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名侦探赛大爷

    名侦探赛大爷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其它2020

    主演:内详 

    导演:梅特·阿尔贝蒂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剧照

    名侦探赛大爷 剧照 NO.1名侦探赛大爷 剧照 NO.2名侦探赛大爷 剧照 NO.3名侦探赛大爷 剧照 NO.4名侦探赛大爷 剧照 NO.5名侦探赛大爷 剧照 NO.6名侦探赛大爷 剧照 NO.16名侦探赛大爷 剧照 NO.17名侦探赛大爷 剧照 NO.18名侦探赛大爷 剧照 NO.19名侦探赛大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为了搞清楚养老院是否在虐待老人,年过八旬的素人赛尔吉奥大爷被侦探公司聘请,住进了养老院。在三个月的行动中,赛大爷不仅掌握了高超的卧底技巧,还俘获了院里众多奶奶的芳心,成为了养老院的大明星。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事件远远没有当初外人设想的那么简单。在《名侦探赛大爷》中,导演巧借外来者赛尔吉奥的视角,暗中观察养老院中老人们的生活日常,并探究他们看似奇怪举止背后的辛酸故事。

     长篇影评

     1 ) 多希望这是真的纪录片

    微博上刷到“咆哮女郎柏邦妮”,她推荐了这部电影。她是我比较喜欢的博主之一,我想她推荐的应该不会差。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这是一部纪录片,网上找到之后直接就打开看了。在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导演是怎么做到让这群八十多的老人几乎没有表演痕迹的?等我来到豆瓣看到分类我才知道这部剧被定义为纪录片。

    这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确切的说应该是纪录片跟剧情片相结合的电影。导演为了让这部电影看起来更像纪录片,在很多地方故意留了一些“手脚”。例如在教男主使用隐藏式摄像头的时候,故意把摄制组拍了进去。室外的收音并没有过滤掉噪音杂音,可以清楚的听到汽车声,打扫卫生的声音。很多室外镜头会有前景虚化效果,营造一种在远处拍摄的感觉。但是为什么说不是纪录片,因为台词基本上都是经过打磨的,情节差不多也都是精心设计的。

    但这些并不影响它成为一个好片子。

    看名字以为是一个搞笑的悬疑片,特别是电影一开始就用一则“奇葩”的招聘启事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一下子就有看下去的欲望。但是随着剧情的开展,慢慢就发现,这大概率是一个主打情感的倡导关爱老年人的剧情片,并且会落入俗套。

    然而事实上并不俗套。主线围绕找目标人物,找虐待迹象,找丢失物品的顺序开展,中间穿插着几位配角老人的可爱情节。电影前面的大半部分都特别的轻松愉快,老人们会像小孩子一样特别直接的表达爱意,会像过家家一样不准触碰,会像青春期的女孩子一样揪花瓣来猜测男主的爱意,会举办生日会的派对并且戴上天使的翅膀。似乎养老院成了天堂一样,伙伴们都很有爱,护工们都很负责,环境很优美,就像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一样。但随着男主调查的深入,他渐渐的发现,这些老人几乎没有家人来探望,就连目标人物的家人也没有来探望过。男主意识到,他之所以会被派来做卧底调查养老院有没有虐待行为,只不过是目标人物的家人想让他们自己的内心减少愧疚感而已。

    事实上,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是有很多老人感受到孤独和无依无靠。他们甚至向家人打电话渴望他们来探望,他们看到家人的照片后都会特别开心,看到男主的家人来探望时无比羡慕。男主也终于在一位他特别欣赏的诗人去世后,决定离开这个地方。然而他应聘的时候还信心满满,甚至向他人夸口他以前经常出去在家附近转,熟悉那里的每一条街道,现在特别不想出去。

    除了这个电影,昨天还看了《海边的曼彻斯特》,今天又看到了关于浙传的新闻。我在几乎一天之内看到了老年的孤独,中年的崩溃,青年的无奈。

     2 ) Eres mas guapo cada vez que te veo.

    本着学习西班牙语目的来看,被这部智利西班牙语纪录片教育了。以为自己对纪录片会不耐烦,而且还是老年题材。出乎意料竟然没有开倍速,全情投入看完了。感受到的不是震撼,里面没有特别抓马的剧情。而是对无力感的悲伤,以及映射到现实的反思。

    剧情比较简单,80+的老大爷受雇微服入住养老院,调查收集客户母亲损失的物证。题材听起来挺紧张,不过由于养老院里面,一切都在以0.5X速度运转,氛围和外面的现实世界迥然不同;时不时出现的圣母、耶稣雕像,也在适时敲打我们的心灵。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毫不起眼的赛大爷用一个半小时让我折服,他才是英雄人物,善良、正直、耐心。

    看到最后,根本没心情以结果论,最终是否完成任务?那不重要。我们占据着社会的主要资源,以主人翁姿态要求solid proof,却没时间听一听老人的opinions,这是很可悲的。说回电影,最终结局里,塞尔吉奥大爷那段简短有力的报告(控诉):客户只知道怀疑养老院不照顾好她妈妈,却从来没亲自看望。

    回到西班牙语学习,我感到这门语言在感情表达上的优势。以前总觉得好啰嗦,一个成语四个字能讲明白的事情,就着一杯咖啡西班牙人得呱呱说半天。通过这部电影得以改观,谁说效率高就一定最棒呢?我们应该时不时停下来,和朋友家人唠点闲嗑,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 ) 讲座回顾 | 纪录Talk第二期:跨类型纪录片创作

    *本文原发布于纪录公社微信公众号://mp.weixin.qq.com/s/fu_JsWy9yrLx0yebCTLO1w

    本周二,我们抓住九月的尾巴举办了第二期纪录Talk,邀请到202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影片《名侦探赛大爷》(The Mole Agent,2020)的导演Maite Alberdi就“跨类型纪录片创作”进行分享。《名侦探赛大爷》融合了观察式纪录片与侦探类型片风格,以引人入胜的黑色电影风格带领观众跟随素人侦探80多岁的Sergio赛大爷进入养老院调查其是否有虐待老人以及偷窃的情况。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看到Sergio与养老院里各位奶奶互动的有趣日常,也看到她们的孤独。

    在本期讲座中,Maite Alberdi介绍了影片调研、选角,与摄影师的默契配合,拍摄现场的决定以及后期对叙事风格的把控等实操细节,同时她也鼓励创作者捍卫自己的观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而不受限于对纪录片类型及风格的偏见。下文为讲座文字整理供参考。我们下一期讲座将于10月12日举行,主题将围绕“档案资料调研”,近期我们将发布活动详情,欢迎继续关注!

    △ 导演Maite Alberdi与我们分享拍摄经验

    调研可以帮助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情

    《名侦探赛大爷》是我的第四部纪录长片,我的第一部长片叫《救生员》(The Lifeguard, 2011),是一部关于救生员的电影,我的主人公是一个不愿意下水的救生员。在拍摄这部影片时,捕捉到营救溺水者的画面非常重要。但是当溺水突然发生时,我可能只有两分钟去拍摄,那么我要如何确保拍到呢?拍摄这部影片时,我感受到了调研的力量。当你深入调研这个地方,了解人们的活动习惯,你就可以预知或者为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做计划。我花了几年的时间研究那个海滩,翻阅了所有有关这片海滩的报道以及数据报告。我发现溺水事件总是在夏天的下午五点,发生在同一个地点。所以,那个夏天每天下午五点,我都会去到那个地点等待拍摄。当溺水真的发生的时候,我们拍到了救援的场景。

    调研在《名侦探赛大爷》中也同样重要,如果我不够了解我的拍摄对象,我是不可能写出脚本,也不可能预测可能会发生的情形。当然,在拍摄《名侦探赛大爷》时,我也不知道养老院里会发生什么,但我花了时间去了解私家侦探的工作模式,所以我非常清楚私家侦探公司老板Romulo会给Sergio提什么要求。这样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准备,撰写脚本,列出Sergio可能的活动, 列出影片需要的场景(这个会不断调整)以及拍摄中需要遵循的准则。当然这些都是可以调整的,但是我可以基于调研得出这样一个框架,它可以用来推进影片的拍摄。我不做采访,而是记录当下发生的事情。预测当下发生的事情的方式,就是了解拍摄对象的日常习惯。现实是会重复发生的,我们在调研时所看到的事情,会在我们拍摄的时候再次发生。这是我开始拍摄电影后,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

    只有时间才能带来故事

    之后我拍摄了《茶歇时间》(Tea Time,2014), 影片讲述了一群老奶奶在60年间每个月都会聚在一起喝下午茶。这部影片我拍摄了五年,开始拍摄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因为我很享受和她们在一起的时光,我希望拍到最后一天。它可能是两三年甚至十年,我不知道,最后花了五年时间,每个月拍摄一次。在拍摄初期,我会有意识地为影片争取更长的制作时间。当你拍摄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时,你不能强迫现实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发生。通常现实或者你的拍摄对象不会在一周或者几个月内改变,带给你叙事线,它是需要时间的。当你在寻找故事的时候,你需要付出时间来捕捉现实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你也需要制片人去把控。因为我作为导演,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我可能说四年、八年,我一直梦想能花20年的时间去制作一部电影,因为我认为只有时间才能给你带来故事。

    拍摄风格的选择是观点表达的一部分

    在《茶歇时间》后,我制作了《大人们》(The Grown-Ups,2016), 影片是关于一群唐氏综合症的患者。他们在同一所学校读了40年,他们厌倦了被当作孩子,希望被当作成年人来对待。对我来说,这部影片的困难点在于,我知道他们面临的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他们就像生活在“泡泡”当中。所以我要如何在影片中展现这个“泡泡”。在这个项目中我思考的重要问题不仅仅是叙事,还有我放置摄像机的方式。导演的观点不仅仅体现在叙事方式里,也体现在你所做的有关摄像机的决策中。就我而言,我只有知道我的拍摄风格以及镜头选择,我才会开始拍摄。很多人对纪录片拍摄有一个误解,认为一旦有了故事,就跑去拍摄,一直跟拍,然后得到很多素材。我从来不这样做,我会在没有相机的情况下调研很长时间,直到我知道如何拍摄我的拍摄对象。每个拍摄对象都是不同的,你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去拍摄,在这之前,你必须演练。

    比如,在拍摄《大人们》的时候,在拍摄风格上我决定所有没有唐氏综合症的人都是虚焦的,或者不出现在影片中。我认为这种拍摄风格的选择也是在表达一种观点——他们生活在泡泡之中,完全被孤立,和社会没有联结。我没有使用旁白,因为我想让走进电影院的观众看一部真正的电影,而不是传统的纪录片视听语言。我的影片中也不会有采访,你提问的方式,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我是通过相机的决策和风格的选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黑色电影到观察式纪录片

    在拍摄《名侦探赛大爷》的最初,我希望拍摄一部黑色电影,而私家侦探在剧情片中我们会有着某种刻板印象,所以我想拍一部纪录片去了解他们真实的工作。于是我开始调研智利不同的私家侦探机构,采访了大概二十个私家侦探,并遇到了侦探Romulo,他允许我在他公司做一段时间他的助理。起初这个项目是想做成剧集,关于不同案子里卧底的故事,因为我发现有很多有趣的案例,比如父亲想要跟踪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会雇青少年作卧底,和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以了解自己孩子的行为。但困难在于,当我架起相机,他们的调查任务就会暴露。

    后来我看到Romulo接了养老院这个案子,而我之前拍摄过《茶歇时间》,拍摄老年群体的电影在智利有一定知名度。所以我想,如果我去到养老院说我要拍一部纪录片,而不提卧底的事,他们会允许我进去拍摄。这样就不需要特别复杂的策略就可以进去拍摄。

    但是影片进展到一定阶段,Sergio并不想专注于侦查工作,他的思绪被他在养老院认识的朋友们和他要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缠绕。我需要抛开我过去的设想,跟随他的感受和他当下的现实处境,而不是继续关注案子和客户。我想Sergio给了我们一个珍贵的机会去制作关于老年群体的电影,同时也有间谍片的元素。因为,如果只是一部关于养老院里被抛弃的老人们的影片,没有人会感兴趣,我也不会。而这部影片呈现了私家侦探潜入养老院的故事,这是完全不同的角度,至少在故事情节上引人入胜。所以这部影片刚开始完全是黑色电影的风格,然后逐渐发展为观察式纪录片。

    如何选择拍摄对象?

    在剧情片里面,人们总是说如果你的选角不成功,影片就不会成功。对于我而言,纪录片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没有好的主题,没有好的人物,你也不可能有一个好的纪录片。那么什么是一个好的人物呢?这个人物应该是独特的,但是同时他的情感又应该是有一定普适性的。我经常读到开发阶段的纪录片故事大纲,我会感觉故事很有意思,角色也看起来很棒。但是当我第一次见到拍摄人物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

    在我拍摄纪录片的时候,我必须一开始就爱上我的拍摄对象,我希望花时间和他们相处,想要更多地了解他们。如果我都不愿意和我的拍摄对象相处的时候,我怎么可以奢望观众愿意花时间了解他们呢?这是我选择角色的第一个原则。如果我讨厌一个拍摄对象,或者我的拍摄对象无法向我展现真实情感的一面,我是很难去拍摄的,拍摄对象对我来说比其他事情都更重要。

    在《名侦探赛大爷》里,我第一次见Sergio是他参加侦探公司面试的时候,他谈到自己刚刚过世的妻子的时候开始哭泣。在智利社会里,男人是不哭的,他们不会直接地表达情感,或者谈一些很个人的事情。而Sergio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哭了,我和他建立了某种联结。当时参加面试的其他人也都是很不错的人,他们可能可以成为很好的侦探或者卧底,但是我没有和他们建立情感联结。于是我得去说服Romulo雇Sergio,Romulo当时对Sergio并不是特别满意。当时我就知道人们可以和Sergio产生联结。现在确实是这样的,Sergio像个明星一样,他现在出现在电视广告里面,各种品牌都邀请他,大家都很喜欢他。

    而其他在养老院中的角色,因为他们就住在那里。在Sergio进入养老院之前,我们已经在养老院拍摄了三周。我们和养老院负责人说我们要拍摄一部关于老年群体的电影。当Sergio到的时候,我们假装彼此不认识,在这之前我们已经拍摄了养老院中的一个女士。所以这部纪录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选角,因为他们都同意我们进行拍摄并签署了出镜协议,但是他们不知道Sergio是和我们一起的。我们有提到会特别关注新的住户,所以当Sergio住进养老院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跟拍他。

    让我没有预想到的是,Berta爱上了Sergio。如果这是我写出来的剧本会很假,但这不是写出来的,这是真实发生的,它比虚构更有力量。有的时候,真实就是你无法控制的。在进到养老院之后,很多情境我们都不能控制,这是一部冒险的影片:我们不知道Sergio是否会被发现;起初,他讨厌这个地方,他不想干了,想回家;Sergio经常开着免提和Romulo打电话,早晚会被发现;当他向护士询问另外一位老太太用药的时候,我当时就想他肯定要被识破了。所以我们拍摄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提心吊胆的。

    《名侦探赛大爷》剧照 ©Micromundo Producciones

    拍摄纪录片很重要的是耐心

    《名侦探赛大爷》这部影片的拍摄周期是非常明确的,在养老院的拍摄的起点是我们拍摄团队进入养老院,这是在Sergio进入之前的,拍摄的终点是Sergio离开养老院。我知道拍摄的周期大概是三四个月,因为私家侦探调查的周期差不多这么长,这也是我的拍摄周期。养老院每天的活动都是非常清楚的,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几点在哪里吃早餐,什么时间大家都在自己屋里,什么时间大家都在花园里,什么时候去教堂。在那三个多月月里,我们全天都跟拍他们的这些日常活动。但是,我们不是全程都拍摄的,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一天都不会按“录制”键,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拍很多素材。

    《名侦探赛大爷》剧照 ©Micromundo Producciones

    对于我来说,纪录片很重要的是耐心,你需要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地等待,直到事情发生,然后你按录制,捕捉到你所等待的场景。比如,当Rubira在走廊里哭的时候,Sergio告诉她让她哭出来,把情感宣泄出来。其实我经常在这个地方看到Rubira很失落的样子,但是我只有在Sergio经过的那次,我才选择拍摄这个场景。我们总是待在这些地方观察所发生的事情,但只有在你看到对于影片有用的素材的时候,才会选择拍摄。我们不是说每天规定拍摄12个小时,或者每天规定拍摄5个小时。有时我们可能一整个星期什么都不拍,但是这不是说那周就是没有收获的。有的时候,要捕捉到一个很棒的场景,你需要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角落,同样的走廊等待很长的时间,直到你想要的场景发生了。

    《名侦探赛大爷》剧照 ©Micromundo Producciones

    拍摄团队超过十年的合作默契

    我和同样的拍摄团队、录音师还有摄影指导Pablo Valdés合作了十年多,我们从之前合作的经验中积累一种行动的默契,就好像“编舞”一样。这对于《名侦探赛大爷》的拍摄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在拍摄现场我们是没法交流的,但是我们之前的拍摄经验中可能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那么他不需要问我就知道镜头该怎么移动,用什么样的构图。

    比如,在拍摄的时候我是不可能说“开拍”的,我们带着相机在现场,但是我们不可能告诉大家我们开始拍摄了,我可能会给摄影师比一个小手势之类告诉他可以开始拍摄。我们拍摄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好像是一个大型的相机待在现场,我们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沟通方式,对于现场的人我们尽量保持一种“隐形”的状态,而减少对于现实状况的影响。当然相机的存在多少会对现实有影响,只不过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这种影响。

    我很佩服我的摄影师Pablo Valdés的一点在于他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比如只有一个机位,只有自然光的情况,他依然可以拍摄出很有电影感的画面。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他对于现实的理解力,这可能比画面构图还更重要。他也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他可以和我在同一个地方等待好几个小时。这也是为什么我一般不用手持相机的原因,因为用手持相机我们没有办法等待那么长的时间,也没有保持这种稳定性,所以我们的影片基本都是使用固定机位,这是出于实际操作的一个考量。

    黑色电影的拍摄风格准备

    我需要思考经典的侦探片或者黑色电影中有什么元素我可以借鉴到纪录片中。我们决定使用的镜头是黑色电影会使用的镜头。整部影片我们只使用了两个镜头,我们不可能有一大袋不同的镜头,因为我们在跟拍,需要反应很迅速。还有比如灯光,我们不可能有时间去打光的,我们只能用自然光,只有在Sergio晚上发报告,还有一些特定的场景的时候,我们可能对灯光可以有些控制,但是白天的时候,我们只有可用光。我们需要根据角色的情况和现实的情况迅速做出调整。

    我们会看很多参考影片,在这部影片来说更多的一些好玩的参考,都是一些黑色电影里面比较好玩的例子,比如他们灯光是怎么投射在墙上,比如Sergio穿的像粉红豹里面一样的大风衣。听起来有点可笑,但这种点确实是会让观众发笑的。

    我们会看各种风格参考,然后把里面我们想用的元素拿出来,然后决定在什么地方或者场景我们可以用到。比如,我们知道他晚上需要发送报告,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黑色电影的元素,因为我们知道他会在晚上,在自己的房间发送报告,这样我们就可以控制房间里的灯光让这个场景完全是黑色电影的风格。这些拍摄风格决定都是提前就做好的,之后我们就会一直坚持地执行这些决定。我们不会即兴做各种风格方面的决定,比如这个场景可以手持相机,那个场景可以用另外一个镜头之类。

    例行汇报成为推动叙事的线索

    Romulo会要求他的卧底每天汇报,通常是打电话。但是Sergio当时住在养老院里,他们决定把每日的电话汇报改成语音消息的形式。Sergio会先写下来再发出去。在三个月的拍摄中,他每天晚上九点都会坐下来写他的报告。这样我们知道每天晚上九点我们需要拍摄写报告的这个过程,这个拍摄过程花费了我们漫长的时间的,因为Sergio他也需要花时间总结每天的情况,需要把报告写下来,然后用手机录下来。这个过程虽然很复杂,但是对于我们的创作来说是完美的,因为这个汇报给了我们一个叙事线索,因为通过他写的内容我们知道了他真实的想法。

    没有剧本,只有脚本指导拍摄和剪辑走向

    我的脚本主要是描述这个案子里的主要角色,有侦探、卧底、客户(她的内容我后面拿掉了),然后就是养老院以及养老院里面可能有的角色类型。脚本的作用主要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到了养老院里面后怎么去行动,理解我们可能的主要角色会是哪些人。在我们拍摄完所有素材之后,在剪辑阶段,我又写了一个脚本。我们工作的方式是我和我的剪辑师我们把所有的素材看了两遍,这花了我们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接下来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几乎专职做剪辑工作,思考要用哪些场景,不断移动调整不同的片段。我们先做出了一个3小时的粗剪版本。

    我经常说在制作纪录片的时候,其实比较重要的是你决定拿掉什么素材,而不是你决定放什么素材。因为角色的可能性有很多,你也有很多的素材,最难做的决定是你要拿掉什么。当然我可能喜欢的素材有四个小时,但是我不可能拍一个四小时的电影。在剪辑的过程,决定需要拿掉什么主要是需要考虑两个层面,一个是我希望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另外一个是我希望用哪种叙事方式。

    通过拍摄团队入镜交待纪录片创作背景

    影片开头拍摄团队入镜其实不是我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就决定的,这点是在剪辑的时候决定的。在我开发阶段的视觉效果呈现计划中是没有这点的。我决定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当我把粗剪给人看的时候,大家都在问,你们是怎么进入养老院的,那里的人们知道你们在拍摄吗,他们知道你们有麦克风吗,他们知道摄影团队在那里吗?然后我就决定在我们拍摄的素材里面找拍摄团队出现的场景,麦克风出现的场景,还有Sergio带上眼镜的时候,我们出现的那个场景。还有就是我和Sergio的女儿解释在Sergio进入之前我们就已经在养老院拍摄了的场景。这个场景我们只是拍摄了,我们也没想过我们会需要那个场景,但最后用上了。我认为需要这样一个解释,不然观众一直会想怎么进入养老院拍摄之类的问题,而无法和故事产生连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风格决定更多的是一个叙事决定。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知道我需要这样的镜头的话,其实我可以用更好、更清晰的方式把他拍摄出来。

    纪录片中导演的角色

    纪录片拍摄的永远不是现实,而是你对现实的一种观点。比如如果我让大家拍摄关于今天我们这场对谈的一分钟的短片,在座的各位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版本,因为每个人体验到的现实是不同的,你们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纪录片是在现实当中建构剧情,而《名侦探赛大爷》是我对角色的理解,对这个地方的理解,以及我想要传达的思想。作为导演,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我对角色的理解是什么,我想要拍摄的内容是什么,我对于话题的理解是什么,我想要从什么角度讲述这个故事,希望故事的走向怎么样。

    这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因为开始的时候我们通常对人物、现实会有各种各样的偏见,你可能会在调研过程中,在制作的过程改变你的想法,甚至改变电影的结构。就像我刚刚提到的,在《名侦探赛大爷》中,我也是从拍摄黑色电影改为关注Sergio的体验与感受,这与我的感受是紧密相关的。作为导演你需要一直去观察,并且你需要非常清楚影片需要呈现你对现实的视角,你对现实的体验。纪录片不是新闻,你不需要呈现现实的不同视角。

    纪录片的创作类型没有边界

    我认为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不止一种,纪录片创作者需要有自己想要发出的声音,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大家对于剧情片的定义比较清楚,而纪录片的概念却依然需要我们去建构,所以我们在纪录片创作的风格和创意上是有很大自由度的。我们可以用任何一种风格去创作纪录片,只要你是从现实出发,或者你讲述的是现实。比如你可以拍摄一个100%的动画电影,但它也是真实的,就像《逃亡》(Flee,2021)这部动画纪录片,你也可以用演员,用重现的方式拍摄纪录片等等。现在没有说只有一种拍摄纪录片的方式,对于我来说,它是没有限制的,唯一的限制是你讲述的故事是真实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场景是真实的。如果你去到《名侦探赛大爷》里面的养老院,你会看到这些人物和这个地方和影片中是一样的。

    特别鸣谢此次活动媒体支持

    (从左至右按首字母排序:凹凸镜、乘法口诀Hardfilm、常识、

    光影之前观影团、木子纪录、搜朴、摄影笔、SiDe映像、影像书写)

    以及大象点映、同济NG影协、北语CC电影社、报名参与本次活动的各大院校师生的支持和推荐

     4 ) 一些电影背后的trivia

    内容源自IDFA的Q&A以及卫报的一篇报道

    //www.theguardian.com/film/2020/sep/01/mole-agent-most-unusual-documentary-year-sundance-maite-alberdi

    仅供交流:)

    - 导演Maite Alberdi最开始只是想要拍摄一部有关于私家侦探卧底的纪录片,恰巧碰到一个有关养老院的委托,恰好碰到侦探Romulo熟识的卧底受伤,于是才有了影片开头戏剧化的面试(哦不,试镜)

    - 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在拍摄期间并不知道Sergio的任务。影片上映前导演和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表明了实情,才发现工作人员一直没有怀疑过Sergio

    - 片中养老院中绝大多数住客为女性,这种性别比例差别如此之大的养老院并不常见,这是因为该家院多年以前就开始收留大量的终生未婚,或者没有孩子的女性入院。

    - 结束任务后,Sergio经常回去探访自己的朋友们。疫情开始之后,他们开始了电话联络

    - Sergio本人退休前从事销售相关的工作

     5 ) 孤独才是这里最糟的事

    说起名侦探,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柯南,或者是夏洛克,又或者是波洛,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侦探形象,但前段时间出的这部“侦探片”里,出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侦探。

    这是一部来自智利的纪录片,接连入围了圣丹斯电影节和圣赛巴斯蒂安电影节,更是提名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片中的主角没有颜值、没有流量、也没有话题,都是一群80岁+的老大爷、老奶奶,却打造出了一部有趣,又有深度的佳作。

    男主就是海报上这位赛大爷,别看他其貌不扬,却是一位货真价实的间谍,接受任务后长期卧底,最后悄然功成身退,没有惊动任何人。

    赛大爷去侦探社面试,这家侦探社其实是一家万事达公司,专门解决各种奇奇怪怪的客户需求,比如这次,客户就提出雇佣一个人进养老院,实地考察她母亲在养老院的情况:

    有没有被虐待、欺诈,有没有厕所很脏、老年人长期穿着脏尿布走来走去,护工殴打老人的情况……

    一番培训之后,赛大爷就可以上岗了,刚进去他就主动跟养老院的内部人士搭话,初步了解情况后,顺利找到了目标人住的房间。

    赛大爷本来只想低调做一个卧底,暗中完成组织上交代的任务,没想到他风度翩翩、儒雅礼貌的气质,很快就被一些老奶奶注意到了。

    她们私底下讨论,院里来了一位绅士,跟大多数“糟老头子”不一样,他热情主动,举止优雅,而且看着就很有活力。

    在养老院周年活动上,老奶奶们纷纷主动上前与赛大爷共舞,还将他推上了“最受欢迎男主角”的宝座,让他坐着花车出街游行,其中一位叫叫伯塔的老太太,还对赛大爷一见钟情。

    通过一段时间调查,赛大爷并没有发现什么虐待现象,养老院里一片祥和, 相比于服务质量,孤独才是最糟糕的,很多人把老人丢在那里就不管了,完全不顾及她们的感受。

    名侦探可以潇洒而来,功成身退,可剩下这些被抛弃的人呢?唯有继续等待下去,她们安慰自己:亲人总有一天会来看自己的。

     6 ) 老年

    “这里最糟的是孤独。” 看这部电影的名字,配上那个好玩的电影封面,我本来以为是一部喜剧侦探片,打开以后,才发现这是一部老年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讲的是赛大爷受委托卧底养老院,考察目标人物有没有在养老院受虐待。然而整部电影并不是围绕着赛大爷和目标人物之间的故事,也并没有什么虐待和“老人穿着脏尿片走来走去”的情况。观看完整部纪录片,我只能感受到一种彻底的孤独,那些老奶奶站在铁门之后,向外张望,要人带他们走。 “这里最大的恶行是被遗弃和孤独。” 那个老奶奶总是对着电话说“妈妈,你为什么不来看我?如果你真的在乎我,你应该过来看我,不会让我难过,妈妈,我好想你,妈妈,你什么时候过来看我?”电话那一头是护工。 “她们躺在床上,一个不省人事,一个在做着鬼脸,我看的很难过,这不是人的生活。”赛大爷在记录中写道。 还有那个积极阳光的老奶奶,向赛大爷告白,想让他陪自己走过马路,去银行取养老金,赛大爷坚定的告诉她,自己还处在对妻子的哀悼期。“我依然沉浸在我妻子离去的悲伤之中,她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心里。”老奶奶被婉拒后仍然乐观,她说“我很挑剔的,不好的陪伴我不要。”她一开始像少女一样揪花瓣,“他爱我,他不爱我,他爱我,他不爱我,他爱我……”她说“虽然我今年85岁了,我依然想去爱。”。她会跟好姐妹倾诉,会去找院长说自己的喜欢。她一生未婚,无子无女。 还有一位老奶奶说“在我还能干活的时候,我帮我的子女干活,帮我的孙子辈干活,帮我的所有家人干活,现在我老了,是一个不中用的女人了,他们就把我送到这里,其实我也明白,他们都各有各的新家庭了,不来看就不来看了吧。”她回过头对赛大爷说“人生是残酷的”。 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爷爷奶奶。 我也会想原来人真的会衰老,会死亡。 我也会慢慢的衰老,死亡,在我衰老的时刻,在我离死亡不远的路途之中,那会是一番怎样的光景? 我发现老人跟小孩是那样的相似,已经很难做细微的动作,颤颤巍巍,腿脚不好,但是小孩人人都爱,老人,大家都避之不及。 这让人有点害怕,我简直是立刻感到我这一生的迅速。马洛伊在老年时开枪自尽,他说,他不想看到事态恶化下去,他不能允许,所以他选择自己死亡的时间。 我也会害怕陷入到混沌之中,肉身已老,精神飘离,被孤独彻底淹没。 这部纪录片,这所养老院的环境很美,护工也算尽责,然而我看着那几位老奶奶站在铁门之后,拼命的喊人将自己带走,仍然觉得这养老院像一座监牢一般。 想一想多么吊诡,社会用一所所房子,关住精神疾病, 关住衰老,关住囚犯。而在这些白房子之外,便是“正常”。

     短评

    这当然是纪录片,只不过根本没有什么虐待吧。更像是跟养老院合作的纪录片。安排一个任务,让老人可以以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去观察那些养老院里的孤独老人,并成为影片真正的主题。因为切入点很好,所以让影片带着点悬疑与趣味,由之引出那些老人,底色则是悲凉的。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看到好多人打剧情和伪纪录片的标签,其实是100%的纪录片,只不过这样聪明、感情充沛、幽默又细腻的纪录片太稀有了。导演功力深厚,才能把每一帧都拍出戏剧性,再加上film noir的滤镜,真的会让观众很难相信自己在看纪录片😆。(本周可以在Lincoln Center 网站上看免费看,导演和New Director New Film的联合主席、MOMA策展人La Frances Hui的Q&A也特别精彩,教科书级的提问水平)

    11分钟前
    • eighthday
    • 力荐

    三星半,题材佳,84岁的爷爷卧底养老院探察客户是否老有所养,结果在那过了生日,被选成了受欢迎的king,还交了朋友。要是养老院几位女性能给多点故事线就好啦。

    12分钟前
    • 娄知县
    • 还行

    双重记录结构但面对相同的目标,导演或爷爷侦探的镜头互相佐证,养老院必然不会全是天堂,通过隐藏的第二镜头实现的调度,借此看到老年人的生活态度足矣

    13分钟前
    • [Deleted]
    • 还行

    这是比较好的养老院吧,大家都很可爱,我真的不觉得这叫孤独。

    17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老人院里最大的犯罪不是虐待,而是没有亲人来探视。不是每个大爷都能像“飞屋环游记”那样,乘坐五彩气球去天使瀑布做人生最后的探险。

    1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智利养老院三个月的参与观察 有笑有泪 剧情片和纪录片之间来回神一般的自由切换

    23分钟前
    • 您老朋友王狗熊
    • 力荐

    间谍老爷爷好智慧!

    28分钟前
    • Jacintta H
    • 推荐

    那篇《养老院给我上了吓人的一课》的核心观点和表达我还是不能苟同。但我想,我们这代人大多数终究是要经历《老后破产》中所描述的问题,终究要像小时候进幼儿园一样进养老院……幼儿园还有家长每天来接,养老院,要是还能熬到退休,届时我们这些鳏寡茕独抱团取暖吧……

    3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我也不喜欢没有韵脚的诗。可爱、单纯又孤独的老人们,导演一定是个超级的乐天派。从老人题材的角度看没有什么突破,但是这种纪录片与伪纪录片,真实与虚构之间微妙暧昧的感觉,就是本片最大的妙处。

    33分钟前
    • m89
    • 推荐

    #HIIFF2020,这部纪录片···可真的太有趣了···

    37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非常好的题材,遇上极其优秀的素材整合能力,那成片的的效果就很难差,而本片在这方面做的不能再出色,做到了比绝大部分剧情片都要精彩的程度。但本片在素材的整合上确实也为了更加凸显戏剧性,而牺牲掉了对其他角色的刻画,算是对本片唯一不满意的点

    38分钟前
    • typacm
    • 力荐

    虽然纪录片的总的目的不是特别明确,但看完后还是比较暖心的。 智利的人民是很勤劳善良的。信教,或许是一部分原因吧。4星

    43分钟前
    • bugz
    • 推荐

    如果没有一丝摆拍那真的是一部编排相当优秀的纪录片,但如果真的从侦探的角度考虑,有一大群电影制作人跟拍是否会影响事件的真实度。

    44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3.5,本来以为会是一个侦探喜剧,没想到是一个纪录片。用一个外来者的视角,展现老人院的情况,结果人生还是分外孤独。#如何让纪录片变得好看。

    49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开头以为是部犯罪轻喜剧,连配乐都轻松欢快,没想到竟是这样一部让人难过的(伪)纪录片。养老院里有会错意的老太太,有写押韵诗的老太太,有好久好久没被探望过的老太太,活到这把年纪了,人生里可能只剩无助和孤独。「赛大爷」是幸福的,生日当天有儿女和孙辈来探望,还有那个左拥右抱造型的蛋糕,最后也能头也不回地离开。但那些不得不在养老院里活到生命终点的人,实在太让人心疼了。写诗老太太去世那段眼泪直流,老去真是可怕。

    54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一部拍摄剪辑得像伪纪录剧情片的纪录片。—— Romulo,我知道你要的是直接的事实,而不是个人的观点,但是我无论如何也想说出我的观点:这里的住客感到孤独,没有人来看望她们,有的人已经被遗弃,。“孤独”,是发生在这里最遭的事,不是你的委托人所认为的“犯罪”,这里没有什么、可以拿去报警的“罪行”,她的妈妈绝对被照顾得很好,这位“目标”需要特殊的照顾,而这种照顾,未必是你的委托人所能提供的。我不懂做这项调查有什么意义,这个委托人应该亲自来做,她才是她妈妈的女儿,她应该直面她自己的错误,这就是为什么她既感到内疚、又不能来看望她的母亲。最后,我什么时候离开?请快点答复我,我很想回家。Sergio.

    5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很好的一部电影,如此温柔。借用侦探片这种强剧情片的形式呈现纪录片的内容:养老院老人们的生存境况,令人唏嘘。如果是一部传统的纪录片,旁观者的视角无疑会显得残酷。赛尔吉奥的视角介入,瓦解了摄影机和拍摄对象(老人们)的距离,显得默默温情。

    1小时前
    • 把噗
    • 推荐

    如果精神得不到慰藉,再好的养老条件也没什么意思啊

    1小时前
    • 高压危险
    • 推荐

    7分。前半部分很有趣,中间开始有点游离主题,更多是养老院的日常,但这应该也是这个所谓间谍任务的真正目的,最后主人公果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主人公84岁的老爷爷Sergio非常棒!本片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对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进行探索,可与《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搭配观看。

    1小时前
    • Q影誌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