像带。这些东西没人认领,于是他依次播放了这三卷录像带。录像带记述了一个女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她给她在家乡的弟弟的几封信。他开始抱着好奇的态度看这些片段,看那个女子曾经在自己现在住的这间房子里的点点滴滴,并且渐渐被这个一度活泼开朗的女子吸引,觉得这个女子似曾相识。渐渐地,他开始体会这个女子的内心,做她曾经做过的事情——听雨、看海、旅游、逛街、戴上那根穿着戒指的项链,感受一个女子从最初的欣喜到后来的失望、孤独,到最终的绝望和崩溃,甚至把她当成自己。他们似乎有着类似的经历:曾经对生活抱有热爱,却渐渐失望。他们同样有在远方的思念的亲人——亚斯敏远在家乡的弟弟、安润远在悉尼的儿子。安润曾经在离婚时一度崩溃,很长时间不出屋,不开门,直到穆纳害怕他出事来救他。然后呢?穆纳说他好了,然而真的好了么?那段经历刻骨铭心,是永远难以抚平的创伤。大概在看录像带之前,安润都不愿意想起那些事情。当最后一封信看完,他怅然若失,在屋子里打转,眼睛里含着泪。他想找到那个女子,问问她后面的事情怎么样,然而怎么能找到呢?他累了,坐在椅子上休息了一会,一抬头,却看见屋顶上的挂钩,那里本来应该有一个吊扇,他突然间意识到这个女子可能上吊自杀了,而那最后一封信就是她留给弟弟的遗书。他跌跌撞撞地闯出房门,在楼道里失声痛哭。邻居家的老太太缓缓回过头看着他,眼睛里也含着泪。似乎早就洞悉一切。与其说安润在为亚斯敏哭泣,不如说他在为自己哭泣,也许他在离婚时都没有落泪,以释放他常年积累的压抑、孤独与失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录像带女孩才是安润真正的知己。他们曾在一个房间里生活过,有着类似的遭遇,两个人却并没相遇,而女孩的录像带却阴差阳错地被安润发现,并且成为他孤独生活的一丝慰藉。而这慰藉的载体,仅仅是三盒录像带,来的那么虚无。

    三、 两个世界

    这部电影中,交互错杂着两种语言:英语与印地语:我想,这是编剧基兰拉奥希望可以为我们展示区分出来的两个世界:说英语的上层社会、说印地语的底层社会。

    影片中,莎伊和他的父母及朋友是属于上流社会的,而穆纳和他的兄弟们则属于底层社会。莎伊与穆纳的之间的情节,则体现了印度这两个基本社会阶层之间以及欧美文化与印度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在电影中,除了莎伊对穆纳体现了一些亲切与平等以外,大多数莎伊身边的人都对他表示一种不屑。培希不理解为什么莎伊要和穆纳约会,觉得他们最终会无话可说,而莎伊的母亲则可能对此表示卫生方面的担心(从莎伊与父亲的对话中体现出来),就连莎伊的女仆都提醒他不要和穆纳过多接触。我们不得而知莎伊的女仆来自怎样的家庭,然而她的态度却引人深思。两个阶级之间的隔阂已经不仅仅体现在社会地位上,而且还体现在交流、共同话题、世界观等诸多方面。在这些人中,莎伊对穆纳的态度是最亲切的,也使穆纳多少有点受宠若惊,从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好感并久久不忘。这种好感随着求之不得而遇见加深,无法面对,只有逃避。他的“客户”之一,一位妇人骂他:“别忘了你是什么阶级!”不知穆纳能否意识到,这个阶级的区别,不仅仅是门不当户不对,也并不像其他印度电影里一样,有一颗真爱的心和私奔的勇气就可以跨越的,而是实实在在摆在他们眼前的问题——他们并不太可能懂得对方:莎伊不懂得穆纳究竟为什么来到孟买,为什么希望成为一名电影演员,而穆纳也不懂得莎伊为什么不好好呆在美国非得跑到孟买来休假,为什么来到孟买拍一大堆他们天天都能看到的景象。莎伊没法了解穆纳少年时到处打工的经历究竟意味着什么,而穆纳对莎伊在美国的上层生活可能也仅仅停留在电影以及别人的讲述中。这种环境的天差地别,造成了两个人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即使他们各自对对方的生活有所向往,然而他们之间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可能各自站在自己这边与对方交谈,却永远不能跨过这条鸿沟到对面去。

    四、 一个孟买

    四种人,三种关系,两个世界,一个孟买。

    以前对孟买的了解并不多,查了资料才知道,孟买是印度最大海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世界排名第六的大都会,重要的经济与金融中心。我想,孟买之于印度,大概相当于上海之于中国。如此这般,片中穷人的苦苦奋斗,富人的养尊处优,以及这个城市中,人与人关系的复杂,不同人的不同追求,不同人不同的心灵困境,多少都能理解一些。在另一部印度电影《未知死亡》中,孟买被塑造得色调明朗,经济繁荣,虽然也有比较旧的老城区,却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与《未知死亡》相比,本片却用一种低彩度的色调来描绘这座城市,灰蓝的海,灰白的老城区,灰黑的贫民窟屋顶,灰褐的石窟,并没有宝莱坞标志性的无差别灿烂阳光。这更多地是在描绘生活在孟买的人们心中对这座城市的反映,制片人以及主演之一阿米尔汗是孟买人,而编剧及导演基兰拉奥也长期生活在孟买,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刻的理解。在这个城市里,每个人都有他的追求。这些追求各不相同,有的人仅仅为了温饱,有的人希望找到休憩的港湾,有的人希望找到灵感,有的人为了实现他的抱负,有的人只是希望得到平淡的生活。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来了,有的人走了,有的人与他人擦肩而过,有的人则在他人生命中演绎一段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一些人一直陪伴着别人,而更多的人只是他人生命中的过客。他们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而自己所寻找的,走着走着,可能自己都会迷失在这座大城市中,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那么大的城市,那么多的人,他们所寻求的,最终都能够求得么?而他们所寻求的东西,究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还是只是沉浸在欲望中的迷失?而在求之不得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一种心灵上的释然与安定?

    最终,穆纳把安润的地址告诉了莎伊,而莎伊究竟有没有去找安润,不得而知。录像带女孩的结局看似自杀,却带有安润想象的意味,真相无从知晓。影片就此戛然而止,留给我们一行省略号。真相如何,后事如何,我们无从知晓,也不必猜测。在这么大的城市中,谁又能真正地了解什么事情呢?安润在画展上的祝酒词说:“敬孟买:给我灵感,让我堕落,我的挚爱。”这就是孟买,不同人眼中的不同的孟买,可以让人成功,让人堕落,一切充满变数。然而,这就是孟买,你我都不必懂。

     短评

    所有的城市都有孟买那样的穷街陋巷,所有的街道都埋藏了善良的尸骨和梦想。

    6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推荐

    木有歌舞剧的印度片~不过还挺好看的

    9分钟前
    • forfaen
    • 推荐

    不够地球上的星星好呀

    12分钟前
    • MKING
    • 还行

    太棒了,阿米尔汗大叔真是天才,印度文艺片也崛起啦!好像我是一直都偏爱这种交错线故事的,各个主人公的命运绝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浮世绘一般。和同类型最爱的《木兰花》相比,《孟买日记》也不逊色。

    15分钟前
    • 大力麦
    • 力荐

    就为了在电影院里的胆怯和马路上奔跑的释然那两段。

    20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改变了对印度片的一贯印象

    21分钟前
    • 锦D95 磨洋工 我也没辙了
    • 还行

    编导系阿米尔 汗的妻子(看之前我并没注意到这一点),还在猜他为什么要演这么一部非常不宝莱坞的艺术电影。也跟所有以城市为主角的艺术电影一样,四条叙事线索串联起孟买这个城市的剪影:现代与落后在这里并存,个体生命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浮游,每个人都是异乡人。

    25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不一样的印度电影,没有歌舞,没有搞笑,只有冷静专注的在讲着耐人寻味的孟买故事。四个陌生人的生活情感互相影响,交汇在一起,缓缓的还原一个现实、哀婉、残酷但又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

    29分钟前
    • Q。
    • 还行

    印度文艺片~

    31分钟前
    • regerjay
    • 力荐

    又见阿米尔汉+0,5,没有歌舞的孟买风情画

    36分钟前
    • 橄榄绿
    • 还行

    去过印度的朋友,请问这算是贴近印度当下社会现状的电影吗?

    41分钟前
    • 空羽
    • 推荐

    完美。

    44分钟前
    • Louen_
    • 力荐

    从未看过如此纯粹,如此细腻的印度电影。不紧不徐,事不关已的样子,却是处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调,试图寻找生活位置的人,最终迷失在这座拥挤的城

    46分钟前
    • beglobetrotter
    • 力荐

    好喜欢这女的 希望我未来老婆就是这样子 ~~~~~~看来只要有美女 闷片我也能看的津津乐道嘛

    50分钟前
    • 抵黄高手阮春强
    • 还行

    有了除了载歌载舞之外的,另一种印度气息

    54分钟前
    • shù
    • 推荐

    怎么没有歌舞?

    59分钟前
    • 无影不欢
    • 还行

    平淡的故事,若隐若现的情感,在偌大的城市不紧不慢展开,就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悸动,有彷徨,有迷恋,有生离和死别,却又都不悲不喜慢慢铺陈。

    1小时前
    • sissi
    • 力荐

    for love

    1小时前
    • 南瓜熊
    • 力荐

    一部反映印度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任何艺术渲染,非常真实的生活再现

    1小时前
    • wenjunli
    • 推荐

    悲凉的真实

    1小时前
    • 優しいパパ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