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犯罪片 老笠粤语

    老笠粤语

    评分:
    0.0很差

    分类:犯罪片中国香港2015

    主演:郭伟亮,林雪,冯淬帆,曾国祥,姜皓文,马志威,卢惠光,崔碧珈,雷琛瑜,周祉君 

    导演:火火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致命真相

    • HD

      力王1992

    • HD

      陷阱2015

    • TC抢先版

      扫黑·决不放弃

    • HD

      扎职

    • HD

      三叉戟

    • HD国语

      三大队电影版

    • HD国语

      孤注一掷2023

     剧照

    老笠粤语 剧照 NO.1老笠粤语 剧照 NO.2老笠粤语 剧照 NO.3老笠粤语 剧照 NO.4老笠粤语 剧照 NO.5老笠粤语 剧照 NO.6老笠粤语 剧照 NO.16老笠粤语 剧照 NO.17老笠粤语 剧照 NO.18老笠粤语 剧照 NO.19老笠粤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这夜很离奇,自认废青的阿平来到谜之便利店第一晚上班,先遇上刻薄老板和神经质女同事,转头黑警来借厕所;刚出狱的愤怒老人即兴玩老笠,又有富豪和性感女伴乱入。众人各有故事,各怀鬼胎,一场大龙凤在便利店热闹上演。当炸弹狂徒来袭,最后殊途同归但又意想不到。笑他们太疯癫,只是这个城市病了我们看不穿,导演火火掌控节奏和精警对白非常准确,几位老戏骨交足功课,成就一部港片少见的黑色荒诞困兽斗好戏。

     长篇影评

     1 ) 老笠理解门槛不算高吧,一个个的怎么了

    喷了,这届豆瓣众不行了?

    老笠理解门槛不算高吧,一个个的怎么了

    “丫致敬个鸡巴!”

    “不会就是不会不行就是不行!抄都不会抄了,原创你妈逼原创,就知道鼓弄玄虚假深沉还弄不好”

    “废了,香港电影界废了,香港废了”

    “不行,啊!不行。香港不行了,香港电影就不行”

    “哎哟我草你妈了,拍你妈了个逼”

    喷了,哪能够,不就一荒诞片嘛。以前我以为豆瓣是骂郭敬明范冰冰看博格曼侯孝贤来着,侬港港,现在是不是骂郭敬明 TFboy 看李易峰吴亦凡了撒?

    曾国祥演撒?香港青年。最后一幕很清楚了,对不对,第一人称旁白,我糟糕,我熬过去昨天了,我正儿八经迎接明天。画面是维多利亚港,人称是我。曾国祥演香港。

    老头儿,老年人,对社会不满,肥肠不满。

    林雪,商人,贪婪,掉钱眼儿里了,肥肠贪婪。

    警察,policeman,夯炕公检法,ZF,手脚不干净了,继而灭口。肥肠糟糕的一个当局。

    大亨,黑社会,black society。欺男霸女不讲,洗的白,上杂志封面一刚!肥肠令人羡慕。

    医生,聪明 nui。高知群体,知识精英。有智商有学历,怎样,被黑社会社会了。Metropolitan 女性白领肥肠不幸。

    炸弹男,geek。炸弹都会做,发明小能手的呀,高智商还有操作能力,有理论有实践,人才,technology 人才!然而冇工作,开店赔钱,报复社会了一刚。肥肠惨了。

    女店员,基层劳动人民,人畜无害。准同妻。生活欺骗了她!

    基佬。屌爆了!

    曾国祥,HK。社会各界都有问题,都抱怨,都发泄,都搞他。HK 面露颓废,见怪不怪,不高尚,保留朴素正义感,斗不过黑恶势力也斗,解决不了问题也硬着头皮屑解决。内谁,内谁,和内谁都嫌弃我,冇关系,我自己不嫌弃,我过明天去。

    大噶吼!I'm 当代夯炕,曾国祥为我带盐。


    (当然了也可以不这样讲,有很多其他讲法,艺术,解读的多样性是起码的。很多理解都能成立,嗦银家导演洒也不会就会瞎几把整介不扯犊子尼么

     2 ) 玛德诈骗

    在所有的电影类型里,我最看不起也最不能理解的就是那种故弄玄虚,把观众蒙在鼓里当猴耍的那种。而这只电影做得更过分,他不但这样做了,而且在结尾的反转里赤裸裸地告诉你,这都是意淫的,都是假的,我想表达的其实根本不是这个。就好像你看完《黄飞鸿》,结尾导演专门出来说:“其实你们看到的不是真的黄飞鸿,是李连杰演给你们看的。另外我真正想说的是,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建和谐社会。”……WTF!我看导演只是在曾志伟的面子上才没被人打死。
    这种行为几乎使我心生厌恶,没心再对影片做其他分析了。我多加的那一星就是因为如果自动截下那个WTF的结尾后,当做一个正常故事来看的话,还是挺有意思的,算是一个还有点萌的cult片吧。尤其是胖老板的演技着实给影片增色。算了不想多说了。
    总之这是一部欺负人的电影。

     3 ) 港片真的死了吗?

    和《僵尸》差不多一样的结尾逻辑神反转,为这部本来就已经极其惊艳的cult电影更上一层楼。
    这些年港片江河日下,老一代的香港电影人,其实不应该叫他们香港电影人了,因为他们身上的“香港”标签已经没有了,他们和内地导演炮制出来的垃圾烂片是一样一样的,做快餐电影现在是人家的主业。
    从2010年的《打擂台》开始,接着《僵尸》,《踏血寻梅》,再到现在这部《老笠》,基本上港片的话题性电影和精脉都由现在的年轻人在担当。即使是专注于拍港式文艺片的老人家陈果,其对香港社会的触觉上的敏锐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感相比他年轻的时候,都差了不是一般两般,这点从他的近作《开往大埔的红VAN 》即可看出。
    我们来看现在活跃于本港的、并有志复兴港片的青年演员是哪些人?70末85前:黄又南、曾国祥、麦浚龙、翁子光、火火、郭子健…… 我们可以把这批人称之为“后彭浩翔时代的香港电影人”
    再来看和他们配戏的老戏骨都有哪些人?: 吴耀汉、冯淬帆、泰迪·罗宾、梁小龙、邵音音、陈惠敏、林雪、惠英红、廖启智、陈友、卢海鹏 ,这批人我们同样可称之为“前四大天王时代的香港电影人”。
    香港影坛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了,老的老,少的少在留守,在内地较有影响力的一班中坚力量全部北上……
    近几年港片由于快餐电影市场的冲击,艺人换代青黄不接,为圈钱不择手段等因素,已被折腾得残花败柳,鲜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但这部特立独行的「老笠」,却让人看到了久违的港片之魂。
    在网上看到《老笠》的时候,已是2016年6月。而这部低调的另类港产片,早在去年夏季就问世了。但它备受两岸三地影迷关注,却是这三个月的事。
    但就是这么一部慢热的电影,就算不是一出杰作,至少也能证明香港本土电影一息尚存。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初引起争议的一部与陈奕迅代表歌曲作品同名的电影,这部短片合集创作制作水准并不比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高多少,却因为其中的情绪表达和主旨立意戳中了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委的G点(注:笔者不想让广大香港朋友背这个锅),于是在只有一个提名的劣势下,拿下了最佳影片奖。而《老笠》的存在,无疑是对(主动或被动)肯定、认同这部获奖电影以及它的思想表达的港人的一个嘲讽。
    电影故事改编自同名舞台剧,所以本片也保留了舞台剧当有的戏剧性与冲突性。在喜剧的气氛之下,无时不刻不在透露着荒诞和怨气。
     不过,这都是用主流的标准得出的评价,有一种区别于主流电影的电影类型,叫CULT片。《老笠》就是典型的CULT片,而且它也是一部很有建设性意义的CULT片,至少对于香港是这样。
    B级片指低预算、多元素,场景偏少,谈不上大制作的那些电影,这部老笠,就集结了一票谈不上大红大紫,但却演技精湛的著名港配。
    老笠在粤语中的意思是“打劫”故事就围绕在一家24小时便利店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来“打劫”废青、大亨、魔警、变态、同妻、流氓,蜂拥在这个小店中剧情一次次的反转再推翻,让你根本猜不到结局有暴力有血浆,又情色又荒诞,全片充满了黑色幽默和影射。
    影片剧情开展到三分之一后,各色人等的来路一一揭晓:三陪原来是医生,大亨身患不治之症,老劫匪不是个简单的劫匪,老板不是个称职的一家之主,就连女店员也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一个个都是有故事的女同学,哦不,极品人物。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奇葩。对于人生绝望的他们,几乎都逐渐放下脸面,暴露自己癫狂过火的一面,只有废柴青年还保持着积极的信念。
     乍一看很狗血,但如果联系香港的发展历程,你会明白这绝不是无缘无故的“洗白”“黑化”。香港由上世纪末的繁华,到如今的毫无生气,这十几年间,难道就没发生过什么吗?真的就是回归的代价吗?知乎有个网友写过,对一个人而言,世界对待你是善意还是恶意,很多时候不取决于世界,而是取决于你自己;同理,对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而言,能否经得起时代潮流的考验,往往也是取决于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本身。
    经过一场赌命大爆炸,死后成为鬼魂的废柴青年意外发现,便利店里的各路奇葩除了他自己之外,其实都是鬼魂,也就是说,之前都是一帮鬼魂在他这个唯一的活人面前做戏,为的就是争夺他尚且年轻的肉身继续活在人间。
    这样一来影片就足够点题且有现实隐喻了:影片前半段,老劫匪到便利店“老笠”;结局一帮鬼魂“老笠”废柴青年的肉身;现实上改革开放后,香港的经济生力军贪图眼前的利益,过度消费现有的资源,“老笠”了香港的未来和下一代人的发展空间。
    结果大家都看到的,香港(还有台湾)产业空心化,经济发展后继无力,而大陆也存在着诸多经济问题。要想发展得更好,最好的办法只有重振旗鼓,改头换面,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然而上一辈人一方面又放不下曾经辉煌的过去,一方面又对新生代各种嫌弃,就好比片中便利店的鬼魂对废柴青年的肉身各种不满意。
    一个曾经发展滞后的经济特区尚能勇于在新起点重新起跑,那么一个活力大不如前、但一息尚存的国际化城市也可以做得到!港片还没死,香港也还活着,希望和机遇还在!那些以“香港将要灭亡”为噱头哗众取宠的港灿,本身就已经死了!

    <图片6>

     4 ) 老笠:最少是年度最佳港片

    今日,刚满三十二岁的我,看这部讲述三十二岁主角的电影,说着三十二岁的李小龙,当然本片与李小龙无关,只关于三十二还依然失败的我们。
    如果不是最后的结局,略有点意外且不好接受,它必然是我收藏的一部佳作。是一部能让我数年都不会忘记的佳作,如前几年的《低俗喜剧》那般。
    整个剧情的发展,是你跟本就想像不到的,不单是用大尺度、cult片来形容。如此荒诞的剧情设定,让人脑洞大开。每个人、每个演员、每一段故事,每一个衔接以及导演某种变态的美感,是这几年港片里所没能看到的。
    而且这片里边还包含了很多东西,一下子我却不知道如何去形容,这正是我不专业的地方。
    比如说后边说华仔那段,有意思。
    前边笑点还不少。
    其中一个女主角的胸太猛了,真的怀疑是假的。
    有些台词也超赞
    二十年后,华仔还是华仔,而你已经从小朋友变叔叔了。
    辣就好了,辣就是痛,痛就是死不了,我们做人,宁愿痛,都比没感觉好。
    理想分是8分,看总评分太低了,有些垃圾故意评1分,所以给个9的高分拉回来。
    另外,这确实有点像《夜店》……怀念当年的《夜店》啊,很多好片都是被埋没的。


     5 ) 不管怎样只能活下去

    许多年了,香港电影弥漫着一股挥之不散的沉沉暮气。谁都不是那个谁了,曾经的天马行空与英雄血气皆垂垂老矣,只能怀旧,怀旧。眼看着当年的韩国徒弟一骑绝尘,自己却靠着满脸赔笑地往大陆送盒饭糊口。幸好大陆人嘴不刁,送盒饭也能送成暴发户。可是过不了多久大陆人就会发现一个事实,香港的外卖和自家的快餐味道越来越一致,原来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指定了配方。没去过香港,却从港片中深刻体会到香港人活得很纠结。有时候我会想:我们的文化可能真的存在一个神秘的黑洞,它能把我们的一切智慧和创造性都吸纳进去,把我们变成一群无知无明的困兽。《老笠》无疑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最令人振奋的港片,把港人的困兽之境酣畅淋漓地呈现无疑。深深的颓丧、迷茫、绝望,深深的愤怒、呐喊、反抗。漫长而广袤的个体人生和众生相被急剧缩小,地理和政治上的香港都浓缩成深夜小小一家便利店。题材颇似《夜店》,内容和意义却超过《夜店》很多。我们不是香港人,我们体会不到香港人的绝望,我们的思维长期以来被一种奇怪的逻辑占据:人与人之间从来不是平等的契约关系,而一定是主从关系。我养你,你就一定要卑躬屈膝;你养我,我就一定要感恩戴德。人与人始终不能处在平等的位置上,以卑贱为荣并齐心合力把高贵拉下马,在比自己卑贱的人面前又盛气凌人。理解了这一点,或许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有“*中”。这事改变不了什么,本质上就是绝望。《老笠》的结局是一次超现实主义的重生,却不是新生,唯一的改变是死加固了对生的信仰,尽管这个生仍旧是死前的生。如同过年,除夕对旧年期期艾艾,初一对新年喜笑颜开,浑然不觉新年就是旧年的反复。不管怎样,你只能活下去。

     6 ) 剧情 for myself

    男主对目前的生活和自己基本上就是很不满,无聊的他在一个神秘的街道上遇到了一家神秘便利店,被录用后,男主在进入便利店的一刹那就上了一群鬼的圈套,这群鬼就是找替身的,男主被这些鬼引导后魂魄出身,生死就在一瞬间,但男主在这一系列的圈套中,展示了自己有价值的一面,这些鬼嫌弃他,不愿上他身,他最后自己上身复活,重新开始人生。

     7 ) 《老笠》-废青的狂想曲

    老笠 从片头的独白开始,这部电影便展现出浓浓的港味。如果要一句话形容这部电影,这是一锅用加了阿华田的鸳鸯热奶茶做汤底的水煮鱼麻辣火锅。观影感觉绝度星级体验,这部电影给人带来那种爽可不是老坛酸菜那一种独孤一味的酸爽,而是一种紧张中带有点暴力,荒诞中带有点不羁,血腥里带着温情,戏虐里带有点激励的电影。片中有多处致敬经典电影,风格迥异但又异常合拍,没有出戏的感觉。在电影里,隐隐约约感受到香港年轻人的迷茫,在社会环境现状不太好的环境下,年轻一代急需找一个宣泄出口,而电影是当今记录历史最好的表达方式。 解构电影 荒诞但不荒唐,一部黑色幽默的b级cult片 片头,从一个废青的几秒奢靡幻想开始,接着镜头拉回现实,一个住公屋的废青独白日常的生活,吃杯面,父母吵架,哥哥出轨,吵闹的家庭。贫困家庭百事哀,个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没钱,打架是没钱最和平的解决方式。32岁的李小龙死了,是神话;而32岁的刘建平,命还很长,但不过是笑话。简简单单的开头,已表达废青刘建平的生活压力之大。 如此压抑的环境,离开则是显得那么顺其自然。压抑的空镜楼层,意味着将会发生不寻常的事件。别人跳楼死,其他人都急急忙忙地四散,路过的刘建平却丝毫不关心,与背后远处的老人家对比,看透了生死?可这么年轻就看得透?不过生死观念的淡泊。直到,穿婚纱的女生死在他面前,他才有了反应,原因是死者的血溅到了他身上的唯一一件名牌,侵犯了他的利益。命运不会因你穷而怜悯你,相反,是越穷越见鬼。(剧透,此时此刻,刘建平已经死了) 天黑(鬼魂先可以出街),经过简单的过渡,捡了那个很有意思的打火机开始,电影才算是正式的开始,也就是说老笠开始了。(老笠,粤语意思为打劫) 糅杂了很多东西,自成一派风格 一部好的电影,就是不断制造悬念(起因),发生矛盾(发展),解决矛盾(高潮),结束。而这部电影,从一个废青的狂想而起,在一个24小时的便利店内,连续走马灯花加入各种人物,废青阿平,刻薄老板,神经质女店员,魔警,刚出狱的老嘢,大胸女,“大亨”,隔壁破产的士多店老板,后来的警察,小朋友,同性恋。你方唱罢我登台,在悬念不断产生的同时,不断又各种矛盾的产生,加上因为象征着权利的枪支的出现及易手,剧情格局继而发生微妙的变化,紧凑的剧情又因为某些人物的加入而舒缓了紧张的情绪,如人体的心脏脉搏跳动。加上昆汀式的血腥暴力,及彭浩翔式的黑色幽默及色彩展现,使得这电影非常之有戏剧张力。小环境的广角镜头,令人有话剧的观感体验。剧本台词混入大量港式俚语,配上轻佻漂浮的配乐,拉到面前的近镜,凸显演员的演技。使得这部戏非常有质感,明知它的好,却又说不出,好像一杯陈酒,要经历些年份才能定义它的价值。 令人感觉高潮迭起的三段结构,魔警控制的局面在神经女店员的愤怒之下崩盘,便利店老板控制的局面在老嘢拔出剪刀后崩盘,老嘢也在最后的爆炸后崩盘。夹杂着某些向经典致敬的片段,“加5蚊换爆炸糖“这句台词令我想起彭浩翔的《低俗喜剧》。片中在一拨人剑拔弩张之时,被换玩具的小孩子撞上,本来千钧一发的时刻立即变为一片祥和,这一幕令我想起了杜琪峰的《枪火》。小孩子一走,所有人立即还原现场,可魔警在约定的前几秒开了枪,还说了句:“sorry,我偷跑了。“尽显黑色幽默。片刻之前还在枪口两端的人们坐到一起,吞云吐雾,大谈香烟,那一幕令我想到杜琪峰的《放逐》。士多店老板吞枪自尽的画面,令我想起昆汀的暴力美学。画面的色彩,令我想起了彭浩翔的《伊莎贝拉》。片中的配乐,令我想起了王家卫的电影。就这样,不经不觉间,就到了结尾。 爆炸之后,没有落入俗套,反而升华了电影高度 这样的电影,玩得很嗨,通常很难收尾,或者结局烂尾。类似风格得《冲锋车》及《那夜,红van...》,结局都不怎么如意,好像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又或者驾驭不了,不能完美收官。《老笠》的结尾,却来得非常之有力。 爆炸过后,白天(鬼上身的最后时刻)。闪回各个夜晚在便利店的出场人物,在生之前,因为生活的各种原因,而丧失了性命。原来,昨夜不过是一个盛大的狂想曲,不过是一场猛鬼派对。(假若由某些人来拍,很难免不是原来一场梦的俗套)原来以为做人被人看不起是最惨,想不到人死了,做替身鬼也瞧不起才是最惨。这句对白,显得多么苍凉无力。 废青最后的独白:“接着怎么样,我也不知道?但这么差都能过了,将来一定会更好。“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8 ) 废墟之上,港片不死

    在讲《老笠》之前,想和你分享我最喜欢的科幻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那是一部不像传统意义上科幻片的科幻片,全程几个人坐在那里聊聊聊,没有炫目的镜头或特效,只是朴素的讲一个庞杂的故事,仅凭叙述撑满了整部电影。

    之所以从它讲起,是因为《老笠》也是一部不像鬼片的鬼片。胆小如鼠的我循环放了三遍,笑着哭了也哭着笑了,却丁点恐惧之心也未起。

    这些年我们总像是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一样,每当有还凑合的港片出现,就试图拿来做论据,自我打气般喧哗几句“香港电影未死”;《老笠》的横空出世,终于可以终结那种尴尬了。

    人们更愿意拿昆汀和彭浩翔来讲《老笠》。因为里面有昆汀利落的暴力美学,也有早期彭浩翔式的鬼马和港式黑色幽默。画面讲究,一个昆汀式的长镜头做铺陈,瞬间让人想到《低俗小说》中那个猫王梦露满场跑的餐厅。台词绝了,配乐也要命的出彩。这些看起来已经可以支撑一部还不错的电影。但是说真的,故事本身才是最大的亮点。一个半小时的片子,充满了突兀而理直气壮的转折,你永远无法猜到故事的走向。

    导演叫火火,编剧出身,也作词。《老笠》便是他编剧的话剧作品之一。豆瓣上说他参与过《美人鱼》,百度出的结果却是罗志祥的粤语配音。他的最后一条微博发布于2013年2月份。此前导演过一部黄宗泽主演的偶像电影,好像还做过整蛊节目。就是这样一个公众认知度几乎为空白的导演,却为香港电影交出了一部神作。

    故事发生在一家便利店。废青阿平,刻薄老板,神经质女店员,警察,刚出狱的老人,大胸女,“大亨”……各路人马汇聚于此,大家各怀鬼胎,你方唱罢我登场,交错出了一个错综复杂而又简单至极的故事。有人说他们代表天主教教义中的七宗罪,有人说他们就是男主角自己的不同面向,还有人说,他们就是全人类。不论如何,总有一款适合你——从他们身上,能看到我们自己。

    有几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打火机,剪刀和枪。全片打火机出现了四次,点燃了三次。每一次当火光燃起,画面都会有那么一瞬间变为黑白,宛如生死结界;剪刀作为夺取生命也是维系生命的一个象征,几乎贯穿始终;枪则更像是个权力象征,无休止的从一个轮回转入另一个轮回。生命可以顽强到和冰冷的剪刀共处,也可以脆弱到因为一把剪刀而崩塌。当手握权力之时,这种顽强和脆弱则暴露无遗。

    我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剧透不要剧透。因为这片子里满是精彩到让人想骂脏话的神转折。荒诞?是的。可是荒诞中是真实的底色,是纯静的温情,是残酷的真理,是天赋的爱。它们都被包裹在荒诞的糖衣之下,被涂成各种绚烂的色彩,扮成M&M豆的样子给你吃下。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被我们心心念念了多年的港片:《大话西游》、《青蛇》、《功夫》,因为它们的外衣和内核都那么相似,不经里面是道理。

    笑点也高级。剑拔弩张之时,被小孩子撞上,恶形恶状立即融为一片祥和。片刻之前还在枪口两端的人们坐到一起,吞云吐雾,那一幕让人想到杜琪峰的《放逐》,那个浪漫的当代武侠故事。小孩子一走,所有人立即还原现场,各就各位,重回战局。黑道流氓以“大亨”之名登上杂志封面,细看之下杂志的名字竟是《CULT》。

    然而这并非什么温暖的片子。如果这间便利店是个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上演出了自己最精彩的部分。下了台,卸了妆,华服里的虱子便无所遁形了。营营役役,碌碌无为,人们被困于逼仄的生活,不得翻身。这个夜晚,男主角曾和绑匪对峙,曾拥有了爱情,曾解救了所有人;当夜晚过去,他走出门去,也依然是个废青。

    片中,老戏骨冯淬帆对男主说:

    “这个社会就像一个娱乐圈,在第一线的人几十年都是第一线,而在十三四线的临时演员什么时候才能上位?到现在,你已经由小孩变成叔叔,不用多久你就会变成我这样绝望的无助老人。”

    他演的是个劫匪。多年前和四个同伴一起打劫金铺,刚刚刑满释放。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五福星”时代,秦祥林、洪金宝、曾志伟,刘德华、成龙……当那些同伴早已位居一线,他却一路不咸不淡,成为“绝望的无助老人”。 再回看一屋子的演员们,实在没有一个能称得上“一线”。他们演的,何尝不是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到“港片”,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再是成龙李连杰,而是彭浩翔,是陈果。《去年烟花特别多》中港人对“九七回归”的复杂情绪,《人民公厕》中的港人身份认同,《维多利亚壹号》中对港人生存压力的极端呈现,乃至《青春梦工场》中的时代反省……可能是因为那时的他们还没有对大陆市场更多的顾忌,彭浩翔还和“怎么可以吃兔兔”无关,陈果还在用荒诞的镜头语言讲述无底洞般的迷茫和安全感的缺失。我们等待和寻找的,是那样的港片,是废墟中坚挺的那股混不吝,是不回避,是“任尔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坚定和坦然。

    这让导演火火的一段自白显得尤为可贵:

    “我是香港仔,自然想讲香港的问题,不会标签这些问题是好是坏,正如人也有健康及生病的时候,不能他生病的时候你就说他不好,怨他。想通过这部戏告诉大家,现在是很差,但不要让自己死,无论生命上还是斗志上。”

    我不忍为你讲述最后的结局,因为它比以上这些残酷得多。

    但我很想说说前两天和朋友的一次聊天。我们几个七零后和八零后,喝着酒大谈特谈。突然有那么一刻,大家几乎不约而同的发觉,我们聊天的内容就像是几个老男人,困在庸庸碌碌的生活里,却满口不再读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似乎就从那一刻开始,我意识到自己对衰老的恐惧。原来衰老就是不知不觉的被生活招安,被琐碎捆绑,而自己丝毫觉察不到不妥之处,还在梦幻般的粉饰太平。

    但是,我曾无数次认真的幻想,如果有那样的机会,可以和别人交换人生,我是死也不换的。废青也好屌丝也罢,这是我自己的生活,我知道那些闪闪发光的执拗和坚持藏在哪条覆满尘土的小径上,也依然愿意相信,它们总归有一天会重见光明。

     短评

    行尸走肉的救赎

    8分钟前
    • Carf
    • 推荐

    结局画蛇添足 到最后一枪就可以了 否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线索都是后置的 也就全无公平性可言 没必要强行逆转 剪得一般 后半的节奏勉强架住 倒是比今年看过其它几部同类型港片要好些 林雪、老冯和曾二的演技都值得一看 cult枪戏软色情之类却乏善可陈 可看可不看

    10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是电影存在的意义,喜欢多角度解读但极厌恶换着花样儿去诋毁。

    14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香港較少見的擺明車馬的cult片,可惜是畫面雖然有 cult味,但骨子裡依然太保守,而且扭橋位突兀了一些;本片一眾老戲骨演出倒是可觀的。

    18分钟前
    • 過客
    • 还行

    果然一萧条就拍B级片,管中窥豹看看香港多困顿与绝望。

    19分钟前
    • 大蒂茎蕾
    • 推荐

    又见冯淬帆。昆汀风混港味,想法和立意可以,但部分桥段比较刻意,鬼马荒诞之余略显乏味。评论别遇到便利店就瞎扯《夜·店》了,早在89年香港自己就有部《夜疯狂》在先了好吗

    20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还行

    This city is fucking stuck

    24分钟前
    • feelzero
    • 还行

    說好聽是致敬 說不好聽是新人扮內行。留意到了不錯的dramatic色調,幾處笑料都來自於致敬惡搞,人物性格塑造有些欠缺,如突然出現的林雪老婆除了切入背景外毫無意義,結尾沒什麼韻味,也不帶驚喜。但總得來說一點環狀結構,一些滿是粗口和血漿的昆汀,再來一個斯坦尼康的開頭,算是這樣咯?

    26分钟前
    • 虚茧
    • 还行

    很顺畅的故事,各种反转和意外,最后的浓鸡汤猝不及防。音乐塞的特别满,好在都不算难听,港摇美摇电音放克什么的弄了一堆

    3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不好看,故弄玄虚装模作样,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地为反转而反转。要看一夜里发生的故事,去看《PTU》;要看便利店,去看《夜.店》;要看店员,去看《疯狂店员》;要看反转,去看《三分之一》;要看低俗喜剧,去看彭浩翔;要看无厘头,去看周星驰;要看CULT,去看昆汀和罗德里格兹。

    34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较差

    李小龙死的时候32岁,是神话,我今年32岁,还有很长时间都不会死,是笑话

    35分钟前
    • Marty McFly
    • 还行

    29/3/16 @ Metroplex (40th hkiff)。3星半,節奏和拍攝手法太重舞台劇味道,劇本對白偶有佳句。好久不見的馮淬帆簡直老馬有火!

    40分钟前
    • KLY
    • 推荐

    故事略浮夸,人物范儿不足,摄影烂,呆,闷,像电视剧一样运镜,给彭浩翔拍,估计会好一些。类似被打劫的超市一夜故事,不如杨庆的《夜·店》。

    4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有昆汀的影子,只是劇本跟節奏掌控上還是有點幼稚,感覺可以玩得更大,現在則有點太離地得來又不夠放開,卡在中間,不過還是港片少見的,值得支持,美術和攝影風格還是可圈可點,演員的組合也很有意思,最大的問題可能還是劇場味太重了點。

    49分钟前
    • DINGAYIN
    • 还行

    阴府鬼店一夜游。

    54分钟前
    • chan
    • 还行

    港产片少见的黑色类型,有点瓦伦蒂诺的意思了。

    55分钟前
    • Marilyn
    • 推荐

    [3+] 其實都不錯呀,可以再玩盡啲就好。你話曾國祥同馮粹帆同歸於盡有無政治隱喻先?

    60分钟前
    • cowb
    • 还行

    就喜欢这种一本正经的扯淡,一言不合就爆头,猝不及防就反转。喜剧其外,悲剧其中。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1小时前
    • 芦哲峰
    • 推荐

    有几个地方逻辑不清,不过为了这么带劲的过程值得忍。现在的港产片可能因为投资少了,伸手来管的也少了,所以拍起来反而有种歇斯底里的快感。要是开头走隧道的时候暗示意向做得明显点,人物与男主关系做紧密点,最后结尾让男主在隧道里醒来,这片就能封神了

    1小时前
    • 黄青蕉
    • 推荐

    港产神级cult片 一个半小时全程无尿点…曾国祥马志威两位靓仔很性感

    1小时前
    • 荒人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