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一个和四个

    一个和四个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金巴 , 王铮 , 达杰丁增 , 才多 , 更旦 

    导演:久美成列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熔炉

    • 非常家务事

    • 更新HD

      暴力本性

    • 更新HD

      花式舞蹈

    • 神秘窥视

    • HD中字

      潘多拉的果实~科学犯罪搜查档案~最终章SP

    • 中字

      我老婆是大佬3

    • HD中字

      托芙

     剧照

    一个和四个 剧照 NO.1一个和四个 剧照 NO.2一个和四个 剧照 NO.3一个和四个 剧照 NO.4一个和四个 剧照 NO.5一个和四个 剧照 NO.6一个和四个 剧照 NO.16一个和四个 剧照 NO.17一个和四个 剧照 NO.18一个和四个 剧照 NO.19一个和四个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暴风雪夜,护林员桑杰(金巴饰)的小屋突然闯进了一位自称是森林公安的持枪男子(王铮饰),埋伏并抓捕了疑似盗猎接头人的村民根宝(更旦饰),惊魂未定间,又一位男子(达杰丁增饰)持枪闯入,声称他才是真的森林公安……   是谁开了枪?谁又在说谎?这场荒野逃杀还暗藏哪些秘密?真相扑朔迷离,一时杀机四起,而屋外始终有一双眼睛在冰冷地注视着这一切……   影片改编自藏族作家江洋才让的同名短篇小说。

     长篇影评

     1 ) 第一个警察是假的太明显了啊

    所谓的藏地新浪潮,希望在万马导演去世后依然拍下去。两个点很有趣,一是我没有看剧情简介直接去影院,全场就我一个人看,乌漆嘛黑的第一次我在影院有点害怕。但是这导致影片的前一个小时我看的还挺舒服,肯定是能猜到这个人是假的,但是导演依然还是在控制着这个戏剧张力。后一个小时已经绷不住了。作为悬疑类型片肯定是及格的。

    第二个点是我觉得这是个如此浅显易懂的电影,豆瓣上很多人在日本在海外看的还在那煞有介事的各种解读让我很懵,但是随后我自己脑海中自己反转了两次。第一次是我反应过来,这个片子在内地上映的版本字幕应该是特供,这就是内地特色了,所有犯罪片都是坏人绳之以法。而很多比我更早在海外看这电影的人是没有字幕的,好像形成了开放式结局,产生了多义性。但我脑海中很快再次反转,即使没有结尾特供字幕,这个片子也是很浅显易懂的,只有一种可能,那来的开放式结局。谁是警谁是匪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我对这种解谜,猜凶手的乐趣现在不多了,但我喜欢呈现出来的冰天雪地的气质。杜可风说张国荣之后最喜欢的演员是金巴,我不得不说,金巴确实是荧幕上很有韵味的一张脸。

     2 ) 偷情出轨爆粗,没明星没女人,推荐这部狼人杀新片

    雪地,山野,深林,盗猎,算计,枪战。

    粗粝男人,荒野生存,正邪对立。

    不拖泥带水,不磨磨唧唧,没有明星,没有女人,全程快速高能。可以称作中国“西部片”,同时又带着几分卓别林《淘金记》的戏谑味道。

    没错,就是这部正在上映的《一个和四个》,尽管排片不多,但是保证精彩。

    一个护林员,四个闯入者,其中两个是森林公安,两个是盗猎者。

    他们围聚在护林员小木屋的四周,虎视眈眈,猜忌对立,抢夺着生存机会。

    其中还掺杂着护林员的离婚纠纷,他和盗猎团伙或明或暗的联系,根宝正邪难辨的复杂身份。种种混搭之下,这场警匪悬疑大戏徐徐铺开。

    01. 离婚书:尚未说出的真相

    整部《一个和四个》充满着粗粝阳刚的气质,因为名副其实,全片总共就5个角色参演。

    没有一个女性角色正面出演,但是故事中一条重要线索,便是护林员桑杰的离婚纠纷。他的妻子成为了唯一被提及的女角色。在小木屋的墙上,还挂着一张她跟丈夫的合照。

    但是平日里油滑善变的根宝,带来了等着桑杰签字的离婚协议书。

    不仅如此,根宝还多嘴多舌,直接戳穿了桑杰妻子早已出轨的真相。尽管桑杰愤怒地将根宝推到了门外,但是很显然,他已经相信了自己被出轨的事实。

    这是全片唯一的情感线索,在原作小说中,这份离婚协议书被比喻为雪片,纷纷扬扬盈满人间。因为它其实暗含着桑杰被背叛之后,内心的伤痛和犹疑。

    这份犹疑,也开始将他自身的立场模糊了。

    离婚协议书引出了第一个疑点。根宝忍饥受冻跑进山林来,就仅仅为了给桑杰送一份离婚协议书吗?他又不借钱,他和桑杰妻子之间,有没有什么牵连?

    以及,他第二次走入小木屋,是带着一把斧头,如果没有其他人在场,他到底想做什么事情?是否想在没人目睹的情况下,直接解决掉桑杰?

    这就是从原作小说延续至本片的叙事张力。有太多的意图含混不清,每个人的讲述都不一致,对护林员就是一个“罗生门”的故事

    但是护林员本身,也并没有他表现得那么谦卑、软弱以及坚定。

    喝酒的细节透露出他破坏规则的习惯。床底下堆满空酒瓶,墙上张贴着不准护林员饮酒的禁令。这表明他在这深山木屋中,不遵守规则已成习惯。那么他和根宝,和盗猎者,便有着难以言说的秘密。

    这让整个故事越发饱满且深邃了。

    02. 盗猎者:荒野山林的激战

    在警匪追逐枪战部分,《一个和四个》完成度很高,特别是作为导演久美成列的首部长片,更显出导演团队的厚积薄发。

    越野车在雪地上疾驰,盗猎者已是无法无天,根本不把森林公安放在眼里。开着车往山林深处冲去,还有同伙拿着半自动步枪朝警车扫射,挡风玻璃破碎,有鲜血溅在前窗。激战之后,越野车一头撞上堆砌的石墙,车辆震动翻倒,两名警察陷入昏迷。

    接下来,拿着半自动步枪的盗猎者,与只配有六四式手枪的警察,开始在这个完全没有通讯信号的地方展开生死搏击。

    追逐、枪战,躲避进小木屋,挟持护林员,澄清自己的身份,每个闯入者都在自证清白。但是每个人似乎都难以相信。

    围绕着追捕盗猎者,冲突的主题却在不时变换,有时是要确定来者身份,有时要调查翻车现场,有时还要追踪猎物的去向。观众的注意力也跟随着叙事主体(多数时候是护林员)不停切换,紧张不安。

    相比起小说文本,电影镜头显然更为充实地呈现了激烈打斗和冲突。在荒野山林中,在雪堆岩石间,警察和盗猎者殊死搏斗,没有什么起承转合,只要举起武器,就是剑拔弩张的时刻。

    也是在多数时候,看起来懦弱无能的护林员成为了仲裁者的角色,他必须从闯入者的只言片语,他们的服装、姿态和表情来评判谁是真正的警察,谁是应该打击的盗猎者。

    护林员不断陷入左右为难的抉择时刻。当然,他本人的立场也显得模糊难辨。

    03. 红布条:正邪难辨狼人杀

    冲突张力成功建立,小木屋就成了《淘金记》里面那个有趣的避难所,同样是各色人等进进出出,护林员就是此刻的卓别林,偶尔的戏谑舒缓了紧张的气氛。

    护林员表现出了畏惧懦弱的样子,他看上去人畜无害,兢兢业业地守住岗位,这座风雪中小小的木屋,就是他尽忠履责的阵地。

    但是酒瓶暴露了他,他并不是什么遵章守纪的善类。在过往的值守和交流中,他同盗猎者团伙有着若即若离的牵连。

    这正是该片的迷人之处,在最后两行字幕出来之前,片中没有一个角色毫无嫌疑,完全清白,各自的叙述均有破绽和漏洞,观众的好奇心被牢牢抓住,看到最后都在猜测着每个角色的身份。

    第一位闯入者,他入场的方式是以一根步枪的枪杆。

    他的疑点是手持盗猎者惯用的半自动步枪,持枪的姿势都非常接近盗猎者。同时在看到被夹住的野鹿,他的第一反应是杀来吃掉,而不是保护动物。他也说出了才多局长,但是却不记得才多局长的家乡。

    他证明自己的方式是身穿警服,背得出自己和牺牲警察的警号,并且看到牺牲者的时候,发自内心的伤心。

    可是,警服可以伪造,车辆可以转移,他的证据并不具备完整的说服力。

    第二位闯入者,也就是根宝,他有很多疑点。

    比如平常在村民中口碑就不好,都知道他油滑善变,心思复杂,俗称“三花脸”;

    比如他跑这么远,仅仅为了给护林员送离婚协议书过来,“不想吃锅巴,不在灶边转”,他如何能洗清自己的嫌疑。第二次进入小木屋,竟然还拎着一把斧头,他的企图似乎昭然若揭。

    第三位闯入者,悄然出现在护林员的背后,他也自称警察,穿着警服,还有警官证,并且记得才多局长的家乡。

    可是他的嫌疑也是最大,因为他受伤严重,同时提着装有猎物的麻袋。又是最后一个闯入木屋,并且还以背后持枪的低调方式。

    除开那位死者,如何判断这三人身份?

    那块红布条起了一定作用。起码可以确定根宝和护林员的作用。

    根宝是盗猎员的同伙,他来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和通缉犯马春芽接上头,与他交接鹿茸狐皮等货品;

    木屋外铃铛上的红布条也暴露了护林员,他在这之前,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盗猎者的帮凶,估计还为盗猎者提供了烤火与休息的场地。所以在这场正邪难辨的冲突中,他并不敢过于直白地表达立场。

    至于另外两位闯入者,他们原本可以靠自己战胜对手。但是在双双受伤之下,他们必须争取到护林员这位“中立者”的支持,才有可能在最后反杀。

    这自然充满着狼人杀游戏的意味。

    而且,在最后字幕出现之前,几乎没有观众能够凭借上述线索来确定谁是通缉犯马春芽。

    除此之外,导演还安排了收音机、暂停的时钟、冻馒头、海报、黄历等丰富元素,虚与委蛇,给推理添加了不少趣味。

     3 ) 一个和四个很好看,和一个小场景成都路演的映后小故事

    简单来说!电影很好看,铺垫和悬疑感都很好!最后一段高潮段落特别爽!酣畅淋漓然后戛然而止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

    补充一个今天路演的时候导演和金巴老师讲的小故事吧

    电影中间的时候有一段是王铮和金巴看见一只兔兔,王铮老师一枪直接射死兔兔俩人拿回去烤着吃的桥段。当时拍的时候,一镜直接过了,拍的特别好,但是中途突然想起来,坏了,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枪里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子弹了。然后为了这个拍的很好的镜头专门又去补拍增加了在前面的时间顺序里面金巴老师捡了子弹的画面。

    所以最终的呈现结果,会让在观影的时候,在演到捡子弹那一段,让熟悉电影各种套路的人在这个时候开始揣测这个子弹的作用,会不会后面成为一些伏笔和铺垫,什么金巴老师就靠这个子弹反杀啊啥的,内心已经加了一百万种可能性了,后来发现是在互相表达了一定的信任后交出去了子弹狩猎了兔兔时,把这个小铺垫用没有任何人(除了兔兔)受伤的方式收回来。

    但是万万没想到真实原因,竟然是因为为了能接上后面突然有子弹打兔兔的戏专门补的画面,但是这种小小的弄巧成拙和小巧思,反而为电影增加了特别多的悬疑感和细节铺垫,为电影增色不少。

    下面是一个关于映后的真实吐槽(个人倾向严重不喜勿入)


    本来开开心心的映后提问环节 导演和四位主演都到场 和观众们互动的场景

    怎么一个二个全TM是装逼犯啊啊啊

    上来就是先做了三分钟自我介绍和简历

    什么我来自哪个学校啊学的什么专业啊现在在做什么啊讲了讲自己的人生啊我还见过你爸爸还和你爸爸吃过饭啊

    然后又自顾自的掏出手机对着稿子做了好几分钟的电影影评

    又接着大谈电影流派各种主义啊融合啊等等等

    最后绕了一圈再说了一些无关痛痒毫无价值的提问

    回答一个是或者否的那种

    甚至还有说其实就只是想和导演合个影啊签个名啊

    我整个???

    我寻思这个映后环节就是给你装逼用的啊???

    导演和四个主演在台上被罚站听你汇报啊???

    谁关心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你在做什么啊啊啊???

    能不能少一点表演欲啊???

    还有一个更甚者 直接说现在只是作为观众和导演交流

    以后是肯定会和导演和主演们直接进行合作的什么一个高度巴拉巴拉

    拜托你能不能先好好毕业了再说这些话 吹x是真的不需要交税的啊???

    真的太绝望了,轮着表演了四五个人,然后偶有的一小点问题也全在导演身上,其他四位主演老师就很尬的站在那里

    真的被无语到 可能是面部表情管理失败 各种无语扶额掐人中的样子让主持人觉得我可能会稍微正常一点(谢谢主持人)

    终于在收尾的最后一个问题点到我

    让我很简单的让四位主演老师分享在拍摄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然后才有了最上面的这个小故事

    希望来映后装逼的人少一点 还一些电影爱好者和观众一些有意义的交流时间和机会

    不然只能是引用那英老师的名言了

    妈的,最烦装逼的人了。

     4 ) 藏地版八恶人?

    以下包涵剧透,建议先观看电影。本片的观感会受剧透影响。

    作为导演处女作,这部电影的完成度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影片很有几分昆汀《八恶人》的神韵。同样的暴风雪,同样的小木屋,同样的封闭叙事。虽然设觉语言和剧本的深度还无法和昆汀相提并论,但作为藏地电影类型片化的一次尝试,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

    如果说父亲万玛才旦导演的电影是藏地文化与欧洲语法的结合,那么儿子久美成列的电影就是藏地文化与美国新派西部类型片碰撞出的火花。这也非常符合中国新老导演的发展现状。

    影片剧情虽然是开放式,但是有一定观影经验的观众应该很容易猜出谁才是盗猎者。我就直接说了,第一个出现的自称警察的大块头就是盗猎者,而临近结尾出现的小个子才是真正的警察。原因如下:

    一、影片出现了三组警员号,其实号码是烟雾弹,警号牌的式样和警服的颜色才是重点。死掉的那个警察和小个子的警号牌的式样和警服颜色是一样的。

    二、大个子一枪就精准的打死了兔子,证明他步枪使用的很熟练,而步枪是盗猎者的武器。

    三、盗猎者车上有很多酒瓶子,而大个子一见到桑杰就要就酒喝。

    四、大块头不知道林业局长是哪里人。

    五、大块头留着胡子,而警察是不允许留胡子的。

    至于大块头为什么没有杀死桑杰,是因为它需要帮手对抗警察,他也是确定桑杰是个老实人之后才给他枪的。而小个子一上来就给桑杰枪,那是因为他在林业局了解过桑杰的情况。至于那个红布条是接头暗号这件事,可以肯定是大块头临时编造的。况且如果大块头是警察,那整个剧情就失去的反转的可能,所有悬疑点就成了故弄玄虚了。

    下面说说缺点。首先是《一个和四个》的标题,导演在采访中说四个指的是四个男人,一个指的是鹿代表的另一个世界。他希望观众带着鹿的视角看这个故事。我认为是不成立的,因为影片的视角显然是桑杰的视角,在他面前的是三个男人和鹿,都是他不能理解的世界,影片并没有以鹿的视角呈现。因此片名应该叫《这边和那边》或者叫《一个和三个》才更合适。

    其实鹿这个符号的加入也是失败的,导演说鹿代表着另一个世界。然而这一点没有通过视觉语言表达出来。鹿一共出现了三次,每一次的摄影都是比较平庸的,没有给到观众超验的感受,这一点他还得像他父亲多多学习。

    桑杰作为第一男主,但他对剧情的推动非常有限,双方都想争取他的信任,但是最后却都死在了一场混乱的枪雨中,而桑杰只是愣在当场什么都没做。这样桑杰就沦为一个旁观视角。

    最后一场三个男人在有限空间中的对峙是电影的高潮。这一段导演处理的还是显得稚嫩,以三个人的同时死亡作为结尾,是让人有些失望的。这一点大家可以去看看昆汀的《落水狗》和《八恶人》的结尾是多么精彩。 影片虽然是藏族导演拍摄,有藏人演员出演,但本质和藏地没有多大关系。这样的故事如果换在蒙古或者新疆等偏远地区,剧情甚至都不需要任何改动。

    本片一开始就提到了暴风雪将要来临。本以为暴风雪会事剧情的高潮重要背景,代表着有大事将要发生压迫感。但这场酝酿一部电影的暴风雪,等到故事结束才姗姗来迟。本来以为将要天崩地裂地的火拼,结果却等来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因此有人说这是一部寓言式的电影,我以为不然,看得出导演想要做出寓言式的效果,但显然没有做到。它即没有和地域文化做深度链接,也没有对当下的映照,寓言的想象空间是不存在的。

     5 ) 映后主创交流摘录

    (个人编辑、校对,对局部内容和各种助词做了一些润色和删改,如有问题感谢指出)

    侯克明:今天到场的是我们这个导演和四位主要演员,还有其他的这个主创今天没有来。那么今天也是特别荣幸,因为我们电影马上就要上映了啊。在上映之前 ,几位主创齐聚在这里跟大家见面。那么我想带他们一定能够跟我们分享一些创作的心得。应该说这个片子在创作当中也是很有故事的。首先一个重要的故事。久美是2020年毕业,大家都知道他毕业之后正好赶上疫情爆发,所以这个毕业作业实际上他只拍了一半儿多一点,就整个在深山里面不能再一起拍下去了。所以他回来的毕业的时候实际上是拿着这个已经拍好了的部分剪了一个短片来毕业的。那么到第二年年底,等于他又带着这些摄影组的、各位演员、所有人员又到了那个林场,又到了那个地方,又去了一个冬天才把这个戏拍完。所以这个戏应该说经历是很艰苦的。那么是不是首先,请久美,把你这个毕业作业做了这样一个长片、这样一个小说改编,你的这种选择来跟大家讲一下。为什么非要拍这样一个长篇?在这个故事当中你想说的是什么?

    久美成列:其实我一开始拍毕业作业很忐忑,也没有想着要拍一个长片,我想拍一个短片再练练手,可能会比较好。但是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吧,像制片人王磊,然后包括我的父亲。我也问了侯老师说拍一个长片怎么样,大家给我的意见就是你既然想干,那就去干吧。对,然后我也就下定了决心。嗯,之所以选这样一个故事,可能是我自己很喜欢类型(片)的原因。尤其我喜欢发生在西部的故事,因为可能在西部的那些那个地方,你能呈现出来的人的质感是很粗粝的。包括你能感受到人和人之间非常直接的那种对抗,包括是人与自然的对抗。所以我就想拍一个发生在西部的具有类型感的故事,于是我就去不断的看小说,刚好就看到了这样一篇小说,我觉得它恰好满足了发生在西部的一个类型框架。但同时它里面对于护林员的这种非常细腻的内心的描写,又很戳中我自己很敏感的那个神经吧。因为我自己平常是一个话很少、想了很多的人,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我在想什么,甚至都不敢靠近我。但可能我对每一个人心里已经上下打量了很多很多遍,所以我是个城府很深的人。对,我就觉得拍这个电影好像很适合去呈现人与人之间最不可测的那个地方,所以我就选择拍这个电影。

    侯克明:说的很好,其实他一开始他选择这个长片改编这个小说作为毕业作业,确实为他捏了把汗。因为他们之前呢,其实拍过很多的作业,有拍摄基础,这是没有问题。但确实我们的学习一般来说是一场短片毕业,总觉得学生啊,对短片的把握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到长片牵扯的问题很多,所以为他捏了把汗。而且久美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他一开始入学的时候他拍的作业还是很有民族风格的,很讲人文特征的。而到了二年级末开始转型了,特别是他突然喜欢类型片,当时我也很惊讶,是不是这样子的。真的是这样吗?然后来说我觉得这个类型片好不好啊?所以他最后选择了这样一部小说来改编,确实应该说正好是他想要的东西。一方面对是很独特的这样一个环境,表达了藏区独特的生活。同时也还是一个类型啊,有个类型这样的一个故事啊,所以这就是他的一个很独特的选择,确实完成是很难的。那么下面是不是金巴老师你给我讲一讲你接了这个角色到那个老林子里去什么感受?

    金巴:嗯,对,之前我都是和特别优秀、特别成熟那样的导演(合作),然后就是久美的话很年轻,我对他就很有新鲜感。这个年轻人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样子?我想试一下。然后就他正好给我发微信的,跟我说金巴你过来演这个角色吧。然后我去看了一下,是个特别懦弱的一个人。然后之前我拍的都是…呃…跟这个就是差距太大了,刚开始我听说就特别担心。但是之前我们也有一定的…怎么说呢,之前的那些片子拍的时候,我们去做的人就待过。然后就他也一定程度上了解我一点点。对,我平时我习惯性的,看剧本的时候就想读一篇小说。然后就是我觉得这桑杰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他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样子,我就大概了解了一下。然后他就已经交给我这个任务了,那我必须得去尝试一下。对,其实作为一个演员的话,你必须要尝试各种东西,所以我也有这个欲望。我今天就特别感谢导演给我这么好的一个角色。嗯,挺好的。

    侯克明:久美,是开始就认定金巴,还是后来才认定,慢慢的?

    久美成列:我一开始就认定 的。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很细腻的人,他自己又写诗。平时我觉得他的想法很独特,跟我聊一些东西的时候,他甚至还有一些行为艺术的照片。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

    侯克明:其实一般的人,因为这是小说改编的,一般人看完小说之后,我觉得第一印象不应该是他这样的人。是吧?他跟那个小说原来描写的、一般人想象的好像还不太一样,是吧?

    久美成列:对。在没有选定演员的时候,其实起初还是没有考虑金巴,就是我在跟吕松野(摄影指导)也商量过,选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突然就觉得金巴好像用这么一个魁梧的身材、这么一个男子气概的外形去饰演一个这么懦弱的人,似乎是一个反而很复杂的一个载体。它好像对于呈现片子里面本身的这种人的复杂性,在外形上就满足了。然后就选择了他。

    侯克明:就是应该说他是一种反差。一般人觉得原作描写的这个人什么的还是有什么脆弱的这样的一个人,而金巴是猛一看就很厉害的一个人,不像那个原作。但是现在影片呈现出来的实际上跟原作又丰富了很多了,就不是那样的一个我们很简单地以为的一个懦弱的人了。这是很复杂的一个人,所以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物形象创造的这个范例。那么王铮,你接到这个角色怎么想的?

    王铮:我非常感谢这部作品啊。四年前,那个时候我是天津音乐学院表演系毕业的,毕业之后呢我们就为了生存,哎,就什么戏都拍,拍电视剧,然后为了生存,有幸拍了一些作品呢能够养家糊口。再往后就是到了我认为的表演的瓶颈,当时跟我的经纪公司聊过,我说我已经在表演中得不到快乐了,我说我忘了我当初学表演是为了什么。我觉得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就在那一年,久美导演选择我的头三个月吧,我跟我就说我不要拍电视剧了,我要拍电影,我要好好趁着我还年轻,继续去拍我当初想拍的东西。然后我跟久美,我没有见过。通过也是刚才他说王磊制片人,我们就是这样聊天,然后他说王铮我能拍一下你生活的状态吗?我说可以,他拍了一分钟呢就发给了久美。久美就没过几分钟吧,就跟王磊说我希望王铮来出演这个角色。其实我还想说的一点是,当我去怀着一颗比较忐忑的心,因为我没有拍过,又是这么重要的角色,我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我不是一个有天分的人,但是我可以说还是算是勤奋吧。当我去到那里之后,我看到了,大家说着不同的语言,我也听不懂,那种不安全感又在我的身上在蔓延。然后大家也在帮助我,我发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团队,包括万玛导演这个团队,他们是很纯粹的给我上了很深的一课。我在电视剧里我承认我头几年确实有一些我觉得不好的毛病,不管是表演上还是公司安排的,乱七八糟的,在乎这个,在乎那个。突然间在那一瞬间我觉得什么都不重要啊,重要的是我在镜头里要跟我的同伴们达到一样的水平。我觉得只有那样的话我的头才能抬起来。然后我就彻底地就把自己所有的顾忌放下,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作品、这个人物的拍摄当中。大家听到我的方言,因为我是山东人,我要学青海的这个方言,然后就跟我们的大巴车司机去学。然后包括达杰丁增,包括久美、金巴,他们全教我。每一句每一句地教。我看到的是那种大家想为了我更好、特别想帮助我的这个氛围。然后每一个镜头拍10条20条,我不觉得苦,我也不觉得累,我只觉得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个作品。所以说四年之后,当这部作品上映的时候,我可以非常非常骄傲的跟我身边的、我所有的朋友、跟我的大学老师说,今天我可以交一份还算及格的答卷吧,这是我的感觉。

    侯克明:谢谢,这个确实是爱意,纯洁的心灵参与了这次的创作确实很难的。更旦,你这个接到这个角色,你怎么想?跟你以前在万玛老师(那里)演的那些角色有什么不一样的?

    更旦:对,我刚才接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其实有点担心。之前演的反差比较大的就是那个《气球》的那个作家的那个戏。然后这两个人物的话,作家的话可能是比较内向——看着比较内向,但是也是一个外向的(角色)。像根宝的话,其实看着很内向,但是心情非常复杂,也是非常难演的一个角色。其实挺开心的这个,感谢老师,感谢所有同学的支持,谢谢大家。

    侯克明:达杰丁增,你演这个角色,其实你是作为一个导演,同时又在演戏。你这次创作也是很难得。我当时不认识你,我是觉得很职业的演员,又还是当导演。你创造这个角色、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你有什么心得?

    达杰丁增:嗯,对,我是过去参与的做执行比较多……这个角色其实最初不是我,是别的人在聊,我们开机之后也不是我。我这个选的就像我(角色)出场一样是比较突然。有一天久美,我们拍着拍着,然后就我俩一起出去撒了泡尿在森林里面。然后(他)看着我,我说你咋了,他说你能不能演个戏,我说你别开玩笑啊,我当时也是这种长发,我说还长得挺英俊的,你别搞我。他说说不定你在这方面能有一些发挥的空间,因为你导演现在也不怎么成功嘛。那我说那行啊,我说试一下。结果把我的头发给理掉了,给我这个眼睛给直接弄伤了。然后我一直这个眼睛就没看过,那段时间我基本上全天都在这个眼睛是闭着的。他们在那儿拍戏,我就在那儿闭着眼睛,偶尔还执行一下。对,就这么干过。所以我这个就是角色选也是比较突然,也是比较临时的,对,然后我出场也是比较临时比较突然。

    (纸条提问环节)

    侯克明:第一个问题说那这个影片这样的结局——模糊处理的结局,这样一个结局是刻意的吗?最开始设定护林员是想不想把他也设定成坏人,然后最后到底谁打死了谁。

    久美成列:最后谁打死谁?……

    金巴:就是一声巨响,我也不知道谁打死了谁(笑)。

    久美成列:这个故事的结局其实一早就是这么设定的。看小说的时候我也是被这个结局给吸引,因为小说里面的结局要比现在的结局更让你感到恍惚。就是当所有人都进来之后,根宝还是一直在隐藏自己。但突然小说家写到他从角落里拿起了一把斧子,然后那个斧子上闪出了一道寒光,然后故事就结束了,也没有告诉你到底真正的故事的结局和真相是什么。但是你看到那样一个戛然而止的结局的时候,你会去不断回想刚才发生了什么,每一个身上的细节是什么?他们说了什么?他们说的里面有多少是真实的和虚假的。所以我希望这种恍惚感能够也同样延续到剧本中,也延续到片子里,所以我们就还是保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我相信那种恍惚感加上暴风雪的来临,能给观众也带来这种很回味无穷的感觉。

    侯克明:对这个结尾你们几位有什么补充,你们大家到底谁是坏人。

    王铮:反正我是好人。

    侯克明:其实他们自己也在对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论,他们到底是谁,谁杀了谁,对这个问题很好啊。他们自己是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其实呢,就是刚才久美介绍了原小说结尾就是个开放性的。其实也是原来最早我们改变的时候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一个作品从小说到电影能够有很多很丰富的东西。而且很多时候电影搬过来之后就会产生一些变化,这些也是电影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小说呢它是一个开放性结尾,可能大家读的时候就读过去了,但是电影,所有人就会对这个事儿放大很多。大家应该多注意这一点,就是从文学作品到电影中所发生的这些变化。这个片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例子。有时间大家也可以再去读读这个小说,这个小说我个人看完之后,因为久美一直坚持保持小说这样的一个开放性结尾,所有我一直不知道最终会是什么样。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我才明白了这一点,其实大家一般总在去说谁是坏人,但是看完电影之后,可能你更多的除了思考这个问题之外,你会思考他们的每个人的表现为什么是这样,他的人性的描写就可能更突出了。那么情节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就会稍微弱化了一点儿。相反的,我们更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内心的描写。这也是影片的这种处理所造成的作用。好,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这样:久美成列老师,桑杰在第二次写信时有幻想自己中枪的场景,这一个设计你是怎么想的?这是否是一个暗示呢?

    久美成列:嗯,对我来说这也不算暗示,因为整个故事的发展还是跟着护林人自己的内心、他的心理逻辑去呈现给观众。我觉得当时设置那样一个情景,就还是想呈现护林员他内心的这种犹豫不决的一种状态。虽然他跟大哥好像经历了那么多,吃了兔肉,打了兔子,还把他离婚的事情全都说出去,似乎他们的关系得到缓和。但是似乎根宝的一句话,说他脚印的一件事情又能将他们之前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在瞬间摧毁。所以我觉得那个时候呈现这样一个场景反而会很有意思,对,很复杂。

    侯克明:这还有一个问题,大全(景)的森林场景,是数字特效还是实景拍摄?这其中有什么哲学意义吗?有没有提出问题让观众讨论?

    久美成列:没有(笑),没有哲学意义啊。这个片子里面所有的场景都是实拍的,对,是在零下30度的青海省祁连县的一个原始森林里面拍摄的。

    侯克明:请问你的影片有部分灵感来自xuebao吗?

    久美成列:是哪个xuebao啊?

    侯克明:《冰血暴》吧应该是。

    久美成列:没有。

    侯克明:可否讲一下影片的转场在剧本阶段是怎样安排好的?

    久美成列:其实在剪辑阶段的时候,有很多给剪辑师自己发挥的空间,就包括怎么进入到闪回。就像第一次男人他进入闪回的那个大全,然后来回的切换。其实剧本写的会相对简单一点,但是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就是拍了足够多的素材,包括枪战、航拍,各个机位的各种节奏的都有,所以在那个时刻可能想要营造一种很紧张的感觉,剪辑师就做了这样的手法。对,嗯。我记得在剧本里面也没有特别设计的那种转场,都是比较直接和朴实的,可能有的时候需要一场梦境吧。之前拍了一个路在那个木屋里面走,然后我们用很强烈的光在屋里制造了一个剪影的效果。然后就想做一个护林员,在根宝走之后大梦初醒的那种感觉,也配合着时钟的停止,让故事有一个神秘的气息。但是后来为了让节奏更快,我们就把根宝的这场夜戏变成了根宝的闪回,就不是一个顺序的方式。所以在剧本里写到的那个梦境的转场就没有用进去。在。

    侯克明: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样,请问导演开始的时钟暂停和最后的时钟又开始转动,是否暗示一种虚假的梦境?还是有别的寓意?

    久美成列:就是有一点点这种概念,就是想对于护林人来说,想给他设计一个对于时间概念的错乱的停止。就是仿佛当他这一天的遭遇,这几个人进入到他的生活之后,他也分不清哪些是真是假,哪些是真实发生的。好像对于他来说整个世界就变得混沌了。所以就设计了一个时间停止的感觉。似乎当这些嗯很复杂的东西停止之后,一切归于平静之后,时间才真正开始进行。其实也想呼应一下,就是复杂和纯粹在时间的这种概念里的一种表现。

    侯克明:还有一个问题啊是在声音设计上音响铺的很满,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较为类型的设计?有设想或采取减弱音响突出真实环境声音的方式吗?

    久美成列:其实整个片子包括大家看到了很多特写镜头,还有贴面的广角镜头的设计,就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种非常沉浸式的感受。因为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面,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细节去让观众进入这个空间,进入每一个人物他自己的状态。所以我们做了很多皮衣的这种效果(声音),包括地板的效果。声音指导没有放弃任何对于一个声音细节的处理。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可能片子能有一种很强烈的沉浸式的感受。如果仅仅是用我们在片场拍摄的那种现实的声音,可能他不够有这种效果达到这么丰富的听觉的体验。

    侯克明:这块儿我补充一下,因为我是在后期的时候看过吧,特别一开始看按照粗剪的和最后完成的片子,应该说的变化是很大的,就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看会变化很大。其中一个变化就是声音的变化。声音老师在整个片子的创作过程当中,应该说对这个片子形成最后这样的一个叙事效果是起了很大的一个作用的。他用了很多的艺术手法来帮助渲染这个环境,渲染这个戏剧性的气氛,应该说做的是相当好。当然你可能提出的问题就说是作为另外一种构思形成说声音弱一点,其他的弱一点、就是完全的环境声,可能是另外一种东西。原来最早我是听到的没有那么多声音的时候,其实应该说效果远不如现在啊,现在应该说是相当好。当然这个后期变化还有一个就是剪接,后来剪接又变化很多。这个在叙述的调整上,做了很多的这个很精妙的这种剪接。应该说现在的(这版)完成在后期阶段应该要提高了很多。

    (10.25 BFA)

     6 ) 亮眼的处女作

    久美成列的《一个和四个》是带给我惊喜的一部电影处女作~极寒之地的一场盗猎追逐,在暴风雪降临之前,变成了焦灼内心与神经的人性悬疑对峙的过程。旷野的追逐与斗室的对立,在四角关系中变换对视的态度。枪口对准的是在自我判断之下,惊惶与愤恨的不同层面。

    在成熟的导演叙事手法之下,在藏地元素之内,在简单的故事之中,用人性的多变来展示极简故事的纵深层面。冰雪映衬的黑与白,在静谧森林之中的窥视与追踪,让“盗”的几重层面里,成为迷惑诱因的关键所在。盗猎者的原罪、被盗用的身份、被盗走爱人的心......在盗亦有道的危险迷局中,让其中撕扯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虽然会看到熟悉的类型片的影子与套路,却能在狭小空间中做出形式感极强的人物关系,这是让人很是激赏的新人表现。悬在一线的躁动与紧张感,在演员不同状态里化为暗流,涌动在故事情绪之内,极简却极深刻。技术到内核上面神性与灵性的展示,让电影带给观众很与众不同的观感,这是让人值得赞赏的。

    从影像风格到音乐编配,在放大耳朵的声音情绪里,一切技术都将故事变得细腻深刻。四个演员也很特别,在各自角色状态当中,刻画出一层复杂的人物表达。寒冷饥饿感与内心触动,及肉体痛感之间,在特写与对望的状态里,写满了丰富的背景。个人非常喜欢~

     7 ) 类型化的听觉游戏:《一个和四个》声音创作谈

    电影《一个和四个》已于10月27日全国上映。影片由万玛才旦监制,久美成列编剧并执导,金巴 、王铮、更旦、达杰丁增、才多等主演,曾在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制作中项目斩获「莫非影画新声关注」奖项,由莫非影画联合制作。

    这部「关于真相、关于绝境」的林中寓言通过沉浸式的视听艺术,营造出暴风雪天困兽相斗的悬疑氛围。影片中的声音暗藏玄机,不仅彰显了各个角色的气场与心机,也从听觉上展开一场「时间」游戏。
    莫非影画团队邀请到本片的声音指导李丹枫,深入揭秘《一个和四个》的声音创作过程与设计巧思。

    莫非影画:您是如何接触到《一个和四个》的电影项目,并展开了这次合作? 李丹枫:最开始的一个合作契机其实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因为莫非影画在上影节创投设立了WIP奖项「莫非影画新声关注」。我们在那一年看到了《一个和四个》大概40分钟的一个片段。在沟通的时候,我们都同时联想到了昆汀的《八恶人》,觉得《一个和四个》有很强的类型感,也是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有很多人物,他们的身份好坏难辨,以及它有一个挺扑朔迷离的剧情。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个和四个》也是一个惊喜。当听到导演的名字,久美成列,我们会因为他藏族导演的身份,预想这可能是一部所谓的藏族电影的样子。但实际上,《一个和四个》呈现出来的更多是一个很纯粹、很有劲儿,在视听表现上非常有创作空间的类型片。所以我们把WIP奖项颁给了这部影片。在和久美聊过后,我们觉得整个创作想法很契合,希望能让这部影片具有强烈的类型感,因此一拍即合。

    莫非影画:以往的藏地电影具有浓厚的藏族文化,风格偏向于写实主义,但本片其实非常类型化。那么这部影片的声音是否保留了一部分的藏族元素?在声音设计上又有着怎样的类型化考量? 李丹枫:在整个声音设计的过程里,所谓藏族元素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重点。从视觉上,影片的演员、服装和地点本身就带有不少的藏族特点。所以我们从声音角度上,更想把它变成一个相对纯粹的类型片。语言台词上也会有一些藏族元素,当根宝说藏语,大个子听不懂之类的。但其实这是和戏剧有更大关系的一个笑点。 我们更希望强调这部影片作为“类型电影”的一些元素,或是符号化的东西。比如对于人物台词的处理,我们最大的初衷是希望达到很强的贴面感和压迫感,想让观众在进入故事情节时清晰地听到每个人细微的呼吸声。当然现实层面上在那样的景别中,你不可能听见如此清晰的呼吸,但是我们想要强化戏剧性与听觉的刺激,让每个人物离我们更近。

    在电影开篇,桑杰劈柴那里,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和处理,希望那一下劈柴的声音传递出一种危机或预警。这里我们其实参考了昆汀导演的《无耻混蛋》,在德国兵来之前,有个法国爸爸在那劈柴的声音格外夸张,甚至让你感觉像是劈在一块骨头上或者一块肉上,给人极强的危机感和惊悚感。所以我们借鉴了这样的类型片的声音元素,在桑杰劈开柴的一瞬间加入了骨头裂开的声音,让影片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莫非影画:影片呈现了四个形象鲜明的男性角色:桑杰、根宝、两名自称森林公安的陌生男子,他们有着不同的气场和心思。影片的声音是如何帮助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 李丹枫:首先,每个人物在台词的处理上都有不同的方向。桑杰(金巴 饰)的声音质感相对柔弱,因为他是未知的,你会更想了解这个人物。其次是大个子(王铮 饰),他胸有成竹地讲述他的故事时很强势,在整个声音处理上,包括一些频率的部分,会让你感觉他的说话声特别厚重,对桑杰形成一种压迫和控制。对于根宝(更旦 饰),他在某种程度上想占小便宜,却又很害怕很懦弱,干了坏事还有点心虚。所以我们让根宝的声音质感相对细一点,甚至有些中性。但根本上这与演员本身的音色有关,然后我们会在混音的过程里去强化这些设计。最后是小个子(达杰丁增 饰),他的声音质感会很正,因为他可能是一个正面人物。
    《一个和四个》首映映后环节
    甚至有时我们能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桑杰自己在房间里,听不到无线电了,他可能只能听见风吹屋子发出的咯吱咯吱声。然后他和观众会感觉到外面好像有一种小铃铛在不停地晃动,以及听到自己特别沉重的呼吸。而所有这些除了营造出一个非常寒冷的氛围,更多也是体现一种孤寂。我们想通过声音把这个人物在一个相对孤独、独立的空间中的感觉体现出来。
    我们还会通过声音元素将这些角色进行符号化定位。比如大个子的皮鞋,当他走进护林人的木屋时,皮鞋和地板摩擦的声音会让你感觉到他特别有重量和压迫感。而根宝就比较不安,他一进木屋总是伴随着敲门声或者木门嘎吱嘎吱的响声。这其实也是对于根宝内心不安的一种外化,当然这个外化也许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当你看完一场戏,在生理上会被潜移默化,好像他一出现,空间就变得不安了。 所以从声音方面,不管是音色还是一种特定的声音元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预示着每个角色是什么样的人。我觉得外化对于类型片很重要,这可能也是我们对于类型片的一种理解。
    莫非影画:视听冲击力要很强。我们看到每个角色都持有不同的武器,比如斧子、枪,以及枪的种类也不一样。这些道具上的声音有做哪些特别的设计吗? 李丹枫:拿桑杰的斧子来说,它在声音表现上是很锋利的,但是在视觉上看起来有一点钝。我们常说一句话:“眼看为虚,耳听为实”,电影画面上,眼睛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可能很有迷惑性和欺骗性。但当你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你倾向于相信看到的东西是真的。比如,大个子和桑杰对话的某场戏,他忽然用手蹭了一下桑杰的斧子,斧子发出了亮剑一样“ZENG——”的声音。那一瞬间你潜意识里会认为斧子很锋利,不止是一个工具也是一件武器,它对护林人是有保护作用的。 关于枪,影片中出现的三把枪的质感都很不一样,有半自动步枪、双管猎枪、警枪。最后的决战时刻,三枪同时开枪,三个人倒下。三枪的声音处理完全不一样。我们从角色本身的个性出发,来打造不同枪的攻击性。
    莫非影画:除了角色和道具,影片的叙事结构也很有意思,是罗生门式的。每个角色都从自己的视角来讲述事件的经过,不同角色的叙事空间在声音上有什么区别吗? 李丹枫:这里我们玩了一个“时间”的游戏。首先,我们在做整体声音设计时,会去思考这一阶段情节,不管它是真实发生还是被编造的,但至少是从这个人物的视角出发,所以在他的叙述里,或者说他的“听音”视角里,我们会强调带入感。比如在大个子的叙述过程中,你经常会听见他的呼吸,经历枪击后还出现了一个耳鸣的主观化镜头,像地震了一样。 从听觉视角来说,更多是从角色的主观角度出发。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是车翻之后,有一声叫喊“来抓我啊”,我们不知道是大个子还是小个子发出的,他们到底谁是警察。这声叫喊在每个人的听觉视角里其实都是不同的,来自不同角色。最初是大个子讲述他听到的叫喊声,我们用了小个子的声音。然后根宝的视角里,是把大个子和小个子的声音做了一些变形,让大家难以辨别。
    还有野狼的叫声。影片中多次前往撞车现场,我们在森林场景中加入了野狼叫声,它不仅是一种环境音效,也更多是一种危机感,预示将有事情发生。野狼也可能因为闻到了牺牲警察或受伤的鹿的鲜血味,开始逼近,一种莫名的紧张感会被增强。所以我们在尝试让声音设计与前后的情节、人物关系和视角之间都建立一个可推敲的逻辑关系。 莫非影画:除了您提到的狼叫声,影片中的户外场景和室内场景,都有十分丰富的环境音效,比如小屋里烧水壶的响声,森林里各色飞禽走兽声......您具体是如何运用环境氛围,来营造出影片的紧张感和神秘感? 李丹枫: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我们能感觉到风雪一直在变化。有时风停下来,有时风又变大了。风吹着铃铛、木门发出的声响,让你觉得护林人的木屋摇摇欲坠,这些都是与风相关的元素展开。 然后当来到室外的时候,我们更希望那片森林是有生命力的。影片里有一个展示森林的航拍镜头,除了能听见高空中的风发出的猛烈呼啸声、风经过树的声音以外,你还能听见树木在生长的那种“喀嚓”声音。我们想传递给观众的是这片森林并不是一个死的景致,而是有生命存在的。尤其是影片结尾当你看到那头鹿的时候,你会觉得这片自然,或者护林人守护的这片森林,本身就有生命力。
    莫非影画: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影片中的森林具有生命力,并和鹿之间暗含深层的联系。那么关于这头鹿的声音设计,您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吗?在片尾出现时,它仿佛已经不再是一头普通的鹿了,甚至带有一种神秘的启示。 李丹枫:当这头鹿被夹住腿很痛苦的时候,我们更想把它表现得真实,让观众相信鹿真的很痛苦。在它的哀嚎里还参杂了一些人声演绎的元素,让鹿也成为一个拟人化的角色,来放大这种痛苦。 最后那个段落会让我们感到神秘或者神圣的升华,我觉得是来自于整体氛围的营造与作用。不管视听、表演,还是情节,都已经达到弦紧绷的最高点。三个枪声响起,随后你听见的是外面的风声,铃铛不停地摇晃,回到屋子里,有一个推门的声音,鹿出现在门口,它看了一眼发生的事情之后走掉了。你还能清晰地听到桑杰的呼吸声,这时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好像进入了桑杰的主观世界。 仔细听的观众可能会意识到有一个钟表转起来了,影片开头时钟是停摆的,直到结尾这一刻时间开始运转。在某种程度上,你会感受到整个故事似乎都是一场梦,一个启示。这真的是从导演调度、画面、剪辑和声音等等,所有方面的共同作用才会让我们感受到鹿的神性,它与自然世界的融合。 莫非影画:最后,您觉得《一个和四个》中的“一个”是指什么? 李丹枫:如果从字面意义上讲,我觉得“一个”应该是桑杰。他毕竟是护林人,这个故事的主角。所有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围绕他展开,最终活下来的也是他。另外四个人,可能是牺牲掉的两个警察,盗猎分子和根宝。在这个神秘的森林里,最终活下来的那个人也许做了一个梦,而梦的主体是保护这片森林的人。虽然他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产生了怀疑与困惑,但其实他一直在试图把他的工作完成,保护好森林。

     短评

    所以为什么要插入一段老婆出轨协议离婚的细节?

    5分钟前
    • 二本妹
    • 还行

    #16FIRST#有点名不副实,虽然是处女作但是吹过了。节奏是个大问题,从第一场就能看得出叙事效率的低下,自吃兔肉后节奏更是一落千丈。而且真的不是给上四五个特写就说是线索了,然后让观众去看谁是狼,不过导演自己说的正确,在暴风雪来临的时候一切都不重要了。但我认为这也仅仅是难以自圆其说的理由罢了,如果真的要对标八恶人对标老无所依,还是有太多要提升…关键也在于这片子里的藏族元素很少,就感觉换成东北话就完全是另一部不突兀的电影

    9分钟前
    • 发条辰
    • 还行

    人家的毕业作品…也是头一次见把调色指导放前面的

    13分钟前
    • iltf
    • 推荐

    16th First,拍得很成熟,能看出各个环节都很有钱,(但已经没有什么藏地电影的感觉了)最终拿了最佳影片也无可厚非吧。只是想感叹一句,有人脉和没人脉,差别真的很大。

    18分钟前
    • Echo湲
    • 推荐

    就算拼爹,也是导二代里的可造之材。

    22分钟前
    • 银敏悲
    • 还行

    静止时钟,无肉羊蝎,离婚信,烤全兔,两片红布,汉人老乡皆不可信,吞冰酗酒茫然求存……叙事巧合过多,捕兽夹被遗忘,就类型片看情节编排有点不太合格,但寓言般的结尾确实让故事升华(请强行忽略过审字幕)。后生可畏,首作鼓励加一星

    25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3.5,在这种体量下,手松一点可以给四星。配乐很抓人。整体像寓言小品,有一两个灵光片段。生命有贵贱,前脚放走失去角的鹿,下一秒为果腹杀死兔。手法和节奏都很工整,但也太过工整了。对出场的四个人物没有任何偏心,却也无法做个清醒的旁观者。或许真相只有鹿知道。

    29分钟前
    • 小南
    • 推荐

    比较干瘪的类型片,越看越乏味

    32分钟前
    • 鱼剑
    • 较差

    挺无聊的,没想到这么类型化,是个入门影迷都会和《罗生门》里的多视角不可靠叙述联系上,还是少看点昆汀多看点福特、安东尼曼什么的吧。另外看到访谈里提到导演喜欢洪,有没有想过多研究一下洪最爱的布列松或仅仅《乡村牧师日记》,护林员可以成为一个布列松式苦行僧的角色,他内心的煎熬、灵魂的状态、他的日记、他对时间的感受…都可以再深入挖掘,而本片后半段完全被交给了无聊的外部悬疑。

    36分钟前
    • Pincent
    • 还行

    5.8分。逻辑硬伤确实过多,人物和剧情也很扁平,作为剧情片剧情不够硬,作为商业片反转和结局也不够劲儿,太容易猜到的底牌和真相,有意半露的细节伏笔也没意思了,终究两边不讨好。最想骂的是离婚这笔到底有什么用?你们男的绿帽焦虑真的很让人想笑😅。

    38分钟前
    • 天使遗骸
    • 较差

    剧本太弱了,典型的没有灵魂的类型片,FIRST这次颁奖的操作特别败好感hhh

    41分钟前
    • 老饼干
    • 较差

    在屋子里被三个人围着的桑杰就像在玩剧本杀的我

    45分钟前
    • 是个傻子
    • 推荐

    逻辑推理类的文艺作品应该再多些,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用逻辑推理和一手史料研究那段历史。

    50分钟前
    • 两个司令部
    • 力荐

    整体是喜欢的,弥补了国产类型片很大的一块短板,久美成列选了一条和父亲截然不同的路,或许未来能给藏地电影打开另一扇窗。下面的话只吐槽FIRST,与电影无关。【16thFIRST】拿了三个奖,呵呵,章子怡您作为评委会主席能给那些真正的低成本独立电影分点汤喝吗?这个已经快成名利场聚会商业赞助拿到手软为舔流量脚踩大众却依旧哭穷压榨志愿者的影展,还在以初心为名画饼,到分蛋糕就暴露本心了。

    53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推荐

    有些动机实在想不明白,那几个为什么都要争取护林员的信任,一不能打,二没有食物,有啥好处?难道就是为了看他的日记?为什么都饿得头晕眼花走不动道了,还不拿干硬的馍泡开水吃下去,这些人难道没有一点生活经验?

    54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还行

    为什么不把通缉令发给护林员

    56分钟前
    • 坂井 飛鳥
    • 还行

    把国内新一代导演全部的特写额度用掉了大约98%

    58分钟前
    • SmokyEmpanada
    • 较差

    抛开电影,还是要感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般家庭孩子的处女作,哪来机会得到这样高配置的制作团队全力以赴。#期待《藏地白皮书》

    1小时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在日本看到龙标感觉太特别了。第一排观感虽然欠佳,但片子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李丹枫的声音设计很对味。

    1小时前
    • de huma
    • 推荐

    16届First影展露天放映的第一场,导演是万玛才旦的儿子,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才23岁,是北电的毕业作品。看完不得不感叹,生在罗马的人的确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成就。整个片子感觉非常成熟,毫不生涩,不论从文本,叙事,声画,表演来说都是非常类型的院线水准。我特别赞赏的一点是导演用了藏地背景,盗猎题材讲了一个悬疑犯罪的类型片,这一点对于年轻导演真的非常难得。年轻导演大多沉溺于让观众一头雾水的自我表达,能扎扎实实的拍好类型片,给类型片寻找新意才是国产电影需要的人才,我更期待导演未来能拍全汉语,甚至好莱坞的影片。

    1小时前
    • 塔伦提诺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