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猎杀T34

    猎杀T34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俄罗斯2019

    主演:亚历山大·佩特罗夫,文森兹·凯弗,伊琳娜·斯达申鲍姆,维克多·多勃朗拉沃夫,尤里·鲍里索夫,西蒙·特列斯库诺夫,阿尔焦姆·贝斯特罗夫,约书亚·格罗斯,伊戈尔·赫里普诺夫,彼得·斯科沃尔佐夫 

    导演:阿列克赛·西多洛夫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勇士连

    • 更新HD

      那一天的管风琴

    • 更新HD

      大捷

    • HD中字

      苍狼之特战突击

    • 更新HD

      军歌嘹亮

    • HD中字

      猎杀T34

    • HD

      猛龙行动之绝密代码

    • 更新HD

      1864国语

     剧照

    猎杀T34 剧照 NO.1猎杀T34 剧照 NO.2猎杀T34 剧照 NO.3猎杀T34 剧照 NO.4猎杀T34 剧照 NO.5猎杀T34 剧照 NO.6猎杀T34 剧照 NO.16猎杀T34 剧照 NO.17猎杀T34 剧照 NO.18猎杀T34 剧照 NO.19猎杀T3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每一场战争都有一些传奇故事。根据二战真实事件改编。  莫斯科保卫战时,刚从坦克学校毕业的尼古拉被派往战场执行“自杀式”的任务,在以一敌六的情况下,他驾驶着传奇坦克T-34,奇迹般地击毁了德军耶格尔上校的小队,但自己却遭到俘虏。到了二战末期,耶格尔为了快速训练出德国希特勒青年团的坦克新兵,逼迫集中营里的尼古拉和另外几名苏联俘虏驾驶一辆翻新的T-34作为他们训练的活靶子。在其他人都在为赴死作心里准备时,尼古拉的脑子里却浮现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驾驶T-34在训练中逃离德国军营。

     长篇影评

     1 ) 冲刺!骑士的仪式

    电影的时间跨度长达四年,而贯穿全片的除了主角还有他的一生之敌耶格尔,这是个被塑造得非常丰满的角色,也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耶格尔和主角第一次战斗发生在俄国的小村庄,正处于德国全面进攻阶段,耶格尔在战前说:“胡子就等到了莫斯科再刮吧!”此时他沉浸在国家和自身的自负中。 小村庄战斗中,主角一行操纵着一架坦克几乎全歼德国一连坦克部队,但最后和耶格尔的对峙是平局,提早放松警惕的主角被耶格尔射伤了腿,下一幕就来到了三年后的集中营。 此时苏联坦克军已攻入德国境内。元首和耶格尔进行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 “耶格尔,你恨俄国人吗?” “我是一名军人,感情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的职责是保卫国家。” 耶格尔的回答只有这一句,但是足以表面他的内心,作为一名军人,他是不带有感情地服从国家,更隐晦的表面了他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被纳粹的民粹洗脑。 主角和耶格尔的第二次见面源于元首委托耶格尔训练德国坦克军。耶格尔得知主角在集中营时激动得双手颤抖,他始终没忘记三年前那个俄国小村庄,那个创造奇迹的敌人。 在耶格尔“深入人心”的说服下,主角最终同意驾驶坦克当做德国坦克军的演习目标。而在演习开始前,耶格尔向主角阐述了他用以击败主角的战术,完了还敬他一杯酒。直到这里我们终于看出耶格尔对主角的情感,是认可的,是有敬意的,所以他才渴望这次击败主角的机会。此时的耶格尔不再是没有感情的战争机器了,他在战争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意义,挑战强者,击败强者,这是骑士的精神。 两人决战在德国的小镇爆发,和第一次战斗相似,主角一行歼灭了除耶格尔外当场所有坦克。又到了一对一的局面,两人同时从坦克中探出,耶格尔愤怒得把手套扔到地上,这是骑士决斗的意思。他的愤怒在于过去整整三年,主角依然能把自己逼入绝境,他急于获得这场决战的胜利,不是像三年前那样几近偷袭,而是像骑士一样光明正大的决斗。 决斗在长桥上进行,两架坦克边放炮弹边向对方冲刺,最终相互撞击停在了桥中央,耶格尔的坦克被撞到桥的边缘,摇摇欲坠。主角和耶格尔都从坦克中出来,主角站着,端着枪,耶格尔趴着,在腰间慌乱摸索。当主角的枪口对准耶格尔时他终于接受了自己已输的事实。 “shoot” 主角放下了枪,三年前和在集中营里,耶格尔有太多机会杀了他,而耶格尔敬主角的那杯酒,是他认为主角这辈子喝的最后一杯酒。看来耶格尔也不是一厢情愿。 耶格尔伸出了手,主角握住了。这时的耶格尔有三种选择,第一是把主角拉下陪葬,作为骑士,这是最低劣的行为,但作为军人,这个选择最高尚的,临死也为国家消灭一个敌人。第二个选择是接受主角的救援,成为苏联的战俘,但这是对骑士和军人精神的双重违背。耶格尔选择握了握主角的手,然后随坦克摔下桥。这时他是一位真正的骑士,也是一位体面的军人。 能够和彼此尊敬的对手决战一场,即使失败也没有遗憾了。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统一对战争意义的评判,但战争的意义对每个参与者都不尽相同,耶格尔是服从国家意识的军人,也是追求个人荣耀的骑士。这两种心理时而契合时而矛盾,贯穿耶格尔的始终。 虽然他的命运和纳粹德国一样从开始就注定是悲剧,但电影没有刻意煽动民族仇恨让我们高高在上地评判对错好坏,而是让我们俯下身来,注视悲剧中的人物,尝试理解他们。这是对对手的尊重,更是自信的体现,功过是非就留给教科书吧,在电影里我看到了和硝烟一样浓烈的浪漫。 战争会结束,但骑士不死。

     2 ) 一部被误认为抗战神剧的影片

    本片的战斗场面做的极为真实,但慢动作镜头过多,导致影片的节奏略微缓慢。同时,与称不上女主角安雅的故事,虽然看似很温馨,但也有些多余。同时,影片认为自己的拍摄用意是去纪念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将士,然而影片却没有把惨烈和悲壮表现的足够到位。

    本片在国际社会得到的认同感其实很差,一方面是很多人认为t-34坦克独自击败了那么多的敌人,不过是一部抗战神剧。另一方面,本片塑造了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讨厌的德军形象,与传统的好莱坞大片的理念完全相悖,后者一般会极力避免观众对反派产生同情与尊敬。

    正是因为这两点,导致了影片的评分很差。

    那么,t-34坦克是抗战神剧吗?

    我认为并不是,1941年耶格率领的是三号坦克,主角的t-34可以轻易地击穿对手,然而对于三号坦克而言,t-34就是无法正面击毁的存在了。t-34的装甲本身还带有倾斜角度,也就意味着角度若是把握不好的话,就非常容易跳弹,主角也因此躲过了好几劫。

    同时,t-34观察窗视野范围小,难以发现敌人的缺点,也很好的暴露出来了。

    再说1944年的故事,让主角去训练德军其实并不是剧情需要,并没有天马行空。当时的德军参加闪电战的精锐部队已经消耗殆尽,剩下的一些坦克兵都是经验严重不足的新兵。

    在夜战的一段中,耶格尔座车的炮手的第一炮的射击方向看,在t34-85躲开以前他瞄准的是t34的脸部或者侧面装甲,但是如果是一名经验老到的炮手,会指向驾驶员仓口射击,这就是经验的差距。后面几次炮手都失手了,以至于耶格尔气的给炮手的后脑勺来了一巴掌。相反,主角车组射击敌方的位置都是这样的:靠地面跳弹射击底盘、侧面、豹式特有的炮塔窝弹区等这些关键性弱点。

    在决战中,主角选择在巷子里穿梭,打游击,并没有选择以一敌多,这也是符合逻辑的。因此本片绝对算不上抗战神剧,只可惜对于不了解军事的观众来说可能有点难以理解。

    在影片中,德军四次表现出了风度,一次是耶格与主角演习的前一晚,即使当时认为主角必死,还是与他认真地讨论战术。第二次是副官见到安雅被耶格睡了,虽然震惊但仍然保持安静。第三次是耶格往地下丢了手套,选择以中世纪的古老方式进行决斗。第四次则是战败后,没有选择让伊凡救自己,而与自己的坦克一起沉入水底。

    影片通过对德军的形象塑造,从侧面反映了俄国对于侵略者的态度。事实上他们并不恨德国人,而是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你来了,你侵略了, 但我赢了。正因为赢的是俄国,所以他们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而不需要在影片中刻意塑造一个略显古怪的敌军形象。

    当然,最后主角们能够有一个温馨的结局,也很好啊。

    我是一名b站up主,专门做影视解说,写影片也是想来豆瓣,让大家看看我的观点是否合理。

    这段影评是我的视频文案。

    如果对我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哔哩哔哩搜 吉法师。

     3 ) 一如既往优秀的毛子二战片

    毛子近几年确实拍了不少优质战争片,比如潘菲洛夫,白色护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算上早年的风暴之门,第九连,都是非常不错的战争片。毛子片子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他们的风格和美国好莱坞工业化的 制式产品 不一样,不像什么狂怒之流搬一个历史背景然后就去套他的价值观,对面的德国人就是一群二傻子,国籍互换那就是在横店拍的抗日神剧,完了最后再加一个白左结局结束。毕竟两次世界大战没打到美国本土。。虽然他们拍的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也一般。。 ok先说这部片子的缺点,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还是有点过分强化主角了,一开始的一发AP穿了两辆车,在晚上一发AP打到地面跳弹打穿黑豹底盘,后面通讯兵(看他坐的位置应该是通讯兵)下车拿着个雷就去干一辆黑豹,还居然真让他得手了,甚至还开了一炮救了男主,等等还有不少。第二个,一些地方逻辑上不合理。能让男主越狱七次,这德国典狱长也是可以,正常情况下早就毙了,运输了一辆3485到后方,你说德国人不去清理尸体也就算了,可是里面还有没有剩下炮弹他们也不去检查的吗?最后一个,开炮之后炮弹击中装甲之后,还有炮弹爆炸的慢镜头特效略多,看的稍微有点审美疲劳。但是瑕不掩瑜,片子整体质量还是相当可以的。

    分场景详细说说这部片子。最开始的部分时间是1941年冬天,是苏联在二战中最艰难的时期,这个时候车长和他的车组见面,这里有一个细节,这辆T-34是半截入土的,这是在经历了夏天的溃败之后苏军发展出来的坦克伏击战术,说明这套车组不说经验丰富,至少不是新兵。之后就是在村庄里的遭遇战。可能会有德棍军盲说德国坦克跟这辆T-34打,这交换比怎么会这么惨,拜托苏军坦克损失大部分都是德国步兵造成的,德国早期坦克大部分是负责穿插迂回的,是他们在遇到T-34之后发现打打不过,跑跑不过才痛定思痛研发虎式和黑豹去趟地雷顺便做空军的靶子。。和虎式虎王对标的不是T-34或者3485,而应该是IS-2和IS-3,可惜啊,德国人跪的太快了,杠3只赶上了柏林阅兵。。

    T-34早期型号

    扯远了,时间到了1944年,男主受伤被俘之后正好碰上耶什么玩意的想不起来了那德军车长,这哥们混的不错,古德里安认识他,还让他见到了希姆莱,这里不妨叫他耶哥蕊特,姓耶的我也只想得起这一位了。。接下来就是他们四个人接收了一辆3485,这里有点小问题,3485车组应该是五个人,他们这里只有四个,当然也可能是故意安排,不然后面女主上车没地方坐,不过讲道理,这德国人也是二五仔,好好的3485缴获了自己不用给他们干吗,给他们辆T-26玩玩得了,然后就是被人家在训练场地打着一辆黑豹,打爆一个指挥塔之后扬长而去。这里夸一句道具,黑豹上面的防磁贴相当还原历史了。

    T-34-85
    带防磁贴的黑豹/笑

    接下来是一段相对轻松的故事,一行五人上西天拜。。emm走错片场了。不过能看出来德国人的城市里已经几乎没有男人了,仅存的一个男人还是看上去超龄的了。男女主在这一段也升华了感情,顺便为爱鼓掌。

    最后是全片的高潮部分,别问我为什么非要走公路过城镇,特么不然这荒郊野外的不说能不能过,耗油量有多少差别?在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开头部分的反转,从苏军伏击德军坦克连变成了几辆黑豹伏击一辆3485,这一点情节设定上还是很有意思的。这场伏击站打的也确实漂亮,为了撞墙把炮管朝后转,然后顶上前车黑豹菊花,两边开始转炮塔,3485先开炮,打中炮塔座圈引发殉爆,一发爆头,特效做的着实漂亮,最后的1V1更多的还是给故事一个结局,场面上反而没有这段精彩。

    从全片的角度说,这部片子总体相当优秀,虽然说慢镜头特效有点多,但这样的特效是所有战争片里涉及到类似场景中最好的了,开炮时炮弹经过膛线加速,跳弹时候的炮弹运动轨迹,打穿装甲瞬间,打中弹药架殉爆,在别的任何一部电影电视剧中,没有做的比这部片子更好的了。同时,在道具,场景上也充分还原当时的情况,把坦克放在土里只露出一个炮塔,用木头做的假反坦克炮,带夜视仪的黑豹,德军的3号4号251半履带车,苏军的T-34,3485都相当历史,对我这种看片对道具非常挑剔的WOT玩家来说,这部片子让我看的非常舒服。它也不像狂怒,搞出来一个馒头打虎式的噱头,结果这二五仔虎式瞎杰宝打。。

    最后作为一个工科生,吹一波T-34还有T-34-85,你看这外形,你看这五对负重轮,你看这菱形炮塔,你看这前倾装甲,满满的都是工业化的粗犷美,再看德国车,什么垂直装甲,什么交错负重轮,毛子早就用柴油机了你德三还揪着汽油机不放。。跟毛子车比啊,德国车就一个字,娘炮

     4 ) T-34观影指南

    因为在看莫斯科战役部分的时候有点被感动到所以没有记录,在文前声明本人并非德语专业,也不是专业研究二战历史的,只属于普普通通战争史爱好者。

    以下部分可能会含有严重剧透,请慎点。

    值得注意的细节(做的太好了实在是respect!!!真的处处都是亮点)

    1. 电影中的军官制服颜色。由于当时各厂出产的制服羊毛含量不同,确实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结果。特别是对于军官来说——他们的制服多为定制,可能找到的厂家不同;而士兵是集体派发的,某一时段入伍的制服颜色会较为统一。

    2.胸鹰/臂鹰。为了表示区分,党卫军的制服上都会在上臂缝制鹰标,而国防军只有胸口有鹰徽。在训练时间的瞭望塔中所有国防军军官的制服都非常符合标准。

    3.勋章。据观察,耶格尔身上有

    一级和二级铁十字(一级挂脖子,二级在衣袋);银制装甲作战章(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参加三次装甲突击;在一次突击表现优秀并受伤;在一次突击中获得其他种类奖章。 );东线冻肉章(1942.5.26颁发,本名为第一次冬季作战战功勋章);金质战伤勋章(授予在作战中受伤5次以上或伤残、死亡的人员)

    而耶格尔在集中营的副官身上的铁十字只有一枚二级。

    4.耶格尔的军衔是旗队长,他的副官军衔是一级突击中队长(对应国防军军衔为上尉),集中营的长官(那个胖胖有胡子的)军衔为二级突击大队长(对应国防军军衔为少校)

    5.他们参加了莫斯科战役, 这场战役1942年1月结束,根据雪和离莫斯科还有35公里可以判定为大约10-12月之间。他们隶属于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下辖第24摩托化军第3、4装甲师、第10摩步师;第47摩托化军第17、18装甲师;第48摩托化军第9装甲师、第16、25摩步师)

    6.在训练中出现的国防军军官军衔为中将,而站在他身后的另外一位是少将。中将的脖子上挂了一枚加了银制橡树叶双剑饰的一级铁十字。

    7.训练中出现的打炮(?)的德国士兵为希特勒青年团(Hitlersjungend)的成员,后期由于兵员不足,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也经过简易训练就被派上了战场。

    8.在逃离过程中,T-34车组到达的德国城市的背景音放的是《埃丽卡》,而根据集中营位置判断此城市应该是德国的东部城市魏玛。举起双手的普通警察沿用了一战时期的款式尖顶盔。没有盖世太保是正常的——秘密警察哪有这么多,只不过安全局的宣传让人闻风丧胆罢了(?)

    8.耶格尔带的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阻击他们使用的是88mm高射炮,本来是用于打飞机的。隆美尔元帅在北非战场上将它用于轰盟军坦克。

    (88mm高射炮,隆妹狂喜)

    9.集中营出现的一圈跑道和不停奔跑的犯人表现的是在集中营中让囚犯试鞋的场景,跑道模拟了德军在欧洲占领区可能遇到的所有路面形态。由于集中营劳力价格低廉,德国制鞋企业将他们设计的各种新鞋送到集中营,由囚犯“试鞋突击队”在跑道上做高强度的长时间行军,以测试鞋底耐磨程度,要求负重行走达到3000公里。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试鞋还伴随着试药。

    我记录的翻译错误:

    1.莫斯科战役后,耶格尔旗队长的教官生涯前:一位长得很像日本人,黑发剃成榛子头但梳成中分,戴眼镜,留小胡子的高级官员接受了耶格尔手中的文件,这位同志的党卫军军衔为全国总指挥(reichsführer-ss),台词也是这么念的,但是翻译直接变成了“希姆莱阁下”(确实是希姆莱,但是这样翻译显然不妥)

    2.他们提到了“古德里安将军”,此处需要科普一下二战时期的德国国防军(Wehrmacht)的将官军衔从元帅开始由高到低为陆军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而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在1944年的军衔为大将,所以显然翻译为大将更符合。

    3.出现了集中营的画面,而集中营并非翻译所用的“图林”而是“图林根”,即为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在德国城市魏玛附近(魏玛为一战后魏玛共和国的创立地)

    4.从一开始,俄罗斯人们都称呼德国人为“Fritz”,这个词语翻译成“法西斯”显然是错误的。就像德国人称呼斯拉夫人为“伊万”一样,只是用民族中的常用男性名字来代指某民族的人而已。

    5.字幕多次出现了名字的翻译错误。比如说,完全没有体现尼古拉的姓为“伊夫什金“,多次将演员念白的伊夫什金翻译成尼古拉。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喊的是名字还是姓代表了亲疏关系。

    6.字幕中多次出现了军衔翻译错误。耶格尔隶属于武装党卫军,尽管他的军衔在国防军系统中的对应是上校,但不应该以上校来称呼,包括台词原文的自称都是stuandartenfüberraschend,应该翻译为旗队长(跟施季里茨同志的军衔是相同的),)

    7.在训练豹式坦克驾驶员前,所有人都跟着长官喊了口号,“sieg heil”胜利万岁,而字幕直接翻译成了“heil hitler”二者天壤之别天差地别但凡长了耳朵都知道不是一个。

    (由于电影中没有提到两位男主角的全名,所以父名和是否有冯无从得知(应该是没有)但耶格尔应该叫克劳斯-耶格尔,尼古拉的名字和姓分别为尼古拉和伊夫什金。)

     5 ) 猎杀T34

    看俄罗斯电影少,这部还挺好看的。开始的节奏比较慢(也可能是因为进去看了几秒发现没有3D眼镜又跑出去买错过了一些情节),但是第一场在莫斯科郊外的坦克战非常精彩。苏军只有一辆坦克和少许步兵,要阻挡德军坦克连。德国军官湛蓝的眼睛,冰冷无情;还有类似教室的黑板上写着“我的祖国 我的家乡”字样,却被德军坦克破墙而入,一路碾压课桌椅,瞄准苏军,非常直白地表示祖国和家乡被侵略。

    转场集中营的戏份,人们从列车下车(?)的场面拍摄很神奇,有种从山崖之类的高处向下坠的错觉。不过他们确实从正常人变成了集中营中被监视监管的难民。细节处也有很多苏联风格,比如埋葬完战友在坟堆放置一块手刻五角星的石头,展现了当初苏联红军坚定的信仰;还有修好坦克炫技的一段,坦克芭蕾。

    整部电影情节还算舒缓有致。除了帅气男主角尼古拉,德军指挥官耶格尔也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的出场意气风发,下场汹涌壮烈。他完全没有对战争中的伤亡展现任何恻隐之心,只是机械执行战争命令。但在集中营的一场戏份中,他的上级问他是否恨俄国人,他回答他没有立场,只是效忠德意志第三帝国。让人不禁想在他冰冷的战争机器外表下,他真实的想法会是什么样。他接受了训练坦克新兵的任务,剑走偏锋,从集中营中选出了曾把他的部队打败的尼古拉,让尼古拉自己挑人驾驶一辆缴获的坦克T34,在没有弹药的情况下与德国坦克新兵对抗。没想到这个决定让他们有了可趁之机,他们逃了出去。在追击围堵尼古拉却在坦克里被撞击到桥面外的最后,他向尼古拉伸手,起初以为是求救,接着看到他不肯松手,再次猜测他是想拉尼古拉同归于尽。但是都错了,他只是紧紧一握,这只是两个军人间的握手。他是向另一方优秀的坦克军人致敬,输的心服,然后和德军豹式坦克一起从桥上坠落水中,让这个人物增添一抹悲情色彩。

    还有两个小情节:坦克驾驶员被催促时的幽默:我又不是在滑雪橇;还有女主逃出集中营在类似公交车站等来坦克,很浪漫。

    一个不错的开始,对俄罗斯电影更感兴趣了。

     6 ) 一路支撑他的就是对祖国与自由的向往

    开篇一座德语的指示牌,像是一座界碑,男主将它砍倒,贯穿全片的强烈的国家意识在一路上支撑他走到最后,然后紧随着是一段坦克与卡车的猫鼠游戏,第一次见到这种读秒逃避火炮追击的片段,回想起在战狼1里面,吴京在余男的指挥下读秒逃过狙击手的射击,异曲同工之妙。

    在影片中有两次列队的环节,都有着极其正式的意味,就是这么个拼凑起来的班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集中营中指认的片段,只有驾驶员斯捷潘本人,盯着他惊悚的眼神,最终在男主的带动下,三个重新建立的自信,开始了难以想象的冒险之旅。三段式的激烈的坦克大战非常过瘾,对于弹道的描写定格了时间,虽然有些属于创作上的艺术加工但也不得不佩服坦克手们的智慧,三个战场,村庄与空地上的野战、训练场中的追击战、城镇中的巷战,让观众们过足了坦克瘾,两台坦克车的近距离对射,采用了打击炮塔连接部位,引起舱内的殉爆,在过近的距离上引信并不能出发引爆,而直接会穿过炮塔内部,无法击伤更多内部成员,可以看到电影片头的连队指挥官,被灼伤的脸颊、衣着和完全被展平的手指,很可能是殉爆造成的全身烧伤,能捡回一条命已经是万幸。三四个人在狭小的空间中都得用尽力嘶吼的方式,最后两个人以近乎于决斗的方式来解决,对于布景、道具、坦克本身的还原都非常真实,也需要许多史料和知识来支撑。

    在刚到集中营下车的那一场画面,他毅然高傲的站立着,和女主的一段爱情,是在审讯室的那段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军人的身份,信守着自己的军衔与职务,当耶格尔拿枪对准,随时准备要了她的命,他选择放弃自己的底线,并为自由而战。一路上的经历其实也在侧面印证了在他们在集中营的艰辛,对于啤酒、面包、蔬菜吃一顿饱饭的渴望,一路上对于自由的向往,进入湖水的那一刻重获自由的超脱,战俘身份对自由太过向往,也更是对自己国家的向往,在坟冢上刻下的那颗红星,随时保留在他们心中,也是国人对于故土的眷恋。

    在战场上的老兵绝对会显示出不一样的威力,好多战术动作需要军迷们专业的解读,每个人舍生才能换来民族的独立,以假炮进行佯攻的中士和新兵,在与德军步兵的对抗上舍生忘死,新兵的牺牲还是与自己的优柔寡断不无关系,第一次由老兵生拉硬拽式的从死神手中抢回了第二条命,第二次失去了老兵的庇护,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俄罗斯人特有的美学理念,粗犷而豪放,暴力美学的讲述手法,贯穿全片的俄国人的民族精神、国家精神,时刻渗透在影片之中,出现的列宁画像、黑板上的课文,最终三人也都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其中一位总念叨经文和赞美的坦克手成为了教堂的神职人员。

    电影以德意志高层人物、市井小镇、耶格尔单独个人三种角度去讲述了当时的德国历史背景,德意志的最高领袖的身影,高级将领,在言语之间还有装甲集团军群的领导人物;在小镇上,已经很难看到男士,基本都被征调入伍,唯一的一位男士还是老迈的警察,见到也显示出了相当的“友善”;耶格尔握手的那一刻,他却又放开了,他自己的力量难易抵挡德意志帝国大厦将倾。

     短评

    最精彩的是坦克对轰,装弹中弹加了不少特效,但过多的慢动作细节特效也让整个场面失了真实感,再配上非那个时代特征的激情音乐,这是打二战又不是打游戏。还有弄个画外音是几个意思,很出戏的。二战大背景下的小框架故事,毛子的抗德神剧,可以一看,但对普通观众而言,观感一般

    5分钟前
    • 还行

    兄弟,你跑了七次跑不掉,没事,哥借辆坦克给你跑;跑得累了不要紧,边境线上有个湖,你可以洗个澡!洗好澡还可以打个野炮。。。真乃老毛子的抗德神剧也~

    8分钟前
    • 男高音书法家
    • 还行

    翻拍自65年的《T34 鬼战车》,演义性质的战争片,T-34/85单挑德国鬼子大队人马,坦克兵多年后重聚,类似于咱们《林海雪原》《烈火金刚》能当评书听的那种,所以就不能以传统战争片的标准要求了,都没有血腥镜头。但观感很不错,CG弹道效果赞,就是一个爽片。作为伪军迷,对开挂战况不了解,但几处武器和道具设定还是很靠谱的。大反派像小雀斑啊

    1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三星半。“你想要有奇迹,就会有奇迹。”

    13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同样是抗战神剧,可是人家配乐可以用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啊

    16分钟前
    • 信封在等邮票
    • 推荐

    女主等公交车等来一辆坦克时的莞尔一笑太迷人

    17分钟前
    • 风与风的缝隙
    • 还行

    最虐不过弯恋直

    18分钟前
    • 迷失的时光
    • 力荐

    典型的主旋律神棍片,主角团开T-34全歼德意志的豹式坦克纵队(两次),虽然过分夸大、有违史实,但坦克战及视效确是看得热血沸腾,不禁大呼一声“乌拉”!

    20分钟前
    • Ishi.WB
    • 还行

    这是《T34 鬼战车 Жаворонок (1965)》的翻拍!

    22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好看,热血,一支由拖拉机手、画家、猎人、手风琴手和领导组成的坦克小队。

    25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三段叙事,长坂坡独车全歼坦克连,监狱风云,千里走单骑突出重围,节奏紧凑,还不忘加一段黑夜下的浪漫。#20190213

    27分钟前
    • huyouyou
    • 力荐

    让我想起了兵临城下,这次是坦克对轰,整体相当顺畅,我们的主旋律多学习学习吧

    30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逃跑七次都没被枪毙,上帝眷顾的男人

    35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4星全给道具,战斗细节禁不起推敲,看看就得了,现在坦克战电影,从《狂怒》到《T-34》,全都拍成了高达打架。

    36分钟前
    • Matrix
    • 推荐

    首先这不是纪录片。其次拿这些跟抗日神剧相提并论说是抗德神剧的,算了,想侮辱自己的智商就侮辱吧,拦不住。几场坦克大战都很精彩,什么叫戏剧性创造,这个片就做得很好。拧巴军迷别看。

    38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哪怕你知道这不可能发生,但它就是浪漫得恰到好处。

    39分钟前
    • Joshz
    • 推荐

    不论老毛子的技术如何进步,在战争片意识形态上的表达依然贫瘠呀。不管大家如何夸奖影片在坦克战上的拍摄手法,骨子里面依然是一部迂腐的抗德神片,集体智障化的纳粹以及被战神化的男主角,纳粹的坦克一炮就挂,苏联的坦克N炮依然运转正常,本片可能连《狂怒》十分之一的真实感也没有吧,而且除了第一场戏,之后没有任何一秒钟传达出故事的紧张感,真的是没劲!

    4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2019年年初在明斯克看了原版,2020年年末在北京看了中文版,很棒,有t34与III互轰,与黑豹互轰,有村落偷袭,有城镇乱斗,有桥头决斗,虽然后者是cg,只有村子里是实景。德国演员文森特还是俄国女婿

    48分钟前
    • Keke
    • 力荐

    自以为的浪漫幽默,我却觉得讽刺可笑。这一解放者的姿态潜在内在危机,危机在战争结束后半世纪内以同样的方式(坦克推进)持续爆发。在危难的条件下,红色战士捧起圣像,缩小了政治理念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不知何故,我已经厌倦了主角。

    52分钟前
    • 醒来的风车
    • 还行

    哦哦哦!还以为老毛子的电影只有乌拉来着,没想到这种纯爷们的电影也可以这么浪漫!!用坦克跳小天鹅;黑板上的“我的家长”“我的祖国”;逃出纳粹营地的环境镜头;开坦克去接爱人;在晨雾弥漫的森林相爱;最后的决斗;敌人间的惺惺相惜...超乎意料的二战片,有各种商业片的元素,又夹带艺术片的私货,真是好

    57分钟前
    • 零崎离识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