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庆州2014

    庆州2014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韩国2014

    主演:朴海日,申敏儿,金太勋,申素率,尹珍序,柳昇完 

    导演:张律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海鸥来过的房间

    • 正片

      TOKYO MER~移动的急救室~电影版

    • 更新HD

      达达达达达利!

    • HD中字

      1980

    • HD中字

      忘年成长营

    • HD

      引见

    • 更新HD

      犯罪都市4

    • HD中字

      BORDER 赎罪

     剧照

    庆州2014 剧照 NO.1庆州2014 剧照 NO.2庆州2014 剧照 NO.3庆州2014 剧照 NO.4庆州2014 剧照 NO.5庆州2014 剧照 NO.6庆州2014 剧照 NO.16庆州2014 剧照 NO.17庆州2014 剧照 NO.18庆州2014 剧照 NO.19庆州201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庆州》讲述的是为了追溯过往的回忆而独自前往庆州的一个男人旅途中发生的故事。朴海日饰演踏上旅途的男人,而申敏儿则饰演他在旅途中遇到的茶馆女老板,两人也上演了微妙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长篇影评

     1 ) 发乎于情而止于理

     固定机位、“慢”、结构,所以很多人看完《庆州》后喜欢和洪常秀的作品作比较。洪常秀擅长利用结构和细节制造小惊喜,从而达到补充叙事的效果,犀利的情感表达也是洪常秀的拿手好戏。反观本片,张律在结构和情感上显得没有洪常秀玩得老练。但是《庆州》依然不失为一部好作品。在商业化和模式化泛滥的韩影丛林中,《庆州》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庆州》到底想表达什么?很多朋友看完此片都会思考这个问题。影片中交织着现实、回忆、幻想三个层面,信息量比较大(这也是影片比较遗憾的地方,例如影射政治的桥段完全没必要设置,导致影片显得有些臃肿。适当的留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我觉得爱和欲望是影片中的一条明显,真正想表达的则是生与死的感受。下面我以“欲望和死亡”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来谈一些我对影片的看法。
      影片中频繁出现的3样事物:烟、茶、陵墓。理清三者的象征意义对于理解本片会有所帮助。
      烟:作为欲望的象征
      第一次出现的场景,崔贤下飞机后,在机场外拿出烟闻了闻。期间受到小女孩的指责,也作为伏笔铺垫了后续母女二人的自杀事件。 第二次出现的场景,参加完昌熙哥的葬礼后,春元哥抽烟,而崔贤又只是拿出烟闻了闻。受到春元哥的嘲笑后,崔贤解释说明了戒烟的原因,妻子讨厌他身上的烟味,不让他靠近自己。引出了三人7年前去庆州茶屋的事情,同时也间接交待了崔贤和妻子的关系ps:谁说中国人怕老婆[肥皂] 第三次出现的场景,和茹静分别时,得知若干年前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茹静怀孕,遭到茹静的谴责。压抑已久的欲望伴随着被突然提起的往事终于爆发。崔贤拿出了一根烟,可是觉得不够过瘾,索性一口叼了两根烟并吸了起来。 其实酒也看作是欲望的催化剂(邪恶地想起了洪常秀),劝酒约炮未遂,茹静突如其来的眼泪令崔贤有些措手不及,场面十分尴尬。这个场景也暗示了茹静有个疑心病的丈夫。 茶:情始于茶,而止于茶。允熙一度沉浸在丧夫之痛中难以自拔,得到寺庙僧人的指点后,开始饮茶,渐渐地心境开始平和。崔贤寻到曾经的茶屋。两人因茶结缘,茶也作为渴求和诉说的一种途径,无言的暧昧。但是茶在东方文化中也代表着一种礼数,含蓄且克制,虽然两人互相爱慕但总是隔着一定距离。由茶而产生的欲望,也在茶道中逐渐被稀释。 允熙家中的戏份也颇有趣味。崔贤无意间看到允熙家中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使允熙再次想起了已故的丈夫(内心的欲望有了苗头)。允熙说崔贤的耳朵像自己丈夫的,再征得崔贤同意后抚摸了一下(耳朵是敏感的部位,可以看成是一种暧昧信号的释放),并且说本来在茶馆就想摸但是忍住了,从而印证了茶对于欲望的克制。之后允熙缓缓地走向自己的房间(内心挣扎,同时也在等待崔贤的进一步行动),但是允熙留了房间门(挣扎加剧,欲望已经在原本平静的心中泛起了波澜)。崔贤在房间门口前驻留,内心也同样做着挣扎,思考了一段时间后离开。发乎于情而止于理,崔贤的心绪已经受到平静的庆州(包括茶)的感染,欲望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陵墓: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死亡,也很难面对死亡。陵墓象征着死亡,所以我们会不自觉地抵触它,仿佛有一股逼仄的气息笼罩,让我们难以靠近。但是恐惧往往来源于未知,越逃避越害怕。陵墓虽然是死亡的象征,但是置身其中可以更真切地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生存的意义,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陵墓具有死亡和生存的双重意义。庆州是一个与陵墓共存的城市,开头的一场戏男主坐在石凳上静静地看着在陵墓上玩耍的孩子们和陵墓旁亲密的情侣,仿佛陵墓不存在一般,这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死亡的对比。导演一直在讲述死亡的故事,昌熙哥的葬礼,自杀的母女,允熙已故的丈夫,死去的算命老人,飙车党的死亡,仿佛在说死亡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一味地逃避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允熙说道“很难想象庆州没有陵墓的日子”。庆州的人们平静坦然地面对死亡,所以跟随男主我们在庆州重新思考了死亡和生存的关系。
      庆州独特的慢(生活节奏、茶、太极拳),却让我体会出生命静静地流动以及对待死亡平静的态度。正是有了爱与欲望的牵挂和羁绊,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生存与死亡的意义。庆州的“慢”仿佛有定格时间的效果,算命老人的死以及结尾7年前茶馆中允熙的出现,使回忆、幻想和现实有了一次奇妙地碰撞。《庆州》是一部可以用心去欣赏的电影。

     2 ) 闲谈

    看完《庆州》,我和袁铎希望能好好聊一聊,所以就在楼下的星巴克买了两杯咖啡坐下来。

    “我产生了一种感觉,城市像一个游园地一样。”我说。

    “游园地,这个概念很有意思。我也有相似感受。”袁铎道。“另外,我需要指出游园地实际上是日语才有的词吗?”

    “原来是这样吗,我动漫看得太多了。”我说:“不过,你不觉得‘游园地’这三个字比‘游乐场’更加贴切吗?”

    游园地这三个字诚然颇有一些意味。袁铎点点头,认同了这个用词。“我猜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产生了一种想要进去探索一番的愿望。”

    “是啊,那个茶馆,就很妙。每个角落有各自的乐趣,这里有一缸金鱼,那里有一箩茶叶,室内每个空间的布置都各有趣味。店主坐的那个小隔间里肯定还藏着各式各样的茶具。”我滔滔不绝地说道,“你记得厕所的门边有一个圆形的小木牌吧?”

    袁铎点点头。

    “说来好笑,我真想冲上去看一看,上面写的字是什么。”我笑起来,“还有箩里的茶,想凑近摸一摸。”

    袁铎从口袋里掏出笔。我看到他在笔记本上潦草地记下:一个丰裕的物质世界。

    接着他点了点笔尖,评论道:“就像一个真的茶馆那样。也许这就是原因。”

    “什么意思?”

    他放下笔,解释道:“电影里的空间形象并不罕见,为什么唯独《庆州》里的空间形象让人产生想要进到其中去的冲动?这是值得思考的。而答案就是:因为空间是完全被作为其自身而呈现出来的。”

    “一个真的茶馆…”

    “一个纯情境。”

    我开始思考他说的话。电影里的茶馆,仿佛作为一间茶馆不能再纯粹了,绝没有一丝一毫地是其他什么东西,它多么完完全全地就是一间茶馆!袁铎说得对;然而随即我又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困惑——难道一座茶馆不该完全是一间茶馆吗?

    “那么——在其他的电影里,空间形象‘一般’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没有形成一个让人想进入的场所?”

    “因为那些是不纯粹的情境。”袁铎说。“那些空间形象被呈现出来的时候,是在一种主体性的观照之下的。”

    “这里我能够想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形象被主体、被某个意识中心纳入其中。摄影机为了使观众进入它的‘白日梦’或是希区柯克所谓的‘窥视’视角,它总是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主体那样去行动。摄影机中表现出的形象,总像是存在于某个主体的意向性结构内,呈现出与该主体的情感与经验相关的内心性。特别极端的例子的话,应该是《公民凯恩》中那种被可以夸张化的空间;或者…该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里的那些魅影城市更加极端吗?”袁铎看过的影片不多,似乎陷入了寻找例证的困境。我连忙说:“好啦,我明白你的意思。第二种情况又是什么呢?”

    袁铎说:“第二种情况,则是形象承载着丰富的‘意义’。这些意义不像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的一切意义那样紧紧地贴在形象的背后难以察觉;而是活跃地悬浮在空中,在那些离形象较远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形象就变成了一个被阅读的对象。我们总是将它平面地展开在桌面上,解读它。”袁铎在眼前做了一个铺平的手势,“如果这里我们指的是一个空间的形象,它自然就不再具有空间性,能使我们进入其中了。……像是《寄生虫》。”不久前我们才看过《寄生虫》,这次他倒是快速找到了合适的例子。“那幢大别墅,我们进不去,它浮在空中。它展现出它的客厅、花园、房间、楼梯、地下室。展现出的即是一切,因为它们各有各的涵义。除此之外却没有别的什么真正的‘隐藏空间’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了。”

    “诚然如此。”我认同地点了点头。

    “这可真是太有趣了。”我捋了捋他说的话:“所以,你是说,摄影机使观众沉浸到它模拟出来的那个主体意识中去,反而恰恰使得空间形象没有办法向观众开放、使观众进入其中?”

    袁铎坚定地点了一下头,没有再解释了。

    “无主的影像。”我沉吟道,“就像是一个恬淡地邀请,主体不仅能够进入其中,而且是自由自在地。”

    “对极了。”

    “那么,通过一段独立的思考,你得出了和《时间-影像》相同的结论,这就是德勒兹说的‘纯视听情境’,想必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现在又加深了。”

    “啊。”袁铎一副才反应过来的样子。“对啊。去除现象学的意识中心,来到伯格森的质料世界…对不起,我才发现。”

    我简直笑倒,“不然你是怎么想出‘纯情境’这个概念的?”

    袁铎也笑了,他点点头,说:“现在,我对‘纯视听情境’的理解又加深了。”

    “不过,既然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已经呈现出了无主的空间,这就说明,纯情境影像只是进入游园地的一个前提。”我又说道。

    袁铎立刻跟上思路:“对。至于‘游园地’这个感受具体为何如是,恐怕还是和张律所呈现的那些空间形象自身的一些特性有关。”

    于是我和袁铎都捧起咖啡,陷入了对影像的回忆之中。


    打破沉默的是几声冰块的碎响。

    袁铎沉默地摇了摇手上的杯子,里面的咖啡已经将尽了。

    “你有什么想法了吗?”

    袁铎沉吟一阵,才重新开口:“虽然记起来的东西不多,但应该足够解释一些事情了。”

    他问,“你记不记得最开始的几个镜头?”

    “朴海日从机场出来,在路边闻香烟,碰到那对母女,然后排队打车。”

    “很好。”袁铎忽然笑起来,“你记得真清楚。我原来忘了一个镜头,现在想起来了。”

    我只得无奈地挠挠头。

    “这几个镜头实际上发生在一个贯通的空间里,你记得吧?”袁铎继续道。

    “对。”我说,“排队打车的那里,上个镜头里的路边护栏消失了,看起来像两个空间;但实际上背景里还能远远看到机场的门庭。所以是队伍往前移了一段距离。前面一个镜头中,朴海日、小女孩、母亲是逐个出现的。一开始我们以为只有朴海日一个人,后来才发现旁边有人;结果最后才知道不仅有人,他们还排在一个队伍里。”

    “你这也记得太清楚了吧!”袁铎哈哈大笑起来,“说句题外话:这几个镜头多么美妙地塑造出这位城市漫游者的性格啊,还有他和城市空间的关系。”

    “他是‘旁若无人’的。”

    “对。是个怪人,还自得其乐。”袁铎说,“你看他总是道歉,但实际上毫无歉意,他太有意思了。”

    “在城市中,他的眼里只有城市空间和他自己从中获得的趣味最重要!哎呀,他骑在自行车上,看到路边的什么东西,两条眉毛一抬,好有趣味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

    “没错。还有坐在公园里挺直背翘起二郎腿,咳嗽一声,好气派的样子……”

    结果变成了一大段题外话——我们两个人好不容易收住一轮对朴海日精彩表演的回味,袁铎这才拣回他的阐述:“总之,在第一个镜头中,是机场一个比较完整的门庭以及前面的马路,主人公是这之后才走出来的。镜头转动,路这边的人行区域和立柱才出来。接下来一个镜头,方向变化,我们又看到这个纵深继续往下一层是一个停车场空间,只不过被护栏封闭在后景。但在下一个镜头,泊车空间就解放出来了,向更深处延伸;而且刚才立柱上面的顶棚设计也展现出来了。”

    “你是想说他的空间的层次很丰富么?”

    袁铎觉得我说得不妥,并未认同,想了一会儿道:“应该这样说,张律对空间的层次有一种品味的过程。”

    “主人公已是城市探索者,然而摄影机对城市也有其自己独立的欣赏。”

    “而这二者同时又构成同一个东西。”袁铎补充道。

    我点头表示理解。“嗯,这就是他电影里空间的特性了。不过,说到对空间层次的欣赏,你不觉得葬礼那场的空间更有意思吗?”

    袁铎摇摇头,“那里我记得不清楚,你来说说。”

    “那个举办葬礼的空间,想必是专门举办葬礼的地方吧,无论是参拜的那间屋子、两人吃饭的大堂,还是抽烟聊天的外部,空间都被分隔成许多……小单元。房屋中央的立柱和那些高得有些微妙的隔板——只是隔板的话为什么会这么高呢?你别说,这些隔板还真是给这些空旷的空间赋予了死亡气息呢——还有门和走廊,将一个景框之内的空间分出高低横竖各有错落的单元。连摆遗照那里修成龛形的墙壁都是一个空间单元。”

    “说到这,我忽然想到一个概念,来形容这些单元给人的印象,就是‘间’。”我把袁铎的笔记本和笔拿过来,在角落的位置写下:间/intervalle。“怎么样,这个字很有那种味道吧?”我接着说道,“张律欣赏的这些空间,就像是一座‘间’的花园,花草(也就是间)丰茂,移步换景、错落有致……”我忽然看到袁铎盯着笔记本上的字出神,只好停下来问道:“怎么了?”

    袁铎模糊不清地嗯了两声。我凑上去一瞧,见到袁铎在刚刚intervalle旁边的位置写了一个espace(空间),又在后面岔开两条短杠,后面分别接的是vide(空)和intervalle(间)。

    “空间、空,和间?原来如此,这可真是值得思考,里面的各种关联很丰富呢。”

    “是不是很有趣?”袁铎满意地点点头,“不过先不要在意,请继续说吧。”

    “嗯。总之,在这座间的花园中,重要的不是显现的,而是未显的。因为未显的是无限的。”

    “未显的?”

    “是啊,那些被遮住的,尤其是半遮的‘间’,不正是我们想走进去看一看的原因吗?当然,我们可以简单地说,这是张律对景深镜头的偏好;可是我们想想《公民凯恩》里那个最著名的景深镜头,就立刻明白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在奥逊·威尔斯那里,重要的是把事件呈现在目光之中,使人们注意到、明明白白地看见。可是在张律的景深中呢?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正自在地发生着事件!因为这是一个……”

    “…真正的空间……”袁铎若有所思。

    “是啊,真正的空间。你一定比我更加了解花园的建造,曲径通幽,‘幽’不正是奥妙所在吗?要我说的话,张律的空间特性,是间之幽的无限性所自发产生的魅力。而人物,与之相对的,他们也完全不会不解风情地占据整个空间,而总是从一个角落浪游到另一个。那么宽敞的大堂,他们却贴着墙吃饭聊天;这之后,又慢慢地走到门外,聚在偏远的一角,用各自的方式享受他们的香烟。”

    “等等,等等。”袁铎伸起手说,“我也想补充一点。你说的这种‘间之幽’和人物的关系同时也是反映在拍摄方法上的。当他们在大堂的一边吃饭的时候,镜头贴得很近,我们其实不知道大堂有那么宽敞;直到他们背后议论、暗示她是某种‘鬼魅’的那位孀妻突然出现时,整个空间的状况、那些层次丰富的间才和她一同显露出来。”

    “没错。她是和空间一起突然显现的!在此之前,角落向其自身封闭。在影片中,空间的无限性和人物的无限性完全是一体的——影片里的人物总是某种‘我-他者’之间的生成。这些人平时都是和我们/主人公没什么不同的凡人,各有各的庸俗之处;然而一旦他们处在某个空间之中,就忽然变得陌生得不得了,充满妖异的魅力,好像偶经俗世的谪仙或鬼魂……”

    “除了这位孀妻,还有在照片的庭院里消失的女店主。”

    “对。她不喜欢拍照,就能够在照片中消失。空间成为人物无限超验力量的源头。”

    袁铎满足地点点头,说,“蝉娘,你说得很好,我想我们已经大体上解决了那个游园地的问题。”他举起笔,微笑道,“我希望记录一下。”


    几个一直待在店里的金中学生起身离开了,咖啡店内一下子安静下来。袁铎写字的沙沙声使我有些走神。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停下笔,道:“其实,我倒有另一个很想聊聊的话题。”

    我收回神思,冲他点点头。

    “虽然,空间本身的魅力在影片中是最突显出来的;但我也想聊聊时间的问题。”袁铎说,“我想,时间在暗中也极大地增添了城市空间的魅力。”

    “愿闻其详?”

    “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在朴海日向那个游客中心的姑娘打听石桥的时候。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袁铎微微地皱起眉,说道,“一当他询问那座七年前的石桥,尤其他还提及醉后听到的流水声,我顿时产生了强烈的预感,就是这里是一个超现实的情节——这座石桥是不存在的,那是一座古代的石桥。不过我的预感错了,在影片的结尾石桥出现了。但是,因为我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感情,它就不由自主地作为一种模糊的双重性保留了下来。所以当看到最后朴海日走进石桥下干涸的石滩,走向水草深处,我就不由地依然在想:桥下的水体是否在古代就已经干涸?七年前的他,如今四处寻找不到的情欲还像某种天才一样在他的周身盈沛,因此万物之灵都眷顾他;他醉后听到的,会不会是古代流水的幽魂的偶然造访?当然,我不是说应该是这样,只是存在一种双重性…..”

    “不可思议!”我越听越惊讶,“我也有完全一样的感觉。我想,大概是因为影片中有王陵、望月寺这样的形象,所以我们一听到石桥,就产生了一种这是某个城市历史文脉的想象……眼前出现一条古代野溪上弯弯的石拱桥,是不是?”

    “一点没错,我就想到了赵州桥那样的形象。没想到最后是一个像堤坝一样的现代石桥。”提到赵州桥,袁铎有点幸福地微微笑了。“不过,说到城市文脉,还有另外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朴海日和那个穿鹅黄色裙子的学妹一起散步的那条小街。”

    “便利店和算命摊的那条街,对吧?”

    “对。那条小街,正可谓是时间之街呀。街的最边缘,那些前后错落的铺子或是小店,也许还有住家,它们脚前铺着的是青石板;再往前伸,石板被一层水泥压住;再往路中间,水泥被最终的柏油压住。这就是你所说的‘未显’的时间的维度。小街的无限魅力正来自时间之幽。而在这样一条街上,出现了六年前就已经去世的算命老爷爷,这真是太美了。”袁铎陶醉地摇头晃脑,“老爷爷没有神神秘秘地藏在棚子里,而是像个没事人一样大大方方地走出来。太好了。”

    我被袁铎的陶醉所感染,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出话来。

    “不过,这不是很真实吗?城市文脉和这些超现实要素之间的关系。”

    袁铎瞧着我,示意我继续说下去。

    “那些已经消失的城市文脉,在我们的想象中难道不是仍然安居在城市的某处吗?在想象中,总是有奇妙的空间来安置这些消失在时间迷宫中的场所。”

    “也许是这样吧……”袁铎有些犹豫。

    我瞧着他,笑着微微摇了摇头。

    “就是这样的,袁铎。我给你讲讲我的经历。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作业是让我们收集南京的传说故事。我已经忘记了是哪门课布置的作业,但是我收集到的那些美丽的城市传说,直到今天也忘不了。我怎么也没料到一个城市的传说与它的空间是这样的息息相关,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那些已经消失的地方:桃叶渡、青溪桥、邀笛步、百猫坊……我开始如痴如醉地想象它们。一开始,我在夫子庙那一带没头没脑地乱转,试图寻找它们,为它们的失落痛苦不已;但我很快就发现,当我闭门不出,它们却在我没日没夜的思索中复活了!有一条看不见的青溪徐徐流出,伸出一个短短的渡口,旁边紧挨着青溪桥。王徽之就站在上面,与桓伊所处的那个水榭遥相呼应,这就是邀笛步。在初中生的想象里生产出来的就是这么不合理的结构。”

    袁铎笑起来。

    “还有那些没有具体地名的传说,也有一个栩栩如生的地点,那个驮碑的赑屃,就在老门西那样破败民居边缘的臭水渠边。后来,甚至是城市里零星散落的文脉碎片,都被我安置在想象里。那条叫太平桥的小路,只有我注意到它名字的来源:不知路过的市民有没有发现那埋在水泥中、只剩下一边的孤零零的石栏?这就是残存的太平桥。可是只要我闭上眼睛,就能在城市的另一头听见那桥下的潺潺流水——这不是和影片里描绘的一模一样吗?”

    袁铎感动地道:“超现实的要素如此充满情感地、真实地与现实经验契合在一起,《庆州》的超现实写作真是成功。并且这样看来,那个关于‘游园地’的想象,本来就拥有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形象与想象的世界不遵循时间线性的秩序,就像小径交岔的花园那样,一切未来与过去,都如此真实地处在当下的空间之中。”

    讨论过于掏心掏肺,我和袁铎都几近落泪,只好暂时地沉默下来。


    袁铎提起另一个话题。

    “这部影片你最喜欢的是哪里?”

    “你呢,你最喜欢哪里?”

    “你可以先说吗?”袁铎微微一笑,“我之后告诉你。”

    “唔……我最喜欢的是那个镜头吧,朴海日从响着钟声的望月寺外墙前走过去,摄影机慢慢地转到另一边,另一边是王陵。”

    “为什么呢?”

    “因为我觉得……”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耳朵,“我觉得这个镜头最集中地体现了张律对空间的品味,哈哈。望月寺里钟声如此杳缈,他却毫不在意地走过去,仍然最忠实地去呈现整个空间的关系,我觉得他真正懂得这个空间的魅力所在。”

    袁铎点了点头。“这里,我有印象,我也很喜欢。不过我嘛,你可不要嘲笑我。我最喜欢的还是影片的结尾。”

    “唔,很有古典的韵味,然而却不止如此。”

    “你也这样认为吗?”袁铎道,“尤其是放在整个影片中来看。”

    “七年后的主人公,直到最后的水草深处,他也没有抓住他寻找的事物;然而如果内在于电影的时间中,他却成功找到了。并且与时间、空间的概念都有深刻的相关性。”袁铎淡淡地说道,“这让我很感动。”

    说完感动这两个他并不经常性使用的字,我看到袁铎放松下来,也不再在笔记本上勾勾划划。大概袁铎想聊的内容结束了。我想到那三个满嘴跑火车结果陷入尴尬的人一开始并没有听到风铎的声音,而是顺着美人店主的目光向外看去——一个出神入化的瞬间即将到来。我最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一段持久的沉默。

    “你的热饮早就冷了吧。”袁铎瞟了一眼我手上握着的纸杯,忽然站起身,对我说道,“来,我们去外面走一走吧。”

    我抬起头,忽然之间发现之前一直被我忽视的咖啡馆的空间在我的眼前倏然展现出来。这里并不是巴黎街头常见的那种露天咖啡馆,挤挤挨挨的小圆桌中,巴黎人滔滔不绝的话语在顶棚上融汇成一片嗡响的和鸣;这里是星巴克,一间典型的连锁咖啡店,城市中充满现代性气息的“非-场所”。如果是奥热的话,就会认为这里毫无场所精神了吧?可是我却很喜欢这里,复式空间的层次遮挡了一部分的店面,因此我走进星巴克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先四处看遍每一个角落,才开始在心里思忖何处落座。店的两面都是巨大的玻璃墙,以便外面的天光落入。其中一面外是栽种有高大梧桐树的人行道,人行道外则是新街口附近川流不息的大街;另一面外则是市中心亦十分典型的窄巷,前往菜市场或便利店购物的老人偶尔缓缓经过。十分不同的风景,在这两扇窗口自然地交汇。这里大概足以构成这座城市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了,为什么之前只顾着讲话,没有注意到呢?我忽然这样想,如果是张律导演的话,应该也会喜欢这个空间的。

    “真好,蝉娘。”袁铎说,“真是一部有趣的电影。”我看看他,果然他的目光也穿过那透明的景框,落在这城市自身悄然的形象之上。微微眯起双眼,像是偶然窥见它无可名状的韵味。

     3 ) 庆州:模糊记忆里的真实梦境

    为了看到记忆里的春宫图而再次远赴庆州,却落得心灰意冷、失望透顶,所有事情都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曾经的一切也早已物是人非,未曾改变的好像只有自己最初的本心;

    当年轻人打起了太极拳,老年人开始了追星之旅,导演故意为之而产生的这种反差感,是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之处所在;

    在KTV的歌声中缓慢摇晃,在夜晚的小山包上独自眺望与卧倒,缓缓移动的镜头下是不同人物眼中的温柔夜色;

    突破了原有题材中单调乏味的“静”,营造出无限接近于现实的虚幻之境,以梦境式的言语交流来填补人物独处时内心的空白,将留白镜头运用得恰到好处;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黑暗笼罩下的街道只余不知疲倦的虫鸣和掷地有声的脚步,昏暗灯光下的房间只剩默默交谈的两人和逐渐升温的欲望,被闯入者打破了原有的氛围,半开半掩的房门考验着男人的意志,在艰难的隐忍下克制住了在爆发的边缘徘徊不定的欲火;

    妻子相隔千里送来的“茉莉花”,给了男人一丝回归的希望,听着妻子温柔的话语,内心的尖冰在慢慢消融,眼神中流露出向往的神色,眺望着眼前的陌生景致;

    来到庆州的自己,仿佛也是一个突如其来的闯入者,来到了这片与自身格格不入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与虚幻,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觉?一切就好似梦境般让人摸不着头脑、看不到边界,不停的听闻与目睹死亡,好像自己再怎么的努力奔跑,也逃脱不了死亡阴影下的无声笼罩;

    “喝一杯再做吧。” 跟随镜头在草丛中移动,好似第三双眼睛在窥视着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回到七年前的记忆,消失的壁纸下露出了渴望再见一面的画作,泛黄的春宫图在夕阳的照射下更显出情欲感的超脱自然,文雅的茶艺与低俗的欲望相结合,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

    固定广角镜头下的全景拍摄画面,餐桌上陌生人物之间态度的遽然转变,以及突如其来的尴尬场面,都与洪常秀导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本片中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属于张律导演的独特风格,二者的影片各有不同,但却都用不同的方式触动了我的内心,相遇不易,铭记就好;

    影片在脆响的风铃声中结束,就着忧伤的片尾曲写下的这些文字,远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触,就像那场调情未果的爱欲之戏,隔靴搔痒式的肤浅文字,远不如影片的留白与虚幻来得实在。

    短评: 从前以为张律会是第二个洪常秀,但是看完这部影片后才恍然大悟式的清醒了过来,张律就是张律,他与洪常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两个人在创作上的出发点各有千秋,不同的表达方式,带给我们的是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喜爱;在此之前的张律喜欢运用大量的留白镜头来加深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微妙融合,也不失为一种独具韵味的表现风格,但在本片中张律对于留白镜头的运用已经到了驾轻就熟的境界,不再是一味的追求人物与场景之间的融合,而是学会了在恰如其分的时刻给出意想不到的空洞镜头,戛然而止的骤停使得影片的连续性被打破,给出短暂的间隙让人沉淀思考,在这个当头又将影片中被忽视的美感呈现在观众眼前,不觉间便赋予故事情节以鲜明的层次感,这一点只有张律才能做得如此不加修饰、不留痕迹;似梦非梦,似现实又非现实,在徘徊不定的晃荡感中迷失了方向。

     4 ) 流散,死亡与性欲

    7.6 流散是社会学概念,具有共同民族认同的人口群体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的迁徙。月光明亮显得星光暗淡、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没有它们的栖身之所。从北京到首尔需要多久?2个小时20分钟。崔贤教授一直带着种客人的尴尬,游走在庆州城市里,见故友也尴尬,见陌生人也尴尬。这是张律导演令我们熟悉的地方,多元化的身份认同方向,实际上却模糊不堪,完全无处归属,羁旅他处以至于故土倒像幻境一样,崔贤教授如此,孔子后人也是这样。在民族地域方面蹀躞内外只靠几个简单的动作,闻中国烟时,喝中国茶时,观光中心的前台只讲中文,茶馆老板又以为他不会日语,朝鲜大将军与之重名,这些尴尬的发生都不经意,情感已入深处。也有突兀之处,像雷声可能是朝鲜的导弹,我很喜欢纳豆,金正恩政权要再持续一百年,或唱首茉莉花。他也擅长城市边缘群体和小人物叙事,但电影中又从来不会反应出什么清晰社会结构或心理状况分析,只简略地牵涉到他们所重视的和无力企及的。沉重的顾虑在电影里不便于言说,而风格相似的洪尚秀导演在这方面显然轻率浮躁得多。浪漫之处又是它存在主义气息浓厚,疏离、荒谬,非理性的感受主导着崔贤教授的游历。故地到底存在于现实还是想象?从首尔的第一场葬礼开始,女人的眼睛像口深深的井,七年前的石桥水流不知道是不是幻听,茶馆老板也不知道是新友还是旧识,六年前去世的算命老人真真切切地在眼前出现。

    电影利用这层朦胧在死亡与性欲之间建立联系,这一点在开始时并不分明,但那两座绿草覆盖半月形陵墓的视觉表意再露骨不过,白天最开始情侣在那之间接吻,夜晚他与茶点老板都躺在上面渴望进入土地——坟丘就是乳房,死去的先辈被埋葬在母体性器中,能看见的古人也在春宫图里大行房事。独属庆州的是她说,“在这座城市很难想象看不到陵墓的生活”;人与人离别后,一轮新月升上天空,天空像水一样清澈。想象中压住遗孀的手,现实里抚摸与已故丈夫相似的耳朵,点到为止的性欲就这样发泄干净。夜半独自吹熄蜡烛,又能呼应此前昌熙妻子的话,“高僧都会自行决定涅槃的日子。崔老师,您会理解的吧?”

     5 ) FIFF26丨DAY10《庆州》:目击众生死亡的林荫下野花一片,千斤的政治,一杯清茶拨成四两

    第26届法罗岛电影节第10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庆州》,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果树

    人的行走,存在,状态呈现很好,巧合的安排对这种状态有破坏作用。

    麦麦

    好淡好淡,刚看完爆裂鼓手的我,仿佛一下从热带跳到了北极。恰到好处的中国元素很妙,镜头语言很美,慢节奏的表演把男女之间的暧昧演绎得恰到好处,隐晦的情欲大概只有东方人才会懂。

    George

    像是在欣赏一幅大城市画家游览小城后画庆州风物的缓缓展开的卷轴 感觉结尾稍微泄气

    Pincent

    喝醉了在夜里晃荡,也如梦游,进入暧昧不清的梦境,伴随死亡的阴影、政治的压抑,墓地被建成山丘园林,移步换景,看重藏与露,总想拍照留下此刻的时间和地理空间模样,唤醒记忆,掀开被阴影覆盖的春宫画。/作为景的观看者和景中的被观看者反复转换的人,与所踏入的陌生景观可能呈现怎样多种的关系。/烟、酒在电影中被表现为人们过去的欲望,电影的主体则也通过对过去的重访而达到对此喻体以轻快的笔调、克制的偏好(以茶代酒,且春宫画终究是用墙纸盖住的)为主的多次开、合。/电影也像那个门缝,不敞开也不完全闭合,在深喑观众观看所想(如观众是否也多次怀疑人物是否是“变态”)的基础上成功地花了两个多小时营造出来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门缝”,于是吹个蜡烛面对观众再庆祝一下。/空间内除了死亡阴影的在场,还有大雨后的自然光!

    一桶猫

    看到张律不自觉想到洪 但两人在创作上又有本质区别 整部《庆州》都夹带着东方主义情结 很多细节旨在隐喻人的性压抑 庆州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一走进去就会打破回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 大概每个人生命里都有一个像庆州一样的地方

    Joeyside

    比洪尚秀还难以忍受

    子夜无人

    同样是抽烟吃饭聊天漫行,同样是男女关系的终极哲学,同样是微妙又尴尬的生活处境,洪尚秀可以是真空的,一片无依无靠的海、一间无名无姓的咖啡馆就可以成为舞台,但张律必须要成为一本风物志。关于故地重游的执念、关于当年的三人行和今天的葬礼、关于黄茶普洱茶和春宫画、关于北韩的炸弹和南韩的暴雨,这一切存在于“只谈风月”之外的冗余物恰恰成为他的电影里最迷人的地方。就好像电影里跟着自然光源感受完天光大亮、黑云压城、再重新转晴的变化一样迷人,就好像他一路遇见的每一个女人都非死即伤、一点点接近那张壁画上的脸孔一样迷人,就好像电影当中日本游客突兀地当场谢罪,这样的桥段对于有些人来说会难以忍受,但对于有些人来说会格外迷人。

    Run Erika Run

    确实很像洪常秀,但更缓慢内敛,大量的留白镜头,风景摄影拍出了庆州的明媚和幽静,用蹩脚的中文小心翼翼搭话,忍到夜晚摸耳朵,而那副神似二人的春宫图则是更为明显的性暗示。导演作为朝鲜族中国人也提及了不少东亚四国的民族话题,道歉日军侵犯罪行、丰子恺的画、中国妻子唱的茉莉花以及点到为止的东半球局势话题。

    约克纳帕塔法

    目击众生死亡的林荫下野花一片,千斤的政治,一杯清茶拨成四两。探出手触摸那幅春宫,斑驳声中,时间的鼻息起落。青草覆盖的墓陵,郁郁青青的丛林,再唱一次茉莉花。

    我略知她一二

    当你以为他要在葬礼后大搞探案的时候,

    他却流浪街头而行走于草芥之中;

    当你以为他和故人相见大叙旧情的时候,

    他却带来愤怒的女人并一路泄气;

    当你以为他在茶馆涉黄大放厥词的时候,

    他却礼貌问候友情帮助绅士回应;

    当你以为他要夹带私货大谈政治的时候,

    他却不断回避甚至让你气急败坏;

    当你以为他被卷入自杀大被逮捕的时候,

    他却画风一转投身进入三人世界;

    当你以为他要婚内出轨大撒狗血的时候,

    他却不发情止于礼甚至怀念妻子;

    当你以为他目睹车祸现场大报警的时候,

    他却像一个幽灵去寻找活水源头。

    当你以为张律只是下一个洪尚秀的时候,

    他却一笑而过表示他们真的很熟。

    #FIFF26#第10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看完庆州的一些碎碎念

    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几个segments,shots 和一些思考:

    关于镜头:

    1.每次崔贤和允熙在看春画的时候,那个镜头仿佛是穿透了影片在看着观众;

    2.张律的运镜我特别喜欢,有一种禅意,在茶馆的那一场,崔教授在前景,允熙在后景,这个镜头和《咏鹅》里那间小店的老人准备食物的镜头非常相似。

    3.崔教授与老人打太极的大远景。这个地方的远景可能是在在凸显人与自然的关系。

    4.每当崔直视镜头,总会把我惊到。比如有一个镜头是崔幻想朋友的妻子来告诉她“昌熙不是被人杀害的”这件事,那个女人怎么出现,又怎么消失的。这个运镜也很有意思,很张律。

    5.崔在最后又去了一次算命摊,他发现算命摊里是一个年轻的女人,不是他记忆中的那个老爷爷,后来镜头转到空空的店门口两个黄色的垫子,似乎也在暗示崔和茹静的会面是一场他自己的想象。记忆和“现实”仅仅在这里产生了一次错位,于是将已发生的与想象出来的事情的界限模糊了。加之在崔的记忆里,可以证实茹静来过的照片,关于茹静来过的一切都被删除了,因此崔的记忆没有办法证实。

    6.最后在小树林的那个画面应该是用无人机拍摄的。很有意思,仿佛是在树林中“寻找”崔教授。“找寻”这一主题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在摄影机运动中也有体现。

    关于剧作:

    1.“耳朵”。这一段对话其实在影片19分的时候早有暗示,随着两人关系的加深,可以感受到允熙渐渐开始吐露心扉。一开始是“觉得你和我认识的人有点像。”后来是“你和他长得完全不像,但是只有耳朵像他,但是刚才摸了你的耳朵以后,发现你的耳朵也和他不一样。”这两段台词太喜欢。

    2.关于茶馆中的两位日本游客,和崔教授会日语这件事。允熙自顾自地认为崔不会日语并充当翻译的角色(直到进行到后半部分才知道他是会日语的)崔也并不揭穿,他们之间的相处维持着一种轻盈舒适的模式。台词:“她让我们原谅日本犯下的过错。”“我很喜欢吃纳豆。”他回避着这种问题,而回答也很有趣。他时常表现出这种可爱的一面。

    3.有趣可爱的一面比如说:崔在路上走路的时候连续看到三个人在跑步,于是也马上跟着跑起来。还有深夜站得很远吹一根蜡烛。

    4.崔教授似乎总是卷入男性对他的嫉妒当中。比如永民,比如茹静的丈夫。后者甚至“追到庆州去”把男主吓得钱都没来得及付就往外跑(明明对方应该也很难找到他)。

    5.当时看着非常有“冲突”的戏反而不想多提。比如允熙之前把男主认为是变态后来被允熙的朋友揭穿;比如餐桌上一个男人因为崔教授的职位而对他的态度大变;一位保安因为永民的警察身份而对三人态度大变等等。影片中那些清淡有趣的画面更能让人回味。

    关于影片主题:

    1.无常。逝去的丈夫和朋友,像丰子恺所画的那样四散而去;再也无法还原的旧日旅行,大变样的往事;终究断了联系的、暧昧的女性友人;路边遇见的母女,下次听说的时候就是她们自杀的消息;向你面前驶过的摩托车,说不定下一秒就会和另一辆迎头撞上,这一切都透着淡淡的怅惘。身边的人来来去去,有热闹时候,但最后还是一个人离开。

    2.找寻。寻找一张画,一间茶馆,寻找自己的往事(事实上男主角所认为的记忆与电影中所呈现的有一定的差异),或许还有寻找爱情。崔教授被描绘成一位具有魅力的,对女性十分有吸引力的男人。茶馆老板深夜虚掩着的门透着一种无言的暗示。清晨男人的妻子唱的那一首茉莉花,是否是某种挽留?他在混沌中找寻,而答案仍然并不明晰。

     7 ) 淡如水

    将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长,看完以后,能记住的似乎就只有一个字:“淡”。

        演员身上的戏服,脸蛋上的妆,说话或互诉衷肠时的口气,似乎都已经被限定好了在这个浅淡色调的画面里。崔贤在这次回庆州的一路上,不断地在和自己的未来,过去打声招呼,或是久别的问候。从故友的葬礼上到茶馆的老板娘,面对兄长质疑与死者的时候,他的眼神里没有丝毫回响。在纠结墙上的春宫图时,那股子读书人的倔劲儿倒是又上来了。在送茹静去车站的路上,导演似乎是故意埋了个这么不大不小的伏笔,看到最后,实已达到四两千斤之力。允熙问他,我能摸一下你的耳朵吗,和我丈夫的耳朵一模一样,可摸上去才发现,世间终究还是只有一个他。晚安时,关上房门又留出些许空隙,似乎这是对新感情的渴望。一条语音留言信箱里的《茉莉花》,也把崔贤再次拉回了现实,导演在这里用一首标准北京腔的茉莉花,不仅交代了他来庆州的因果,更也是再提醒着崔贤,每个人终究还是得活在自己的现实里。

        再者,影片的构图,调色,非常喜欢,不知是庆州的天空太蓝还是故意大肆渲染如此空旷的心境。很难得,这部片子较大的保留了导演或是编剧所要表达的艺术性,朴海日的表演很能够渲染出此时的心境,他和金敏儿的出现,莫过于成了影片故事结构最关键的主线和支线。

        印象最深的还是,允熙家里那幅丰子恺的话,崔贤用中文念出来的时候,允熙听着,她懂了丈夫如此之爱的原因。 “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人与人离别之后,一轮新月升上天空,天空像水一样清澈。于此之言,倒也莫过于这趟庆州之行的真正之意了。

     8 ) 庆州处处见坟冢,抑郁男主告别昔日春情基情

    故事整体很平淡,画面构图很美,觉得总有种淡淡的愁绪弥漫期间
    男主怪怪的行径,最后的注脚就是,女主说了句:我就猜到会这样
    因为墙上春宫画旁边旁白是:喝完茶,来一发!
    男主、女主都是知道内容的……所以最后女主房门没关!但是男主没进去……
    离国多年,抽的中南海,装扮气质穿衣也不再像韩国人,跟周边有种淡漠的疏离感。离开庆州多年,熟悉的场景已不再,约过的妹纸,如自己一般,婚姻里各种不舍和不适。约过的妹纸对男主很是刻意的保持距离和冷漠,但是最后仍忍不住告诉他:为他怀过孕堕过胎,自己至今无法怀孕,前世之因后世之果…分离后才短信告诉他:老公很提防,她珍惜自己现在婚姻,不得不走。言辞间浓浓的不舍,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就是:爱过,三个字总结就是:深爱过!

    男主婚姻出问题,妻子语音短信或者电话里说了:老吵架!所以他出来一到庆州就约旧爱出来想着放松或者春风一度什么的,被拒!他在这个“处处可见坟冢”的庆州漫走,路遇的母女俩,抑郁症自杀;昔日的好友,抑郁症自杀(疑似);女主前夫,抑郁症自杀;女主因为前夫自杀而长期抑郁,也想着钻进坟冢里安眠。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他估计心里想的也是自杀吧;东半球政治专家,对别人说自己不知道自己研究的是啥,就是坨狗屎,估计就是满肚子愤懑吧;美女门半掩暗示明显到不能再明显,他没进去,抑郁已经让性欲靠边站了;妻子的茉莉花也许只是让人思绪飞得更远了吧。

    只是觉得一种隐晦的基情和春情穿插其中,那年庆州茶室墙上春宫画,女的像崔贤,男的像死去的朋友,那年在庆州喝醉,跟朋友一起经过一座石桥,听见桥下湍急的水流声,也许这就是基情里印象最深刻的两幕了,所以电影以参加朋友葬礼开始,以找到了当年听到水声的地方钟,为男主的基情回忆画了个句号。所以最后一幕茶室里出现的侍茶师傅是女主,彼时被打趣被戳穿基情而窘的男主如此时河边听到水声的男主一样,看着女主灿然而笑……也许放下心中重石的男主会选择“后天”回到北京原谅宽容MS更年期的中国妻子开始和睦生活,也许会回到茶室,跟庆州女神一起,不管怎么样,抑郁的绳结解开了一个,谁还在乎下一个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反正庆州处处是坟冢!

    其实我搞不懂一个是旧爱算卦那一幕算什么?沉浸再过去而不自觉么?旧爱丈夫过来庆州找他算账后果如何?

     短评

    【2019年3月17日-朗园ViNTAGE 虞社-林象 词语放映丨张律导演作品展映】张律导演总是在秩序中寻找一种无序的状态,形成了另一种有意识的“无意识存在”方式。不断探讨死亡的边界,整体的文学边界却模糊不定,实为庆州这个独特的空间状态在推波助澜。低饱和的影像中夹杂着个人的影像符号,突兀的对话导致突兀的观感。女主申敏儿的气质极佳,与影像气质贴合度很高。(Q&A依旧不专业,提问的问题以后准备好在说,策展的专业性仍待提高。)

    5分钟前
    •  
    • 还行

    张律是洪尚秀的背面,也是韩国电影需要的侧影,如鹤静止,言语以外的平凡魔法,大陆无福接纳他,所幸电影无疆界。

    10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两人看丰子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真不错,可总不如喝茶看春宫的三人行。就好像,装作纯情的模仿,远远不如洪尚秀的猥琐来得有趣。况且洪尚秀,酒后绵软之外,总有一股力道的暗流。

    12分钟前
    • blueshadow
    • 还行

    第一百三十分钟,算命小铺里年轻的女孩说,这里根本就没有老爷爷,他六年前就死了。电影才从一片迟滞里突然变得有意思起来,好像清茶的回甘,喝下良久,才会慢慢在舌苔上延展开来。不用和洪尚秀比了,两个人看起来风格相似其实根本不是一个路子。比起洪尚秀没正经的轻盈小品,张律电影里的情欲更凝重。

    14分钟前
    • 鸡头井。
    • 推荐

    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一切都欲说还休。看似一切都没有发生,实际上一切都物是人非。耐看。

    18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在孤单旅行的途中,一切未知新鲜都更让人沮丧

    23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很喜欢张律,这个中国朝鲜族导演拍出的韩国电影。因为他的身份,对于半岛与近邻的关系有着种种暧昧,用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方式诠释现实和梦幻的关系。这部《庆州》也是如此。崔贤是来自于北京的韩国人,回首尔参加朋友的葬礼,看到自己给朋友拍的照片当作遗照,听到别人对友妻的评价,于是一个人重回庆州,寻找七年前的记忆。在天马冢附近,他听说了偶遇两次的母女自杀,茶馆老板娘丈夫的自杀,最后又目睹了一场车祸……死亡与记忆纠缠。身为东半球关系教授,却不愿意多说半岛关系;面对日本女人的道歉,却说喜欢吃纳豆。教政治却不喜欢政治,作为老师却又因为一副春图而念念不忘。中国妻子打来电话道歉,和他这场庆州行的真实目的一样耐人寻味,却又不解其中味。电影节奏缓慢,在平淡之下汹涌着一种力量,这就是张律。

    26分钟前
    • Hangain
    • 推荐

    壁纸后藏了幅春宫图,漫画上写了首文人诗。生活的窗外是死亡的王陵,裙摆的远处是自杀的传闻。研究东亚地缘,却对北韩问题敷衍。记不起庆州的路,却犹记得那夜的流水。在虚掩的门口,是记忆不曾踏足的空间。独自吹灭蜡烛,只剩天边一轮新月。如果耳朵长得像故人,是否我们也曾拥有同样难以释怀的秘闻。

    2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忽而尴尬,似远似近,忽而暧昧,若有若无。发乎情,止乎礼。不上床,更难忘。推窗便见天马冢,望月寺里一声钟。人散后,月如钩,天如水,回忆如茶不如酒,真味只是淡。

    33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比不了洪尚秀 茉莉花和虚掩的门着了相;但中国导演里 审美和内功都算数得上了 惊喜

    34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推荐

    今年目前为止韩影最佳,忍住没给五星。怎么看,这电影都太洪常秀,细细想还是有区别的,至少把烧酒换成了茶啊哈哈。太多情节设置巧妙绝伦却不显抓马,比如拍全景照那段、喝酒那段、王陵那段、摸耳朵那段、撞车那段、占卜那段、春宫图那段。另外,从一开始电影就抛出几个疑问,直到最后才见真章,厉害!

    38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从内容到镜头似乎都有一点洪尚秀的味道,缓慢的剧情发展,明了的人物关系,简单生硬的镜头,情节恍恍惚惚,虚虚实实,就像在打太极,看似空无一物的故事里装满了男人不死的欲望,女人渴求诉说的清肠,以及时时刻刻在身后监视着的伦理道德和各自人生甩不掉的过去。让人喘不上气。

    41分钟前
    • 逆旅行人
    • 推荐

    10分钟后就不洪尚秀了,主要讲的是汪峰离家出走的故事

    46分钟前
    • LarrySugarman
    • 力荐

    很有韵味,但洞察力欠缺。模模糊糊里时而抓住了风景与人世的神髓,时而是植物奶油般的素淡腻味。有一种文艺男中年啊还是太得意于自己太沉溺的感觉。

    47分钟前
    • bloom
    • 推荐

    褐桌翠植,素衣清茶,骤雷惊了池中鱼,惹了美人心。墙纸糊住了情欲,指尖触碰的柔软却不似从前。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48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念念不忘朴海日 杀人回忆里的嫩手

    52分钟前
    • 复合B
    • 还行

    七年后重返庆州,仿佛从世俗的规矩和按部就班中挣脱出来(从戒烟到破戒),重寻当年春宫画更印证欲望的隐秘绽放;素净雅洁的庭院生活中,也悄然酝酿着邂逅的心动。然而日常的平静皆由生死把控着,好友的自杀,擦肩陌生人的自戕,古陵墓掩埋的历史,超验意味的占卜师,作为一如既往承担张律影片里中韩日聚焦缩影的男主,心灵的疲惫与磨损显而易见,死亡在幻觉中显形。最终一切都消弭于无形,「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

    5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年度十佳候选。另一个纬度的洪尚秀,小成本电影的另一种可能,趣味大于一切,比洪尚秀克制散淡,幻想与记忆之间的白日梦,在百无聊赖之间找到有聊,男女暧昧发乎情止乎礼,没有肉体的接触反而有一种神秘美。歆慕日韩导演,能用小价钱就可以请到大明星演小成本电影,在中国你呵呵后。

    5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确实很像红尚秀,摄影和转场如出一辙,就连教授、酒桌、春宫图和男女情爱都很像,不过没有了荤段子,接连不断的尴尬场面,这片子要逊色不少。其实红尚秀的片子看似简单,接二连三的的尴尬笑果设置也挺难克隆复制的,这片子论技巧的话什么都没有,有点的是那股子儒家礼仪式的克制和韵味。★★★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一夜情只是摸了一下耳朵,韩国人纯情起来丝毫不亚于日本人呀……没有许秦豪的电影那么闷,很多闪光的小细节。

    1小时前
    • 远子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