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2012

    2012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2009

    主演:约翰·库萨克,阿曼达·皮特,切瓦特·埃加福,坦迪·牛顿,奥利弗·普莱特,汤姆·麦卡锡,伍迪·哈里森,丹尼·格洛弗,连姆·詹姆斯,摩根·莉莉,扎特科·巴瑞克,毕崔斯·罗森,Alexandre,Haussmann,Philippe,Haussmann,乔翰·厄布,约翰·比灵斯列,黄经汉,周逸之,张铮,卢燕,布鲁·曼库马,乔治·席格,帕特里克·波查,吉米·米斯特雷,瑞安·麦克唐纳德,玛丽莲·江恩,区亨利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抢先版

      她来自未来 一百年以后

    • HD

      巨齿鲨2:深渊

    • HD中字

      回到未来3

    • HD中字

      回到未来

    • HD中字

      回到未来2

    • HD

      动物出击

    • HD中字

      希特勒的男孩

    • HD中字

      人肉鼠餐

     剧照

    2012 剧照 NO.12012 剧照 NO.22012 剧照 NO.32012 剧照 NO.42012 剧照 NO.52012 剧照 NO.62012 剧照 NO.162012 剧照 NO.172012 剧照 NO.182012 剧照 NO.19201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玛雅人的预言即将实现,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各国政府已经联手开始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以写科幻小说谋生的杰克逊(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 饰)在带孩子们到黄石公园渡周末时发生一连串怪事,而且遇到了神经兮兮的查理(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查理告诉他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伴随着火山爆发,强烈地震以及海啸,杰克逊带领自己的家人驾驶一架临时租来的飞机冲出被死神阴霾瞬间笼罩的城市上空,开始寻找查理口中各国政府正在联合秘密制造的方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些伟大的鬼魂将脱颖而出,而一些自私的心灵将无所遁形,当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方舟制造基地之时,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引发前所未有的恐慌。最终,仅存的人们用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渡过了难关。  本片被称为《后天》的升级版,投资超过2亿美元,是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的最新力作。

     长篇影评

     1 ) 在一位美国飞行员葬礼上的谈话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一位优秀的美国公民,新时代的活雷锋,Gordon同志。

    Gordon同志作为一位医生,一向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能够仅穿一件单薄小睡衣暴露在户外数十小时不受风寒侵袭,同时坚持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主要是开飞机),体现了异于常人的体力和极其强韧的精神力。尽管如此,他还是于2012年12月21日下午三时二十分不幸在四号方舟的门轴里被夹,当场逝世。终年四十多岁。经过对现场的勘察和录像分析,死因可以初步认定为”运气不好“和”编剧使坏“两者之一,后者的可能性较大。我们已经成立的专案组,调查编剧的动机。

    Gordon同志是临时参加到逃命过程中来的,之前他主要在加州担任整形医师的工作,从事开阔(她人)胸怀的伟大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学开飞机,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做准备。逃命过程中身兼丈夫、后爹、小型飞机驾驶员、大型货运飞机副驾驶数职,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Gordon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工作,也热爱建造了方舟的社会主义中国;热爱妻子儿女,甚至情敌,是难得的人中俊杰。

    Gordon同志的大半生倾注在为人民创造活体艺术品的事业上,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除了小宇宙爆发、向我们展示了人的无限可能性之外,还不忘照顾别人的孩子,为别人的一家团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关头看似毫无价值的牺牲,其实是最大的、默默的牺牲(参见《嫌疑犯X的献身》)。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Gordon同志的逝世,使医疗和美容战线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战士,是爱美人士的一大损失。我们今天沉痛悼念Gordon同志,要学习他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让我们深深地铭记一位伟大的丈夫、慈爱的后爹、创造完美胸部的整形圣手、天赋异禀的飞行员Gordon Silberman的生平,并默默地祝愿他在来生(考虑到他牺牲的地方属于佛教的管辖范围,应适用轮回的原则)投胎当上主角。

    Gordon同志千古。





    ————

    题外话:如果挑一个全片中最有范儿的死法,我希望是那个站在黄石公园,大力拥抱绚烂焰火的Charlie Frost。多酷啊。

     2 ) 灾难拒绝加法和美国梦

      

    一,艾导的手艺

     

    艾默里奇这个导演,基本上就是一个好莱坞的王晶,跟风能力有余,创新意识欠奉。甚至从某种角度讲,还不如王晶。王胖子至少还开创过赌片潮流,为香港影坛贡献过牌局斗智这种新桥段,艾默里奇……谁记得他有什么手法是别人没玩过的吗?

     

    艾氏是个很擅长做加法的导演,早期的《星际之门》是科幻加冒险,《独立日》是《异形》加《星球大战》加《世界大战》,《哥斯拉》照搬日本怪兽片和《异形》,《明日之后》是《活火融城》加《龙卷风》加《天地大冲撞》等等,《史前一万年》是各种怪兽片和蛮荒冒险电影的集合。至于《2012》,不用再说了吧?只需要指出一个事实:最后下水找钥匙那场戏,是卡梅隆在《深渊》里先设计出来的(有趣的是,这次艾导最忌惮的也正是卡梅隆的新作《阿凡达》,这就叫李鬼怕李逵)。

     

    足如果把导演比作厨子,那么艾默里奇这个厨子的作品有如下几个特色:

     

    第一,份儿大,量足,每次都把抄来的特效和场面压得结结实实,让你都不好意思再要第二份。

     

    第二,各种食材多半拌不匀。抄来的终究是抄来的,艾氏并无意也没那闲功夫把各种场面勾兑在一起,烹煮出新的味道来。他的电影里地震就是地震,火山就是火山,空战就是空战,一场完了再来一场,投资额并不是与影片质量成正比,而是与影片长度成正比。

     

    第三,味精味儿大过食材的原味儿。因为元素太多,因为艾导总是在赶工,所以每一种元素他都无暇深究,战争中的人该有什么反应?地震呢?世界末日呢?通统放到一边,用一个模式化的故事框架往里一装,人物性格和情绪合理性之类萝卜须都还没理清楚,就端上台面来了。

     

    说白了,他的电影就跟麦当劳里的巨无霸一样,甭管多少鱼肉蔬菜,统统叠起来,两头面包一扣,齐活儿!

      

    二,灾难可以做加法吗?

     

    商业元素堆砌并不是艾导一个人的嗜好,然而拍灾难片,他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要处理。那就是面对灾难,纯粹机械的加法行得通吗?

     

    两场地震是不是就比一场地震更可怕呢?全球倾覆,是不是就比一次隧道事故更值得哀悼呢?对于生者而言,或许如此,可是对于不幸罹难的人来说,并无区别。因为面对灾难,每一条生命都是无价的。

     

    波兰斯基说过,“《辛德勒的名单》并不是关于百万犹太人被杀的故事,而是关于一小撮犹太人逃出生天的故事”。此话确实点出了电影反映灾难的一个困境,那就是此类电影的重量来自对灾难的重现,但恰恰灾难的核心——那些受害者的视角,电影是无从反映的。即使如此,仍有底线:关于受难经验,电影如果无法深入,至少应该保持敬意。

     

    不能说《2012》里缺少这种敬意,只能说太过稀薄。在洛杉矶倾城天翻地覆的时候,镜头牢牢对准的,始终只是逃出生天的那一家人,他人的受难,看起来只是在反衬这一家子的幸运而已。其他的场面,亦大体若是。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那个照抄《真实谎言》的镜头,艾默里奇又一次剽窃了他心爱的卡梅隆桑,让飞机晃了几下掉下悬崖,可是他愚蠢地忘了,这种冷血玩笑根本不适合灾难片。艾默里奇史无前例地把灾难扩大到了全球,而他的胸怀,却并未提升一点点。



    好莱坞电影无论再大的题材,都会有个个人视角,这很好。然而此片中,影片的个人视角并不是为了把一个“全人类不断受伤”的故事具体化,而是另外讲了一个“白人中产阶级男性不断获得”的故事。这种荒谬的错位感要对后半段的剧力崩溃负主要责任。



    批评好莱坞电影不够严肃和缺乏社会责任感,大概是最常见的评论了。然而我这里要说的却并不是这个,把戏份全部集中在逃出生天的一小撮人身上,最后产生了一个很奇妙的戏剧效果。那就是观众彻底抽离出来了,逻辑很简单——几十亿人都死了,剩下这几万人死不死有什么关系呢?这一家人逃出去又能如何呢?——不是观众无情,而是导演的逻辑太过混蛋。

     

    最后看到镜头撇开汹涌的人群,对准那只求生的小狗的时候,我终于被这种“紧张场面”逗笑了。

      

    三,世界毁灭,然而美国长存

     

    一般来说,灾难片体现的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多半是白领家庭一家躲避灾难的故事。这没办法,谁让他们是票房主力呢?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地震和海啸不但让失意的男主角重新当上了老婆孩子的家长,还稍带着帮他清理了情敌和老板,简直比他家养的召唤兽还乖(想想地震在他前妻和情敌之间画出的那条“鸿沟”)。《倾城之恋》里说,一个城市的沦陷或许只是为了成全一对情侣,同理,《2012》里的“倾球之灾”,也只不过成全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白领家庭而已。

     

    这个家庭没有爷爷奶奶,也没有叔伯兄弟。尽管核心家庭在今日的中国,尤其是城市里已经大幅上升,中国人看起来还是会觉得有些怪异——为什么他们根本就没想过其他亲戚?好像他们在世上只有彼此似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核心家庭是美国从拓殖时代就开始牢固确立的基本社会单位。往更远一点说,是西方从工业化时代就开始确立的家庭模式。父母和未婚子女构成的关系被认为是个人世界的中心,决不容侵犯,这是典型的美式价值观。




    很多人激动于《2012》里的中国元素,其实是自作多情。“这样的工程,只有中国才有可能完成”,这是在夸中国吗?从世博会到奥运,再到60年庆典,世界终于意识到,社会主义并不必然意味着效率低下,在“举国体制”下,中国可以有最高的效率。然而这种赞扬下面的潜台词,还需要说出来么?

     

    除此之外,在《2012》里,你还可以找到几乎所有美国对于这个世界的刻板印象——印度那地方就该遍地饥民,意大利总理就应该乞灵于祈祷,俄国人就应该唯利是图……当然,美国总统就应该为民牺牲。然后让一个美国人的壮举拯救所有幸存者。美国电影的特效可以把灾难扩张到全世界,可是美国人的眼界,似乎始终还停留在自家门口。



    四,好莱坞的劝善文

     

    有心人或许留意过寺庙里的劝善文,内容是用地狱里的种种惨状来提醒善男信女,今生不修善业,死后必遭天谴。好莱坞灾难片不问来生,也不认为人的善恶与灾变有什么关系,但是却通过面对灾难凸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功用与劝善文是一致的。所以片中人物才对着街头劝人悔过的教士发出感叹:“归根结底,原来他们是对的!”

     

    只不过,因果也好、启示录也好,宗教的果报仅限于己身,顶多不过“淫人妻者,其妻必被人淫”之类,祸及妻儿。而现在仅仅为了在银幕上造一个美国梦,就闹得天下无辜都来陪绑,《2012》这玩笑未免开大了。

     3 ) 玩转地球已经不新鲜了

    白宫又一次被摧毁了,这次直接拿美国海军的航母撞。纽约、洛杉矶又一次被毁灭了,大雪、地震、火山爆发,样式繁多,好一幅排山倒海的末日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情景确实可怕,然而总会觉得多少有点眼熟。是啊,美利坚合众国在胶片上早被灭亡了无数次。既然灾难总是袭击美国,拯救他们和全人类的依然只能是美国人。

    跟以往的灾难片相比,《2012》打开了一些视野,高潮部分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脉,然而加入中国根本不能增加故事的可信性,因为除了藏族同胞救了主人公,中国人根本没对剧情产生任何决定性影响。有人说那几艘巨大方舟不是中国造么?可拜托,后面装进去的都是别人好不好。G8选在中国造船是有原因的,那里海拔够高,足以抵御风险。几个大国主导一切,然后拉中国入伙,其他熟视无睹。至于G8总统领导人的指指点点,搞这些都不是新鲜事了。

    故事说起来是个无稽之谈,跟先前一大烂片《2012世界末日》讲的是同一内容,玛雅人预测过2012年地球将要毁灭。但是正如好事者炒作几百年前诺查丹玛斯留下的世纪末预言,回顾过去几十年,总有一批人乐此不疲,相关的电影题材更是多如牛毛,拍着拍着就上瘾了。很显然,末日情节成了一道消费大餐,在这个和平时代,除了全人类毁灭和恐怖灾难,还有什么比这更刺激人心的呢?因此《2012》充其量不过是个外带全家桶,看起来品种挺多,有不同的灾难演示;量足价廉,片长足足有150多分钟,但终归称不上营养、可口跟美味。

    太阳活动异常引发了地球内部的异变,火山爆发、海啸冲击、天崩地裂,人类走向了灭亡边缘。到了结尾,方舟在印度洋上漂泊,事情又莫名其妙地好了。《2012》重复了美式灾难大片的无聊模式,像最后一秒钟危机营救,上飞机、关闸门;必要的脸谱化反派,博士代表了人性光辉一面,必然要有个谋私利的家伙来对着干,两人还得在众目睽睽下辩论一番;千篇一律的必备进程,像没事总爱尾随而来的小孩,他们能帮上大忙;最可怕是尽管人类死得差不多精光,灾难还帮主人公解决了家庭难题,实现了关系和解。

    身为落魄作家兼私人司机,主人公依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了美利坚和无数人类。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还有生生死死、永不分离的一家庭,生命力无比强大,上车坐飞机泡水里,样样没事,令人汗颜,就连想在这个家庭里“插上一脚”的家伙都不幸惨死,毕竟一山不容二虎。至于其他无辜的、渺小的人类,他们看起来都不大重要,当当这一家子的背景而已。

    《2012》就一吃特效的片子,这部分内容没有任何多谈的必要,如果你要看,一定得进电影院,对着小屏幕、依靠投影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它们是用文字描述得了的东西,那《2012》就没有拍出来的必要。然而特效不等于一切,叠加的灾难也会形成空洞,《2012》多少犯了这样的错误。看似有不同的灾难形式得到了展示,然而被一一割裂开来。很多时候,不是主人公如何英勇地闯关,进而死里逃生,恰恰是天灾故意拖慢了步子。地板要等车子开过了才裂开,火山喷发没一次能打中,时间方位总是能掐得那么准,不是狗屎运就是故意唬人。

    看完这部影片,我们要相信好运气就是既要开好车还得能开飞机,能学会的尽量学会。还有别忘了结交权势,有时候他们总会帮上大忙的,这样你才能挺过劫难,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灾难片总要回归人性的母题,《2012》给出了说辞,幸存下来的人类依然正面、积极向上,洋溢着无比的乐观,期盼明天和未来。只要人类能繁衍,未来就有希望,就如同父亲要保护孩子,男女情意互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2012》给出了很多人物对象,包括主人公、总统、富商、博士的父亲、博士的朋友、博士父亲的朋友,每个人都用不同方式去保护孩子,形成沟通。然而灾难面前,复杂的人类情感就只有剩这些么?当然不是,代表人类美好品质的绝不只是一家子的幸运……

    总体上,《2012》依然是部典型的好莱坞作品,思维深度有限,但确实是通俗易懂。导演卯足了劲,用钱砸出了特效,姑且可以说能值回几十元的票价。可余下的人类故事部分,包括总统与人民同在、出于悲悯同情打开门,那真没太多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跟《第九区》相比,《2012》不会是代表未来电影制作的潮流,相反更像是传统灾难片的苟延残喘、强弩之末。

    对罗兰·艾默里奇说一句:玩转地球已经不新鲜了,下回请您搞搞火星吧。您看,人家卡梅隆先飞一步了不是。【……】

     4 ) 我不能要求每部灾难片都像《2012》这么牛逼

    作者/袁柒 《2012》就是那种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达到类型片极致的的雄心壮志之作,是专为宽银幕和至少720P画质要求的下载资源预备的饕餮盛宴,从类型片的角度看,他甚至也将和魔幻片领域的《指环王》,科幻片领域的《星球大战》一样将单独成为灾难片领域不可逾越的标杆之作。可惜的是,国内不少影评人基于对大片审美疲劳产生的刻板影响,不例外的也立刻给予该片不少草率的批评和讥讽,为标榜影评人自己的品位而对一部大片所表现出的能力和真诚尽可能选择性失明,这样的状况频频出现而又不可挣脱,中国所谓影评人在为电影的特效震惊之余,又流露出小市民在逛完迪斯尼乐园后那种酸溜溜的特有的傲慢。 此类评论,若指责《2012》的故事单薄、叙事混乱,或许用在《后天》上面尚可,但《2012》显然没在此让人不能接受,艾默里奇吸取了前作的教训,明白自己可及和不可及之处,在毁灭地球的视觉特效中不遗余力,对叙述故事却保持这中规中矩的谨慎,虽无新意,但确没有逻辑不清的硬伤。而影评人不惜吹毛求疵,指责该片的思维深度和哲学意义更是无稽之谈,艾默里奇不是库布里克,好莱坞大片作为工业化的电影产品,寻求的‘大多数前去影院的观众’,而不是那些对精神体验有着特殊要求的人,换句话说,你不能因为在家乐福买不到卡拉马乔的油画,而责怪家乐福没有深度,你也不能因为在星巴克听不到钢琴家弹奏的《月光》而痛骂其缺乏内涵。而我目前看到大多数影评,在影片上映过程中即为其宣判全家福灾难影片。无异于上述两种行为。 在就电影本身谈论之前,对另一些周边问题提出我自己的看法,留给还没看过此片但以被误导的影迷今后自己判断,影片上映之初关于导演因受汶川地震场景感动而加入中国元素的舆论,应该是某位三流记者或院线推手一厢情愿的炒作,这位软文编写者一定有着一种微妙的大国情节,而且看了很多届的《感动中国》,导致自己虚构了《感动美国》的美梦。我个人认为制片方或许考虑到了中国市场,但更多完全是出于主题和剧情的需要,对此我在后面会着重论述。与此相反,还有一些愤青因为在事关中国的场景中出现了‘西\藏喇\嘛’而指责导演别有用心,指责导演在相关台词涉嫌‘辱\华’,这种用屁股的位置思考问题的人也实在多余了些。任何人拍这部电影也会更希望用这个小喇嘛而不是IT精英的形象站立在雪山之上,至少画面会更加优美一些,比如小说《天鹅绒》中的线索是猪肉,而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把猪肉换成了鱼鞋,于是我们看到某个场景一双鱼鞋浮在水面徐徐向前,而不是一块猪肉咕咚沉到了水底。如果您确实有好莱坞需向中国市场谄媚的需求,那么导演是不是需要在中国演员脸上写上“汉族”两个字,才能满足您这种较为怪异的民族自尊心呢? 电影特技特效之前无古人不容赘述,影片中四个场景,四条线索构成的故事也并没有一个显得可有可无,以下: 1、 场景为洛城,作家柯蒂斯为拯救家庭街头和空中的逃亡进程顺序推动故事的进行、柯蒂斯家庭内部的冲突、柯蒂斯家庭与俄罗斯富商家庭之间的冲突作为次要矛盾突出戏剧张力。 2、 场景为美国白宫内部,首席顾问科学家艾德里安和总统班底成员的推动的亚特兰蒂斯计划为副线。 3、 场景为公海上的民用航船、艾德里安的老父亲和其乐手搭档作为一条不太重要的线索却引发了全片最感人的泪点。 4、 场景为西藏、小喇嘛和其家人的逃亡准备。不动声色的宁静心态中缓和整个影片的紧张气氛。 首先,作家柯蒂斯是有着明确目的的逃亡者,有主流的家庭观念支撑其行为动机,有研究亚特兰蒂斯的专业背景身份使他的觉醒更具有说服力,整个逃亡的过程仍旧是操纵交通工具在灾难中迫在眉睫的赛跑,没有也不太必要跳出《龙卷风》《后天》这种类型片的套路,汽车在洛城崩塌中的飞奔虽有着太多偶然性和违反物理常识的运气,但导演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向人们解释合不合理,而是够不够酷。待到乘坐飞机在上空时,镜头跟随飞机的尾翼展现出天气的变换,然后用主观镜头的空中俯拍出整个洛城的毁灭实况。这个灾难场景之所以很难复制,是因为导演选择了地壳移动消失殆尽的灾难给予整个世界,从地震、地裂、火山爆炸到海啸几乎把能拍的灾难都汇聚到了一部电影中,比《后天》更优美的是,影片有对于黄石公园的毁灭过程,有通过电视纪录片风格再造巴西上帝山倒塌,有麦加清真寺和伦敦街头的群众恐慌,这种大量自然、现实奇观实景拍摄与电脑特效相结合的部分比单纯的城市楼盘倒塌更为暴力的视觉美感。 白宫内部的线索,视点主要集中在科学家艾德里安身上,这个片段是掺杂着阴谋论和政治博弈的剧情风格。剧本采用‘玛雅预言’‘亚特兰蒂斯’‘诺亚’历史宗教中这些稍显陈词滥调的符号,导演没有打算深入就此末世论的真实性探讨下去,而只是需要营造末世的氛围。对照2012这个并不遥远的年代,以及亚特兰蒂斯计划展开的时间,在看看黑人多数的内阁班底,这个电影应该是一部现在进行时的电影。导演将艾德里安和黑人总统作为这个片段中的正义力量,将白人副总统作为内阁内唯一的准反派,还不留情的揶揄了一把那位“他是个演员,他是在念台词,不要相信他”的加州州长。导演个人的政治倾向似乎一览无余,而最后让黑人总统放弃逃亡,选择与国民共赴死亡。其煽情段落确实天真的令人难以信服。 这条线索充满了着选择,如果说黑人总统的慷慨赴死代表了美国价值观中的政治正确,内阁班底通过筛选人员才能搭乘亚特兰蒂斯逃亡的计划代表了精英主义,副总统及其支持者最后选择金融寡头、独裁者、商业大鳄方能购买求生门票的选择代表了资本至上的原则、那么这最后一条才是最可信的,影片在此的逻辑是由世界G8峰会确定少数人逃生的计划,因耗费巨大,所以由资本家购买十亿元一张的船票成为现金流、交由中国制造。考虑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人力成本廉价,且开展这样大的工程或许在程序上不必遭受太多国会和议会方面的阻挠,又拥有着青藏高原的世界之巅。所以我在前面说,中国元素的加入完全是剧情的需要,是很合理的。如此这一条亚特兰蒂斯方舟的产业链就形成了完美的一环。假如末世论和亚特兰蒂斯方舟的阴谋论是真的,我斗胆站在高层的角度考虑也想不出比这更可能的解决办法。 但导演给我们高层另一种可能的解释,这就是白宫首席科学家黑人艾德里安的解释,既然多数人必然不能存活,谁该听天由命,谁该搭上这条生命之船呢,艾德里安的选择既是不选择。在他和另一位女科学家的对话中,他拿出一本由前面提到的作家柯蒂斯写的‘只卖出不过区区五百本的小说’,此书由艾德里安正在窗上的父亲赠送,而他正在不停的阅读,到此整个故事中至少有三条线索汇聚在了一起,父亲买了作家柯蒂斯的小说,把他送给儿子,儿子带着书活了下来,并将继续传播,只要这样“美国文化就不会灭绝”,艾德里安活下来既是为了继续传播现代文明,在这种抓阄式的生存心态中,艾德里安摆脱对生命的选择,上升到更为可贵的文化选择上。

     5 ) 《2012》:毁天灭地(+随便说说+恶趣味爆发)

    这片子就是《天地大冲撞》+《海神号》+《后天》,然后再放大若干倍。具体的倍数,看个人的神经粗细吧。(现在本片在豆瓣的评分十分牛屄,从一星到五星基本势均力敌啊~~~13号全面公映之后,5星和4星终于开始占据主流了)

    在视觉特效上做到这么极致的灾难片,它就属于那种我们明知道会看到什么,但当你看到的时候还是会感到震惊。那些想看下载的同学们,这次的坏消息就是如果你在电脑上看下载,那基本上和你看文字剧情介绍的感觉没什么区别。

    (本片此次内地发行了1900多个拷贝,看来索尼、中影、华夏,以及全国的院线都憋足了劲要在贺岁档来临之前最后搞一把了。要知道,《建国大业》据说才发了1450个拷贝。以《2012》的发行规模,票房要是少于2.5亿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下载党们注意,千万不要把本片和另一部叫做《2012世界末日》(2012 Doomsday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979528/)的片子搞混了。 《2012 Doomsday》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烂片!本片IMDB评分1.8!我靠!下载它纯属浪费你的带宽。)


    IMDB上说本片长度是158分钟,但我感觉没这么长。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的错觉,因为我没掐着表看(基本上这片子就没留给你看表的时间)。如果国内版本没删减的话,那说明本片确实非常紧凑和精彩。

    作为一部灾难类型片,《2012》在视觉特效上自然出色。在之前的各版预告片中,那些铺天盖地的灾难场面已经足够震撼,但在大银幕上亲眼目睹的感觉还是非同凡响。加利福尼亚沉入大海,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撞毁白宫,黄石公园火山爆发,海水漫过喜马拉雅山等几个大场面,确实是艺术想像力和视觉特效技术完美结合的经典镜头。由于内地观众要到2010年的1月份才能看到《阿凡达》(Avatar)了,所以对于内地观众来说,本年度最佳视觉特效影片毫无疑问就是《2012》了。

    不过如果一部灾难片仅仅只是在视觉特效上非常出色的话,它还是很快就会令观众感到厌倦的。毕竟,感官刺激在任何电影里都只是调料,即使在灾难类型片里,主菜还得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还好,这次电影之神听到了我之前的怨念,导演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没有犯《史前一万年》( 10,000 BC)的错误,在《2012》中避免了简单地做感官刺激的堆积,而是在剧本上下了功夫,并明智地将这些视觉特效场面融合进了人物塑造中。基本上,本片中的视觉特效场面很少是单纯为展示而展示,都和剧情、人物结合的不错。

    和罗兰·艾默里奇导演的《后天》一样,《2012》的故事主线还是放在了一家普通人的命运上。约翰·库萨克(John Cusack)主演的男主角是一个失败的作家,在偶然的机会中得知了世界将要毁灭的信息,他为了拯救家人,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在这条故事主线的带领下,各条故事副线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有的剧情张力都来自各色人等在灾难面前的反应,而那些之前在预告片中着力描写的灾难场面,虽然也堪称壮观,但真正能打动观众的,还是人性的美好和坚韧。


    当然,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这种已经基本模式化的故事已经算不上什么新意和惊奇了。对于那些对类型片和灾难片观影经验比较丰富的观众来说,基本上我们可以在开场30分钟左右就判断出谁能活下来,谁将死去。但《2012》凭借强大的视觉特效,还是把这些俗套做出了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的威力,面对各个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背景的观众,它总能在其中找出一些共同之处,并精巧地将这些跨文化的人性共同点融合进故事之中,然后以强大无比的视觉特效进行再包装,最后整合出一个让大部分观众都感到满意和刺激的电影。


    在《2012》中,“中国元素”可以说是近些年来好莱坞主流商业片中表现最多,而且是最正面的一次。拯救人类的方舟计划就是在中国进行的(从地貌来看,应该是在西藏),导演借片中讨厌的美国佬之口,感慨了一句:(大意)这样巨大的工程量只有中国才可能做到!(顺便小拍了一下内地观众的马屁)

    很明显,好莱坞已经把中国内地这个飞速发展的电影市场看作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市场,所以才会如此煞费苦心地用这些中国元素来迎合内地市场。不过在影片上映之前,我看到有些发行方宣传中甚至提及什么“中国拯救世界”和“汶川精神”,我不得不说这就属于一厢情愿的过度宣传,以至于到了有点意淫的程度了。具体的情节我就不剧透了(其实也没啥可剧透的,故事外景地而已),但中国和拯救世界没什么太大关系,只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已。而本片和汶川更是扯不上什么关系。(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用“汶川精神”来宣传这部电影,实在是有点没良心。汶川512地震刚刚过去一年半而已,你们就想用这种伤痛来卖钱吗?)


    (片中一个扮演中方藏族工人的演员黄经汉在《黑暗骑士》中扮演了那个被蝙蝠侠虐的香港坏蛋刘先生,而扮演这个角色奶奶的演员,则是华裔女演员卢燕,她演一个藏族老奶奶,看着有点怪,主要是比较白胖,不像藏族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紧张刺激的特效场面以及扣人心弦的剧情中间,导演还随时不忘给观众添加点幽默小佐料。片中类似的闪光点不少,至于说你能感觉到多少,就看你的笑点如何了。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作为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欧洲人,估计对美国也不是很喜欢,所以里面没少埋汰美国人。看过《后天》的就知道,美国总统在他的电影中基本是很难活下来的。

    片中男主角带领一家人逃难时,为了能到中国,和一个俄罗斯百万富翁(好吧,他是亿万富翁,因为他能买得起三张方舟船票,这船票可是每张价值10亿欧元的)一起上了一架大飞机。这架大飞机是安东诺夫An-225超大型军用运输机,起飞重量超过60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小朋友看到后惊叹一声,俄罗斯百万富翁得意地说,这是俄罗斯产的。(An-225实际上是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研技术联合体研制的,严格说来还不能算是俄罗斯的。该飞机最大航程15400公里,在片中该飞机在不中途加油的情况下一次性从美国西海岸飞到了中国四川。)


    对于大刘的粉丝们,我得说,大刘的影子在本片中时常隐约闪现。例如灾难来临,如何选择谁能上方舟谁不能上?只要熟悉大刘作品的读者,不难得出自己的答案。
    而大刘在《黑暗森林》中的一句名言在本片中也变相地得到了体现:是给文明以岁月?还是给岁月以文明?


    再多说一句(嗯,我真罗唆)。本片中关于地球遭此大劫的理由非常牵强(中微子特性发生改变,同学们,中微子啊~~~),大家看看笑笑就算了,拍电影嘛~~毕竟观众不是人人都是天体物理学家,也没多少人是松鼠会的粉丝。不过松鼠会的同学们可以出动了,好歹挽回一下本片耍神棍造成的恶劣影响嘛~~


    嗯,本片国内公映版本和国外版本还是略有不同的,根据传闻,主要是开头四川部分,国内版本只有解放军帮老百姓搬家,国外版本多了一个挑选工人的小段落,大意是解放军问下面的藏民,谁会读?谁会写?谁会电焊?分别有几个人举手,然后他们就被挑中了。接下来,就是电影中出现的在山顶爆破的镜头。

    具体请看http://tieba.baidu.com/f?kz=668715663(有图有真相)




    ────────────────以下是有感而发──────────────


    豆瓣上这两天随着《2012》的全面公映,关于“中国元素”的是非,又开始有了争论。

    “选择中国没错,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以及种种关于中国的蛛丝马迹,其实,不过是部电影而已。

    这种成本的电影(2亿美元),又是好莱坞出品,千万不要对里面的这些元素太过于当真。好莱坞电影永远是门生意,如果中国内地市场成了好莱坞最大的海外市场,好莱坞保证还能给你玩出新的幺蛾子。所以,对《2012》里出现的所谓中国元素,大家平常心对待好了,既不用阴谋论,也不用激动万分。人家就是图咱们兜里的钱而已。

    《2012》里没有出现明显的日本元素(男主角的老爸的搭档的儿子的媳妇是日本人,哈哈哈),而导演的上一部电影《后天》里还有一段日本下冰雹的戏份。不是说全世界都完蛋了日本就没人关心了,而是现在中国内地市场越来越重要了。

    《珍珠港》这种关系到美国人国仇家恨的主题,就因为日本当时是好莱坞电影最大的海外市场(现在应该也还是),在表现日本海军从航母上起飞袭击珍珠港时,不但大量使用慢镜,还配了雄壮的鼓点音乐(后来成为CCTV最喜爱的节目配乐之一),显得颇为英雄主义。美国人能这么大度,除了二战时美国曾经按着日本一顿痛扁还顺手扔俩原子弹的心理优势外,钱包的因素也不可忽视。(貌似美国二战太平洋战役的老兵对本片就颇有怨言)

    对于《2012》中出现的那点中国元素只是一盘菜里的调料而已,大家请放开心胸。在一部好莱坞电影里,即使导演是德国裔的,它也仍然是一部由同性恋和犹太人统治的好莱坞拍摄的美国主旋律电影(声明,这是个玩笑,想挑我政治不正确的同学可以歇菜了)。so,人家是不是看得起我们,是不是给我们面子,有什么重要的?

    面子不是人家给的,是自己挣的。明白这点就得了。




    ───────────恶趣味爆发─────────────


    中国人在2012年的时候怎么办?电影《2012》给出了一个可能性:

    咱们收了美国人的技术、阿拉伯人的钱以后,开始在青藏高原秘密修建创世纪方舟。然后,嘿嘿。

    等全世界那帮有钱有权的人都到了中国后,虽然世界就要完蛋,咱们的大猫也肯定得按照中国人的习俗请大家吃饭啊。然后,就在觥筹交错间,大猫忽然摔杯为号,冲出来很多说着字正腔圆普通话的解放军,把丫们都给突突了。

    在方舟基地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广播,以及怪腔怪调的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言等等外语广播把那些自以为花了10亿欧元就能活命的俄罗斯、阿拉伯以及一切被我们鄙视的资本主义富翁们都骗进还没完工的那些方舟里,让丫们等洪水去吧。

    世界都要完蛋了,俺们天朝是厚黑学的发源地,这点计谋就不是你们洋人所能明白的了。现在,方舟就是中国人的了。世界也是中国人的了。

    然后,地道门打开,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协人大领导、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主要领导、重要科学家以及主要民营企业负责人,当然,还有他们的家属,都开始有序登船。

    最后,是那些有幸负责建造方舟的工人,以及能搭上他们关系走后门的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开始从各个旁门偷偷上船。

    最后的最后,(中文字幕版有个翻译错误,每艘方舟能容纳的人数是四十万而不是四万),就算只有三艘方舟能启航,120万中国人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洪水退却后的地球塞满。

    非洲就非洲吧,反正咱们一贯号称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是不挑地方的。

    邪恶的天朝满赛!!!




    ───────────闲聊────────────

    收到豆邮,豆瓣管理员说本文“遭受恶意刷票,经查证是有人使用上千马甲的恶意行为”。说实话这东西有什么可恶意刷票的?《2012》内地首周末票房7500万人民币,人民群众的喜好能被马甲改变吗?


    ───────────继续闲聊─────────

    豆瓣上《2012》的条目里,观影人数飞快地在首映周末之后增加到12500人左右,然后增长速度就变慢了。说明豆瓣同学们都是喜欢看首映的。现在5星和4星开始稳定地增长了。看下个周末吧。

    我还是不明白,恶意黑《2012》对任何人有任何好处吗?(不喜欢的观众肯定有,但专门注册马甲来恶意刷票的就很少见了。而且大家都遭到了恶意刷票,我估计也不是专门针对我个人来的。)

     6 ) 灾难片带给人们的反思

    这个灾难片一直被我列为不敢看的影片之一,因为曾经的我还是有点相信玛雅预言呢。不怕大家笑话的说,这部2009年的片子,记得我是在2012过去之后才敢翻出来看了这部一直很想看却不敢看的片子,一晃又好几年过去了,现在回想会觉得好幼稚也好释然。
    对于这部影片,而且作为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我觉得《2012》这部片子堪称卓越。很典型的美国大片,反映空前灾难的电影,让人们看过以后,有很多感触。不仅仅让我们了解到海啸的疯狂,地震的危险,灾难的残酷,灾难的来临是人们无法抗拒的,也让我们知道生命是自己争取的,走对一步就能够活下来,走错一步后悔一生。当海啸扑面而来时,在睡梦中的人,在不知道的状况下已不在人世,失去生命。地震会让坚固的房子倒下,再好的车子一转眼已经没有,火山爆发有一个个小火球射打在大地上,在这时钱已无用,生命却那么可贵。
    在电影里男主人公是杰克逊,很勇敢,在大家准备关方舟的大门时,有一个东西被卡在了门边,如果门关不上,就无法开启防预措施,这样的话,人们就全部没有期望,但杰克逊为了大家能活下来,冒险去了方舟门边查看问题,发现有一块黄色铁卡在门上,杰克逊使劲往外拨,在这时方舟已经靠近冰川,如果这时再关不上方舟的门,大家都会没有活不来的期望,时刻紧迫,经过发奋,杰克逊最后拿掉了这个黄色的铁块,大家得救了!
    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有些灾难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的,但是只要有智慧,团结不懈地共同发奋,就会有奇迹发生!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导演的真实目的是引起我们对环境保护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足够重视,让我们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未来。不管怎样说,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是与我们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7 ) 寻找中国元素归来有感

    007第一集,大反派诺博士是个中国人,这部电影上映于1962年的10月5日,之后15天,中印边境冲突爆发,4年之后,文革中的中国进一步封闭了自己,谜一般的红色风暴自东方而起,席卷了整个世界,而那些嘶喊吼叫着的左派学生们其实并不知道当时的中国在发生着什么。

    文革过去33年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始终挑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我们就如同一个少年,有着让人自豪的成绩,也有着不可忽略的缺点,毛躁地期待着,期待着所有人都为那些成绩喝彩,所有人都放过那些缺点。我们在每一部大片中寻找着中国的影子,在每一个应该有大国出现的大场面中寻找那红色的旗帜,在每一次世界面临奇思异想的灭顶之灾时都期盼着中国的出现。我们等来的是什么呢?是破旧野蛮如集中营一样的监狱,是中国熊猫的美式减肥之旅,是旧式的军服和冷酷的军人,是挥金如土的黑帮富商,是质朴善良却吃不饱的人民。我们是如此在意西方媒体对我们的看法,所以《参考消息》销量甚高;我们是如此在意好莱坞镜头里的中国是怎么样的,所以在失望后我们愤怒,我们谩骂,我们沮丧。

    好像一个少年,用穿着球鞋的脚踢着街边的垃圾桶,发泄着他看似有理却其实无关紧要的愤怒:这一切,都是成长的烦恼而已。

    何必在意好莱坞镜头里的中国是什么样呢?不需要在陨石撞击地球之前拉着中国也发射核弹,我们知道自己能毁灭世界;不需要让蝙蝠侠在香港跳来跳去,我们知道自己有摩天大厦;不需要一个外国导演的感动,我们知道在2008年的5月,汶川、映秀、北川闪耀着怎样的光辉,那光辉足以在人类不长的历史上留下璀璨的一点。不需要,其实我们从来都不需要好莱坞的肯定和西方世界的赞赏,我们有《南方周末》,有简光洲,有卢广,有×××,有×××(请随意填空,只要可能被豆瓣删除的人名都符合条件),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们也有有勇气说出这些问题的勇敢同胞。

    但是——是的——没错,如同那个少年一样,我们希望那肥大的校服能够衬出自己一下子蹿高了8公分的身材;我们希望那千篇一律的、人人一样的发型能够有点变化;我们希望自己成为同龄人中最有魅力的那一个——尤其是和西南角那个黑乎乎的表弟相比;当然,我们最希望的是那些前辈们能够说一句:小伙子,不错!

    哪怕那些前辈们虽然有的富可敌国,有的学富五车,却已老眼昏花,跟不上时代,也泡不到美眉了。

    少年中国啊,少年中国,当我坐在电影院中,不可免俗地费力寻找你的身影时;当你的名字出现在那张地图上,我惊呼出声心中暗爽时;当我和所有观众一样,看到直升机上那八一星徽会心一笑时,我们都是你的一部分——你的少年心性,你的故作深沉,你的不成熟,你的早熟,你的活力,你的不完美,你的冲劲,你的不自信,你的勇敢。

    好莱坞的镜头里永远不会有我们眼中的中国,我们眼中的中国只会出现在中国电影的镜头里。西方媒体的笔下永远不会有真正的中国史,中国历史的记录者永远使用汉字,那汉字从前存在于史官怀中的竹简和市井小民的传说中,今日则被坐在电脑前的每一个你和我敲击,那些西方记者们漏掉的每一个欢笑和每一场苦难,都被我们忠实的记录。

    所以,无需费尽去寻找“中国方舟”了,无需为那一句“只有中国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而受用无穷,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中国“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不是吗?在那些白皮肤的老朽们已经爬到山顶的时候,等待着他们的只有下山的路,而攀爬未半的少年中国,抬起头,前方是久违300年的绝顶风景。

    好莱坞,不如遗忘中国吧,不当大反派,也无意成为救世主,更不想如你们镜头中俄罗斯的寡头、沙特的王储、印度的科学怪才那般脸谱化。如何编排你们的配角由你们自己高兴,但真正的中国,存在在中国人当主角的电影里。

    好吧,善良的中国人民都同意了,以后俺们的灾难片里,也给你们美国人留一艘船。要减肥哦。

    ——瞎写于UME华星憋尿两个半小时之后,目睹中国电影欣欣向荣,作为影迷有感而发,BTW,拍《三体》吧!

     8 ) 灾难片的终结+2012逃生指南全揭秘

    注意:如果你在11月13日之前就已经在电脑上下载到了你以为是《2012》电影的清晰版,那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那是山寨烂片《2012:Doomsday》(http://www.douban.com/subject/2979528/);而这一部《2012》是09年11月上映的新作,Roland Emmerich自《后天》《独立日》《哥斯拉》后的又一部灾难大片。请千万不要搞错了。

    2012是世界的终结还是灾难片的终结?(有剧透?!)

        在看《2012》之前,我非常期待的是灾难戏的特效大场面,担心的是电影剧情部分,毕竟全长2小时40分钟,是Roland Emmerich的灾难片中最长的一部了,若是这部分稍有差池,电影就会变得拖沓冗长(这个担心还造成了一些豆友的误会);而在看完全片之后,情况却恰恰相反。如果你跟我一样,看过《2012》几款正式版预告片,也看过那款长达5分钟的“洛城坍塌”片段,那就不要再过多期待特效部分了,虽然依旧震撼保证你看得血脉膨胀,但却因为几乎所有精华已在这几款预告片和片段当中,我一直期待更多没有提前看到的场景,结果除了最后那场“诺亚方舟起航戏”又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惊喜之外,再无其它。当然如果你从未看过2012预告片,或者没看过那段5分钟片段,那就准备好接受特效和音效的双重震撼吧,2012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由于之前对剧情方面几乎没有半点期待,2012粗制滥造的剧本对于我来说竟是“拯救”了没有让我过足瘾的特效场面和灾难戏份。全片两条主线并进:各国政府联合的巨大秘密阴谋+男主角一家大逃亡,整个故事虽然仍然俗套仍然那么好莱坞BUG照样数不清,但是至少娱乐性不低且不会如《史前一万年》那样枯燥,160分钟没有让我感到疲倦,夹杂着诙谐的幽默片段和无数煽情桥段,后半段发生在船上的紧张剧情也弥补了特效的暂缺,总的来说《2012》的故事远远不算出色但作为用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电影也尚算合格了。
        所以最后给了“推荐”的四颗星,洛杉矶崩塌段落+全片特效整体水平+过得去的故事,作为娱乐大片来说是绝对能值回票价的了。
        然后说说片中的中国元素。出现中文配音的地方几乎都是纯正的“普通话”,这在美国影视作品中实在是大惊喜。片中我国虽然并没有完全像之前媒体宣传那样“中国救世界”,不过我国的确作出了很大的廉价劳动力贡献...直到世界末日直到“诺亚方舟”都仍然是MADE IN CHINA...最后的“诺亚方舟”也是在中国西藏起航。不过片中出现的中国解放军形象仍然出自刻板印象。另外,之前有媒体那汶川地震来为《2012》宣传,说是片中中国元素取材于汶川地震云云,这简直是扯谈。
        “人类终结者”Roland Emmerich看来真是要终结“灾难片”这种类型了。1996年的《独立日》之后,谁还能找一艘更大的外星人飞船更彻底的在全世界各大城市搞破坏;1998年的《哥斯拉》之后,谁还能找一只更大的怪物让它更放肆的摧毁纽约;2004年的《后天》之后,谁还会再用环保之名让全球变暖在3周之类恶化几乎灭绝全人类?而《2012》更是将灾难演绎到一定程度的极致,无论是向《海神号》致敬的海难戏,还是惊心动魄的地震,火山爆发,海啸...《2012》几乎“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而在灾难的面前,人类生离死别的悲苦,个人英雄主义的壮烈,人性的黑暗与光辉,也都被Roland Emmerich说烂了。好莱坞灾难片或许不会就此终结,但是想要再创新已是很艰难了。

    PS:美国偶像第八季亚军ADAM LAMBERT演唱的片尾曲很不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听看。
    MV:Time For Miracle---Adam Lambert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XDdnKXvfG8/

    PPS:好奇2012中的幸存者将要如何生存下去吗?导演将要制作一部名为《2013》的美剧来讲述这些幸存者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2012年必备的逃生指南(仅供娱乐)

        关于2012年12月21日世界毁灭一说总是争议不断,众说纷纭。《2012》这部电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2012世界如何毁灭了,更是一本每人必备的世界末日逃生指南。所以不管你信不信,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内尽量一一达标完成吧,以防万一也不错^^。

    1,要学会开车。当然不止在你家小区开开或是上班下班开开,而是要像《2012》男主角一样能够把轿车跑车甚至破烂的拖车当作越野飞车来开。请务必学会此项技能,如果未能如愿达标,那就赶快跟身边会开飞车的人拉拢关系吧。
    2,要学会开各种飞机。但是不需要过于“专业化”,如片中的继父那样学过一丁点就好。飞机类型能够越多越好,如果未能如愿达标,那也请赶快巴结身边会开飞机的熟人。
    3,接下来的三年请务必留意广播中的怪异电台,如果提到关于政府阴谋和世界末日的内容,需速速与该播音员联系,就算他在荒郊野外密林深处也要找到他,或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线索。
    4,当然你也可以尽快认识一个地质学家天文学家等科学家,如果关系足够好或许你能从他那里获取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5,尽量学习多种语言,求救之时以便沟通,特别是藏语。
    6,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你的知名度,就像片中男主角兼职作家一样,在危急关头或许能被你的FANS认出救你一命。
    7,购置一部好手机,虽然平时它经常收不到信号,但在世界末日的最后关头它会带给你巨大惊喜:就算全世界几乎被毁灭殆尽了,你仍然有可能用手机拨通千里迢迢之外或大洋彼岸朋友的电话然后来一段生离死别催人泪下的告白,例如片中地质科学家在西藏的雪山上接到了朋友从印度打来的临终电话。
    8,在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时刻,除了家人和西藏人,谁都不能相信。如果可以,尽快交个西藏朋友,如果是个技术工人更佳。
    9,没事不要待在海上;尽早搬离岛国,沿海城市,地震断裂带和火山地区;没事就去喜马拉雅山上待着,有可能你根本不用逃生就能活下来。
    10,锻炼身体。能够应付天寒地冻的环境,水性要足够好。多多跑步,最好是能追上正在起飞的飞机。
    11,如果地陷,浓烟和火光在你身后追逐你,或者你开的汽车飞机面临可能逾越不过的障碍物,请一定要相信自己,咬紧牙挂闭上眼睛使劲向前冲,你会成功化解危机的。
    12,如果有个工作招聘关于去喜马拉雅山脉修建东西,尽力争取到此工作。


    当然以上都是“你上不了诺亚方舟”的前提,如果想直接拿到诺亚方舟的船票,
    1,认识一个国家级政府要员,成为他们的丈夫妻子,最好的朋友,甚至成为他们。
    2,认识一个全国数一数二的富豪,成为他们的丈夫妻子,最好的朋友,甚至成为他们。

     短评

    以前经常在说,2012快要来了。2012,那时候是世界灭亡的代言词。然而,2012还是来了,当然什么都不会发生。我以前厌恶这种造谣的人及其相关言论,但现在想想,如果这个言论曾经让人们更懂得珍惜眼前。那么,它或许可以罪减一等。

    2分钟前
    • bekey
    • 力荐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6分钟前
    • with
    • 推荐

    好好的灾难片被拍成了家庭冒险片

    11分钟前
    • SUN
    • 推荐

    终于把《2012》看了,老美真是想不明白,宁可把10个亿砸到河里,也不愿意花1000块钱请个正常点儿的编剧,是不是这些编剧也都是混单位里的,好多场景让我想起了咱们的《超强台风》,比如那只怎么整都死不了的狗。

    14分钟前
    • Zong
    • 推荐

    其实片子里我最欣赏的,是美国黄石公园里面的那个家伙,以及我们西藏的那个智慧的喇嘛,在大难临头前的那种疯狂和镇定,殊途同归,其实都是人类极高的智慧所在。

    19分钟前
    • X
    • 力荐

    看个灾难片,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是为哪般╮(╯▽╰)╭

    24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推荐

    2009-11-13「很好很强大,绝不仅仅只是灾难片!」2012-12-02「情感与特效完美相融的灾难大片!只有字幕是3D就算了,我还看的是配音版。」

    28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好大的飞机!俄国人造的……好大的船!中国人造的……好灾难的电影!德国人拍的……等等,美国在哪?……美国成南极了。

    3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就为看特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没有主角光环的主要配角都会死的特别特别惨;2、高原反应是值得的,今后除了太空能避难的就只有中国;3、女皇长寿;4、当年卖船票的都是骗子。

    33分钟前
    • 石头星
    • 推荐

    灾难片的经典之作之一。记得当时因为这片子多少人信誓旦旦2012就是世界末日,甚至出现了很多邪教(估计导演也没想到关于玛雅预言的营销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吧)。为了讨好中国票房把诺亚方舟整成了中国制造。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所以务必过好活着的每一天(๑•̀ω•́๑)

    37分钟前
    • amelin
    • 推荐

    故事俗套,表演平庸,情节狗血,硬伤不断,但都无法影响特效的无与伦比登峰造极。这是我们从刘慈欣小说中才能想象的画面,居然有人真的做出来了,而且是这样淋漓尽致的表达。

    40分钟前
    • 正刚
    • 力荐

    灾难片中最爱的一部,确实吓人特别是当地震海啸来到跟前的时候,那种压迫感太压抑了,其中最深刻的还是那个藏族的喇嘛,那种淡定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太了不起了

    44分钟前
    • 股神看不懂
    • 推荐

    做到这么极致的灾难片,它就属于那种我们明知道会看到什么,但当你看到的时候还是会感到震惊。

    47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俩字:震撼。仨字:没深度。四个字:硬伤太多。

    50分钟前
    • jiyun
    • 推荐

    印象最深的一句:这活果然应该交给中国干,只有中国才能完成

    54分钟前
    • 二手磕学家
    • 还行

    Jackson一家是不死的小强...如果Gordon不死的话我会加颗星。

    56分钟前
    • OS君
    • 还行

    末日毁灭的巨制不敌弥漫全片的那种洋洋自得的伪善与说教。结局灿烂的夕阳染红幸存者灿烂的笑脸,你完全想象不到这些人是踩着60亿人的尸体活下来的,罪孽感没有像末日洪水一样吞噬他们?没有,他们中有些人还欲火焚身地亲上了嘴。

    57分钟前
    • 海居
    • 还行

    电影院午夜场2012首映看的我蛋疼,主角光芒从头到尾笼罩进行时,我看见了各种飞机和加长型汽车躲避各种弹幕,我感叹史上最卖座宅难电影看完后只给我留下大型打飞机飙车游戏CG效果的印象。抱歉,我真不会欣赏灾难电影,因为各种弹幕效果以及老套的亲子剧情还有美帝国主义万年不变的救世英雄主义瞎了的我的

    58分钟前
    • 南 瓜 子
    • 较差

    这特效也是没谁了,看的时候好震撼,虽然2012我们安全的度过了,但是看完电影应该会有很多人反思吧,会不会有一天地球真的就这样毁灭了。我们应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这句话连小学生都懂,但是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还有就是,有机会存活下去的不是有钱人就是国家的人。那我们呢……?

    1小时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有多少人2012年的时候担心过世界末日?反正我没有,哈哈,真的算是一部好电影,灾难片中的战斗机,画面震撼人心

    1小时前
    • 幕天席地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