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邵氏电影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评分:
    0.0很差

    分类:邵氏电影0

    主演:思维、田青、余莎莉 

    导演:牟敦芾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贼王之王

    • HD高清

      蔡李佛小子

    • HD中字

      荡寇志

    • HD

      缘份

    • HD

      貂蝉

    • HD

      没有老公的日子

    • HD

      审死官粤语版

    • HD

      吃人井

     剧照

    红楼春梦 剧照 NO.1红楼春梦 剧照 NO.2红楼春梦 剧照 NO.3红楼春梦 剧照 NO.4红楼春梦 剧照 NO.5红楼春梦 剧照 NO.6红楼春梦 剧照 NO.16红楼春梦 剧照 NO.17红楼春梦 剧照 NO.18红楼春梦 剧照 NO.19红楼春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红楼春梦》是牟敦芾执导,思维、田青、余莎莉等主演的电影,由中国名著《红楼梦》改编。

     长篇影评

     1 ) 那个“爱攀高”的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1

    在不似其他“侯门公府必以权势压人”的贾府里,丫鬟们的地位相对较高,她们的出场也多是笑盈盈的。

    小红例外。

    当时,她正有说有笑的给宝玉倒茶,听见外面碧痕、秋纹抬水回来了,脸色一紧,赶紧退出来接水。但还是被啐了一脸。

    秋纹迎面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去催水去,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

    碧痕奚落:“明儿我说给他们,凡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他去便是了。”

    秋纹接着:“这么说,不如我们散了,单让他在这屋里呢。”

    小红不过给主子倒了杯水而已,想来也是丫鬟的职责,怎么反被严厉训斥了呢?

    这得从贾府丫鬟的等级说起。

    2

    以贾宝玉的怡红院为例,丫鬟共分了三个等级,从工资待遇、职责权限到活动范围各不相同。

    一等的首席丫鬟袭人,月例银子1两(后被王夫人加为2两);二等是碧痕秋纹等大丫鬟,月钱一吊;三等的就是小红等人,月钱五百。

    前两等的大丫鬟负责宝玉近身事务,即“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只有他们,才有资格随便进出宝玉的正房里屋。三等丫鬟事实上只是粗使丫鬟,负责门外院里浇花、烧水等粗活,活动范围限于“廊下”“地下”“门外”等等候差使。

    小红作为三等丫鬟,不经传唤主动进里屋倒水,不仅越位越权,简直是赤裸裸的“野心家”行径!

    这和科层制企业,不欢迎越级汇报一样。而之所以忌讳越级、越权,除了维护组织秩序,对其上级来说,主要是防止自己被分权夺宠。

    当然,有权有宠才有争抢,怡红院正是这么个地方。

    3

    宝玉作为贾府最高领导贾母的心头肉,所在的怡红院自然炽手可热,不是随便谁都能进的。

    几个贴身丫鬟如袭人、晴雯等都是贾母亲赐的才貌俱佳的人。从工作内容看,怡红院人多事少,出入体面得脸,对于大观园里的丫鬟们来说,哪怕进去做三等小丫鬟都是求之不得的事。丫鬟柳五儿就绞尽脑汁想进怡红院,还说进了就是为妈妈争了口气。

    不过话说回来,小红虽然名字路人,来头并不小!

    她本来不叫小红,而是林红玉,是贾府二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因避讳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林”、“玉”,才改了名。管家的地位不言而喻,林之孝家的到了怡红院,平时嚣张跋扈的晴雯都是主动端茶倒水的。

    既如此,怎么仅仅当了三等丫鬟,被呼来喝去?

    其实也不难理解。和现代组织一样,贾府的岗位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宝玉身边现有的大丫鬟们几乎都是很小的时候就被精心配备齐了的。凭你再有才有貌,没有名额空缺,不逢天时地利,断然难再安插进去。

    因此,小红一开始并不服侍宝玉。

    4

    当年为贵妃省亲建的大观园,虽无人居住,但洒扫庭院侍弄花草的人少不了,小红由此进了怡红院。这份美差如果不是运气,那就有她父母的因素了。

    后来,贵妃下旨让宝玉和姐妹们搬进去。怡红院归宝玉,院里原有的侍从们自然成了宝玉的新仆人。只是既有的人员结构已稳定,只能从三等丫鬟做起了。

    5

    胡适评价小红是个“攀强好胜”的。

    这次看似无意的倒茶事件,其实是她精心策划的“巧合”。

    趁袭人、晴雯不在,她借口去找手绢,躲了给宝玉抬洗澡水的活,然后支开了其他小丫鬟、婆子……只是不碰巧,被大丫鬟撞个正着,才有了开头那一出。。

    曹工写道:这红玉虽然是个不谙事的丫头,却因他有三分容貌,心内着实妄想痴心的往上攀高,每每的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利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不想今儿才有些消息,又遭秋纹等一场恶意,心内早灰了一半。

    尽管出师不利,但这样一个聪敏机灵、善谋划的人,怎会轻言放弃?

    没机会时,她创造机会。机会来临时,便紧紧抓住。

    6

    一天,凤姐在园子里正找人去平儿处传话,便交给了小红。

    等她办了事,回来跟王熙凤一汇报,就此“攀了高枝”,跟了凤姐了。(此处应有批注,--论会说话的重要性。)且看原文:

    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

    “我们奶奶”、“这里奶奶”、“五奶奶”、“舅奶奶”的一大堆,小红一口气说出四五件事,却脆脆落落,清清楚楚。听得李纨啧啧称赞,王熙凤也直夸,“说得齐全,口声又简断,嘴皮子又利索,不象有的丫鬟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便有心留她在身边。

    凤姐又问,“你愿意不愿意?”

    这个问题很考验应变能力。虽是求之不得但若太过殷勤总失格调。她的回答满分:

    “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见识见识。"

    老道成熟,无可挑剔,于是凤姐当场拍板。

    7

    机遇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小红完美的跳槽经历,验证了这个道理。

    职业发展上她敢想敢做,出手果断。婚姻大事上同样识人有眼光,胆大心细不扭捏。

    偶遇贾芸,彼此一见钟情,她春心荡漾却没被爱情冲昏头脑。对比不管不顾勇往直前最终自杀收场的思琪,层次不止高一点。

    她不接受丫鬟配小厮的命运,勇敢追求想要的幸福,但采取的是却迂回战术,神不知鬼不觉中成全了自己。

    初见贾芸,她落帕为意。眼见着贾芸默契的悄悄收入袖中,她知道,他也有意。

    再遇贾芸,经过身边时,她故意脚步放缓,他则掏出手帕捧于掌心似珍宝,不着一言,彼此情意尽览。

    最妙的是巧借小丫鬟坠儿交换信物,一切水到渠成。贾芸“听说”小红丢了帕子,便主动说自己恰好捡了一块,请坠儿交还回去。如此,丝帕定终身。

    工作、婚姻,这两件哪怕现代社会里,很多女性常常顾此失彼的事,丫鬟小红都轻松搞定了。她是唯一一个,凭借自己的力量,做了喜欢的工作,嫁了爱的人,也是万艳同哭的红楼女儿中,唯一笑到最后的人。

    8

    思路决定出路。

    给宝玉倒水后遭到打压后,虽然心灰意冷过,但很快释然了。

    她对坠儿说,“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刘心武先生由此认为小红是贾府中难得的清醒者,对贾府的败落早有感悟,我觉得过于牵强了,但其见识高于其他人倒是真的。

    有了这样的认识,目光便不会拘束在眼前的不如意上。目标的谋划尚且忙不迭,哪有心思怨天尤人呢?后来几次被大丫鬟们奚落,换了别人早不知道怎么样了。她就算背地里抹了眼泪,当差时从不开小差。

    9

    每一个最终实现梦想的人,都是行动家。

    无论跟着哪个领导,职场境遇顺利与否,她都很少抱怨。她清楚自己的能力,更有不委屈自己的野心。怡红院才能不得施展,就积极寻找其他出路。当机会来临时,既不退缩,也不狂妄,淡定自若,谈笑有度,一举拿下。

    在其他人眼里,小红的“攀高”行为是对现有等级秩序挑战的野心,所以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极尽挖苦。巴尔扎克也说过,“一有野心就要失去天真的感情。”但无论工作还是爱情,她的追求都全无损人成份,和不择手段的王熙凤、假公济私的袭人等不可同日而语。她的“野心”,和金钱、地位或权势无关,而是生命的一种内在需求。贾芸母亲去世后,她拿出自己的体己钱帮他葬母;贾府落难后,她和贾芸到庙里照顾凤姐,可谓有情有义。

    “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着、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能够拥抱梦想的人。

    这个爱攀高的女孩,将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2 ) 林黛玉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3 ) 奴去也(纯电视剧情,红学者慎入)

    电视里第一次播《红楼梦》时我还小,对情节已没什么印象,只记得演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那段,绝世美人被老淫虫逼倒在床,口发吟哦之声。正在电视机前面洗脚的我又羞又臊,心扑扑狂跳,可劲地搓脚,只差把头埋进洗脚盆里,最后用余光瞟到那根红肚兜飘落床下,才惊魂甫定。

    就这么跌跌撞撞闯进87版《红楼梦》的我怎么也料不到,此后20年,会在电视一次次重播时看了一遍又一遍,至今遇到仍是目不转睛痴看。“一入红楼梦难醒”,何止是我,身边一众女友对这部在园子里“闭门造车”3年而成的经典,都有无法抗拒的情结。在枉凝眉飘渺的歌声里,当年的懵懂小女长大了,恋爱了,为人妻甚至为人母了,逐渐尝到生活的诸般滋味,而在不同阶段看这同一出戏,便生出不同的感受。“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实观者又何尝不是。

    前晚临睡前凑巧看到“伤别离探春远嫁”那段剧情,细细看下来,深为折服。探春是否远嫁,远嫁何人,是《红楼梦》未解之谜,电视剧未采纳高鹗续作的情节,另演绎出探春被南安太妃收为义女,作为政治牺牲品远嫁和番一段故事,竟也十足精彩。

    只说关于出嫁的情节,高鹗续写的第一〇二回如此描写:“次日,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自然难割难分,探春便将纲常大体的话,说的宝玉始而低头不语,后来转悲作喜,似有醒悟之意。于是探春放心,辞别众人,竟上轿登程,水舟车陆而去。”文采如何,一望而知。而电视剧版的探春远嫁情节环环相扣,画面风格简雅凝练,东方闻樱演技内敛古朴,活脱脱演绎出“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的判词,大大弥补了续作对此段一笔带过的遗憾,令人慨叹。

    探春出嫁的戏份,先是秋爽斋中探春怔怔端凝竹签上“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的杏花占词,暗惊一语成谶,一切原是命中注定。宝玉得了消息赶来探视,见探春在誊写海棠诗社的诗句,问起缘由,探春垂头道“把这些句子誊在纸上随身带着,日后见了便仿佛见了姐妹们一样。” 轻描淡写一句话,含了这个要强女子多少难言之恨,满腔意难平,谁听了不心酸掉泪。

    接着插入已嫁给孙绍祖的迎春回府探亲,在王夫人和凤姐儿面前哭诉遭恶夫虐待,捋袖显出满臂青紫,王夫人虽也心疼,却只能陪着垂泪无计可施。连闺中一向罕言少语的“木头”都忍不住倾诉满腹哀怨,这既是对迎春嫁后悲惨境遇的交待,也唱响了众钗“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悲歌,给探春的远嫁笼罩上不祥的阴影。

    最后是出嫁当日的重头戏。贵为王府公主身份,领了圣旨嫁做王妃,仪式场面之轰烈可想而之。但镜头却从探春孤身步出大观园开始。偌大个贾府,冷清清不见人影,只有新娘头佩凤冠、着大红绣金披风的背影,踯躅走过重重庭院,好不悲凉。在门口赵姨娘带着贾环巴巴迎上来,究竟是亲生母女,平日你嫌我身份卑贱,我恨你不念亲情,千般不容万种嫌隙,此时也拗不过骨肉分离的痛。探春一声“娘亲”唤出口,两人抱头痛哭,前嫌尽释。

    海疆送行,碧海蓝天,艳阳高照,宽大金黄伞盖上贴着大大“囍”字,长长红地毯直铺到水边,南安太妃、贾母等一众女眷长辈盛装立于海边高台,其余人在高台下一字排开,此场景可谓富贵夺目之极。然而再看众人表情,除了南安太妃心满意足不住点头微笑,其余个个眼含热泪。更有可怜的赵姨娘,几欲大哭扑出,被凤姐拿眼神瞪回。探春粉面满是泪痕,一一目视过诸位亲人,盈盈跪别。插曲响起:“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真是字字啼血,声声催人泪。

    最后一个镜头,宝玉伫立送行船头,目送探春的迎亲船渐行渐远消失不见。“奴去也,莫牵连”的歌犹在耳,而离人已不见,只觉得海天间都是恨别的怅然。“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比之长亭送别、夕阳芳草的漫漫远意,这海疆送别,拍出了秋水长天、“长河落日圆”的生死契阔之情,女儿离情浑然浩塞天地。创作者有心,给“只恨不是男儿身”的三姑娘安排这样大气动人的送别,想曹公若地下有知,也该欣然颔首吧。

     4 ) 陈晓旭与郭宵珍——看《鲁豫有约》访陈晓旭生前好友与家人


    曾经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去世后,她的人生已经渐渐传为彻头彻尾的传奇。《鲁豫有约》请到了她的家人和朋友,谈她的生平故事,其中扮演过贾宝玉的欧阳奋强提起当年与陈晓旭在学习班合计耍扮演史湘云的郭宵珍。陈晓旭出主意,欧阳奋强实施,写了一封请郭宵珍在一个电视剧里当主角的信,郭收拾的好好的,跑到动物园山上去见子虚乌有的导演,后来欧阳奋强见她失落而回,还打趣她,王风景这个人的名字其实就是望风景的意思,把郭气的哭了。搞怪是当时导演布置给欧阳奋强的作业,为什么选郭,是因为她老实,单纯,容易骗,可如今聪明尖酸的陈晓旭不在了,老实人郭宵珍却还能继续过着平常而幸福的生活,这再次唤起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想法,命运是跟着人走的。
    陈晓旭和郭宵珍二人当年都幸运的被挑中为《红楼梦》剧组的演员。先看陈晓旭,来自鞍山话剧团,父亲是导演,母亲是演员,拍完戏后,曾去过德国,但是不习惯两个月就回来了,管理广告公司逐渐成功,成为了出类拔萃的广告人,年营业额超过两亿,在北京买了豪宅,把父母都接了过来享福。再看郭宵珍。父母都是残疾人。拍完戏后,曾经去过南方,但是没有什么拓展,还是回到安庆黄梅戏三团,一家三口,过着普通人生活。她们的处境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郭宵珍如果从没有演过这个戏,人生可能不能算失败,但是与陈晓旭后来的成就来说,实在是逊色太多到了有点惨淡了。然而,陈晓旭竟拒绝西医治疗,让自己早早过世,不仅如此,还皈依佛门了。古话说,心强命不强,心强命强寿不长。命有多强,寿有多长,在这个时代,有时候竟然也是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于是郭小姐成了彻头彻尾的卢家莫愁,而陈小姐则成了彻头彻尾的传奇,只拍了两部戏,就成了一线红星;清高,不大搭理人,却成了广告界的人物;可以治疗的病,却为了完美,不愿意化疗和动手术,就此死掉;家庭美满,却选择与郝彤分地出家。
    《红楼梦》里,贾宝玉与林黛玉有句调笑。贾宝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后来结局就是如此。没想到陈晓旭的丈夫郝彤也出家了,陈的父亲追忆起当日他双膝跪在双方高堂面前,告白晓旭决定正月初六出家,自己则正月十六出家,四老失落的情状,使听众不禁惨然惋惜,特别是此时,陈已经身染重病,不与父母丈夫相伴最后的岁月,反而舍身佛门,是何等忍人。甚至让我有了这种想法,如果《红楼梦》里,果真遂了宝玉、黛玉、贾母、王熙凤的愿望,宝黛最后可能还是这样的结局,“你死了,我做和尚去。”黛玉本来就不是凡尘中人,终于还是要到天上做绛珠仙子,而贾宝玉这位多情公子,到底也不是以经世为心,也是明白看透繁华如梦,盛世如歌,权且在闺阁中醉生梦死而已。知子莫若母,王夫人似乎知道什么,本能的选择宝钗,好歹留下一点骨肉,而宝玉最后还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王夫人虽然十二分狠毒,连杀三人,也还有一分微妙的慈悲。
    我想大多数人,虽然偶然烦劳太多,想到当和尚,六根清净,可是,到底还是舍不得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热闹的世俗世界。可是就有人舍得,陈晓旭都已经把事业做到身价过亿了,而且父母康健,家庭幸福,可是还是舍得,还是要把修行超脱当做唯一的目标,她只念到小学四年级,可是她的智慧已经是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了。在这样的世界上,除了众生,还有这么唯美,纯粹,孤高的仙子,如同雪山上永不消融的冰雪,实在让人感慨。世俗还是脱俗,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到底是做郭宵珍呢,还是做陈晓旭呢。许多人都觉得郭宵珍有点惨,可是我觉得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接受,要学学她扮演的史大妹妹,幸生来有英雄量,我们是凡人,所以就要对人生学会宽容。郭宵珍到底是幸运的,毕竟曾经风光过那么一度,就如同史湘云也来到大观园,也有那与宝玉配对的金麒麟,也曾和宝玉很亲近,做过种子选手的,这就够了,甚至比大多数人还是要幸运得多。《夫妻双双把家还》里唱的“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并不妨碍我们仰慕那世外高人陈晓旭。谁的心灵深处,没有对超凡的仰慕呢。甚至,真的做到了追随前贤,甚至得道成仙了,不是凡品了,那自然是最好。
    说来说去,我自己都糊涂了。脱俗也好,豪爽也好,出家也好,在家也好,有钱也好,没钱也好,大约就是这个好好先生的意思。
    (2008-01-31 14:19:58)

     5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从初中起就格外喜欢看红楼梦,那时候看的是书,整晚整晚的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如痴如醉,当然最喜欢的莫过于林妹妹。红楼梦版本最多,最爱的依然是87版。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因母亲早亡,贾母疼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贾母、宝玉同住。后来又死了父亲,从此过上虽无父母却过的娇生惯养的生活,因不愿与人交流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贾宝玉因从小结缘,从相识、相知慢慢发展成爱情。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六岁丧母九岁丧父,纵有外祖母疼爱,终究不如在亲身父母面前有礼,所以在从小就谨言慎行,饱受寄人篱下的辛酸,况且贾府家大业大,势利之人不在少数,羡慕嫉妒者比比皆是,黛玉自己亦深深的了解这点,因而即使自己多病,也不敢向贾母多提要求,所以宝钗一段话几两燕窝让黛玉感恩在心又不免伤心自己没有双亲撑腰,亦无兄弟姊妹可以仰仗,在大观园中即使有在多人,她依然仿佛只有自己一个人,天大地大,能引为知己的也不过宝玉一人而已,但自从宝钗来到贾府之后,金玉之说让黛玉心里多感不忿,所以她只能冷言冷语的对待宝玉,无非是想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这样的黛玉让人心疼,虽然她聪慧灵性,但在爱情面前也是一个傻女孩,最终受伤害的只有自己,宝玉让她宽心、放心,黛玉知宝玉懂她,遂深感安慰,但一想到自己的婚姻大事为自己做主又不免伤心落泪。虽然如此,黛玉依然爱的那么执着那么勇敢,即使前路渺茫,也不放弃。
       黛玉感花伤己,吟唱《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听之不觉恸倒山坡之上。黛玉的命运早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就有所揭示,在刘姥姥讲的故事中说这若玉(一作“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而黛玉死的时候也17岁。
        黛玉之死不仅是因为宝玉娶了宝钗,也有对贾母等人的失望,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自己孤苦无依,黛玉死之时正是宝玉结婚之日,一面吹锣打鼓,一面凄清孤寂,黛玉的身边只有紫鹃、探春、李纨三人,多么鲜明的对比,多大的讽刺。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偏爱黛玉,但她注定是不幸的,是封建社会的牺牲者。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6 ) 有美人兮 不知归期

    红楼梦 红楼梦,终归是一场梦。小时候总觉得这些经典名作很土气,不管是书还是影视作品都不愿去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看过太多粗制滥造和不走心的东西,才幡然醒悟,过去的有些东西是多么珍贵。87版的红楼梦,人是美人,景是美景,剧情是原汁原味,还原的是红楼这部浩瀚巨作里的人生百态 悲欢离合。春去秋来,花开花落,里面鲜活美丽的人儿像花儿一样绽放过也凋零了,也像贾府的命运一样,兴盛到落败。虽然那时候技术有限,摄影器材落后,画质不是那么清晰明艳,由于经费有限道具也不是那么精致,但是你还是会觉得,这是一部很有良心很有质量的精品,因为走心,因为诚意。看红楼的时候,贾宝玉就是贾宝玉,林黛玉也就是林黛玉,不是某个演员某个明星,仿佛就是活生生的人在你眼前上演一幕幕人生百态。对比新红楼,87这版的真的很动人很精彩,记得当初新红楼拍的时候号称投资多少,什么海选也搞得声势浩大,结果成品出来不仅令人失望,更让人觉得玷污了红楼梦这个名字。在老一辈的作品里,看到的是尊重和诚意,还有影视工作者的匠心。这版红楼播出很多年了,里面的很多主演也经历了一生的风雨,黛玉的扮演者甚至英年早逝。黛玉葬花,何尝葬的不是自己,那个花一样娇弱美丽的女子,书中的黛玉永远活在书中,在后世人的品读中一次次的绽放凋零,剧中的黛玉,也只能在荧屏中,展现她美好的容颜和哀凉一生。有美人兮,不知归期……

     7 ) 林妹妹去了也好

    一个是木石前盟,一个是金玉良缘,偏偏只念前一个,一个还了今生的泪,一个独自对着青灯。宝玉自一个人撒手离去。曾经也伤心黛玉怎么死的那么可怜,还是在他俩结婚那晚,后来再看看被查封的时候,想想林妹妹去的早也好,她那般爱干净的人,自是受不了那时的污浊。去了也好啊。也许伤心绝望到极致,下辈子的她反而可以真正放手,寻找自己的幸福了。

     短评

    对人物的刻画,形似到神似已经很难超越了。虽然化妆可怖,但也瑕不掩瑜。林黛玉的外貌非常符合原著,如果再少点使小性的扭捏就更好了,实际上林黛玉不是扭捏的人,她是最真最灵的姑娘。

    7分钟前
    • 高光光
    • 力荐

    里面美女如云,再拍怕是找不到这么多清纯的美女了。林黛玉不可复制,贾宝玉不可复制,史湘云不可复制,晴雯也不可复制。

    12分钟前
    • 伊豆
    • 力荐

    配乐好,与原著诗词浑然一体;陈晓旭好,天生一个林妹妹;邓婕好,举手投足都是戏;结尾好,放弃市面上流传最广的伪高续,这才是真正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一败涂地。

    14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还我林妹妹

    17分钟前
    • 四月五月君
    • 力荐

    无法超越,至少五十年内中国是再也拍不出来这样水准的电视剧了。

    19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一直看不完全。小的是时候家禁,高考结束了没钱。现在又没有时间。记得焦得福挑刺,说林的扮演者不够完美,现在一晃佳人都西游了。。还是八十年代值得。那些贴纸还在坏的机箱上?现在就算勉强出彼时淡雅的妆容,举止长相也浮躁了太多吧?为什么所有的古典情结,都完结于美好的80年代?包括那些手工艺人

    23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b站的弹幕简直是一部词典。结果没了。苍天呐!

    25分钟前
    • 力荐

    不能说登峰造极 但是毕竟是用心做了这件事情 我记得很清楚 一个跑龙套的 大观园里的一个妈妈 那表演的认真 唉

    27分钟前
    • David
    • 推荐

    伟大的作品,禁得起任何人不怀好意的诋毁

    30分钟前
    • 毛豆
    • 力荐

    气质太像原著。

    3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87版之后,世间再无真人版红楼。

    38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在87年以前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宝黛钗,87年红楼梦一出,红楼梦中人的形象就在人们心中定型了~

    43分钟前
    • 海绵宝宝
    • 力荐

    新版红楼梦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捧红了老版。以前看这部电视剧从来没有关注过的细节现在都被一一翻出来,真是……强悍。要么说呢,巨人的肩膀不是谁都能上去的~

    48分钟前
    • 力荐

    大陆电视剧镇山之宝。

    50分钟前
    • süden
    • 力荐

    真正翻拍的最好的一部用心与作秀的差别显而易见

    54分钟前
    • 指间
    • 力荐

    这部电视剧可是经典啊,翻拍过很多次,但最爱的还是这版,还原度很高,演员也不错的

    59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

    李少红,你看过八七版红楼么?没看过的建议买个盗版碟补补课。浪费那么多钱拍出个四不像的东西。

    60分钟前
    • 花深每觉影生香
    • 力荐

    老一代影艺人是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红楼梦的,这就足够了

    1小时前
    • 三月悠城
    • 力荐

    不用任何语言评价了吧?

    1小时前
    • littletwo
    • 力荐

    永远的87版 永远的陈晓旭

    1小时前
    • Summerpie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